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生成的内部逻辑

    陈忠梅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是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最为关键的话语权,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先要把握其生成逻辑。聚焦于课堂教学内部,教师的话语供给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生成的前提条件;话语内容的说服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生成的关键;语境的亲和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生成的重要保障。基于此,从提升教师的话语供给力、话语内容的说服力和语境的亲和力三个方面着力,共同构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内部逻辑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8)09-0081-0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09.0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上强调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面向高校大学生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是实现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一个具体而又重要的场域。因此,通过思政课话语权的提升可以推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而要提升思政课话语权,首先应该厘清思政课话语权的生成逻辑。笔者认为,思政课话语权的生成既有内部逻辑也有外部逻辑。外部逻辑主要指思政课话语权生成的外部条件;内部逻辑主要指向课堂教学内部,探究课堂教学话语权生成的微观路径。下文着重阐释思政课话语权生成的内部逻辑。

    一、教师的话语供给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生成的前提条件

    目前,大部分学者将话语权界定为话语影响力和引领力。例如,孙英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主要目标,以语言符号为主要载体,通过设置、表达、传播和运用一定的话语将思想观念、政治理论、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等传授给大学生,影响和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1]。可见,思政课话语权就是指教育者用承载着社会要求的话语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且影响和作用越大,话语权就越大。因此,思政课教师的话语要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和作用,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要具备强有力的话语供给力。具体来说,教师的话语供给力的提升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力。

    (一)创新和丰富语料

    创新和丰富语料是提升思政课教师话语供给力的前提。虽然思政课教师必定具备一定的话语能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思政课教师都具备良好的话语供给能力。话语供给总是与话语需求相对应而存在,思政课教师能够进行自我表达,且表达的话语是经过长期专业训练所形成的话语,这些话语常与政策话语、文件话语、学术话语、教材话语相一致,但是却并不能够满足大学生的接受习惯和接受需要。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想通过话语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和作用,首先就要掌握满足大学生需求的话语,不断创新和丰富自身的语料,储蓄能量。

    语料的创新和丰富根据话语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理论话语、学术话语、教材话语等研究性话语的吸收。之所以要吸收研究性话语,一方面是因为研究性话语是学者对复杂现象考察研究基础上对客观规律做出的抽象概括,具有真理魅力。当前大学生追求新奇但也服膺学理,吸收一定的研究性话语,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本质和规律的真知灼见,可以给予大学生思维的启迪和训练。另一方面是因为研究性话语较为严谨,承载了一定程度的教育教学内容。思政课教师只有在科学把握理论话语、学术话语以及教材话语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核心要义不被改变。其二,对网络流行语等生活性话语的甄选融合。当下的大学生都是网络的原住民,天然擅长于创作和使用代表着青春和时尚的网络语言,且网络流行语还是大学生识别身份的一种标签,如果某人能够听得懂、会使用网络流行语,这个人或许就能被他们视为同类人,否则只会被他们视为局外人。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拉近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并提升话语的趣味性,就要关注网络,了解和学习网络流行语,但更重要地是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和甄别,选择大学生喜欢的而又适合思政课教学的话语为思政课教学服务。其三,创造新话语,引领话语潮流。对研究性话语吸收创新以及生活性话语的甄选融合创新实际上追求的是一种适应性创新,是为适应课程的性质和要求以及大学生成长的需求和期待,而创造新话语则是一种超越性创新,要求创新话语引领大学生的需求。实际上,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心的党中央就为新话语的创造提供了典范。比如:“中国梦”“命运共同体”“供给侧改革”等词语都在一时间发展成了网络热词,成为话语潮流。而思政课教师也应该不断地开展深入研究,总结和提炼新的话语,赋予一些较为固化的死板的概念丰富而又鲜活的内涵,用新话语引领大学生的话语潮流。

    此外,丰富和创新思政课教师的语料还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不仅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可以增加思政课话语的历史感和厚重感。

    (二)把握话语供给的“时效度”

    储蓄语料是前提,而语料的加工使用则是关键,需要思政课教师把握好话语供给的时效度问题。具体来说:一是要把握話语供给的“时”问题。“时”可作“时间、时机”之解,把握话语供给的“时”问题,就是要把握话语供给的时间或时机。思政课话语供给的时机从宏观上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年级划分,在把握各年级存在的主要矛盾以及不同年级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之上选择恰当的话语内容;也可以根据时事政治的发生发展时期,把握社会矛盾、社会舆论、重大会议期等重要时机选择安排话语素材和话语内容。从微观上来看,就是在一堂课中根据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从导入、阐释、升华等教学的不同环节不同时间点采用适当的话语,服务于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实现。二是把握话语供给的“效”问题。话语供给的“效”问题就是话语供给的效果问题。话语供给并不是思政课教师随心所欲之举,而是要追求一定的教学目的,或是思维的启迪,或是问题的澄清与解决,或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总之,思政课教师供给的话语一定要有所指向,而不能仅仅只是追求话语的新鲜和课堂氛围的热闹。三是把握话语供给的“度”问题。思政课教学话语是丰富多样的,根据内容划分,既有以意识形态话语为中心的教材话语、政策话语、学术话语,又有学生喜欢的流行话语、地方话语。根据性质划分,既有褒扬性话语,又有批判性话语。这些话语的使用就得把握好“度”的原则,既要保证传递内容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又能保证传递过程的轻松和愉悦。如若不能把握好话语供给的“度”,思政课就可能会沦为理论的说教灌输课,或是不着边际的闲聊课。

