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共享发展理念原典探究及当代启示

张魁 宋严
摘 要:马克思提出在未来社会建设中财富由全社会共同享有的理念,体现出马克思一生为追求人类解放事业并为之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的博大胸怀。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鸿篇巨著《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深入剖析马克思共享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密切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如何在新时代创新马克思共享发展理念,应对全球化挑战而贡献出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无论对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共享发展;理念;习近平;创新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3.012
中圖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8)03-0058-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这“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提出的在未来社会建设中财富由全社会共同享有理念的创新和发展。深入探究马克思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如何提出这一理念以及这一理念的深刻内涵,对新时代如何在习近平新的共享发展理念指引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以及解决全球化过程中人类面对的共同问题都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一、马克思提出在未来社会建设中体现共享理念的过程及涵义
在马克思经典文献中,革命是重要指向,但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社会的构建也是其思想的主旨之一。在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建设的思想中,共享是重要理念,体现出关注人类解放命运并为之奋斗的博大胸怀。
1对人的本性探寻中预设共享理念
早在1835年,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通过对人本性的探寻表达了强烈的共享理念的取向。他指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2]在这里,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共享”这一词汇,但他把追求全人类幸福当作个人所能选择的“自己不断接近共同目标即臻于完美境界的职业”。[3]而对于选择这种职业的人,马克思指出:“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4]体现出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个人的工作成果不是单纯为个人,而且为全人类所共享的人本主义精神。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为自己确定的职业是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尽管他已预见到这将为今后的人生带来巨大的生活重担,但他仍然乐观的坚信自己的选择是为多数人谋利益而会得到理解和尊重。因此,“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5]马克思就是在对人的本性探寻中预设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共享理念。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他的产品转化为他本人的生活资料,也要依赖于其他一切人的消费。”[6]所以,“人的本性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7]
2.在实现人的真正本性中表达共享理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人与其本质相异化思想,他指出:“在私有权关系的范围内,社会的权力越大,越多样化,人就变得越利已,越没有社会性,越同自己固有的本质相异化。”[8]这段论述虽然批判的是“私有权关系”,但已隐含着未来社会人的劳动成果应该具有社会性,为社会所共享的思想。“因为现存的生产力是全面的,而只有全面发展的个人才可能占有它们,即把他们变成这些个人生活的自由活动。”[9]在《资本论》中提出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新的所有制思想。“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10]这里的“共同占有”很显然是指劳动成果应为全社会成员共同享有。这一论述包含着更为激进的消灭旧制度,建立新的、消除异化的、人人共享劳动成果的新制度,即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从而使马克思的共享理念发展更加明确。
3.对共产主义的价值诉求中完善共享理念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建设进行了初步构想,提出了“自由人联合的共同体”思想。在他看来,建立共产主义的前提是生产力巨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扬弃人活动的异化,进而消除贫困,废除现存的剥削制度,实现“自由人联合的共同体”。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11]马克思这段论述表明,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实质是个人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个人自由得到真正实现的共同体。“它是各个人的这样一种联合,这种联合把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运动的条件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12]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从经济、政治和人本性的复归三个方面理解共产主义,充溢着浓厚的共享理念。经济上,共产主义是把私有财产公有化,即“扬弃了私有财产的积极表现;起先它是作为普遍的私有财产出现的。”[13]只有财富为社会所公有,才能做到人人共享。政治上,共产主义“具有政治性质,是民主的或专制的;是废除国家的。”[14]在人的本性上,共产主义是对人的本质真正的占有,是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所以,马克思总结道,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15]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他明确了自由人联合体是共产主义的最高价值诉求。他认为,未来的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6]这些表述充分体现了未来社会的共享理念,即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全面而自由发展,共同享受社会高度发展带来的福祉。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他将共享理念覆盖到整个社会,“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17]
4.对未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践行共享理念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成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只是“工人革命的第一步。”[18]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之后就要对社会进行重建,“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9]为此,马克思列举了十条措施作为无产阶级达到此目的的手段,这十条措施都与社会保障制度有关。其中前七条包括剥夺地产、征收高额累进税等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来源;后三条包括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消灭城乡对立、对儿童进行免费教育属于进行社会保障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很明显是保证社会上人人享有生产力总量增加带来的福祉,虽然此时正值社会重建之初,这些措施难免“似乎是不够充分的和没有力量的”,[20]但已体现出鲜明的共享理念。随着马克思未来社会建設理论不断发展和成熟,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进一步详细、完整表述了关于未来社会建设的具体保障制度。他指出,劳动者在对社会总产品分配之前要作一系列扣除,这些扣除是为了保证再生产顺利进行和日常管理。这些扣除中马克思重点强调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目的是“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总之,就是现在属于所谓官办济贫事业的部分。”[21]在马克思看来,社会保障基金的设置是为了那些社会上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做到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财富。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未来社会建立保障制度的设想体现了对社会全体成员共享社会财富权利的尊重,是对《共产党宣言》中共享理念的发展,“从一个处于私人地位的生产者身上扣除的一切,又会直接或间接地用来为处于社会成员地位的这个生产者谋利益。”[22]
二、习近平对马克思共享发展理念的深刻解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特别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共享发展理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深刻的现实解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题中应有之义。
1.共享理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更加公平合理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分配制度,劳动成果依据社会成员的数量进行平均分配。这种“大锅饭”式的分配制度在表面上是公平的,但实际上多劳没多得,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不仅没有体现出效率,反而挫伤了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其结果只能是共同贫穷。1978年中国改革之初,邓小平坚决反对这种平均主义的“大锅饭”,他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23]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共享”发展理念绝不是由社会成员平均分配发展成果。那样,不仅多数人利益受到损害,也会使改革失去动力。所以,共享不等于搞平均主义,人人分配同等份额,而是通过改变过去“大锅饭”的分配模式,制定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提高全体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使劳动成果按社会成员个人贡献大小享有应得的份额,这既能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又能调动社会成员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习近平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4]从新一届党中央深入推进一个都不能少的精准脱贫攻坚战略,到提出不断推进改善民生的务实举措,再到推进各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措施,生活在新时代的中国人民都切实感受到,生活越来越有盼头,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2.共享的主体是生活在新时代的全体中国人民
