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原子弹不如关老爷的大刀
宋强
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汉云长。
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
气挟风雪无敌匹,志垂日月有光芒。
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
去年我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编辑一部奇特的小说《将军望》。“望”,乃旗幡之意,台州地区在近代史上出过很多将军,仅国军将官就有70多位。往往是某个家族出了一位将官,宗族就要拨一笔钱修一座将军第,门口竖起一根旗杆,升起将军望,让半个黄岩都能看到。这是浙江籍作家郑九蝉先生的呕心沥血之作,是一部类似于《亮剑》但更具有悲剧色彩的小说,讲述了浙江台州大山中关羽后裔的从军史和人生沉浮史,时间跨度从清末到20世纪90年代初,地理跨越广州黄埔、蒋阎大战的陇海战场、武汉会战时期的“大武汉”、台儿庄、印缅战区、辽沈战场……尽管作品具有这么多的元素,但是决不是有的作家写“大历史”那样,历史与真实事件纯是空乏浮薄的“组装”。主人公的脆弱、好色、天真无邪,与他在战场上的孔武一样,都显得那么真实,又让人感到心悸。耐人寻味的是,在众多的将军之中,唯独关羽的后代拒绝了国府拨款修将军望的盛情。小说的结尾没有让这个国军中将很有尊严地去死,而是让这个老头历尽了家庭财产分割风波之后,窝窝囊囊地死于二女儿的乱用药。小说充满宿命、诅咒、无力空洞和戏弄,像《东山》,也有些像《静静的顿河》。
这一部小说不太“亮”,但仍然让当地的政府和商会感奋,准备投巨资拍成电视连续剧。我疑心此举的目的,除了弘扬地方文化之外,似还有将“关公文化”的香火延到本地的用意。小说用调侃的口气说:先祖关羽在三国时期也就是一个部级官员,自古以来部级干部被历代帝王封为“帝”的,除了他还有别人否?小说叙述道:关家在河南信阳的一支,不知什么原因,要在清朝末年举族迁往遍地蛇豸的浙南山区。他们忍着饥褐,攀越过高高的麻狸岭,蛇咬虫叮也不能阻止他们的脚步。作者留下了这样一个悬疑:既然关家是望族,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背井离乡?
而这部小说留下的最大悬疑是:主人公被公认为关家的骄傲,也是立志要成为现代中国的第一代“五虎上将”。然而他的行状、心理却与祖上大相径庭,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绘关羽之后?他在军队中是一名杰出的指挥官,然而一直为他所信奉的一切感到痛苦、犹疑。更要命的是,他在骨子里居然是一名和平主义者和左倾的反战论者。一个日本小孩自杀前恶毒的眼神居然会让他后半生患上强迫症。还有一宗不堪处:他的半生都为勃勃的色欲所烦恼,然而这种色欲会恶毒地惩罚他,让他丢尽颜面……
这个关家之后,哪有先祖的影子?然而这个关某人,却让我感到他就呼吸在我的咫尺——我从小就怀疑,像关羽这样地活着就像个神的人是否在现实中存在过。从连环画页、从庙宇中的雕像、从戏台子上的那个背上插满旗子的偶像,我只看到一个动作僵硬的类人神(包括戏文家和画家刻意设计的让关公更“亲民化”的捋髯须的动作,看上去都是那样程式化)。但是这种念头一冒出来的时候,我会及时调整我的思绪,莫非是我的情感过于卑劣,所以对英雄的高贵之处不能领悟?我曾经跟一个当过兵的兄长谈过这种疑虑,他告诉我,也许你确实不能领悟,你没有出操行军的经历,你可能觉得我一丝不苟的举动值得尊敬,但是不可亲近。
这也很正常。
拿这个当兵的话审视郑九蝉的这部小说,我想,我之所以对这部书感到亲近。无他,写字的人彼此经验相近,这也正常。也许是因为它具备了众多的取院于现代读者的元素,过度丰富的信息,过多的奇诡的情节,让人感到筋骨发痛的张力……
任何一个试图描绘“走下神坛的关羽”的努力,在能量强大的历史演变进程面前都是脆弱的。
任何一种叙事都无法复原什么。某种意义上,最杰出的叙事往往是再建一种新的悬空感,提供新的疑虑。
周作人在《秉烛后谈》中写道:
东坡时已说三国,固是很好的考证资料,但我所觉得有意思的还在别一件事,即是爱护刘皇叔的心理那时已如此普遍,这与关羽的被尊重是很有关系的。那时所讲的内容如何,现在已无可考,我们只看元至治刊本新全相三国志平话,可以知道故事总是幼稚得很,一点都看不出五虎将怎样的了不得,可是有一件奇事,全相中所画人物身边都写姓名,就是刘皇叔也只能叫声玄德,唯独关羽去I嘟题日关公,似乎在六百年前便已有点神圣化了,这个理由很不容易了解。至治本平话不必说了,便是弘治年三国志通俗演义以至毛声山评本,里边讲的关羽言行都别无什么大过人处,至多也不过是好汉或义士罢了。无论怎么看没有成神的资格,虽然去当义和团等会党的祖师自然尽够……是桃园结义的影响,如刘关张之尚义气而结合,他们也会集了来营商业或练武技耳。关羽正民间所受英雄的崇拜我们可以了解,若神明的顶礼则事甚离奇,在三国演义的书本或演辞中都找不出些许理由来,我所觉得奇怪的就是这一件事。
关公崇拜的发生,也是一种疑窦丛生的历史进程。可以说,它是中国民间文化的最大的“疑冢”,周杰伦的歌词这样写道: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
关羽崇拜经历过怎样的过程才变成后来的样子,这是考证家的事情。至于关羽为什么承载了这么多的使命,警察也来膜拜,黑道也来供奉;僧家也来升座,道家也来上香,更加有趣的事,生平中不爱跟钱财金帛粘粘乎乎的关羽居然也是财神的代表,这究竟该从历史本原性去解读还是从人们的当下性需要探幽?两者恐怕都不能偏废一方。
台湾宗龙飞先生在《民俗艺术探源》中的解释是:
在传说中,关公生前带过兵,从事过兵站事务,长于数算,曾设簿籍法,发明日清簿。又因为他讲信用和重义气,故为商家所崇祀。商人如果能讲信用和义气,自然生意会一天天发达,所以一般商家皆以关公为他们的守护神,同时还被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从前北平画店卖的财神画像,中间是关公,左右两个是文武财神,前头还搁着一个堆积如山的聚宝盆,可见关公这位财神,还是众财神中的头号财神,他的地位在人们心目中可能高过其他财神。
这即是所谓考据家的探幽。一个不容忽视的历史事实是,关公是山西人,山西的商人以崇拜关公为荣,晋商的隆昌,难道没有历史渊源中一根隐秘的线?
加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各地各种名目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活动,此起彼伏,各种名目的“文化”便应运而生。关羽故乡运城凭借关羽故乡的常平关帝祖庙、解州关帝庙独有优势,游说上下,热切呼唤推介关羽为文化品牌。这就是现实需要催生“文化品牌”的绝妙例证。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也需要这样的精神原子弹。难怪毛泽东对印度总理尼赫鲁说,美国的原子弹不如关老爷的大刀,关老爷的大刀能成千上万杀人,我们不怕原子弹,我们有关老爷的大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