    综上所述,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创新和丰富自身的语料,为话语供给储蓄能量;另一方面要把握好话语供给的时间、效果和尺度,以提升话语供给的精准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双管齐下,通过思政课教师话语供给力的提升为思政课话语权的生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话语内容的说服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生成的关键所在

    思政课教师的话语要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其关键在于话语内容是否具备说服力。因为话语内容是思政课教师连接大学生最核心的介质,思政课教学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思政课教师传达的话语内容是否被大学生接受和认同,是否对大学生的思想或行为产生了影响。笔者认为,提升思政课话语内容的说服力,可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说“有理”的话,增强话语内容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所谓“有理”的话,就是有道理、有依据、有逻辑的话。正如馬克思所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思政课教师的话语要能说服人,首要条件就是话语内容要有理有据,具备科学性和逻辑性。具体来说,提升话语内容的说服力,一是要提升话语内容的科学性。思政课教学一直以来遭受教条化灌输的诟病,就是因为在教学中许多思政课教师习惯于直接将未经雕琢和丰富的教材话语传递给大学生。实际上,教材话语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高度地概括性表达,体系了教材的规范性和思想性,但是这些概念和结论并不能自我证明其科学性,需要具有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的思政课教师去挖掘和填充隐藏于教材话语之后的丰富内涵,以生动详实的素材来论证相关概念、定义以及结论的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抽象学习,也能增强话语的可信度。二是要增强话语内容的逻辑性。笔者认为,“有理”的话并不在于理论的深度,也不在于表达内容的抽象程度,而在于话语逻辑性的强弱,能否做到深入浅出、层层剖析,道明抽象理论内在的因果联系,而这恰恰体现的是教师思维的深刻性。因此,说“有理”的话,除了需要以丰富的史料和现实为支撑来论证其科学性,还要遵循一定的认知逻辑,遵循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规律,通过话语的设计以实现话语的逻辑性,以话语科学性和逻辑性的提升来实现话语内容的说服力。

    (二)说“有利”的话,增强话语内容的价值性和实践性

    所谓“有利”的话,就是指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作用、有意义的话。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3]。思政课话语要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就要让大学生能体验和感受到话语内容给予的获得感和秩序感。不仅要使话语内容能够给大学生的精神带来善与美的充盈,实现其价值性,还要使话语内容能够为大学生的现实问题找到化解的出口,实现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而要让大学生体验到话语内容的意义和作用,就是要提升话语内容的针对性。具体来说,一是要对大学生成长的思想认识问题予以回应,让大学生感受到思政课话语对其成长发展的关怀和引导,从而在情感上接受和认同思政课话语,同时也就实现了思政课的话语权;二是要针对社会和国家的问题,及时地为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困惑做出强有力的科学解释和回应,防止错误观点和错误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认识的侵蚀,抢占话语先机,从而保证思政课话语权不被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舆论和社会思潮所冲击和消解。

    (三)说“有节”的话,提升话语表达的技术性和艺术性

    所谓“有节”,原意是“有所节制,适可而止”。实际上,节制也好,适可而止也罢,内在的要求把握好度的原则。而对度的把握,在思政课话语上来讲,实际上是从更深层上要求实现语言表达的技术和艺术,通过提升话语表达技术性和艺术性以保证话语内容的说服力,从而实现思政课话语权的生成。事实上,思政课话语表达的方式是多样的,最常见的也有文本表达、图像表达,而图像表达在新时期衍生出了更加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表达方式。例如小视频、动图、表情包等话语表达方式,这些生动的表达方式也就为提升思政课话语表达的技术性和艺术性提供的可能。之所以要提升话语表达的技术性,原因在于当前的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有敏锐的嗅觉,但是思政课教师,尤其是中老年的思政课教师在大学生心中通常都是以较为古板的说教者形象出现,而适当提高话语表达的技术含量,不仅可以打破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和思政课堂固有的偏见,还可以吸引大学生对教师和教师所传达内容的关注,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政课教师话语对大学生的影响和作用。之所以要提升话语表达的艺术性,原因在于“美感体验就是人类艺术地掌握现实的一种特殊的能力”[4]。现实中的人总是不自觉地在追求美感,比如,女士喜欢用服装首饰装饰自己的外表、厨师喜欢通过花式摆盘装点自己的美食。话语表达的艺术性实际上也是在追求话语表达的美感,通过思政课教师艺术地表达,可以使大学生的情绪情感获得赏心悦目的愉悦,在愉悦中接受和认同话语内容。这就像博物馆中的讲解员,总是带着或湍急、或平顺、或澎湃、或温柔的语音语调向游客讲述着一段历史和文化,让游客沉浸在讲解员的话语中获得一段历史和文化的熏陶。

