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的价值与教育改革

李雪凤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既要整合相关知识点,又要以科学精神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数学教育不是简单的传授数学知识,而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因此教育改革背景下应该发挥数学教学的价值,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一、改革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要以为将课本上的内容讲授给学生就算完成任务,而是要学会与时俱进,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探索,努力寻找出适合当前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自学能力.例如,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都是教师主场,教师按照提前的备课安排,按照课堂讲解、提出问题、学生解答的 “流程”进行,这一堂课就算完成.有些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出一个好成绩或者为了保障一些个人的功利,会针对考试内容进行填鸭式教育,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而在新课程教育中所强调的教育目标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发展.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互动必不可少,学生可以将自己不理解或者在课堂讲解时不明白的疑问提出来,让教师进行详细解答.如此一来,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和辅助的作用.而且在这样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慢慢地进行探索、思考和总结,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和提高,能真正实现高中数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而且,高中数学教育改革,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最终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课堂上能回答出问题并不代表着已经具备了思维能力,还需要教师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加以培养.可以运用数学联想法根据题目要求找出相对应的数学知识,如相关的数学性质,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我们以人教版中常见的一道证明题为例.请证明以下等式是否成立:m+2m+3m+…+nm=m(m-1)2.一般情况下,在解这道题之前,教师要先带领学生展开联想,找到此题的相关公式:m+mx+2mx+…+nmx=n(1+n)mx2,根据此公式,先设题目中的未知数x=1,将问题进行简化,从而将此类题目快速解决.除了上述“公式法”外,还有另外一种解题方法,高中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联想能力,根据此题特点,如观察发现每个未知数系数是1、2、3、……n,再结合之前所学的“倒叙相加”法,从另一个角度将此问题解决.利用这种数学联想法,既能帮助高中生培养自身数学联想力,又能发散思维,培养并增强高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三、借助数学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应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吸引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数学、数学发展史研讨会等各种有趣的數学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数学模型、数学手抄报等其他活动,吸引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帮助学生增长数学见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相声等,使学生深入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故事背后的深刻意义,帮助学生进一步开拓数学知识面.
例如,在学习“棱锥与棱柱”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实物和图片为学生展示棱柱、棱锥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和存在,然后让学生利用硬纸片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棱柱体和棱锥体,将课本上抽象的知识点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展现出来,使其更加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高中数学解题过程中,学习习惯也会对学生数学成绩产生影响.因此,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快速、准确地找到解题关键点,实现提高高中生解题能力的目的.准确解题的前提是审清题目,找寻到解题关键,形成正确思路、运用正确方法解决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培养与提高高中生解题能力的时候,要了解并掌握学生审题的重要性:第一步,正确理解与掌握题目的已知条件;第二步,依据已知条件正确分析并找出关键点与隐藏条件;第三步,通过分析的关系与条件转化、化简等,选择简洁直接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效率与质量.如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讲一些概念的发展和演变,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
高中数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学习难度较大.教师需要充分融合教学价值与教育改革,才能进一步推进数学教学改革.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