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研究与教师教育改革
宫辉力
当前,我国教育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社会发展对高质量教育的强烈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解决我国基础教育公平与发展的相对均衡问题,需要培养大批高质量的教师,这是师范院校不可推托的历史责任。
一、特级教师群体特征分析
特级教师是工作在基础教育第一线上特别优秀的教师群体。特级教师群体的特别优秀体现在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在当地教育界享有崇高声望。他们在所教学科具有系统的、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精通业务,严谨治学,教育教学效果特别显著;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方面有着突出的专长和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成绩;他们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勇于创新,在教学法研究、教材建设中成绩卓著。特级教师具有的这些优秀的群体特征都是当前教师教育专业努力追求的学生发展目标。
优秀是一种习惯。分析特级教师群体,可以看到他们具有很鲜明的优秀习惯的特征,如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的学习习惯,合作、交流与共享发展的习惯,不断总结教与学的反思习惯,科学研究和创造创新的习惯,等等。与这些优秀习惯相伴的是他们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知识为本、以合作为本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中的自我激励、互相激励和环境激励,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教学相长,对师生中个性和差异性的理解、共识与尊重等,这些优秀习惯都充分体现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
二、教师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作为教师教育主体力量的师范院校,致力于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教师,致力于建设和完善开放灵活的现代化教师教育专业培养体系,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分析特级教师优秀群体的特点,可以为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建设与改革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1.开展特级教师与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研究
特级教师绝大多数毕业于师范院校,因此教师教育专业的师生结合自身的学业与教师专业发展,开展特级教师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研究特级教师的成长、成才,成为教育专家的经历和经验,走向成功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以及他们具有共性的专业发展轨迹和发展规律等,对于激励在校学生发奋学习、对于培养未来的特级教师、对于探索中的教师教育改革具有直接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特级教师研究同样需要国际视野。国外对优秀教师的研究起步较早,已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研究方法和经验。如美国全国教学委员会(NBPTS)自1987年就开展了优秀教师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程序来认定美国的优秀教师,并且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由于各国高等教育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发展轨迹,其优秀教师研究的经验未必对我们具有直接的适用性。我们要充分了解国际优秀教师研究发展的大趋势,吸取有益经验,在学习、借鉴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优秀教师与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研究之路。
2.特级教师参与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培养
特级教师长期工作在基础教育第一线,对新时期基础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教师有着明确的标准和深刻的体会。一方面,特级教师亲历的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多方面的经验,可以通过参与大学教师教育专业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等多种方式与师生共享。大学教师教育专业可以聘请特级教师举办讲座,指导毕业论文和设计、教育实习,联合培养教育硕士生、开展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等。另一方面,聘请特级教师直接参与在校大学生培养,也为师生共同研究特级教师提供了实际条件。师范院校要从机制和配套政策上,保证特级教师参与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培养,并发挥其重要作用,以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3.唤醒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师生”双重角色意识
如果说教师教育是实践取向的教育,那么,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应该同时具有学生与教师的双重角色。教师教育要唤醒学生自身的“师生”双重角色,并使其合理互动,把培养高素质教师的目标贯穿教与学的全过程。因此,要引导学生从教与学的双重视角,来换位研究和反思教与学,提醒和激励学生养成优秀的习惯,使学生及早进入培养未来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学生在不同的教学过程和阶段,作为学生的角色可以探索如何培养自学能力,怎样学会学习,对教师有哪些方面的期待与要求等;作为教师的角色可以研究什么是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怎样的教才能达到不教的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唤醒学生自身教与学的双重角色意识并使其合理互动,是一种自我教育的发展过程,是对学校以教师为主导教育的有益补充。
4.加强学科发展史的教学研究
目前,我国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学科发展史或学术发展史的教育比较缺乏,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加强学科发展史或学术发展史的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本学科学术发展的脉络和走向,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学科学术发展不同阶段的主流思想文化,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科学素质、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基础教育对高素质教师的需求。
5.高质量的教师教育需要综合化的教学科研环境
实践“拓宽口径、加强基础,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需要综合化的教学与科研环境,对于教师教育专业尤其如此。教师教育应该在知识背景和学科结构上跨越传统的学科专业界线,在理论素养、实践技能和教学技术等方面,有比较广阔、深厚的学科和科学文化背景。师范院校营造综合化的教学环境,引进开放、竞争和协作机制,有利于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使教师教育专业和非教师教育专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6.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
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应该既是在校生的培养基地,又是所在区域的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培训中心。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应该针对学生、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开展具有多种功能和形式及开放灵活的学习、研究、实践、培养培训等。通过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促进具有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教学经历和处于不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师生交流、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促进新时期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总之,教育的质量最终取决于教师的质量,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所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好肩负着培养大批高素质教师历史重任的师范院校。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蔡桂兰]
