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沈显好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高中化学教师应具有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着力于从不同的维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逐渐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最核心的能力,满足终身发展的化学思维.中学化学教师应该围绕考试内容的变化,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
化学核心素养的五个维度并非同等地位,更不是要求教师在某一节课中都必须有所体现,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有所侧重培养.例如,物质的性质决定于物质的微观结构,所以在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从“宏微结合”的视角去认识与理解.而在物质转化的教学时,则适合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念”.变化是化学的核心之一,任何变化都是有条件的,条件不同,则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譬如在浓硫酸中加入足量鋅粒,依次会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因此研究一个化学反应要从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等诸多角度进行比较全面地理解与分析.再譬如,通过浓、稀硫酸的性质对比来学习浓硫酸的“三大特性”,让学生知道浓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通过钠块在常温下与加热条件的不同产物,让学生了解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通过氯化铝溶液中逐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研究,让学生体会反应物的量的不同会对化学反应产生影响等等.
二、探究意识的引领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点,适合在实验教学中进行培养.教师可以在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装置改进、实验现象观察、实验结果评价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例如,在“氢气验纯”教学时,我让学生探究除了“试管收集爆鸣法”外的其他方法.学生经过合作探究,创新思维,又归纳出“塑料杯倒扣底部小孔点燃法”、“氢气气球爆鸣法”、“氢气吹肥皂泡法”等一些有趣可行的实验方案.学生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源自平时的积累与锻炼,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突然冒出的创新想法,不能因为怕影响教学进度或者“与标准答案不符”等原因加以否定,而应给学生多一些指导或鼓励.例如,我在“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教学时,为增强产物分层的观察效果,先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使之呈红色.收集乙酸乙酯后,振荡试管红色褪去,这时让学生探讨溶液褪色的原因,想借机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经过探讨,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褪色是因为碳酸钠与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反应使溶液的碱性减弱造成的.这时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提了一个很新颖观点:酚酞属于有机物,有可能被乙酸乙酯萃取,造成碳酸钠溶液红色褪去.这时候我并没有贸然否定他的想法,而是对他的行为进行表扬,因为能够产生这种观点,体现出该学生有较强的探究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
三、核心能力的达成
1.证据推理能力.
证据推理能力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所离不开的,证据推理一般是针对问题提出假设,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手段找到证据,对假设进行证实或证伪,得到合理结论.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锻炼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例如,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适量氯水,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探究其褪色原因.引导学生进行推断验证:假设1,氯水显酸性,向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氯水后,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褪色;假设2,氯水有氧化性,可以将酚酞氧化,所以溶液褪色.进行推理分析:用试管取适量该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如果溶液又变红,则假设1成立,否则假设2成立;用试管取适量该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则假设2成立,否则假设1成立.
2.建模认知能力.
模型有很多种,除了常见的分子结构模型、晶体结构模型等“实体类”模型,还包括解题方法模型、操作表述模型等“方法类”模型.笔者认为,在这一维度上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可以起到很好效果的,应当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模型教学,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法类模型.例如,在离子检验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建立离子检验的操作步骤表述模型(以溶液中SO2-4的检测为例):取试样(用试管取少量的该溶液)→加试剂(向其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说现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得结论(则说明该溶液中含有SO2-4;否则,溶液中无SO2-4).而将沉淀洗涤是否干净的操作步骤表述模型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试剂(与洗涤液中某离子能产生特殊现象的试剂)→如果无反应现象产生则说明洗涤干净;否则,洗涤不干净.通过建模的方式将知识规律化、程序化,能够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