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世界顺应在《瓦尔登湖》汉译本中的运用
【摘要】《瓦尔登湖》汉译本层出不穷,社交世界的顺应是译文正确与否的关键性决定因素之一。译者正确处理中美文化的差异,才能得到满意的译文。
【关键词】社交世界;顺应;《瓦尔登湖》;汉译本
【作者简介】乔莉萍(1985- ),女,山西介休人,硕士,滨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翻译。
一、引言
《瓦尔登湖》描述了梭罗独自居住在瓦尔登湖畔小屋的生活。1949年徐迟首次翻译《瓦尔登湖》,2015年杜先菊首次翻译全注疏本。本文将从语境顺应角度浅析社交世界顺应在《瓦尔登湖》这两个译本中的运用。
二、社交世界顺应在《瓦尔登湖》汉译本中的运用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行为,译者需要顺应两种语言和文化。
交际语境包括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心理世界主要涉及到原作者,译者和读者的认知和情感。社交世界,从原则上来说,和语言选择构成相互适应的社会因素的范围是无限的。在语言选择和社交世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方面都是人们必须遵守的交际规范,它们都是与社会背景或制度相关的。至于物理世界,最主要的物理因素涵盖空间和时间指称。这三个世界的语境因素不是严格分开的。他们的分界线不是清除划分的。本文主要研究社交世界顺应在《瓦尔登湖》徐和杜汉译本中的运用,从以下两方面来阐述。
1.顺应原文的社会政治背景。So butchers rake the tongues of bison out of the prairies grass, regardless of the torn and drooping plant. (Thoreau, 2015: 271)
同样地,屠夫们在草地上到处耙野牛舌草,不顾那被撕伤了和枯萎的植物。(徐迟, 2016: 223)
屠夫们从草原上的草丛里收获美洲野牛的舌头,丝毫不担心践踏和破坏了草丛。(杜先菊, 2016: 266-267)
徐误译原文,因为他不了解梭罗写《瓦尔登湖》时美国的社會政治背景。杜解释了这种现象。原来,野牛是北美土著印第安人的主要食物来源。但是后来野牛被大量屠杀,主要是为了获取它们的舌头。在19世纪猎人们把成群的野牛杀戮,割掉舌头后置之不理。这种现象在当时是司空见惯的。野牛舌头曾经是,至今仍然被视为一道美味佳肴。除了舌头以外,野牛其他的部分任由其腐烂。一直到19世纪90年代,野牛数量锐减。与此同时,为了削弱印第安人的势力美国政府公开支持杀戮野牛,由于失去食物来源,印第安人难以生存,他们的土地很容易沦陷。由此可见,杜译更好地顺应原文的社会政治背景。
2.顺应目的语读者的社会关系。Old people did not know enough once, perchance, to fetch fuel to keep the fire a -going; new people put a little dry wood under a pot, and are whirled round the globe with the speed of birds, in a way to kill old people, as the phrase is. (Thoreau, 2015: 8)
古人不知添上燃料便可使火焰不灭;新人却把干柴放在水壶底下;谚语说得好“气死老头子”,现在的人还可以绕着地球转,迅疾如飞鸟呢。(徐迟, 2016: 7)
古人以前不知道,或许,往火上添上新的薪柴,可以让火焰继续燃烧;今天的人懂得往锅子底下添加上干柴,今天的人还以飞鸟的速度绕着地球飞翔,就像俗话说的,一代新人胜旧人。(杜先菊, 2016: 11)
中国人尊老爱幼。梭罗在书中的论调“老人的经验不可靠,过时了”与中国人的社会价值观截然相反。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尊敬老人是一个良好的中国文化传统。但徐直译为“其死老头子”不符合目的语读者的社会价值观。杜灵活地做了调整,“一代新人胜旧人”的说法不那么尖锐,更好地顺应中国读者的社会关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译者只有不断顺应原文的社会政治背景和目的语读者的社会关系才能使汉译本更完善合理。
参考文献:
[1]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Thoreau,H.D.Walden;or,Life in the Woods[M].Shanghai: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2009.