当前,我国教育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社会发展对高质量教育的强烈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解决我国基础教育公平与发展的相对均衡问题,需要培养大批高质量的教师,这是师范院校不可推托的历史责任。
一、特级教师群体特征分析
特级教师是工作在基础教育第一线上特别优秀的教师群体。特级教师群体的特别优秀体现在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在当地教育界享有崇高声望。他们在所教学科具有系统的、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精通业务,严谨治学,教育教学效果特别显著;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方面有着突出的专长和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成绩;他们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勇于创新,在教学法研究、教材建设中成绩卓著。特级教师具有的这些优秀的群体特征都是当前教师教育专业努力追求的学生发展目标。
优秀是一种习惯。分析特级教师群体,可以看到他们具有很鲜明的优秀习惯的特征,如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的学习习惯,合作、交流与共享发展的习惯,不断总结教与学的反思习惯,科学研究和创造创新的习惯,等等。与这些优秀习惯相伴的是他们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知识为本、以合作为本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中的自我激励、互相激励和环境激励,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教学相长,对师生中个性和差异性的理解、共识与尊重等,这些优秀习惯都充分体现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
二、教师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作为教师教育主体力量的师范院校,致力于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教师,致力于建设和完善开放灵活的现代化教师教育专业培养体系,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分析特级教师优秀群体的特点,可以为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建设与改革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1.开展特级教师与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研究
特级教师绝大多数毕业于师范院校,因此教师教育专业的师生结合自身的学业与教师专业发展,开展特级教师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研究特级教师的成长、成才,成为教育专家的经历和经验,走向成功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以及他们具有共性的专业发展轨迹和发展规律等,对于激励在校学生发奋学习、对于培养未来的特级教师、对于探索中的教师教育改革具有直接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特级教师研究同样需要国际视野。国外对优秀教师的研究起步较早,已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研究方法和经验。如美国全国教学委员会(NBPTS)自1987年就开展了优秀教师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程序来认定美国的优秀教师,并且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由于各国高等教育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发展轨迹,其优秀教师研究的经验未必对我们具有直接的适用性。我们要充分了解国际优秀教师研究发展的大趋势,吸取有益经验,在学习、借鉴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优秀教师与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研究之路。
2.特级教师参与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培养
特级教师长期工作在基础教育第一线,对新时期基础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教师有着明确的标准和深刻的体会。一方面,特级教师亲历的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多方面的经验,可以通过参与大学教师教育专业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等多种方式与师生共享。大学教师教育专业可以聘请特级教师举办讲座,指导毕业论文和设计、教育实习,联合培养教育硕士生、开展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等。另一方面,聘请特级教师直接参与在校大学生培养,也为师生共同研究特级教师提供了实际条件。师范院校要从机制和配套政策上,保证特级教师参与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培养,并发挥其重要作用,以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3.唤醒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师生”双重角色意识
如果说教师教育是实践取向的教育,那么,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应该同时具有学生与教师的双重角色。教师教育要唤醒学生自身的“师生”双重角色,并使其合理互动,把培养高素质教师的目标贯穿教与学的全过程。因此,要引导学生从教与学的双重视角,来换位研究和反思教与学,提醒和激励学生养成优秀的习惯,使学生及早进入培养未来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学生在不同的教学过程和阶段,作为学生的角色可以探索如何培养自学能力,怎样学会学习,对教师有哪些方面的期待与要求等;作为教师的角色可以研究什么是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怎样的教才能达到不教的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唤醒学生自身教与学的双重角色意识并使其合理互动,是一种自我教育的发展过程,是对学校以教师为主导教育的有益补充。
4.加强学科发展史的教学研究
目前,我国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学科发展史或学术发展史的教育比较缺乏,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加强学科发展史或学术发展史的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本学科学术发展的脉络和走向,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学科学术发展不同阶段的主流思想文化,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科学素质、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基础教育对高素质教师的需求。
5.高质量的教师教育需要综合化的教学科研环境
实践“拓宽口径、加强基础,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需要综合化的教学与科研环境,对于教师教育专业尤其如此。教师教育应该在知识背景和学科结构上跨越传统的学科专业界线,在理论素养、实践技能和教学技术等方面,有比较广阔、深厚的学科和科学文化背景。师范院校营造综合化的教学环境,引进开放、竞争和协作机制,有利于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使教师教育专业和非教师教育专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6.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
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应该既是在校生的培养基地,又是所在区域的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培训中心。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应该针对学生、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开展具有多种功能和形式及开放灵活的学习、研究、实践、培养培训等。通过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促进具有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教学经历和处于不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师生交流、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促进新时期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总之,教育的质量最终取决于教师的质量,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所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好肩负着培养大批高素质教师历史重任的师范院校。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蔡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