DNV GL 150周年新起点与可持续未来对接

吴明华
今年是全球海事的“百年老店”、知名船级社DNV(挪威船级社)成立150周年,也是DNV与GL(德国劳氏船级社)合并营运元年。10月27日,DNV GL集团在沪举行庆典,以可持续发展论坛开场,首次发布了六大战略主题研究报告。DNV GL集团副总裁、海事部首席执行官石万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与来自上海及周边地区的200多名客户与利益相关方代表共聚一堂,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一个半世纪辉煌中的中国岁月
历数全球海事界,拥有150年的“百年老店”可谓凤毛麟角。成立于1864年的DNV,既匡立史册,也是最早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国际船级社之一,早在1888年就在中国厦门派驻了验船师,成立了办事处,为来往于中欧间的商船提供船舶检验服务。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岁月里,除战乱原因关闭了在中国的办事机构,中断了与中国港航业的联系外,DNV始终不弃不离。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不久,DNV随即与中国政府和海事机构进行了接触,恢复并保持双方的沟通联系。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刚打开,DNV迅即成为第一批中国造船与港航业的外国合作者。
1977年,DNV与中国船舶检验局签订有关船舶检验的合作协议;1978年,DNV通过挪威驻中国使馆,派驻了驻中国验船师;1979年,DNV与中国政府部门再次签署有关在海洋工程领域开展合作的协议。上世纪80年代初,DNV开始为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提供服务。1982年,DNV为中海油3座自升式钻井平台提供入级检验服务。从包括管理体系认证、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等专业领域,到为输配电以及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陆上和海上风电业提供相关的认证和技术咨询服务,DNV GL一直走在全球海事的前列。
开放的中国孕育了广阔而巨大的市场,置身“中国因素”时代的坐标,DNV果断地将其在大中国区的业务重心转移到了中国最大的经济、贸易、航运与造船中心——上海。1995年,DNV将其设在香港的地区总部移至上海,如今,DNV GL在大中国区的20个城市设有36家办事机构,目前其业务领域已拓展、延伸到资质培训、管理体系认证、IT风险控制等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服务,遍及海事、能源和其他陆上工业领域。而更为人知晓的是,作为国际权威的认证机构,DNV从1991年11月颁发中国第一张ISO9000证书起,又先后在1996年6月颁发中国第一张ISO14000证书,1998年6月颁发中国第一张安全管理体系证书,1998年12月颁发中国第一张SA8000(社会责任管理)证书。以“标准”引领企业、行业的进步,如今,DNV管理体系认证已遍布于中国各个行业,从完成青岛啤酒、美国在沪汽车生产厂等管理体系和产品的认证,到清洁发展机制的项目审定和验证/认证服务,到能源效率管理包括能源会计和审计以及与能源管理的培训等服务,无一不显现DNV的足迹。
位于上海的DNV GL技术中心/审图中心,与中国船厂和设计院所合作开发“绿色海豚”散货船概念的项目,迄今已在中国船厂获得了100多艘新船订单,而正在扬子江船厂建造的“SAVER”新型系列万箱船,更具有高能效、低排放的优势。近年来,DNV GL还在深水钻井船、浮式生产平台等领域,将其全球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带给了中国造船业,提升了包括烟台来福士船厂建造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技术能力。
前瞻未来而集聚更大优势
2014年对于走过一个半世纪的“百年老店”,无疑是一个新的起点。在完成与GL合并的组织架构、运营流程的整合后,入级DNV GL的船舶已达13 000多艘。DNV GL“现在是全球最大的船级社,但是合并的目的不是要成为最大,目的是更好地为这个行业和客户作出贡献,包括在技术、能力和作为第三方的独立服务方面”。在新的起点上,DNV GL融合了包括集装箱船、多用途船、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电力、输配电服务等诸多领域的更大优势。今年底,DNV GL将以新的统一技术规范将其所有入级船舶统一到一个系统。
“150年骄傲的历史无法保证未来的成功。我们必须继续展望未来,同时必须携手合作共同走向未来。当社会向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推进时,DNV GL将凭借一个半世纪的经验积累,结合领先的技术和深厚的知识帮助客户促进世界向着更安全、更智能、更环保的未来迈进。”石万胜如是说。
2013年9月,DNV GL启动了一项访谈与调研计划,在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框架下,先后与来自全球各个地区不同领域的商界领袖、投资者、政治家以及专家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开放而引人入胜的讨论,跳出了既有的条条框框,爆发出众多思想火花,进而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找到新的创造性解决方案。
