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执政党意识形态引导力提升

    王玉倩 贾丽云 范立强

    摘要:执政党意识形态引导力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执政党引导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的能力。在复杂的形势面前,要提升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高度重视执政党意识形态引导力,通过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式,夯实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关键词:执政党;意识形态引导力

    中图分类号:D261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18.06.010

    国家的稳定和执政党地位的巩固,不仅需要强大的政治领导、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需要成熟的政治制度,同时还需要执政党加强对意识形态的引领。党的十九大为新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坚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切实保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引导力的提升,加强引导能力建设,发挥主流思想舆论的引领作用,夯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执政党意识形态面临的新形势

    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和旗帜,代表了全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期,我党加强了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国人民增强了前所未有的“自信”,为丰富、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空前机遇和广阔空间。但也应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放到国际、国内的大形势中去审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西方国家文化渗透的影响。西方国家一贯通过推行披着华丽外衣的所谓“西方价值观”来演变价值观不同的国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阿拉伯之春等,给世界各国带来的是分裂和灾难。西方发达国家从未放慢对我国“和平演变”的脚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书籍、宗教等途径宣扬资本主义的社会价值观。西方文化思想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消费主义和解构主义等消极文化侵蚀着人们的思想活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通过宣扬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抹黑我们的党和政府,放大中国社会的问题与矛盾,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感,其本质是否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改革攻坚期,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对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四个自信”带来诸多消极影响。

    二是多种社会思潮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核心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是被中国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证明的正确抉择。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意识形态复杂多样,各类社会思潮粉墨登场,既有市场化的新自由主义,也有民主自由的民主社会主义,更有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虚无主义。各种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通过完整性的理论和看似真实的历史现实,赢得人们的信任,使不少人陷入了错误的理论认知,甚至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怀疑和否定。

    三是经济社会变革的影响。马克思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1](P82)当前,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与经济社会的变革密不可分。改革开放40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文化知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但也出现了发展的不平衡等问题,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多元化发展,一些党员干部道德滑坡、信仰缺失,否定主流意识形态,质疑党的历史,对执政党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四是网络化信息时代的影响。伴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尤其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革命,巨大的信息量和迅捷的传播速度冲击着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使网络成为舆论传播的最大平台,其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涵盖内容丰富、范围延伸广的特点。通过互联网平台,意识形态的传播拥有了新的传播途径和载体,但同时网络的舆论危机风险之大,也严峻考验着执政党的意识形态主导权和引导力。一方面人们通过大量的网络信息开始接受不同意识形态的思想,另一方面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被弱化。

    二、提升执政党意识形态引导力的重要意义

    执政党意识形态是处于执政地位的政党所信奉的反映特定经济形态和执政党所代表的阶级或社会集团利益的观念体系。执政党意识形态形成后,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其意识形态,利用意识形态引导本阶级、本集团成员和广大人民,进而实现本阶级、本集团成员和广大人民对其意识形态的认同。

    首先,提升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引导力是维护国家、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需要,是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的需要。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执政党信奉并推行的意识形态,反映了执政党特定的经济形态,代表着处于执政地位的政党所要求的理论化的思想体系,体现了执政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新形势下执政党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严峻复杂,提升执政党意识形态引导力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提升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引导力丰富和补充了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新形势下执政党意识领域斗争复杂严峻,我党的意识形态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發展的需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薄弱,在宣传和影响力方面力度还不够强大,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内心,使之成为信念和信仰的深度还不够,这就需要我党加强意识形态的引导和传播,不断提升自身建设的能力和水平。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的发展决定了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任何一种科学的理论、任何一种意识形态,如果总是一成不变没有理论上的创新与突破,都不可能保持吸引力和生命力。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在内容和传播形式上也要与时俱进,这关系着我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和历史使命能否完成的现实问题,关系到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

    再次,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具备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中国共产党成立97年来,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始终重视并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丰富和创新其理论内涵,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不断增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我国主流和主导意识形态,引领着社会思潮,团结各族人民,凝聚起开创美好生活的磅礴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建设,才能不断提升和有效控制整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

    三、新形势下提升执政党意识形态引导力的对策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的发展决定了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任何一种科学的理论、任何一种意识形态,如果总是一成不变没有理论上的创新与突破,都不可能保持吸引力和生命力。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在内容上也要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面对不断涌现的各种思潮和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必须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升党的意识形态引导力。

    第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执政党意识形态引导力,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为实现党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在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有多种思想意识形态的存在是客观现实,有历史和现实多重因素。当前,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非主流意识形态,比如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恐怖主义等,制约和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和规范,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非主流意识形态中的精华和糟粕,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凝聚民众意志提供丰富的精神支撑。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思想之基,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一元化思想引导和整合多元化思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意识形态的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宣传和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幸福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2] 当今世界是发展的世界,开放的世界,我们要在全社会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全社会的引导力,切实从各个层面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第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体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灵魂,是支撑民族团结奋斗发展繁荣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我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在新形势下不仅要用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作品内化人心,发挥其育人化人的作用;还要借助社会上出现的“道德模范”“最美孝心少年”、《感動中国》等典型人物和事迹开展褒奖善行义举的活动,用榜样外化人们的行为,提高人们明是非、辨美丑的能力。同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人们的现代生活相融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接地气,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主导价值观的认同感。

    第四,加大党对意识形态安全的监管力度。一要推进体制改革,从机制上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强化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责任,确保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监管落到实处,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安全,使意识形态工作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引领方向、凝聚民心的重要力量。二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党的新闻媒体是我党开展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主要载体,是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党的新闻媒体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重视舆论宣传工作是我党工作的传家宝。新时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人心、汇聚力量,通过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掌握舆论宣传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筑牢舆论媒体的马克思主义阵地。

    第五,探索党的意识形态引导力的新模式。在新形势下要不断创新意识形态传播媒介,探索多样化的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介建构立体化意识形态新领域。根据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变化,积极做好网络正面宣传,加强内容建设,传播正能量,营造风气清新的网络平台。同时做好网络舆情的分析,把主流意识形态中的理论语言、学术话语以及政治言论转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熟悉的言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社区、进群众头脑,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挥更大作用。

    意识形态是政党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常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思想保障。必须强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提升党的意识形态引导力,才能保证我党作为执政党的权威性和威慑力,才能最终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根本目标。

    基金项目

    2017年全国行政学院科研合作课题《新形势下执政党意识形态引导力提升研究》(17KYHZ0133)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做到因事而谋应时而动顺势而为[N].新华社每日电讯,2013-08-21.

    作者简介

    王玉倩,石家庄行政学院科研处编辑,硕士,研究方向:文艺社会学、中共党史党建;

    贾丽云,石家庄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

    范立强,石家庄行政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研究方向:社会学。

    责任编辑 姜杰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