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舞蹈中爱上自己的身体

    杨多奇

    身体的感觉是“我”与世界建立关系的一刹那所产生的一种行为反应。孩子们一出生就开始了对身体的最初运用,婴儿期的身体对外界会产生种种反应。可以说,身体是一种工具和媒介。成人通过观察孩子身体的变化来了解孩子的需求,如冷了身体会蜷曲、热了身体会舒展开、肚子痛身体会扭曲。同时,孩子们通过身体感知与外界的连接,在成长的过程中探索自己身体的各种可能性,如他们爬到椅子底下,探索身体与椅子产生的空间关系;从台阶上跳下来,探索身体与地面的关系;高兴起来手舞足蹈,害怕时收缩身体,身体会记录这些喜怒哀乐时的状态……这一切都是身体与自己的对话。

    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语言能力逐步发展,来自身体的信息逐渐被弱化,更多的是被成人告知,如“天冷了你要加衣服”,导致孩子身体的敏感度下降,逐渐不了解自己的身体,就更谈不上使用身体去表现艺术。

    身体从来就是艺术家创作的“材料”,否则不会有古希腊罗马的雕塑、人体绘画,尤其舞蹈艺术中的动作,那是一种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结合了音乐的感受、造型的审美、感情的表达。可以说,舞蹈所传达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把人的身体、情感、精神合而为一,融合无间。艺术教育,尤其是舞蹈教育的初期,我们应该通过感受、体验、表达来激发孩子与自己的身体对话,让孩子有个性地使用身体表达自己的想法,认识并爱上自己的身體,再用身体去感受、体验、表达更为高级的艺术形式。

    感受? ?激发五种感官的敏锐度

    身体与感官有着密切的联系,如高兴和害怕都会引发身体的联动;当听到悦耳的音乐身体会不由自主地舞动;在柔软与粗糙之间,身体会自然地倾向触摸柔软的东西;当尝到酸甜苦辣身体会随之有相应的反应;清新的味道会让全身产生愉悦的感觉,而刺鼻的臭味会让你浑身不舒服……

    孩子们的身体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在五个感官的驱动下讲出的真心话,它是那么朴实、真诚,带着稚气和童心的优美。这个“真心话”是孩子将大脑里的所有神经系统融会贯通地进入体验、思维、想象,然后打开内视觉,最后用身体表现出来。比如,孩子来到海边,观察大海,倾听大海的声音,和沙子、海水玩耍……用五个感官去感受、记录大海的一切。当有一天,孩子尝试着用身体去表现大海,印在他脑子里的内视觉会打开,他会做出各种可能我们都想不到的肢体动作,尤其是那种似舞非舞的动作与情感融合无间的高级表达。例如,用身体表现波浪,其身体动作的质感完全是基于孩子大脑里所存储的图像、情感、体验、思考等。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使用身体进行艺术的加工,其所呈现出的形象动作中包含着丰富的个人情感表达,比单纯的模仿进了一大步,这一步就是从觉察身体反应开始的体验、表达。

    幼儿期是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以身体为媒介来开发儿童的五种感官是儿童生长发育中最有趣、最能够释放他们天性的做法。大自然中的万物都带着自己独特的属性展示在孩子们的面前,儿童需要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来立体地认识世界中的万物,需要正确地给予艺术激发,从而认识身体的觉知能力在审美活动中的价值所在。

    然而,身体的觉知能力不是跳几支舞蹈或模仿几个物品就能够建立起来的,更重要的是来自内心的驱动力与身体的敏感度所产生的身体反应。这需要老师丰富自身的艺术修养,真正了解儿童身体觉知建立的过程,顺应规律,有步骤、有方法地引导孩子们通过身体这一材料进入艺术的殿堂。如启发孩子表现“惊吓”的表情,然后从“惊吓”的表情一步步到“惊喜”的表情状态;再如,启发孩子表现接雨、淋雨、淋到身体的哪个部位、那个部位做出反应,通过引导,调动孩子已有的身体记忆,并用肢体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孩子了解不同情境中身体样式的表达,建构孩子自己的身体表达方式,让身体说出自己的真心话。

    体验? ? ? 觉察自己身体的可能性

    透过在日常生活的动作,我们会发现身体语言与情感的关系,高兴时会手舞足蹈、悲伤时动作变得缓慢、平静时动作有条不紊,动作与情感的联系是浑然天成的。正如美国现代舞第三代大师保罗·泰勒所说:“我们缺少的不是动作,而是发现那些能为自己的目的出色服务的动作的眼睛。”教师需要让孩子觉察到自己的身体是如何与环境呼应的,体验身体在不同环境中所作出的动作的温度和色彩。

    首先,应该让孩子从生活中去感知身体的自然反应。下雨了孩子们都喜欢踩水,尤其那些小洼地,踩进去水花四溅,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会发现,脚用力的大小直接导致水溅的范围,由此,他们可能会由单脚踩变为双脚跺,水溅的范围更大了。而用手去接雨水,大雨、小雨打在手上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这些与自然连接的行为让孩子通过身体体验,发现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引发出身体动作的各种可能性。下雨、接雨、踩水,一连串的事件发展可以自然地编成一个小的舞蹈组合,配合着音乐的节拍,这是孩子们乐于用身体动作去表现的。

