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管理专业“校政企”深度融合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 要:医药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同时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因此对既懂药学知识又懂药事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校在药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探索出了“二结合、三特有、四对接”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药事管理;校政企;二结合;三特有;四对接
药事管理是药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的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非常突出。它以药学知识为基础依托,同时结合了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从实际应用来看,药品监管机构、药品研发机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的各类行为都要接受药事管理的调整与规范。随着我国医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医药行业经济的迅速发展,药事管理学在确保公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地使用药品的同时还在社会保障、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管理、药品价格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我校药事管理专业逐渐探索出“校政企”深度融合下的“二结合、三特有、四对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1 “校政企”深度融合
“校政企”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研讨会,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根据实际工作中对人才的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意见,学校从人才培养规格角度出发,结合企业提出的意见,拟出最终的人才培养方案。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及质量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组成导师,直接指导学生,实行导师一贯培养制,因材施教;搭建校企政共享智力平台,共建药品服务与管理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与企业、地方政府共同合作,承担研究课题,推广研究项目,并遴选学生参与项目实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将教学过程与项目实战充分融为一体,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根本特征,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无缝对接”。
2 “二结合”突出药德养成
在药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将药德药规与专业能力相结合,突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以“人品定药品”,培养药德与技能兼备的人才。以药德教育课程和一系列药德相关活动为依托载体,大力培育学生的质量意识、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廉洁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为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道德的养成提供正确的导向。
3 “三特有”构建专业知识结构
由于药事管理专业是一个药学、法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的交叉学科专业,培养的是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懂医药、懂法规、懂管理”的应用型人才,需要本专业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泛的知识储备。在深入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与企业和市场监督管理单位共同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医药产业政策和供给侧改革要求,从医学药学基础知识、医药管理知识、药事法规知识三方面构建药事管理專业特有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与教学方法,夯实药事管理人才的专业知识基础。
4 “四对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药事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紧紧围绕本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依托课堂内情景教学、课外社会实践、专业技能竞赛以及生产教学实习等实践平台,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实际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适应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实现与企业需求、职业标准、岗位实际的有效对接,实现了从“单一理论化教学”向“多元化教学、工学结合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转变。同时将执业药师、质量评审员等考试相关内容有机融合,本专业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已具备了取得相关执业证书的知识和能力,为后期考证、继续教育奠定基础。
5 结语
药事管理专业是研究现代药学事业各部分活动及其管理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要求药事管理专业的学生同时具备药学和管理学两个学科的知识基础和相应娴熟的应用技能。药事管理专业的“校政企”深度融合下的“二结合、三特有、四对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能够显著提高药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就业率,最终使专业满意度能够明显上升。
参考文献
[1]许倩.我国高等院校药事管理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状况调查[A].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2018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2018,11.
作者简介:
柳飞(1988-),女,硕士,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药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