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
吴国民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特色不鲜明、实践教学不完善、人才培养规格不到位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深刻理解国家发展高职教育的意义,高度认同各级政府在促进高职教育发展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主动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作贡献。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双师素质”
据北京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检查组对北京地区14所高职院校的调查统计:教师中平均只有25.75%的人获得过职业资格证书;曾下厂实践过的仅占23.9%。这说明相当一部分高职教师没有相应的企业实习经历,实际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双师素质”,这将导致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2.教师责任心不强
在笔者调查过程中,当问到学生上课时教师出现讲错内容或其他失误时,该教师是否曾表示歉意时,有9.63%的学生回答“否”,有6.67%的回答“不可能”;当问到你是否见过教师上课时随意出入教室、接听手机的现象时,有25.93%的学生回答“有”;当问到你认为教师批改作业是否认真时,有16.3%的学生回答“马马虎虎”……这些数据一方面反映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状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师的责任心不强。
3.对学生缺乏真挚的爱
高职院校学生入学的分数一般在本科以下,这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差,而社会活动能力强,善于组织社团活动、开展文娱活动;自尊心和虚荣心较强,怕得不到尊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有慈母般的心,真诚对待每一名学生,而一些教师却缺乏师爱品质。
4.存在学术舞弊行为
高职院校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是一种专业发展追求,而且大部分高职院校特别重视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鼓励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有科研成果。而有些教师却为了追求个人名利,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顾学术道德,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有的干脆请他人代写论文;有的在学术研究、撰写论文中,投机取巧、粗制滥造,甚至篡改、伪造研究数据;个别教师作为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指导论文不认真,或根本不予指导。这种现象败坏了学校的学术风气,影响了学风建设,严重损坏了教师在社会上的形象。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从客观上分析,有如下原因:一是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二是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施不到位;三是高职院校内部对师德建设在制度上约束力不强。从主观上分析,主要是部分教师道德理想不坚定和责任意识不强。高职院校必须采取可行的措施,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工作。
二、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1.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把握正确导向与贴近教师实际相统一。第一,高职院校的教师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师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严格遵守教育教学纪律。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贴近广大教师的实际。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尊重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凡涉及教师根本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充分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强调贴近广大教师的实际,一方面要贴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分析和判断教师队伍的整体情况,结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要贴近教师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和照顾教师的利益,解决实际问题。
追求高尚师德与坚守师德底线相统一。第一,教师应该追求高尚的师德。由于教师示范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道德境界对学生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而且将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努力成为道德楷模。第二,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要求,守住这条道德底线绝不退步。对于教师中出现的问题,学校要视情况,该给予道德谴责的就给予谴责,该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就给予处分,该清除出教师队伍的就给予清除处理,该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要移送司法机关,绝不能姑息。
坚持理论创新与加强师德建设实践相统一。第一,认真开展师德建设理论创新活动,针对教师文化理论水平比较高的特点,开展师德建设理论研讨活动,共同探讨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注意参与人员的广泛性,组织广大教师都参与到师德建设活动中来;注意师德建设活动形式的多样性,用多种方法引导教师树立高尚的道德;研究制定激励和约束教师道德行为的机制,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师德建设任务的落实。第二,要按照建设思路,加强师德建设实践,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同时,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师德建设措施的落实。要把师德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党委和行政重要的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师德建设进展情况,并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措施
形成加强师德建设的合力。第一,把握师德建设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系统地加强师德建设理论的研究,重点研究加强师德建设的实现途径和方法,逐步使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学校的政策措施,使加强师德建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第二,充分运用学校各种资源,开展师德建设工作。一是运用高职院校的组织资源,将加强师德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党政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明确专门的工作部门协调落实师德建设相关工作。学校在考核各部门工作时,要统筹考核落实师德建设所做的工作,最终形成学校加强师德建设的整体合力。二是运用高职院校的政策资源,将师德状况纳入学校对教师的各项考核中,如在教师聘任、职称评定、岗位津贴发放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师德状况,落实师德状况一票否决机制。三是运用高职院校的文化资源,创造和谐的制度文化,培育严谨的行为文化和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师德建设文化氛围。第三,增强高职院校教师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培养者、学生心灵的培育者、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的朋友。