改革开放前夕,出于解放思想,打破旧体制的需要,邓小平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思路。他一再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在部分地区和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社会上不可避免形成了弱势群体,出现贫富分化现象。改革发展的成果由先富起来的强势群体享受,而弱势群体则承担了改革发展所付出的代价,贫富差距加大与共享发展理念不相协调。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讲话指出:“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25]改革不是为了满足少数人的利益,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目的和要求。习近平告诫全党永远要记住,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检验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倡导“共享”发展理念是通过调整国家税收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方面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映照出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新时代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它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共享幸福和荣光,这正是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底气所在。
3.共享的前提需要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奋斗
改革开放40年使中国获得巨大发展,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生产力的发展要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共享应与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超越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谈共享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共同参与建设与共享发展成果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前者是前提和基础,后者是目的和动力。全体社会成员既要为改革发展贡献力量,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同时也具有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权利。如果只强调共同参与建设而无视共享发展成果,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贫富不均,不符合共同富裕原则;但如果过于追求共享发展成果而不要求共同参与建设,则共享会失去基础和前提,必然会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为此,“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6]激发每位社会成员的潜力和智能,增强“造血”机能,使社会财富充分涌流,人人各尽其能。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27]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28]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人人都是主人翁,人人也是奋斗者,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凝聚发展共识,激发奋斗力量,成为新时代雄壮激昂的主旋律。同时,应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订相应的共享发展政策,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成员的共享需求,又给社会成员提供可预期的共享空间。
三、习近平创新马克思共享发展理念为解决世界难题贡献中国方案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时期,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马克思共享发展理念,在应对全球化出现的各种问题中不断贡献智慧提出中国方案,赋予了马克思共享发展理念的世界意义。
1.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了马克思共享发展理念的未来指向
“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是习近平一贯主张,在不同场合,他多次向世界传递“和”的理念,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2015年9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0届联合国大會一般性辩论中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他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9]以后,习近平又在多种场合多次提出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再一次指出:“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30]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在实现本国利益,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其它国家,进而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它是一种逾越不同意识形态国家和民族的“全球观”,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当今世界复杂形势的准确判断。这一思想表达了中国对解决当今如贫富差距加大、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的巨大勇气,更是马克思共享发展理念的未来指向。
2.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国际合作创新了马克思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担当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响应。“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顺应全球化浪潮,符合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实现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的积极对接。五年多来,习近平在国内外多种场合就“一带一路”进行多次论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再次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31]“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国愿与沿线各国利益共享的主旨,是对马克思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担当。在当今中国经济稳步发展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情况下,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引擎和动力。为实现世界各国合作共赢,打造利益共同体,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共同问题,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勇于担当的责任。
3.习近平提出构建全球治理体系创新了马克思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诉求
当今世界,应对传统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改善全球治理体制是各个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2015年10月12日,在中共中央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全球治理体制正处于历史转折点,随着全球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改革必将是大势所趋。实际上,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致力全球治理,在解决朝核、伊核、巴以和谈、南苏丹问题,控制西非埃博拉疫情,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改革,创建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面对21世纪的全球化挑战面前表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正义和担当。在构建全球治理体系过程中,我们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彰显了马克思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诉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进一步指出,“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32]
总之,马克思共享发展理念今天依然熠熠生辉。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纪念日。深入研究马克思为人类解放事业做出的不朽贡献,继承和发扬马克思留下的辉煌遗产,是当今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传播者的光荣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30][31][3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3][4][5][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458,459,459,460.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5.
[8][9] 张艳宏.马克思共产主义观及教育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6):41-43.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49.
[11][12][16][18][19][2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9,121,294,293,293,293.
[13][14][15]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78,81,81.
[17][21][2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5—306,303,303.
[23]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
[24] 习近平.对照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研究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措施[N].人民日报,2016-12-28(1).
[25][27]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讲话http://www.xinhuanet.com/2018-03/20/c_1122566169.htm.
[2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67.
[28] 习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讲话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2/14/c_1122419716.htm.
[2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22.
[责任编辑:张俊华]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