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对策研究
郭聪聪 胡珊
内容摘要:近年来,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现象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尤其在学校中,一些小学教师采用侮辱、讽刺、谩骂、嘲笑、当众揭短和孤立冷落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的现象更是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从受害者小学生的角度对语言暴力现象展开分析,特别是对小学生的学业、健全人格的发展和身心健康都影响甚远。同时作出了一些相关对策,对小学教师师德师风的培训、语言规范培训和评价、创建教师心理疏导平台,减轻教师心理压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小学生的权益意识。
关键词:小学教师 语言暴力 心理疏导
一.引言
(一)背景和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在教育方面也获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校园暴力的事件在其背后却层出不穷,如果上网查阅浏览和看报纸就会发现,几乎每天都有很多校园暴力事件发生,严重影响着校园未来的发展。然而校园中的语言暴力比行为暴力显得文明,但它给孩子的伤害绝对不会比行为暴力小,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造成了一系列无法挽回的后果。语言是校园中进行沟通交流的有力工具,也是师生传递感情的桥梁。然而,“冷”暴力所造成的伤害却是长久的和无法抹去的,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而安全的成长环境,我们不得不重视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现象,进而分析原因并找出改善并减少此现象的对策,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构建和谐校园。
二.小学教师语言暴力概念、类型和危害
(一)小学教师语言暴力概念
“语言暴力”是我国教育出现的一大问题,这样的问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老师的语言暴力对于学子、家长、学校乃至社会的影响却不可忽视。“‘暴力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有政治学名词,不同政治利益的团体,如不能用和平的方法协调彼此的利益时,常会用强制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称为暴力;或泛指侵害他人人身、财产的强暴行为和国家的强制力量,如军队、警察、法庭。”1有人描述言语暴力就是“使用嘲笑、谩骂、诋毁、歧视、诽谤等不文明语言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感受到痛苦或伤害,属于精神损害范畴。”2在我国小学校园中,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凭借教育制度赋予给教育者的权利和自身的优势地位,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应用羞辱、讽刺、咒骂、讥笑、当众揭短、孤立冷落等歧视性的手段以及不文明言语对学生进行“心理施暴和惩罚”招致小学生的学业、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心理健康上遭到侵犯和损害的言语行为。
(二)语言暴力表现类型
本人通过对文献的分析研究及其在实习期间所观察到的现象,小学阶段的学生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处于科尔伯格道德水平的“好孩子”阶段,其表现为服从陈规、遵从权威,防止遭到谴责。可以说小学生对老师更是有一种敬畏之心,有时候父母长辈说的话可能不会去听,然而老师的话却犹如“圣旨”一般。因此,小学教师的不恰当言语、行为和态度都会对小学生造成很大伤害。教师的言语暴力形式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如下:羞辱咒骂型、指责呵斥型、讽刺贬低型、威逼吓唬型、话语霸权型、消极断定型。
(三)语言暴力危害
个别小学老师言语暴力行径严重破坏了所有教师的师德师风和整体形象,危害了教师的职业荣誉,损害了教师的职业品德,破坏了学校的教育宗旨,招致整个社会对教师的信赖和尊重广泛降低。师生之间的关系恶化,生生之间的关系也出现问题,教师教学质量下降,给老师、学生都带来了严重影响对小学生的影响:对小学生学业、健全人格、身心健康的影响。
三.语言暴力原因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原因来自方方面面,家庭、学校、个人等都有一些原因,如职业素养道德匮乏、工作生活负荷过重、部分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欠缺以及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等。都说‘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但也要讲求适度原则,或是“爱之深,责之切”于是教师才会有这么粗鲁的表达,不修边幅的谩骂,仍有其他原因都会使小学教师使用不恰当的言语。
四.语言暴力的应对措施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内涵不该仅仅是教师职业的光荣与神圣。从实际出发,认识到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现象的原因及其危害,对此造成的严重后果,弄清症结,找出相应的对应措施。改善小学教师语言暴力这一现象是一件复杂的事,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向各界展开处理这一事件,因此我们倡议教员要有崇高的失德,像蜡烛、春蚕一般讲究无私贡献的精神,同时对小学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培训、语言规范的培训和评价、减轻心理压力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是改善小学老师语言暴力现象的的部分措施。
(一)对小学教师进行师德师风的培训
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尊重小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员,充分认识到心理伤害的严重后果。首先,要选拔对教育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关爱学生,诲人不倦,团结合作;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教员。其次,不能仅仅以表面上教授知识技能,更要“以人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促成教育改革发展,正确使用教师的权利和履行教师的义务。最后,不光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把握,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依据学生、家长、教师的反馈信息及时对教员的师德师风评价,谋求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进行定期培训,从而避免老师在看法上及其他方面的局限性而导致其采取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
