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三维重构

    朱起源

    摘要:该文通过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特点进行深入分析,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以课程教学内容为载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因此文章从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目标出发,分别在人格特征、知识能力和计算思维的培养等三个方面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重构,以期保证教学质量、践行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改革;三维重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2-0179-0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bout computer basic course teach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the viewpoint is proposed that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 is not only the basic knowledge, but also the abilities and methods to solve problems.In hopes of ensur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aiming at talent training, the teaching model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 is reconstructed from the aspects of personality traits, knowledge and ability, and the computational thinki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omputer basic course; teaching model; reform; 3D reconstruction

    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09年关于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强调了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1],另外在美国总统信息技术咨询委员会(PITAC)2005年6月提交的报告《计算科学:确保美国竞争力》中认为21世纪科学上最重要的、经济上最有前途的前沿研究都有可能通过先进的计算技术和计算科学而得以解决[2]。综上所述,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不仅体现在知识技能层面,而且它是和数学、物理等一样服务于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性学科。

    教学活动是师生通过课程本身相互反馈的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同时基础学科的特点也对课程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又不能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对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现状和学生特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1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不仅要突出其高等性,而且还要体现其职业性。这种办学特点的两面性应该体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具体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达到计算机辅助办公、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要求的基本能力目标,而且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计算思维[3]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的高等性。

    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计算机尚未普及时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以至于目前仍然存在以教学生将计算机作为工具使用为目的的狭义教学论[4]。在现阶段个人计算机普及的背景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经没必要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了,因此在狭义教学论的指导下计算机基础在高等院校培养计划中的学时被大大压缩,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相比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学生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取,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自然成了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前辅导课。

    严格意义上高职教育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发展的,因此高职院校教材的选用和编著缺乏必要的历史积淀。目前使用的计算机基础教材一般是对本科教材的机械性删减、甚至原封不动地应用到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来的。由此产生的后果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师很难准确定位计算机基础的课程目标,而另一方面由于教材内容忽视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而缺乏必要的针对性。

    总体而言,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定位、教材选用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思考课程的定位。

    2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2.1 学习倦怠感明显,自信心不足

    高职院校学生的高考录取成绩普遍偏低,而大部分学生都有进入本科院校深造的梦想。巨大的心理落差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普遍偏低,倦怠感明显[5]。另外由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会感到烦躁而不愿做进一步的探究。部分教师抱怨学生基础差,授课时缺乏激情和正确的引导,使得学生很容易出现自信心不足、自我否定等消极的心理状态。

    2.2 学习主动性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学生尽管在主观上有学习的需求,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学习过程仍然过分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一旦离开教师的引导,大部分学生往往表现为无所适从,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也不会主动尝试利用已有知识基础解决新问题,学习行为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

    2.3信息获取灵活,知识整合能力差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视野开阔、思想独立,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对教师讲授的知识也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学生只是对大量信息进行简单的堆砌而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专业知识,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水平缺乏客观的认知而需要加以适当引导。

    3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建构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而通识教育的核心又是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塑造[6]。计算机基础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实际和学生特点,从人格特征、知识能力和思维方式三个维度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重构。

    3.1 人格特征的培养

    3.1.1 自我认知的培养

    自我认知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心理落差大、基础薄弱等多方面的原因容易进行自我否定,从而出现缺乏自信、消极厌学的情绪。调查显示,我院有近50%的新生对自己的学业缺乏信心。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使用积极鼓励性的语气与学生开展交流,避免让学生再次接受来自外界的否定信息。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与学生加强沟通,了解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点由易到难开展教学,逐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对自我的科学认知。

    3.1.2 主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学制相比普通本学院校少一年,并且还要安排不少于半年的实习实训,在保证专业核心课程课时的前提下留给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时就明显不足。计算机知识的更替周期比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要短,如果只是学习知识本身而不注重掌握获取知识的手段,则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计算机基础的授课内容不可能也不应该全部在课堂上完成。在互联网时代探寻知识的能力比知识本身更加重要。在保证完成计算机基础基本知识授课内容的前提下,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利用基本知识解决新问题能力。互联网上有丰富的信息和知识资源,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类与计算机相关的问题,比如重装系统、连接打印机、组建局域网等布置各类实训项目,同学们组成兴趣小组通过上网寻求解决方案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