强化教师的“教书育人”责任。第一,认真把握高职教育规律,突出强调教学的实践性,要采取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组织教师参加专门培训等办法,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增强教师的“双师素质”。第二,增强教师的为人师表意识,引导教师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积小德成大德;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发现和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做到以自身的行为对学生起榜样示范作用,增加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教育效果。第三,落实依法从教的原则。教师既要认真履行应尽的法律义务,在处理协调各种问题时遵守法律法规,又要注意维护自己的权利,还要注意维护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第四,引导教师遵守课堂政治纪律,认真宣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专心执教,爱岗敬业;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反对学术腐败,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注重学术成果质量,反对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片面追求数量。
努力提高教师的师爱水平。第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在教学工作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寻找适当的切入点和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尽量满足学生的正当需求,尤其要关心学习成绩比较差、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第二,真诚地尊重学生。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往面的扩大,自尊心也在迅速增强,他们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教师应该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学生,充分信任学生,即使是学生出现某种失误时,也要给予充分信任,这将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第三,教师应该更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扩大与学生的交往范围,积极参加学生的活动,公正、无私、无成见地去接近学生,把握学生的内心思想活动,以适当的方式方法教育、引导学生。
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机制。第一,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建设规划,确定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努力培养一批省市级青年专业带头人和省市级青年骨干教师;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专业、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高职特点鲜明的师资队伍。同时,时刻把握师德建设这个根本,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第二,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要彻底实行“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灵活的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要逐步建立“按需设岗,公开竞争,择优聘任,合同管理”的人事管理体制,建立“淡化身份,强化岗位,以岗定薪,按劳取酬,支持创新,绩效优先”的分配制度,完善“优胜劣汰,奖勤罚懒,打破平庸,扶持拔尖”的激励保障机制,努力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第三,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考核机制,明确不同职称和不同岗位教师的岗位职责,确定考核要求,定期考核,通过加强激励和考核制度,促进师德建设向纵深发展。第四,学校要真诚地关心教师的发展进步,把教师真正当作推动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人。在具体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在代表和维护教职工利益中的作用,及时反映教师的意见和呼声,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尊重、理解、关心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要注意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尊重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基本权利,代表和维护教师的根本利益,既要重视教师的全面发展,又要重视教师的终身发展。
(作者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张 敏]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特色不鲜明、实践教学不完善、人才培养规格不到位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深刻理解国家发展高职教育的意义,高度认同各级政府在促进高职教育发展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主动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作贡献。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双师素质”
据北京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检查组对北京地区14所高职院校的调查统计:教师中平均只有25.75%的人获得过职业资格证书;曾下厂实践过的仅占23.9%。这说明相当一部分高职教师没有相应的企业实习经历,实际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双师素质”,这将导致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2.教师责任心不强
在笔者调查过程中,当问到学生上课时教师出现讲错内容或其他失误时,该教师是否曾表示歉意时,有9.63%的学生回答“否”,有6.67%的回答“不可能”;当问到你是否见过教师上课时随意出入教室、接听手机的现象时,有25.93%的学生回答“有”;当问到你认为教师批改作业是否认真时,有16.3%的学生回答“马马虎虎”……这些数据一方面反映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状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师的责任心不强。
3.对学生缺乏真挚的爱
高职院校学生入学的分数一般在本科以下,这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差,而社会活动能力强,善于组织社团活动、开展文娱活动;自尊心和虚荣心较强,怕得不到尊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有慈母般的心,真诚对待每一名学生,而一些教师却缺乏师爱品质。
4.存在学术舞弊行为
高职院校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是一种专业发展追求,而且大部分高职院校特别重视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鼓励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有科研成果。而有些教师却为了追求个人名利,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顾学术道德,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有的干脆请他人代写论文;有的在学术研究、撰写论文中,投机取巧、粗制滥造,甚至篡改、伪造研究数据;个别教师作为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指导论文不认真,或根本不予指导。这种现象败坏了学校的学术风气,影响了学风建设,严重损坏了教师在社会上的形象。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从客观上分析,有如下原因:一是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二是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施不到位;三是高职院校内部对师德建设在制度上约束力不强。从主观上分析,主要是部分教师道德理想不坚定和责任意识不强。高职院校必须采取可行的措施,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工作。
二、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1.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把握正确导向与贴近教师实际相统一。第一,高职院校的教师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师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严格遵守教育教学纪律。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贴近广大教师的实际。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尊重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凡涉及教师根本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充分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强调贴近广大教师的实际,一方面要贴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分析和判断教师队伍的整体情况,结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要贴近教师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和照顾教师的利益,解决实际问题。
