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与戏剧的交融和碰撞

    张昊歆

    

    

    绘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丰富的角色、生动的语言、鲜明的主题寓意,集视觉与听觉于一体,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特点。戏剧教育在美国被誉为创造性戏剧,是一种即兴的、非演出的、以过程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具有多维教育功能。通常由一位引领者利用戏剧活动,引导一群参与者在活动室等非正式的表演空间,利用“假装”的游戏本能,共同去想象、体验和反省人类的生活经验。绘本和戏剧均包含人物、情节、主题、对话等基本元素,可以有机地结合与转化,更好地帮助幼儿积累情感体验和经验,促进幼儿情绪情感与社会能力、认知、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的发展。

    本学期我班以经典绘本《咕噜牛》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创造性戏剧活动,下面以此为例浅谈如何引导幼儿通过感受、想象、练习等活动积累戏剧经验,更好地迁移和丰富自身的生活经验。

    多种形式的情景创设,让幼儿进入戏剧空间

    在戏剧活动中,环境对于人的心理起到了重要的暗示和铺垫作用。多角度创设的故事环境,能够为孩子入情入境的表演提供重要的支持,通常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为环境与心理的连接过程。环境与幼儿心理的连接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创设,从而达到让幼儿最快进入故事情境的目的。通常我们将情境创设放在热身环节。

    物质环境

    在活动前,最直接的环境创设方式就是物质创设,如在墙面等地方布置故事中的相关画面作为活动室背景。物质环境的创设让孩子感受故事氛围的同时,也能帮助孩子回忆故事内容,在戏剧活动中直奔主题。如在第一次进行“咕噜牛”声音语气的游戏时,我将绘本故事的前两页作为故事背景投射在活动室最大的背景墙上,绿色的森林中洋溢着宁静的氛围,但顺着地上的脚印和拔起的树根观察,就会发现岩石后面的森林里充满不安和危险。当然,在孩子们熟悉后,簡单的墙面森林背景也能让孩子浮想联翩,进入熟悉的故事世界。

    声音环境

    同视觉环境一样重要的还有声音环境的创设,幼儿在热身环节中能否快速进入故事情境,孩子们的听觉感受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一部戏剧或动画片中,背景音乐往往暗示着重要的情节变化,同时渲染着故事的进程。在“咕噜牛”戏剧活动中,我将圣桑《水族馆》那神秘、魔幻的旋律作为活动的背景音乐,每当幼儿进入情景模仿、表演咕噜牛的片段时,都会响起此音乐,帮助幼儿想象神秘的森林世界。

    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设置的各类声音效果,也能很好地引导幼儿通过声音进行想象。如在“咕噜牛”的转折环节,配班老师用积木敲击塑料桶,用其声音模仿大型动物的脚步声,孩子们通过声音纷纷猜测咕噜牛的样子,并在模仿表演咕噜牛时往往愿意用沉重的跺脚动作来表现咕噜牛的步态。由此可见,基于情节的声音效果,会帮助幼儿想象和创作角色的动作和形态。

    情绪环境

    在创造性戏剧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参与“假装”的游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同幼儿一起去想象、体验和反省自己的生活经验,因为教师在活动中的语气、语调、表情,甚至细小的规则变化,都会为孩子们渲染出不同的情绪环境氛围。

    1.教师的情绪影响活动的环境气氛

    活动中,教师要快速入戏,用生动的语气、语调表达自己,渲染氛围,帮助孩子快速进入故事里的情绪体验中。如在咕噜牛的声音游戏中,我在活动开始前放低声音对小朋友们说:“孩子们,今天张老师带你们来到了一片森林里,但是森林的树叶很低、很密,森林很黑、很暗,到处都是尖尖的树枝。”

    幼儿1:树枝可能扎到我们的眼睛。

    师(惊恐地):对,你们听,还有声音(嘶——)

    幼儿2:森林里面可能有蛇。

    幼儿3:森林里还可能有毒蘑菇。

    师(无助地):那我们怎么样穿越这片神秘又危险的森林呢?

    幼儿:我们可以找小蝴蝶、小老鼠帮忙。

    伴随着教师生动的表达,孩子们在活动开始前就感受到了环境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并充分想象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这说明教师设置的情绪氛围已经影响到了幼儿。

    2.规则习惯的改变为活动注入兴奋剂

    小小的活动形式转变,也会让孩子们觉得奇妙、特别。例如,在第三次咕噜牛戏剧活动中,我提议脱去鞋子,赤脚活动。新鲜感十足的孩子们纷纷响应着,快乐又酣畅地进行没有束缚的表演。这时,芮佳哭了,她怕地板把袜子弄脏,不想脱鞋。我请她不用担心,随心就好。活动中当她看到同伴们开放又自由地游戏,也默默地脱下鞋子,高兴地加入到活动中。

    脱下鞋子的规则变化,目的不仅在于改变,更多地是结合表演游戏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解放,并减少在空间不是很充足的室内,因为投入戏剧游戏而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但规则的变化更像是一针兴奋剂,让参与表演游戏的孩子在活动开始就有了不同以往的体验,收到了不一样的效果。

