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在课堂中落实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谢琪 吴建锋

    随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正式颁布,目前全国各地正在进行新课标的实施,一线教师普遍感觉到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落实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没有先例可循。那么,如何深刻理解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期嘉宾谢琪老师和吴建锋老师就针对上述一系列问题展开对话。嘉宾

    谢琪,杭州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教学名师,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教学设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二十余年,英国伯明翰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负责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浙江省重点教材《信息技术教学法》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副主编,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参与)、浙江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4项(2项主持)、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主持),在《学科教育》《中国电化教育》等杂志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中科院一、二区论文及ESI全球前1%论文11篇),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11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一等资助)、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浙江省教改项目和教育部项目。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委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组成员。

    吴建锋,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浙江省柯桥中学教务主任,浙江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杭州师范大学讲席教授。全国计算机教师发展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信息学奥赛金牌教练,长三角信息技术教育学科专家,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浙江省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专家。获得“浙江省春蚕奖”“浙江省教坛新秀”“全国优质课特等奖”等荣誉,出版专著、教材等10余本,在全国期刊杂志发表文章40余篇,参与新课标修订及核心素养测试设计。在全国、浙江省内做专题讲座60余场。● 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演变及其内涵

    吴建锋:谢老师,您好!我知道您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已经有二十余年,更是在2002年初的《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内容体系及其培养方法研究》的论文。2003版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而2017版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的目标为全面提升全体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明确了信息素养包含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要素。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標演变来看,您是怎么理解其内在的关联性和必然性的?

    谢琪:的确,研究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法(教学设计),我首先关注的是课程的目标,因为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落实并达成课程的目标,因此,教师需要深刻理解课程目标的内涵。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经历了从计算机文化论、计算机工具论到信息素养论及其培养定位,再到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演变过程,它是教育研究者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研究的结晶,也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课程的影响的产物,课程目标的演变有其必然性,但内在的联系紧密。计算机文化论强调学生需要具有读写程序的能力,但是如果缺少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会导致本来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却没有解决;缺少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会导致不能很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应有的作用;缺少作为公民应有的信息社会责任,会导致研发的软件因为没有考虑到诸如保护用户的隐私、数据的安全等就投入市场应用而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计算机工具论则强调计算机是一个工具,人们要学会使用计算机为学习、工作、生活服务,但它没有考虑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新的技术,利用技术改变世界和未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2003版的课标将信息素养定义为学生具有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能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这样的定义通俗而易于理解。而2017版的课标则对其进行了提炼和提升,将其归纳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要素。从课程目标内在的联系来看,计算思维是计算机文化论的深化和拓展,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计算机工具论在学习中的体现,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计算机工具论的深化和提升,具有信息意识是使用信息技术的基础和前提,而信息社会责任则是一种品格。因此,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是对之前的课程目标进行总结、提炼、深化、提升的结果。

    吴建锋:按照您的说法,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是对之前的课程目标进行总结、提炼、深化、提升的结果,那么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对一线教师来说变得更加抽象,难以理解,如果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必须深刻理解其内涵,您可以解释一下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吗?

    谢琪:通过梳理新课标中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我们总结归纳出信息意识要素主要有以下五条:①具有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确定所需要的信息,并通过合适的方法获取信息的意识。②具有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和进行价值判断的意识。③具有对信息的敏感度,能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以及产生的预期影响进行合理判断。④基于信息的价值、可靠性和产生预期影响的合理判断,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方案。⑤具有在生活和合作学习中能够分享信息实现信息价值最大化的意识。

    梳理总结出计算思维要素有以下四条:①确定哪些问题可以用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解决。②运用信息技术领域的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③通过合理判断、分析信息资源,运用信息技术领域相关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④在运用信息技术领域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过程和方法并迁移到其他相关问题解决中。

    梳理总结出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要素有以下三条:①知道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性,能创设、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②能对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采集和管理。③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应用数字化学习工具进行创新。

    梳理总结出信息社会责任要素有以下四条:①具有信息安全责任意识,在使用数字化工具时具有保护个人和他人的信息安全和公共数据安全的责任意识。②了解并且遵守相关信息法律法规,必要时能使用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与伦理。③在信息社会中如在网上交流和发布信息以及开发或使用数字化工具时具有承担责任的意识。④积极关注新技术带来的环境和人文问题,理性判断信息社会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并能将信息社会责任意识迁移到其他社会领域中。

    对学科核心素养各要素的内涵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教师通过教学设计把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通过教学设计在课堂中落实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吴建锋:理解了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内涵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育。2017版的课标建议采用项目教学法,但是一线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难以落实项目教学法。谢老师,就您的经验而言,是否可以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这样的教学设计怎么来做?各教学环节设计的要点是什么?有怎样的内在关联呢?

    谢琪:的确,按照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的要求来设计的项目比较容易贯彻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教材的许多内容在日常的教学中都不是项目式教学,这需要我们思考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来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方法。众所周知,教学设计的各环节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包括重难点)、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境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新知学习、练习巩固、评价设计)、小结与作业布置等。教材分析由结构内容和地位作用组成,要重点分析学科核心素养的各要素体现在哪里。学情分析由学习心理特征和已有基础组成,要重点分析学生已有的学科核心素养基础,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学习心理特征是否支持学科核心素养各要素的培养。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为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方法设计奠定基础。教学目标要按照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来设计(要做到可评价),教学方法的设计要根据学情支持(或培养支持)核心素养落实的方法。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方法设计的结果要符合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要相互呼应。教学环境的设计为开展学科核心素养的设计做支撑。教学过程设计与采用的教学方法密切相关,传统的任务驱动法如果设计合理,依然可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根据任务驱动法,新课的导入一般与设计的任务相关,涉及任务背景的设计、任务的设计、任务的呈现方式设计,任务的设计需要反映教学目标设计中核心素养的各要素的落实,而学习(或完成)任务的过程要符合学情分析,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学情(或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便于学习效果的达成。教学评价的设计要能真实地评价学生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评价量规的设计和评价方法的设计要可行而切合实际。

    吴建锋:谢老师,您这样说比较抽象,是否可以具体地谈谈如何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有没有具体的教学设计技巧,给一线教师启发或者具有可模仿性。

    谢琪:吴老师,您提得很好。的确,一线教师需要具体的实施方案或者教学设计技巧,以便于能夠在实际教学中使用。我以在普通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来落实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为例,谈谈教学设计的技巧。事实上,信息技术的许多课堂教学都可以落实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两个素养。因为信息技术的环境本身就是数字化学习的环境,任务驱动法完成的任务本身就具有创新的因子,再在课堂上设计一个网络查询与探讨或者网络、微视频、微课等学习的情景,就落实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这个核心素养;而信息社会责任素养的落实,只需要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信息社会责任的案例或者知识点加以讨论即可。所以,中学信息技术日常课堂中通过教学设计是很容易来落实这两个核心素养的。其他素养如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在大部分的日常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设计也是易于落实的。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