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三层目标

    郑克度 宛平 王佑镁

    ● 引言

    中小学生作为新生代的“数字土著”,从出生就浸润在数字大爆炸的网络世界中,网络社会的信息污染、信息犯罪、信息侵权、计算机病毒等问题日益突出,时刻影响着青少年健康成长;同时,中小学生作为社会公民有责任维护网络安全,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担负社会责任。因此青少年的网络保护和信息社会责任教育日益紧迫。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信息社会责任界定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要素之一。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来看,信息知识与能力的教学日趋成熟与完善,但网络道德教育与信息社会责任却鲜少受到关注,也成为日常信息技术教育的盲点、难点和疑点。本文结合案例对信息社会责任的三层目标进行分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参照。● 核心素养与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学习带来诸多机遇,但社会成员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1]对于个体而言,信息社会责任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具备敏锐的信息安全意识,能掌握一定的信息保护的方法;②遵守信息社会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③尊重多元信息文化,辩证看待网络信息,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2]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既是社会良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

    国内有研究者通过概念映射法界定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科核心素养要点分析的基础上对应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信息社会责任对应的是身心健康、公民道德、国家认同、国际理解。[3]信息社会责任是学生的价值引导,从文化修养、道德规范、行为自律三方面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4]文化修养方面旨在培养学识渊博、有素质的学生;道德规范方面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具有社会责任感、国家认同感;行为自律方面要求学生规范自己的信息社会网络行为,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年。

    与其他传统学科教学相比,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强,贴近生活实际,数字化程度高。鉴于此,将中小学生信息社会责任培养植根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当下学校教育的不二选择。2017年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将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落实到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教学中,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要素。[5]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培养相互交叉,各有侧重,但是都渗透着信息社会责任的诉求[6],如下页图1所示。其中,信息社会责任的范围更宽泛,每个素养的发展都需要有信息社会责任。责任担当是学习者进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计算思维培养的前提,是信息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任何公民都需要承担相应的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更多的是一种人本教育。

    

● 信息社会责任培養的三层目标

    信息社会责任在国内外信息技术类课程中均有涉及。例如,2013年英国教育部发布了计算机课程的四个关键阶段的主题内容,其中每个阶段都强调教育学生安全、负责任地使用技术,保护在线隐私和身份。[7]在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实践中,受学生年龄层次、身心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无法在不同年级进行相同层级的信息社会责任培养。因此,根据中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结合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信息社会责任的划分水平,将信息社会责任的目标进行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培养目标从低年级向高年级逐级上升,分别是初步感知、初步认识、理解掌握,如图2所示。其中,信息技术的四个核心素养要素从内涵到目标有许多共通之处,在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每一层级当中,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一节信息技术课程不只是涉及一种核心素养要素的培养,往往涉及多个甚至全部的核心素养。下面主要以信息社会责任的三层目标培养为例,分别进行阐述。以小学生和初中生为例,初步感知层是针对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目标,主要是塑造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初步认识层是针对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辩证看待网络信息;理解掌握层是针对初一、初二年级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目标,主要是从发展的角度让学生思考网络伦理道德、信息安全。信息社会责任是一项伴随学生一生发展的综合能力,渗透于未来的学习、生活,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情感价值追求。

    

    1.初步感知层:认识信息重要性

    学习者信息意识的训练是进行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前提。根据中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三、四年级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初步感知层主要是对三、四年级学生的思维进行塑造,培养学生注重信息安全,能用简单的方式保护个人及他人的信息,遵守网络法律法规及伦理道德。以四年级教材的“初识计算机病毒”为例,通过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让学生在日后使用计算机时有病毒意识,规范上网,不随意传播资源,认识到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促使学生了解信息社会的法律和法规。更为重要的是,当学生在面对新技术、新媒体时,有主动尝试与探究意识。从日常生活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思考个体的行为对信息社会带来的影响,促使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树立正确使用计算机的意识。例如,湖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教材,除了开设信息安全相关的常识章节,还增加了网络技术的应用板块,通过具体的实践环节帮助学生规范网络行为。