    在课堂中教师注重身体动作的体验过程就是丰富孩子对动作“意”的表达,动作本身就是在传递情感、诉说故事,每一个动作及动作的连接都在诉说着什么,表达着什么,这就是“意”。每个人感受不同,体验也一定不同,要引导孩子把自己身体的记忆展现出来,这样的体验是个性的。例如,老师滚动一个小球,引导孩子模仿小球的滚动,首先是把自己的身体蜷曲成球状体,只有让身体紧致地收缩,球才能快速滚动,在滚的过程中由孩子自己探索、发现、尝试、体验如何滚得更快。身体的滚动本身就是一个协调练习,伸直腿的滚与团成球状的滚是不一样的感受和效果,它包含了速度、路线、身体接触地面的方式。在这种打滚的游戏中,孩子身体的所有肌肉关节都要参与其中,他们还可以尝试不同姿态的滚动,体验不同姿态滚动时身体的感觉。这样的课堂中,老师不是把孩子的身体当作“工具”来训练滚、规范滚的动作,如果那样,你可能看见十多个孩子非常统一、齐刷刷地滚,代价是没有让孩子自主思考如何创造性地发挥、体验、尝试自己身体各种滚的可能性,寻找到快速滚的方式,以及体验球状体滚带来的身体收缩的感觉。开放式的学习包含了主动积极,自主调整,以及体验尝试、挫折、成功,从而获得身体与地面接触的真实感受、身体协调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又如,引导孩子把自己的身体当作搭积木的材料,用身体“搭建”,可以从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开始,再由简到繁地搭建家里的家具、户外的景物等等孩子们熟悉的物体,引导孩子们用身体去表现、寻找身体造型产生的空间感;也可以引导孩子们多人合作,寻找身体之间的依存关系,如探索如何彼此支撑身体搭建出金字塔、城堡、吸尘器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孩子们思考并尝试:做什么动作才能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等。孩子们在搭建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创造、改变着身体的语言,充分感受到思维、情感、身体、游戏的融合。他们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原来可以这样玩,会爱上自己的身体,会更乐于去使用身体与外界对话。

    表达? ? ? ?探索身体创造性地表达人物情感

    身体是被人的思维想法所指挥的,创造性地探索身体就意味着老师要把孩子所经历到的各种生活经验编织在一起,允许孩子内化他的所见所闻,创造性地使用身体表现出来。前提是每个动作都能够使孩子们快乐无比,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儿童才有可能进入到创造性的舞蹈艺术活动中去。使用身体表现各种人物无疑是孩子们认识身体表达的最好途径,比如让孩子在镜子前使用身体表现出自己喜欢的人物,以“笑”来贯穿三个人物的不同身体特征和情感表达方式。笑是一种身体的功能,它看似出现于脸部,但发力却是从腹部开始迅速弥漫全身。从情感动作来看,孩子的笑是欢快跳跃的情感动作,妈妈的笑是直立或曲线美的情感动作,爷爷的笑是弯腰下沉的情感动作;节奏也不一样,孩子、妈妈、爷爷分别是快速、中速、慢速。基于这些人物要素的基本身体特征,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会思考这些人物动作特征通过身体怎么表现出来。这时若有故事线索连接,如创造一个神奇镜子的故事,魔幻的故事会激发孩子们表现、创造的愿望。在这个神奇的镜子里,孩子们一会儿成为自己,欢呼雀跃地笑;一会儿变成妈妈,甜美地笑;一会儿变成爷爷,弯着腰笑。一个“笑”,三个人物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情感动作。这种年龄对比让孩子们学会通过观察捕捉人物的形象动作特征,思考不同人物的身体特征,并用肢体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样的身体动作是乐在其中的创造性活动,而不是枯燥的训练。这种身体即兴表演犹如游戏一般,使孩子沉浸在角色扮演的游戏状态中乐此不疲。

    表达的过程中,每个人由于感受、体验不同,在同一个“意”下,都会有自己的个性表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度创作”。大人如此,孩子们更应如此。我们要给予孩子们“二度创作”的空间,让他们去探索自己身体的密码。例如,设计一个小机器人的故事,商店关门了,机器人开始了自己的狂欢节。当电量充足的时候,机器人在狂跑,躲闪、欢腾;电不足了,机器人倒下来。老师只是给了孩子一个“机器人狂欢节”的情境,至于有电和没电的时候如何表达,完全是孩子个人的、个性的,这就是给孩子们的创作空间。在一个主题下孩子们各自发挥,在自己的认知范围里使用自己的身体表现机器人,创作有个性的机器人,这其中包含着孩子对音乐的认知和身体的表现力。

    此时的即兴表达需要身体一会儿柔软松弛地倒下,一会儿绷紧地快速跑动,这种来自生活的动作,是由心所指挥的,而不是外部力量训练的结果。这种具有创造性的认识身体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自己身体的活动范围和表现力,尝试了身体的收紧与放松,同时也看到他人的表现力,在这样的课堂中每个人既是学习者也是被学习者。而如何让即兴表达的动作成为舞蹈的动作,也就是让动作及其起承转合具备动作质感的三要素——时间、空间、力量,则需要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老师的进一步引导。

    对低龄孩子来说,身体的文化不是只靠“强制训练、精细模仿”就能建立起来的,而是包含了留白、自发的学习、主动的自我调整,由内而外地让身体说出真心话。有创造性地探索身體的表现力就是帮助孩子富有想象、充满情感地去使用身体,爱上身体。

    在身体游戏中,孩子们的身体是多姿多彩地变化着的,其中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身体的生理性,一个是身体的心理性。当身体被赋予了意义时,它就变得更有人性、更有温度、与自然更和谐,这种觉知身体的能力是由形象、角色、感官体、情感、音乐、场景所提供的全方位的助力来实现的。

    让孩子们在舞蹈艺术中爱上自己的身体,乐于用身体表现一切他们想表现的故事和生活吧。

    注:作者系中国舞蹈家协会《宝宝亲子生活律动教材》执行主编。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