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贺思英
【摘要】本文对目前《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吸收老建筑院校办学经验的同时,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方法;问题;措施
《建筑设计基础》课是建筑学专业本科学生入学后首先接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建筑的入门之径。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初学者进行建筑启蒙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造型能力、空间组织能力、场地环境应对能力、功能需求应对能力,对该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于本专业的认识,目前国内各建筑院系都将其作为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重中之中。
1.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首先,教学内容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一年级本课程内容分为3大部分——基本功训练、形态构成和小型建筑设计部分。其难度是逐渐加深,对学生的要求也有相应的提高。由于学生大多是理工科出身,美术功底较差,因此绘图基本功也是必需的。占课时间比较多的是技法训练,老师手把手式传授知识、大量的“无创作”的线稿和水彩渲染临摹等,这样长期下去使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思维僵化。
(2)其次,教学过程组织的单一。所有的训练都被“布置作业——完成作业——给出评分”这条主线贯穿。先由教师讲解基础理论知识,提出作业目的,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最后上交的成果形式;然后学生完成作业,作业过程中逐步指导,与范例缩小差距;最后上交作业,给出评分。但因每个作业如此循环往复,学生兴趣索然。
(3)一年级学生充满想象,又不知从何下手。在现有的这种模式下的学习,学生缺乏对建筑设计基本问题的正确理解。在没有任何建筑体验作为铺垫的前提下,就进入之后二、三年级的建筑专题设计中,使学生经常无从下手,对建筑设计的认识也浮于表面化。《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的这个弊病严重影响了整个建筑学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依旧势在必行。
2. 《建筑设计基础》新的教学模式方法
2.1整合传统的基础训练和创新能力的课程教学设计。
(1)建筑学基础教学内容几经调整后,将大一上半学期讲课内容分专业基础知识、基本表现技法和形态构成三部分。其中专业基础知识为中、西古典建筑分析,基本表现技能则是分别针对中、西古建筑展开;形态构成主要包括两部分,首先是基本空间单元设计,采用“自助餐式”选课办法,有单人房间室内布置设计、小型休息空间布置设计、小型音像屋布置设计三个作业选择。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建立有关对人体尺度、空间和交通流线组织的知识概念,同时学习通过模型表达和理解平、立、剖面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其次是外部空间体验分析,通过任选广场、庭院或街道三种空间类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研究测绘,学生分组进行,最终以图纸和图片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目的是要求学生加强对外部空间的感知,掌握外部空间的基本构成元素、构成手法、空间类型等。新的课程组织让学生从学校单调的课内临摹练习走向室外环境,从“半创作”到“创作 ”,课程体系中减少了传统单一临摹的枯燥感,课程设置由易到难,由室内小空间到室外大空间,学生设计思维更加活跃,学生积极度高。
(2)下半学期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大构成和小型建筑设计模型设计为主,三大构成系列一直以来是以美术院校的构成训练为参考,建筑类院校的学生无法在建筑创作中正确体会和运用构成知识,提出基于建筑学的构成系列训练课程,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对建筑学学生掌握构成系列知识来进行建筑的分析和创作,有着非常直接的良好教学效果。在这个半学期,更加加强调学生的创新性,在图纸和模型表现中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征。
2.2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1)目前的建筑学教育要求教师客观面对职业化的培养目标,学生数量大大超过了课堂辅导的最佳人数,不仅增加了教师工作量,更重要的是也影响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传统的建筑设计课是以“师徒式”授课方式为基础,老师和学生总是一对一的交流,学生的知识面狭窄。所以在教育方法上可以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安排一定的讨论课,加大“教”与“学”的互动。在教学中一方面以集中授课的方式为主,同时以小组调研和讨论的方式作为一对一的教学补充。
(2)另外,在课题目标明确的情况下鼓励指导老师突出个性化授课,辅导过程中插入一部分最新国家建设和学科发展前沿课题,基本做到每个专题研究都有实践内容或调研等资料。同时要求学生广泛参加国际国内学生建筑与城市设计竞赛,使学生一直处于时代背景下思考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2.3合理的评价体系。在课程中,通过讨论课、评图课、专家点评等多种方式,营造开放式的、多学科交叉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设计创造力。在评图中分阶段明确教学思路和每阶段的任务,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课程设计的评价标准不是最终的图纸而是全部的过程,在每个设计课题结束后,利用展览橱窗或教室一角,将学生的成果展出,进行公开评图,形成互相学习与交流的氛围,在评图时尽量从多角度指出设计方案的优缺点,为学生的总结和下个设计带来新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张蕾.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向研究型教学转变[J].山西建筑,2010.1,236~237.
[2]姚颖.《建筑设计基础》探究式教学模式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7,第33卷,第4期.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