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艺术管理专业的若干思考
王竞雄
自从美国的耶鲁大学戏剧学院于1966年成立研究生剧团管理专业,创办了西方国家第一个艺术管理专业后,许多西方的综合性大学都开设了艺术管理专业,教育内容也由最初的艺术教育领域延伸到与艺术相关的多学科领域,如艺术娱乐、传媒管理、艺术法律研究、艺术行政等。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相继有部分高校开设了艺术管理专业,由于正处于起步阶段,就其学科教育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而言,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艺术管理专业的特点
作为我国新兴学科的艺术管理专业具有自身的教育特点。它在结合艺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基础上,将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两个平台,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艺术管理人才提供最广阔的发展空间。
1.理性培养与感性培养的统一
艺术是感性意识的融合,管理是理性思维的归纳,若想将二者有机结合,就要运用理性思维去认识艺术及艺术形态。只有在理性、客观、规范的管理体系中融入艺术的个性化、专业化、多元化、抽象化的表现形态,才能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进行理性规范。艺术管理专业将感性的艺术与理性的管理相融合,在共有的知识内容下寻求动态、规范和有秩序的管理研究体系及教育体系。将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策略、管理程序运用于市场运作的各个环节,使整个项目合理、有序、规范、系统地运行,是艺术管理教育所要完成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
2.管理知识与艺术知识的融合
在我国,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信息管理、经济管理等专业的教育教学已逐步与国际接轨,并将其最前沿的管理理念和知识应用到了中国的管理教育中。艺术管理专业不能按部就班、生搬硬套、拿来就用,更不能张冠李戴、不懂装懂,它需要有对艺术专业鉴赏与研究有一定理论深度,能够统筹、管理、组织、计划、领导各种艺术活动的管理人员,这样才能做到管理知识与艺术知识的相融合。
3.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平衡
艺术管理专业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课堂教学教授的理论知识只是学习的必备基础,此专业的社会实践和对学生组织策划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是其关键所在,实践教学与课堂学习并驾齐驱、缺一不可。因此,应该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就去体验艺术市场、感受市场竞争,只有这样,此专业才能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
二、艺术管理专业体系架构分析
艺术管理专业在我国刚刚起步,从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需求出发,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开放的思维、科学的视角,构建艺术管理专业体系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意义重大的任务。笔者以为,艺术管理专业应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实战派艺术管理人才为目标,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构建以艺术类公共基础课为主体、以管理类经典版专业课程和经济类经典版专业基础课程为两翼的理论教学体系,强化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营销策划和项目管理的能力。艺术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在课堂教学环节,应牢牢把握艺术管理专业的特性与本质,可以将艺术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艺术类。这是艺术管理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艺术的领域很广,高校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方向确定课堂教学内容,如音乐表演类、绘画艺术类、舞蹈艺术类、传媒艺术类等,而后再开辟新的分支课程,增加史学研究、鉴赏评论和美学等内容。
二是管理类。这是艺术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也是所有管理专业的学生所必修的通识类课程。它包括:“管理学”、“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学”、“营销策划学”、“项目管理学”等课程。
三是经济类。这是艺术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包括:“经济学原理”、“文化经济学”、“艺术经济原理”、“文化筹资学”、“资本运作”、“财务会计”、“统计学”等课程。
以上三类教学内容是一个整体的循环体系,该体系在保持动态平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方向进行散射性的延续。
艺术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分为实践写作和实践管理两方面。实践写作包括项目策划书、计划书、可行性报告、调研报告、商务议案、财务报告、融资策划书、演出合同协议拟定等;实践管理包括表演团体调研、演出场馆调研、演艺机构调研、演出市场调研等。实践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得如何,而找到符合学生研究方向与实践载体相吻合的、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和社会实践活动项目要经过长期的探索。
现在,我国艺术管理专业正在积极探索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并在专业学术研究的支撑下,努力培养学生统筹、组织协调、沟通管理、语言文字、逻辑思维、随机应变、计划安排、分析等方面的能力,相信在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里,艺术管理专业定会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学科、建立专业学术梯队、搭建一流教学平台,进一步推进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单位:中国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张 敏]