追求高尚师德与坚守师德底线相统一。第一,教师应该追求高尚的师德。由于教师示范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道德境界对学生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而且将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努力成为道德楷模。第二,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要求,守住这条道德底线绝不退步。对于教师中出现的问题,学校要视情况,该给予道德谴责的就给予谴责,该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就给予处分,该清除出教师队伍的就给予清除处理,该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要移送司法机关,绝不能姑息。
坚持理论创新与加强师德建设实践相统一。第一,认真开展师德建设理论创新活动,针对教师文化理论水平比较高的特点,开展师德建设理论研讨活动,共同探讨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注意参与人员的广泛性,组织广大教师都参与到师德建设活动中来;注意师德建设活动形式的多样性,用多种方法引导教师树立高尚的道德;研究制定激励和约束教师道德行为的机制,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师德建设任务的落实。第二,要按照建设思路,加强师德建设实践,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同时,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师德建设措施的落实。要把师德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党委和行政重要的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师德建设进展情况,并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措施
形成加强师德建设的合力。第一,把握师德建设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系统地加强师德建设理论的研究,重点研究加强师德建设的实现途径和方法,逐步使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学校的政策措施,使加强师德建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第二,充分运用学校各种资源,开展师德建设工作。一是运用高职院校的组织资源,将加强师德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党政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明确专门的工作部门协调落实师德建设相关工作。学校在考核各部门工作时,要统筹考核落实师德建设所做的工作,最终形成学校加强师德建设的整体合力。二是运用高职院校的政策资源,将师德状况纳入学校对教师的各项考核中,如在教师聘任、职称评定、岗位津贴发放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师德状况,落实师德状况一票否决机制。三是运用高职院校的文化资源,创造和谐的制度文化,培育严谨的行为文化和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师德建设文化氛围。第三,增强高职院校教师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培养者、学生心灵的培育者、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的朋友。
强化教师的“教书育人”责任。第一,认真把握高职教育规律,突出强调教学的实践性,要采取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组织教师参加专门培训等办法,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增强教师的“双师素质”。第二,增强教师的为人师表意识,引导教师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积小德成大德;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发现和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做到以自身的行为对学生起榜样示范作用,增加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教育效果。第三,落实依法从教的原则。教师既要认真履行应尽的法律义务,在处理协调各种问题时遵守法律法规,又要注意维护自己的权利,还要注意维护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第四,引导教师遵守课堂政治纪律,认真宣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专心执教,爱岗敬业;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反对学术腐败,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注重学术成果质量,反对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片面追求数量。
努力提高教师的师爱水平。第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在教学工作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寻找适当的切入点和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尽量满足学生的正当需求,尤其要关心学习成绩比较差、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第二,真诚地尊重学生。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往面的扩大,自尊心也在迅速增强,他们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教师应该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学生,充分信任学生,即使是学生出现某种失误时,也要给予充分信任,这将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第三,教师应该更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扩大与学生的交往范围,积极参加学生的活动,公正、无私、无成见地去接近学生,把握学生的内心思想活动,以适当的方式方法教育、引导学生。
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机制。第一,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建设规划,确定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努力培养一批省市级青年专业带头人和省市级青年骨干教师;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专业、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高职特点鲜明的师资队伍。同时,时刻把握师德建设这个根本,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第二,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要彻底实行“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灵活的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要逐步建立“按需设岗,公开竞争,择优聘任,合同管理”的人事管理体制,建立“淡化身份,强化岗位,以岗定薪,按劳取酬,支持创新,绩效优先”的分配制度,完善“优胜劣汰,奖勤罚懒,打破平庸,扶持拔尖”的激励保障机制,努力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第三,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考核机制,明确不同职称和不同岗位教师的岗位职责,确定考核要求,定期考核,通过加强激励和考核制度,促进师德建设向纵深发展。第四,学校要真诚地关心教师的发展进步,把教师真正当作推动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人。在具体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在代表和维护教职工利益中的作用,及时反映教师的意见和呼声,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尊重、理解、关心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要注意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尊重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基本权利,代表和维护教师的根本利益,既要重视教师的全面发展,又要重视教师的终身发展。
(作者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张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