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新生入园焦虑的应对性策略研究

    陆璐

    从家庭生活到幼儿园集体生活和学习,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由于年龄较小,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幼儿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焦虑情绪,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但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和人际交往。如何有效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是一线幼教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付诸实践行动的重要工作。本文通过对新生入园焦虑产生的问题进行思考,以科学的理论知识为指导,正确认识幼儿的身心发育特征,提出具体的缓解幼儿焦虑心理的方法和策略。

    一、新生入园焦虑现状

    新生入园焦虑主要指幼儿在来到新的环境以后,内心产生烦躁、紧张情绪,进而出现哭闹等现象。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有效缓解,便会逐渐发展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如持续不断地哭闹和摔打物品,或保持沉默不与他人交流,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研究发现,幼儿的焦虑心理主要分为三种:厌倦性分离焦虑、恐惧性分离焦虑和情绪性焦虑。厌倦性分离焦虑最主要的特征是,幼儿离开了熟悉的父母,内心感到焦虑不安。由于新鲜事物的刺激,幼儿不会在入园之后立刻产生焦虑感,而是会因为对环境的不熟悉及父母的离开,内心缺乏安全感,逐步产生焦虑感。恐惧性分离焦虑主要是幼儿内心的情绪,主活环境和熟悉亲人的角色改变,使得他们内心产生一种恐惧感,进而发展为焦虑感和失落感。情绪性焦虑主要指幼儿会受到其他小朋友的影响,如果周围产生焦虑感并哭闹的小朋友较多,那么幼儿的焦虑感也会不断增加,并会跟着其他小朋友一直哭闹。

    幼儿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环境变化、人际交往变化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幼儿离开熟悉的家庭生活,离开亲人的怀抱,来到陌生的环境中,面对陌生的同学和老师,其心理不能像在家庭生活中那么释然,因此焦虑感会不断加深。

    虽然说新生入园焦虑是一种常见现象,但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则很可能会严重阻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育和成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焦虑心理严重阻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育,幼儿身处陌生的环境中,对周边的一切都是不熟悉的,没有发展同伴友谊以及师幼情感,在心理和适应能力方面会表现出不适应感。长此以往,幼儿的精神和心理都处于负面情绪中,这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进而对幼儿园产生畏惧心理。第二,焦虑心理会造成幼儿不良的情感反应,小班幼儿一般在3岁左右,正处于对父母极度依赖的时期,其在幼儿园的生活状态也会影响到家长的情绪情感。如果幼儿的焦虑心理得不到有效缓解,则会对整个家庭的情感氛围产生负面影响。第三,焦虑心理不利于幼儿的人际交往,幼儿园也是一个小型的家庭,如果幼儿长期处于焦虑和自闭的心理状态中,则不利于幼儿之间发展友谊。因此,教师必须要防患于未然,及时关注到每一个幼儿,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新生入园焦虑的缓减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3-4歲幼儿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在帮助下能较快适应集体生活。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提出相关要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一)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带给幼儿内心的温暖

    幼儿焦虑心理产生的外界条件是周边生活环境的变化。为了从外部条件的创设方面解决幼儿的焦虑问题,教师可以在班级创设幼儿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幼儿园应该在建设过程中投入一定的心血,努力营造和幼儿实际生活相符合的温馨的生活环境,注重建设与家庭生活环境相类似的幼儿园整体环境。幼儿入园以后,幼儿园便成为他们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幼儿的教育教学和一日生活都是在幼儿园完成的,教师有必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的生活环境,使幼儿可以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家的氛围。创设温馨宽松的幼儿园环境,需要从外部环境和管理两方面入手。在幼儿园布置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创设符合适宜的环境,甚至可以引导幼儿参与设计班级环境,鼓励他们融入幼儿园日常生活。

    在创设幼儿园环境和构建幼儿生活场所时,教师可以从幼儿熟悉的家庭环境入手。在房间设计和整体布局中,教师可以邀请幼儿家长参与设计,根据幼儿的个人习惯来摆放常用物品,让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与家庭生活一样的体验。在幼儿园整体环境创设中,教师可以通过借鉴教学特点突出的幼儿园,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设计整体的图案和颜色,让环境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育特点,使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感受到内心的愉悦。创设一个温馨的生活环境,体现了以爱为主的教育,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关爱,既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也有效避免了幼儿焦虑情绪的产生,可谓一举两得。