(二)小学教师语言规范的培训和评价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改善传统评价过于强调甄选的功能,要对教师实施语言规范的培训和正确的评价,发挥评价对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方面起促进的功能。其一,给予学生多鼓舞,协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以耐心、真诚感化她们,多沟通交流,关注学生的需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以促进她们健康发展;其二,提高批评语言的艺术性。想要批评学生的错误行为时,注意说话的方式、态度,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适可而止,有度的进行批评;其三,教师的语言要规范培训。培养并提高我国教员的普通话语言水准,对教师言语进行正确的评价,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制度,丰富老师语言的艺术性。
(四)创建教师的心理疏导平台,减轻教师心理压力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教师往往被冠上“蜡烛”、“灵魂的老师”、“辛勤的园丁”等光环,甚至有人就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给予教师超高的评价,把老师‘神话了,使得老师的心理压力骤增。
其一新课程的革新也给小学教师带来了良多压力,面对工资不高、生存难的情况。对此应提高老师工资待遇福利,激起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性,对小学教师予以足够的器重。立足于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从根本上解除他们生存的后顾之忧,减轻他们的职业和心理压力,消除他们对于工作、生活的不良情绪。
其二学校应当创建教师心理疏导平台,定期检查教师的心理状况和素质,让教师时刻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让老师根据自己的心理状况,与专业教师谈心,有针对性的进行疏通调节,缓解心理问题。
(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好的工作环境直接影响教员工作的成败,而且还会影响到学员的心理健康程度。要消除减少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就要设法消除教师的心理障碍,不停地优化教师的成长,成才的外部环境,使教师要有轻松欢愉的情绪、高昂振奋的精神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等,同时掌握心理调适技能,学会自我释放心理压力,改善不健康的人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致力成为乐观开朗、理解宽容的教师,成为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师,对于培育下一代幼苗具有促进作用。
(五)加强小学生的权益意识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这一现象的频繁出现,除了教师自身的因素外,学生本身的观念也存在不足的因素。针对这一点, 我们应该强化学生的权利意识,在学校中,老师的权威在学生心中屹然挺立,学生常常对于教师的批评、侮辱谩骂等察觉不到是一种隐性暴力,反而是觉得是对自己的一种‘好,实际上这是一种持久隐性冷暴力,儿童不清楚其带来的严重危害,缺乏维护自己权利的意识。
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有权依法维护自己不受伤害,防止受到老师随意的、不恰当的言词的凌辱。孩子可以通过学习一定的相关的维权常识,更多的了解并维护自己的权利,当遭受到老师心里惩罚时,要及时向家长和学校反映,而不是闷不吭声的接受,任其这一现象的发生。同时学校利用大众媒体、通过讲座、报纸、影视、新闻和黑板报等方式进行宣传和教育,丰富和强化学生的权利意识。
五.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改善小学教师语言暴力这一现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向社会各界展开逐步处理。由于各种原因因素的限制和影响,使得现阶段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影响。本文就对受害者小学生的危害主要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此现象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对解决这一现状有一定的帮助。不足之处这只是本人的一个理论研究,应当用实践去证明,每一位小学生都是祖国未来的花朵,需要社会、家长、教师、学校和学生各个方面的配合,来保护孩子不受到精神上、心理上的伤害。多点耐心和鼓励,少点讽刺和侮辱,多点友善少点急躁,让小学生们都感触到教师对他们的浓浓的爱和温暖,任何形式的暴力都应该被谴责,对语言暴力说“不”,让“语言暴力”远离小学生的生活,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构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董晓艳.小学阶段教师冷暴力的表现、原因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2]柯菁芳.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危害及消除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7(33):51-54.
[3]徐永美.自媒体环境下中小学教师社会形象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4]程菲.城乡小学课堂语言暴力差异研究——以河南省新乡市小学为例[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6(05):54-55.
[5]司余娟,初秀梅.“語言暴力”现象对小学生的危害及消除对策[J].学理论,2015(15):178-179.
[6]何宗艳.学校场域中教师语言暴力现象的质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7]袁先全.回归语言之善[D].华中师范大学,2010.
[8]王品.重生、救赎与共情:语言暴力事件的积极话语分析视角[J].当代外语研究,2018(04):49-57+108-109.
注 释
1.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Z].商务印书馆,2001:53
2.陈禹风,张毅楠,赵敏,赵子文.语言暴力研究[D],2017(04):1-2.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