    综上所述,话语内容的说服力是实现思政课话语权的关键所在,不仅需要话语内容本身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做支撑,还需要关照大学生的需要,建立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提升话语内容的价值性和实践性。此外,还可以通过话语形式的包装,利用具有技术性和艺术性的话语表达方式提升话语内容的说服力。

    三、语境的亲和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生成的重要保障

    语境,顾名思义就是指“话语环境”或“说话的环境”。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5]将马克思主义环境论聚焦于思政课话语这一微观领域,不难得出:一方面,思政课教师的话语在教学实践中具有接受环境影响和制约的一面,因此话语不能脱离一定的环境;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本身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反作用于环境,积极地影响并创造出适宜话语表达与传递的新环境。“亲和力一词源于化学和生物学术语,特指一种原子与另外一种原子之间的关联特性”[6]。思政课教师的话语要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和作用,就应该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联特性,而创设具有亲和力的环境就是一条重要路径,也是思政课话语权生成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说,指向思政课教学内部的话语环境的创设可以从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这两方面着力:

    (一)营造亲密的话语空间,保证话语的传播力

    营造亲密的话语空间,此处的“亲密”是相对于当前思政课规模化教学模式而言。调查显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规模在 51—100人的占41.9%,在101—200人的占38.6%,仅有14.2% 的课堂规模在 50人及以下”[7]。可见,当前课堂教学规模远远没有达到《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推行中班教学,班级规模原则上不超过100人”的要求,更不用说推行小班教学。因此,规模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会阻碍和制约思政课话语的传播力。由此可知,创设具有亲和力的语境首先就要缩小教学规模,营造较为亲密的话语空间,只有思政课教师的眼睛能关注到更多的话语接受者才能保证话语内容的穿透力和针对性,才能根据话语接受者的反映及时调整话语以引导学生思考,进而保证话语的传播力,使思政课话语真正影响和作用到每一個大学生。此外,较小的亲密空间还能方便思政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管理,而在大班教学中学生或许会躲在教师的视线盲区,对思政课教师传播的话语置若罔闻。而要营造亲密的话语空间,一方面需要进行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备任职资格的思政课教学人才;另一方面需要经费投入以保证队伍建设的落实。让人才和经费保证中小班教学规模成为可能,并以此为思政课话语的传播营造具有亲和力的自然环境,为思政课话语权的生成提供物质保障。

    (二)营造轻松的话语氛围,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话语权

    思政课话语权如果从权力的主体这个角度解释,不仅包括了思政课教师的话语权,还包括了大学生的话语权,而两个权力之间只有相互尊重、平等沟通才能维持平衡,假如一方强势一方弱小,其结果是双方的权力都不能得以保障。因此,要实现思政课教师的话语权,就要营造轻松的话语氛围,鼓励大学生参与对话。这样不仅可以建立起师生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打破大学生的心理防备,还能在参与对话中提升话语交往的有效性,这是思政课教师即使声情并茂地独白也无法达到的效果。从心理学上讲,这是因为在大学生的参与对话中,可以让大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注,因自己的话语权被尊重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课堂。此外,在大学生参与和对话中,思政课教师也可以根据大学生的话语表达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便于思政课教师及时地引导和疏通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中的困惑。而要营造轻松的话语氛围,一方面需要思政课教师具备平等的话语理念,充分尊重大学生话语权,从独白走向对话;另一方面需要是思政课教师具备较强观察能力和话语表达沟通能力,能够敏锐地捕捉大学生思维状态,在大学思维游离、思维单一或是思维困惑时,由表及里的增问设疑、追问纠错。

    综上所述,话语环境是影响话语权生成的一个重要环境保障,要通过营造亲密的话语空间和轻松的话语氛围来创设具有亲和力的语境,从而保障话语交往的有效性。

    四、小结

    聚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内部考察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的生成,思政课教师的话语供给力是其生成的前提条件,话语内容的说服力是关键环节,而语境的亲和力则是重要保障。因此,要致力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就要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话语供给力,增强话语内容的说服力和语境的亲和力,三力齐驱,共同构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孙英.思政课话语权建设的基本内涵与根本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5.

    [4]曾繁仁.试论美育的本质[J].文史哲,1985,(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6]李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构成要素及形成机理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3).

    [7]姚昌,张晓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与改进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2015(11).

    (责任编辑:邹曌)

    Abstract: The discourse power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the most critical discourse power in the field of college ideology. Focusing o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s' discourse supply is the precondi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discourse power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e persuasion of discourse content is the key to the generation of discourse power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e affinity of contex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generation of the discourse pow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Based on this, the discourse power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should be constructed by improving the teachers' discourse supply, persuasiveness of discourse content and affinity of context.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ory course; discourse power; internal logic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