    3.2 知识能力的培养

    3.2.1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则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从高职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来讲,他们更偏好于实训实践和“情境性”的内容学习[5],但是由于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不当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任务驱动式的课程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以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为例,教师可以从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将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需要相结合。根据专业发展特点设计不同的实训模块,将分散的知识点整合在具体的实训项目中,学生通过完成模拟真实情境的实训项目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2)走出读教材的惯势,结合具体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和应用之间只差一小步,需要教师对教材做进一步的挖掘。例如在Internet应用部分,大部分教材对于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部分只是简单介绍了HTML的语法结构,因此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Dreamwaver等工具设计制作自己的主页,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实现远程访问自己的网页。在兴趣和好奇心驱动下,学生借助互联网资源自主完成任务目标。3)将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学生社团文化结合起来。学院学生社团承载着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使命,学生也更愿意在社团活动中表现自我。学生干部在活动策划和干部竞选等活动中需要用到大量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比如Office办公软件,HTML 5等。另外学院计算机协会的会员由于需要为其他同学提供技术服务也有提高计算机水平的内在需求。结合丰富的社团活动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切入点。

    不同能力水平、不同内在需求的学生对同一知识内容的学习动机是有差别的。常规的课堂教学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但是难以兼顾部分学生对特定知识的学习需求。比如新学期在竞选学生干部时学生需要做幻灯片展示自己,而常规的教学进度不能满足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应用要求。计算机基础各模块之间的衔接关系并不是太紧密,而这一课程特点完全可以通过O2O(online to offline)的形式开展分层次教学[7]。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在线课程平台提前学习Office办公软件的相关知识。另外在线课程平台也是各种学习素材的理想载体,结合在线课程平台开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

    3.2.2 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检验课程授课效果的必要形式。通过课程考核,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并进一步促进教师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学生也可以了解自己对课程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如果考核方式不当,则很难正确反映课程的授课效果。在部分高职院校中,将计算机一级考试的及格率作为考核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质量的重要指标。这种做法原则上没有不妥,毕竟计算机一级考试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能力要求是一致的。但是如果教师将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课程教学的唯一目的就会出现问题。例如,计算机等级考试上机测试第五题为三选一,其中之一是考察Access数据库的知识。老师只需要做简单辅导学生便可以拿到满分,但是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可以用来做什么学生则是没有概念的。因此不合理的考核方式不仅对学生成长起到消极作用,甚至会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起到一定的误导作用。

    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该采取科学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应该坚持两个原则:第一就是要加强过程管理,不能存在功利性的教学目标。过程管理的主要形式是考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独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我们主要设计Word、Excel、PowerPoint、photoshop和网页设计制作等五个独立的项目。学生结合具体的知识内容,在上机实践时独立完成项目测验。第二就是重在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操作技能水平,而非考查学生的记忆力。在设计测试题时应尽量避免出现通过死记硬背就可以回答的问题,而是要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并且留出一定的创新空间。

    3.3 计算思维的培养

    计算思维,简单来讲就是利用计算机科学和方法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充满体现计算思维的案例。例如Cache是一个预置和缓存的问题,其思想是一个典型的计算思维案例;数据、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与表示是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问题;网上信息检索、网上购物等活动则是计算思维在互联网时代的具体体现;程序设计则是最能体现和锻炼计算思维的内容。在计算机软件系统中涉及程序设计语言时,应当引入经典案例引导学生根据计算机处理方式抽象具体问题,最后编程实现问题的求解。在此过程中重点不在程序语法本身,而是应该让学生体会抽象和自动化的计算思维本质。

    4 结束语

    对学生计算机知识技能的培养是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承担的基本培养目标,然而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在不断发展变化,课堂教学内容很难满足长期的职业发展需求。因此应该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用计算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改革应该坚持知识培养为导向、能力培养为目标,结合学院发展实际,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适应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龙. 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J]. 中国大学教学, 2009(10): 33-34.

    [2] Presi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visory Committee. Computational Science: Ensuring AmericasCompetitiveness[EB/OL].[2005-06]. http://www.nitrd.gov/pitac/reports/20050609_c omputational/computational.pdf.

    [3] 张晓如, 张再跃. 计算思维与创新教育[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7(28):7056-7060.

    [4] 陈国良, 董荣胜. 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 中国大学教学, 2011(1):7.

    [5]马保仙, 王秀兰.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及对策措施[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3):48-49.

    [6] 李敏杰, 郝莹. 高校通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12):265.

    [7] 井靖, 何红旗, 王志刚, 等. “O2O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原则[J]. 计算机教育, 2016(2):85.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