“现在决定未来”,英国前气候变化问题政府特使约翰阿什顿在描述走向可持续性未来的策略中,提出了既具有可持续性又有弹性和资源使用效率的“4+1”计划:一是一代人使用碳中和电力,包括碳捕捉和封存技术以及发展可再生能源;二是与交通有关,要让汽车、卡车、火车、轮船和飞机脱离对石油的依赖;三是供热,如果还有几百万的煤气灶在使用中,那么就不可能使用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所以要使用电力供热;四是有关钢铁、铝或者水泥生产等工业工艺,虽无法杜绝碳的排放,但可以开发碳捕捉和封存项目。而在需求方面,也就是“+1”,就是提高能源的效率。
“我们现在是全球最大的船级社,但是我们合并的目的不是要成为最大,我们的目的是如何更好地为这个行业和客户做出贡献,包括在技术、能力和作为第三方的独立服务方面。”聚焦于航运未来、再生能源、气候变化、技术应用及北极风险等领域,DNV GL颇具震撼地表达了两个观点,一是面对当前资源和环境危机,既不能再走老路,也不应是细枝末节的调整,必须颠覆传统,构建可持续性的未来增长模式;二是技术始终是人类社会转型的关键,技术发展将在迈向可持续发展轨道中起到引领作用,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利用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
根据访谈与调研,DNV GL提炼、总结出10个金点子,被认为“最有可能为今天带来改变”。DNV GL执行副总裁、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毕浩然表示:“透过这些丰富而精彩的人生与讲述,我们可以相当清楚地看到,无论我们决定如何行动,我们都必须贡献一份力量,才能保证走向一个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六大主题凸显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思
150周年庆典上,DNV GL发布了可持续发展的六大战略主题研究报告。这份耗时近两年、集聚众多全球专家参与完成的研究成果,绝非大言空洞的宣示。DNV GL选择六大关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领域,运用150年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技术专长,通过深度检视和研究,确立了包括“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从技术到应用”、“航运业的未来”、“未来的电力时代”、“北极:下一个风险前沿”、“适应气候变化”等可持续发展主题,其对未来的前瞻与勾画不仅具有独到的眼光,同时将“更安全、更智能、更绿色”作为引领航运业可持续发展的愿景,设定了明晰而具体的目标:到2050年,航运致命事故率降低90%,船舶二氧化碳排放降低60%,航运成本降低90%。为了实现三大目标,DNV GL提出了“六大技术之路”的解决方案,即船舶安全操作、先进船舶设计、船舶建造材料升级、船舶服务连接、有效运输和低碳能源。
航运安全与减排关乎是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全球海运量增长、新运力大幅增加,一方面是航行于全球航线的5万多艘船舶年均耗油近5亿吨,目前占全球总货运量的四分之一在中国最繁忙的10个港口出运和中转,按照每公斤船用燃油消耗产生3.125公斤的二氧化碳计算,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量当属天文数字,对周边海洋和港口及所在城市造成环境污染也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受日趋常态的极端气候影响,我国沿海已成为全球海上通航环境难点最多、风险最大、事故多发的海域,船舶海损、人命伤亡的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逐年上升,航运业支撑安全营运的成本陡然增加。
无论是海事规则、标准的制定者给出的解决方案,抑或欧美国家港口“设卡强制”,都已形成了对航运业的倒逼。截至目前,波罗的海、北海、地中海、北美海岸均已设立了排放控制区,2015年起,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船舶进出上述区域,其燃油硫含量不得超过0.1%,或者废气排放必须经过净化达到同等水平,此意味着营运船舶不达标即被拒“门外”,而置换低硫燃油的成本则高于现有船用燃油的一倍。国际海事组织规定,2016年后新造船舶的氮化物排放更须降低75%左右。同时,通过设立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排放的基线标准来实行减排硬约束。
可持续性的未来增长模式将带来“翻天覆地的巨变”,面对已经到来的“千载难逢的时刻”,发达国家已经看到了可持续性增长模式转型带来的巨大机遇,不单可再生能源,仅能源效率提升一项就有高达6万亿美元市值。摆脱旧模式的转型,让航运成为可持续产业,DNV GL将可持续发展的时间落点放到2050年,正是基于各国或地区的航运业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强与弱诉求不一,让航运业在较大的张力与空间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与信任,形成推动转型升级的合力。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