    2.初步认识层:塑造批判性思维

    经历了初步感知阶段,再面对信息社会中的不良信息、软件病毒时,学生在头脑中会对这些信息持有一种审慎的态度。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进入形式运算阶段。[8]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能够摆脱经验道德束缚,辩证地看待问题,这是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形成时期。对于五、六年级学生而言,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知道病毒的危害和防护方法,能在网络社会中辨别虚假信息,增强防范意识,自觉抵制违反网络伦理道德的行为;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能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盗用他人作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个时期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已从理论知识教育层面转化为实践。例如,策划一次个人信息收集活动,将信息社会责任目标融入其中。通过设计一个榜样人物个人信息收集、汇报活动,塑造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学生通过线上、线下两种途径搜集与榜样人物相关的资料,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运用自身的理性思维辨别有效信息,完成信息收集。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受信息收集、加工中遇到的问题,再辅以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说,这种经验将是印象深刻的,进而营造健康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3.理解掌握层: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社会责任目标从感知、认知到掌握层层递进。有了先前的知识与经验储备,初一、初二年级学生需要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网络法律法规、伦理道德的合理性,培养学习者的理性思维,使其能掌握保护个人及他人信息的方法。信息社会责任的养成,离不开实际的情境。例如,通过“练就识别信息慧眼”话题,在一组冒充是快递员的电话诈骗的情境中增强学生信息的识别能力,紧接着参与“构筑信息安全长城”的实践,让学生对机房电脑开启防火墙来提高信息防护能力。健康的数字化生活是畅游网络世界的保障。数字技术的发展给学习者带来了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增添了各种奇思妙想,促进学习者的思维发展。然而,在浩瀚的数据海洋里信息资源参差不齐,学习者需要善于辨别有效信息,屏蔽无关网络的干扰。因此,亟须在初中这个关键阶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社會责任的教学案例分析

    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一方面依托于信息技术中常见的风险规避、计算机基础等理论知识的讲解;另一方面,需要参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实践环节是培养学习者信息社会责任的重要部分。为了进一步说明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融入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本研究以浙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信息获取与整理”模块的“获取网上信息”为教学案例,阐述在教学中渗透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在实践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带领学生观看“互联网时代”视频,激发学生对科技的热情。随后,设计一个“我是网络搜索小达人”主题活动,课程力求引发学生强烈的信息社会责任感,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活动通过任务驱动,促进学生在网络上自主搜索资料,完成搜集三大新兴技术图片和文字的学习任务。学生参照活动流程,根据教师的引导和已有的学习资源和工具,逐步把任务细化。随后,合作搜集、整理新兴技术的图片和文字。图文并茂的展现方式,让学生对三大新兴技术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案例见上页表。

    

    信息技术教学强调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进行紧密联系,这一理念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实践指导。上述“获取网上信息”的教学案例主要是针对初中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教育,涉及的信息社会责任主要包括文化修养、道德规范、行为自律三方面。“我是网络搜索小达人”的主题活动展示了任务分配、活动流程、活动意图、涉及的信息社会责任素养。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可操作性强、任务明确,核心素养要素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植根于信息技术课程。当前,我国教育已经开始重视并积极发展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培养,但信息社会责任是一种人的发展教育,总体上看,我国信息社会责任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和实践经验不足。因此,可以将社会层面的网络道德教育与学校层面的信息社会责任教育相结合。

    参考文献:

    [1][2][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任友群,李锋,王吉庆.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开发[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07):56-61+9.

    [4]肖广德,黄荣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新课标的考量[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10-15.

    [6]杨志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项目式教学实践与思考——以“全室爱、诠释爱、全是爱”多媒体作品项目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16):21-24.

    [7]Department for Education.National curriculum in England: computing programmes of study [DB/OL].(2013-09-11)[2019-07-28].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national-curriculum-in-england-computing-programmes-of-study/national-curriculum-in-england-computing-programmes-of-study.

    [8]左任侠, 李其维.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21.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