[3]亨利·戴维·梭罗.杜先菊,译.杰弗里·S.克莱默,注.瓦尔登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亨利·戴维·梭罗.徐迟,译.瓦尔登湖[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6.
【关键词】社交世界;顺应;《瓦尔登湖》;汉译本
【作者简介】乔莉萍(1985- ),女,山西介休人,硕士,滨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翻译。
一、引言
《瓦尔登湖》描述了梭罗独自居住在瓦尔登湖畔小屋的生活。1949年徐迟首次翻译《瓦尔登湖》,2015年杜先菊首次翻译全注疏本。本文将从语境顺应角度浅析社交世界顺应在《瓦尔登湖》这两个译本中的运用。
二、社交世界顺应在《瓦尔登湖》汉译本中的运用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行为,译者需要顺应两种语言和文化。
交际语境包括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心理世界主要涉及到原作者,译者和读者的认知和情感。社交世界,从原则上来说,和语言选择构成相互适应的社会因素的范围是无限的。在语言选择和社交世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方面都是人们必须遵守的交际规范,它们都是与社会背景或制度相关的。至于物理世界,最主要的物理因素涵盖空间和时间指称。这三个世界的语境因素不是严格分开的。他们的分界线不是清除划分的。本文主要研究社交世界顺应在《瓦尔登湖》徐和杜汉译本中的运用,从以下两方面来阐述。
1.顺应原文的社会政治背景。So butchers rake the tongues of bison out of the prairies grass, regardless of the torn and drooping plant. (Thoreau, 2015: 271)
同样地,屠夫们在草地上到处耙野牛舌草,不顾那被撕伤了和枯萎的植物。(徐迟, 2016: 223)
屠夫们从草原上的草丛里收获美洲野牛的舌头,丝毫不担心践踏和破坏了草丛。(杜先菊, 2016: 266-267)
徐误译原文,因为他不了解梭罗写《瓦尔登湖》时美国的社會政治背景。杜解释了这种现象。原来,野牛是北美土著印第安人的主要食物来源。但是后来野牛被大量屠杀,主要是为了获取它们的舌头。在19世纪猎人们把成群的野牛杀戮,割掉舌头后置之不理。这种现象在当时是司空见惯的。野牛舌头曾经是,至今仍然被视为一道美味佳肴。除了舌头以外,野牛其他的部分任由其腐烂。一直到19世纪90年代,野牛数量锐减。与此同时,为了削弱印第安人的势力美国政府公开支持杀戮野牛,由于失去食物来源,印第安人难以生存,他们的土地很容易沦陷。由此可见,杜译更好地顺应原文的社会政治背景。
2.顺应目的语读者的社会关系。Old people did not know enough once, perchance, to fetch fuel to keep the fire a -going; new people put a little dry wood under a pot, and are whirled round the globe with the speed of birds, in a way to kill old people, as the phrase is. (Thoreau, 2015: 8)
古人不知添上燃料便可使火焰不灭;新人却把干柴放在水壶底下;谚语说得好“气死老头子”,现在的人还可以绕着地球转,迅疾如飞鸟呢。(徐迟, 2016: 7)
古人以前不知道,或许,往火上添上新的薪柴,可以让火焰继续燃烧;今天的人懂得往锅子底下添加上干柴,今天的人还以飞鸟的速度绕着地球飞翔,就像俗话说的,一代新人胜旧人。(杜先菊, 2016: 11)
中国人尊老爱幼。梭罗在书中的论调“老人的经验不可靠,过时了”与中国人的社会价值观截然相反。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尊敬老人是一个良好的中国文化传统。但徐直译为“其死老头子”不符合目的语读者的社会价值观。杜灵活地做了调整,“一代新人胜旧人”的说法不那么尖锐,更好地顺应中国读者的社会关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译者只有不断顺应原文的社会政治背景和目的语读者的社会关系才能使汉译本更完善合理。
参考文献:
[1]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Thoreau,H.D.Walden;or,Life in the Woods[M].Shanghai: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2009.
[3]亨利·戴维·梭罗.杜先菊,译.杰弗里·S.克莱默,注.瓦尔登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亨利·戴维·梭罗.徐迟,译.瓦尔登湖[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