自从美国的耶鲁大学戏剧学院于1966年成立研究生剧团管理专业,创办了西方国家第一个艺术管理专业后,许多西方的综合性大学都开设了艺术管理专业,教育内容也由最初的艺术教育领域延伸到与艺术相关的多学科领域,如艺术娱乐、传媒管理、艺术法律研究、艺术行政等。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相继有部分高校开设了艺术管理专业,由于正处于起步阶段,就其学科教育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而言,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艺术管理专业的特点
作为我国新兴学科的艺术管理专业具有自身的教育特点。它在结合艺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基础上,将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两个平台,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艺术管理人才提供最广阔的发展空间。
1.理性培养与感性培养的统一
艺术是感性意识的融合,管理是理性思维的归纳,若想将二者有机结合,就要运用理性思维去认识艺术及艺术形态。只有在理性、客观、规范的管理体系中融入艺术的个性化、专业化、多元化、抽象化的表现形态,才能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进行理性规范。艺术管理专业将感性的艺术与理性的管理相融合,在共有的知识内容下寻求动态、规范和有秩序的管理研究体系及教育体系。将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策略、管理程序运用于市场运作的各个环节,使整个项目合理、有序、规范、系统地运行,是艺术管理教育所要完成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
2.管理知识与艺术知识的融合
在我国,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信息管理、经济管理等专业的教育教学已逐步与国际接轨,并将其最前沿的管理理念和知识应用到了中国的管理教育中。艺术管理专业不能按部就班、生搬硬套、拿来就用,更不能张冠李戴、不懂装懂,它需要有对艺术专业鉴赏与研究有一定理论深度,能够统筹、管理、组织、计划、领导各种艺术活动的管理人员,这样才能做到管理知识与艺术知识的相融合。
3.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平衡
艺术管理专业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课堂教学教授的理论知识只是学习的必备基础,此专业的社会实践和对学生组织策划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是其关键所在,实践教学与课堂学习并驾齐驱、缺一不可。因此,应该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就去体验艺术市场、感受市场竞争,只有这样,此专业才能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
二、艺术管理专业体系架构分析
艺术管理专业在我国刚刚起步,从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需求出发,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开放的思维、科学的视角,构建艺术管理专业体系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意义重大的任务。笔者以为,艺术管理专业应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实战派艺术管理人才为目标,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构建以艺术类公共基础课为主体、以管理类经典版专业课程和经济类经典版专业基础课程为两翼的理论教学体系,强化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营销策划和项目管理的能力。艺术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在课堂教学环节,应牢牢把握艺术管理专业的特性与本质,可以将艺术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艺术类。这是艺术管理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艺术的领域很广,高校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方向确定课堂教学内容,如音乐表演类、绘画艺术类、舞蹈艺术类、传媒艺术类等,而后再开辟新的分支课程,增加史学研究、鉴赏评论和美学等内容。
二是管理类。这是艺术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也是所有管理专业的学生所必修的通识类课程。它包括:“管理学”、“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学”、“营销策划学”、“项目管理学”等课程。
三是经济类。这是艺术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包括:“经济学原理”、“文化经济学”、“艺术经济原理”、“文化筹资学”、“资本运作”、“财务会计”、“统计学”等课程。
以上三类教学内容是一个整体的循环体系,该体系在保持动态平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方向进行散射性的延续。
艺术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分为实践写作和实践管理两方面。实践写作包括项目策划书、计划书、可行性报告、调研报告、商务议案、财务报告、融资策划书、演出合同协议拟定等;实践管理包括表演团体调研、演出场馆调研、演艺机构调研、演出市场调研等。实践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得如何,而找到符合学生研究方向与实践载体相吻合的、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和社会实践活动项目要经过长期的探索。
现在,我国艺术管理专业正在积极探索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并在专业学术研究的支撑下,努力培养学生统筹、组织协调、沟通管理、语言文字、逻辑思维、随机应变、计划安排、分析等方面的能力,相信在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里,艺术管理专业定会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学科、建立专业学术梯队、搭建一流教学平台,进一步推进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单位:中国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张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