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校园欺凌问题研究综述

    陈景景

    【摘要】通过对2002年~2018年关于校园欺凌问题研究的960篇论文采用内容研究的方法,揭示我国校园欺凌问题的研究现状:论文数量总体在逐年平稳上升,研究内容逐渐丰富全面,研究主题趋于多元化;并深入分析了校园欺凌问题的研究成果,描述了不同教育阶段校园欺凌情况,探讨了校园欺凌的成因,校园欺凌特征和危害,校园欺凌问题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校园欺凌 研究现状 综述

    在全球的各个国家,不同形式的校园欺凌事件频繁上演,校园欺凌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性问题。“校园欺凌多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是攻击行为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校园欺凌给学生所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不论是欺凌者,被欺凌者还是无辜的旁观者,都难逃欺凌行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这也是让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原因。

    一、校园欺凌问题研究概况

    笔者则以本篇研究作为研究起点。以“校园欺凌”为篇名在中国知网搜索,对2002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0日的文献进行高级精确检索,总共获得实际样本960篇。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多个角度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

    1.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根据中国知网所收入的论文数量,在2002年我国就已有学者对校园欺凌进行了研究,但该研究只局限于香港地区,直到2007年,内地才有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在2015年前,虽有学者关注到校园欺凌这一现象,但为数不多。直到2016年,才掀起了一阵热潮,直至目前热度仍居高不下。

    2002年至2014年的论文数量基本无增长,呈现平稳趋势。2015至2018年论文数量增加显著,呈急速增长趋势,且2016年校园欺凌研究成果是2015年研究成果的10倍多。从论文研究总的数量来看,用“校园欺凌”为关键词,以“主题”为检索项得到的文献数量为1316篇,以“篇名”为检索项得到的文献数量为960篇,以“关键词”为检索项得到的文献数量为573篇。从整理的这些文献数量我们可以看出,校园欺凌问题已经引起众多学者注意,是近两年社会的关注热点。

    2.论文主题多元化

    根据对所掌握的研究进行样本分析,可得出,我国关于校园欺凌问题的研究若從研究主题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校园欺凌的预防与解决、校园欺凌行为和特征、校园欺凌成因以及校园欺凌的立法、社会传播等方面。

    2002~2007年间,只有两篇关于校园欺凌的研究。而且这仅有的两篇文献中,其中有一篇文献知识阐述了日本学者对校园欺凌的“零容忍”的态度。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我国学者还没有开始关注校园欺凌。

    2008~2013年这6年时间,从每年的研究成果数量上来看,是呈现逐年递增的。在这些研究中,部分学者开始针对国外校园欺凌展开研究。通过阅读这些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西方国家对于校园欺凌问题的研究无论是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相对更成熟一些。但是我国却依然停留在浅显分析这种行为的层面上。

    2014~2018这3年时间,我国发生了多起有社会影响力的校园欺凌案件,这推动了我国对校园欺凌问题的研究进展。究视角扩大到老师、学校、家长、学生以及社会人士等。特别是近两年,很多学者的研究集中在如何预防与解决校园欺凌问题,还有部分学者致力于分析成因及影响。

    二、研究成果分析

    我国关于校园欺凌问题的研究大部分是校园欺凌的表现、预防与对策、成因影响这三个方面。这反映出,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以后,学者们纷纷展开相关研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程度迅速增加,并初步探究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解决策略。同时,学者们还通过分析与研究国外校园欺凌现象来揭示和解决我国校园欺凌问题。

    1.对不同教育阶段校园欺凌的研究

    中小学阶段的校园欺凌:根据对众多校园欺凌事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小学发生的校园欺凌实质上就是学生们在人际交互方面的试错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采用抽样调查法对不同地方中小学展开调查研究,从客观的角度阐述现阶段校园欺凌现状,并介绍各校园欺凌存在的比例。

    中职教育阶段的校园欺凌:由于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的生源有所不同,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他们的行为和心理特征比较明显,所以中职学校校园欺凌问题比较突出。

    高等教育阶段的校园欺凌: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成年,并形成了一定的人生价值观,但他们对世界还处于探索阶段,身心未完全成熟,所以容易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出现问题。所以广大学者对高等教育阶段校园欺凌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学生人际关系处理问题上的研究。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处理校园欺凌问题的手段和方法有所区别,但是现阶段广大学者对于中小学和中职教育阶段的校园欺凌问题研究较多,对于高校校园欺凌的研究则还是比较少,所以今后的研究方向应该弥补这些不足。

    2.校园欺凌成因研究

    从宏观层面来看,形成校园欺凌问题主要由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组成。其中客观原因包括社会问题、家庭和学校这三个层面,主观原因则为学生个人。

    学者们普遍认为,经常在学校实施欺凌的学生往往是由于家庭教育与家庭温暖的缺失,且研究发现,被欺凌者的家庭教育也会有所缺失,他们的家庭往往缺乏民主氛围、父母和学生关系恶劣等。从这样的研究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家庭因素是发生校园欺凌事件的主要客观因素。因此,学者们将家庭环境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为校园欺凌的成因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在学校方面,老师和同学的言行举止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从社会层面来看,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此时学生也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增加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几率。

    3.校园欺凌的行为特征和危害研究

    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大部分都是倾向于对学生个人危害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也是发生校园欺凌后,欺凌者与被欺凌者的心理影响。但是很少有学者对旁观者的心理影响与危害展开研究。而后,对于学校、家庭、社会危害的相关研究成果不断递减。从这样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学者集中在对事件表面的直接关系者的研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发生校园欺凌后,事件对其他学生的影响也应该得到重视。

    4.校园欺凌与社会传播研究

    近几年,校园欺凌事件往往会借助网络渠道进行快速传播,人们会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传播,致使很多校园欺凌事件会通过社交媒体让大众在第一时间所知晓,继而发酵成热点话题。一方面,社交媒体能迅速的传播校园欺凌事件,让人们在短时间内知晓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网络对校园欺凌事件的过度曝光也可能会增加此类事件的发生。那么该如何取舍社会传播和校园欺凌之间的关系,又该如何利用社会传播来阻止这类事件的发生,还需要今后更深入的研究。

    5.对校园欺凌防治策略的研究

    国内学者提出的校园欺凌预防措施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包括学生、社会、家庭和学校。在学生方面,要有正确的观念和认知,意识到校园欺凌事件的严重性,引导学生在出现矛盾后及时与老师沟通,化解矛盾。家长方面,要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同时也要随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学校方面,要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营造良好学校氛围,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道德教育。除此之外,政府也介入其中,规范文化传播,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

    现在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校园欺凌的问题,加之近几年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出现,更推动了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纵观我国关于校园欺凌的研究成果,在校园欺凌理论、校园欺凌类型与特征、校园欺凌现状描述、校园欺凌成因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突破。但由于这一现象是近几年才开始突出,探讨深度还不够深入、且存在研究内容分布不均等问题,未来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许明.英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及其解决对策[J].青年研究,2008,(01)?:44.

    [2][美]芭芭拉·科卢梭著.肖飒译.如何应对校园欺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8.

    [3]韦婷婷.回顾与反思:国内外校园欺凌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18,(07)?:145.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