    (二)鼓励幼儿发展人际关系,增强情感体验

    新生入园以后,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和同伴交流,发展人际关系,这也是解决幼儿分离焦虑的主要途径之一。受年龄限制,幼儿对新鲜的事物和场景都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引导他们积极发展人际关系,这有利于满足幼儿的内心情感,从而使幼儿园生活充满趣昧性。一日生活中,教师应该创设符合幼儿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提供让幼儿相互认识和交往的机会,通过交朋友的形式让幼儿彼此更为熟悉,进而和新朋友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游戏,体验同伴之间的友谊。如此,利用人际关系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可以有效缓解幼儿对陌生情境的焦虑感。

    例如,新生入园以后,教师可以开展一个以“找朋友”为主要形式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快速发展自己的友谊。具体的游戏开展形式需要教师进行设计:首先,教师把幼儿划分为几组,在每一组的游戏中,教师要求幼儿分别进行自我介绍,让他们尽快熟悉新同伴;其次,教师要求幼儿相互配合完成简单的游戏,如相互击掌、给他人鼓掌等,帮助幼儿彼此形成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缓解其对人际关系的紧张感;最后,教师针对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为他们寻找小伙伴,让幼儿在同伴的相互陪伴中不断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快乐,避免焦虑情绪的产生。

    (三)采取科学教学模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科学的理论知识为指导,使得幼儿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幼儿园作为专业的基础教育场所,幼儿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决定了幼儿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幼儿园只有制订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案,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幼儿园的教育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生活习惯、学习态度和身心健康等多方面,幼儿园学习是一个接受系统教育的过程,可以为幼儿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的教育活动必须依照国家规定的幼儿教育成长方案严格执行,在日常生活的饮食和教育内容方面做到全面具体,帮助幼儿接受全面科学的教育。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科学的指导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幼儿教育不仅仅指生活和学习两个方面,心理教育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教师必须重视对幼儿的心理调节,避免他们产生不良情绪。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的指导来促进幼儿情绪管理。教师应注重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让幼儿在系统的饮食中得到相应的营养元素,内心感到愉悦,这也是缓解幼儿焦虑心理的基础。教师的教育应以爱为辅,只有心中对幼儿充满爱,才是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四)定期开展亲子活动,调节幼儿内心情绪

    要想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必须得到家长的密切配合,只有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才能使幼儿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在幼儿入园之前,家長应先带幼儿参观所要上的幼儿园,鼓励幼儿积极入园,和小朋友共同学习和生活,让幼儿从心理上接受去幼儿园学习的事实。家长还可以带幼儿去家中有孩子上幼儿园的亲戚朋友家,请哥哥姐姐为幼儿讲述幼儿园的趣事,让幼儿对幼儿园生活充满向往。家长的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幼儿对陌生环境的畏惧感,进一步对幼儿园生活充满期待。幼儿入园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熟悉园所环境,并定期开展亲子教育活动,让幼儿和家长在互动交流中完成相关小游戏,培养幼儿的各方面能力,进一步缓解幼儿的焦虑感。

    在缓解幼儿焦虑情绪以及鼓励幼儿积极应对整个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相互配合极为重要。家长要积极对幼儿展开相关教育,帮助幼儿对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和热爱,在幼儿园认真学习,发展人际关系,进而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的乐趣。幼儿园定期组织亲子活动,可以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有利于幼儿融入班级生活,感受到内心的愉悦。亲子活动的形式有很多,教师可以创新活动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焦虑情绪调节教学。

    总之,在陌生的人和陌生的环境下,脱离了家庭和亲人的幼儿很容易产生焦虑感,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幼儿的焦虑感表现在方方面面,教师要承担起幼儿教育的职责,细心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用爱心与耐心去关心和保护幼儿,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促使他们顺利度过入园焦虑期,保证其身心健康成长。当然,家长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双方共同努力,帮助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