    身体造型环境

    在戏剧游戏中,身体造型环境也经常被利用。孩子们变成故事情景中的任意一个物体,用身体造型体现自己想象出的各种故事景观。如教师利用上述环境创设方法,引导幼儿想象森林里的样子,并用自己的身体表现森林里的一个静态物体。孩子们有的双手合十高举过头顶,在头顶留出一个空隙,变成有猫头鹰洞的大树;有的双手抱头却露出邪恶的笑容,表现成一个毒蘑菇;还有的蜷缩在地上,表示一颗大石头,连老师都需要从石头上艰难地翻越……

    通过肢体造型和语言表达,孩子们用自己的想象,进一步营造出一个立体的、活灵活现的故事环境。就这样,环境深深印在孩子的心里,为进一步体验故事和角色心理做好铺垫。

    多种方向的想象练习游戏,帮幼儿

    积累戏剧经验

    在精彩又有趣的绘本故事情节下,针对幼儿某一戏剧经验,同时又结合幼儿想象的戏剧游戏深受幼儿喜爱。依据中班幼儿对绘本和戏剧经验的积累,我们创编过情节类游戏、表情类游戏、语言类游戏等。

    情节类游戏

    以情节为主体的游戏,往往突出故事里的情节主线或特殊的情节转折点。此类游戏经常用在绘本体验初期或是情节回顾环节。如孩子们进入小老鼠偶遇咕噜牛的特定情节中,我们通过游戏带领孩子们体验小老鼠遇见咕噜牛后的心跳与紧张。

    游戏:心跳加速

    播放音乐,音乐停止时寻找自己的咕噜牛伙伴,找到伙伴后,两人同时发出“咚咚咚”的声音。(表示心跳加快和紧张)

    表情类游戏

    表情类游戏着重帮助孩子感受角色在特定故事情节下的情绪波动与故事反转走向,帮助孩子更好地想象与思考后面的情节。在“咕噜牛”系列活动中,我将重点聚焦在读懂表情、感受情绪、自我控制声音和语气的变化上。前期为了丰富孩子对语气、语调的变化经验,我创设了表情类游戏。

    游戏:看表情说一说

    提供多种直白的聊天表情,如高兴、悲伤、害怕等,幼儿每看到一种表情就用这个表情说固定的语言,如:“亲爱的小老鼠,你要上哪儿啊?”

    幼儿猜测不同表情下角色所处的情境和此时的心情,通过表情的变化体会、理解情绪的变化,体验语气、语调变化的张力和表达出的不同效果。这其实就是纯粹的表演游戏。

    “阴险”这一表情是远离幼儿直接经验的难点,当出示这一表情时,我再基于幼儿对绘本故事的理解进行引导——“这是狐狸看到老鼠的表情”。有了角色和情节的支架后,孩子们说狐狸是“笑的,高兴的”,我又问:“狐狸为什么会笑?它想干什么?”孩子们调动已有经验,纷纷说:“它想吃掉小老鼠。”“想吃的笑。”“恶鬼鬼的笑。”“骗你的。”……

    语言类游戏

    绘本中巧妙的文字設置蕴含着词汇、句型、语境、文化等多重价值,基于中班幼儿不识字、抽象思维尚在发展中的特点,可以通过图文游戏帮助幼儿感受文字的魅力。例如,我们通过看图片猜对话的形式,巩固故事情节中对白与画面的逻辑关系。

    游戏:看图猜话

    随机播放图片,由一位幼儿当小老鼠,其他幼儿当天敌,当出现相关图片时,天敌对小老鼠说出相应台词。

    三个天敌(狐狸、猫头鹰、蛇)有着相似的台词:“亲爱的小老鼠,你要上哪儿呀?进来吃顿饭吧(上来喝杯茶吧、进来喝杯酒吧),大树底下(树洞那儿、木头堆里)就是我的家。”教师提炼并强化这些具有重复性的语句,帮助幼儿梳理出对话里的不同点,感受画面方位、动物习性、语言表达等的不同,在画面对比中幼儿不再混淆对白内容,直观地理解了相关经验。

    除了巩固幼儿对故事中的对白的理解和熟悉,语言类游戏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把握角色情绪后的台词创想。例如,教师通过环境建构、故事情节回忆、“看表情说一说”等多种方法调动幼儿的绘本和戏剧经验,进而引导幼儿两人一组进行固定角色的对话游戏。

    游戏:对话

    幼儿随机找寻伙伴,两人分别饰演对手角色——老鼠和狐狸,进行对话。

    饰演小老鼠的幼儿因为经验不同、想象不同,回应对话也是各不相同,一个片段就可能创编出不同的情节。如,“哎呀!救命啊!”“我要把你的尾巴夹住。”“等着瞧吧狐狸!一会儿我就叫咕噜牛来!”“咕噜牛的身上有毒刺,会扎你。” ……

    多种方法改编情节,让孩子大胆演

    “自己”

    情节的改编和即兴表演的乐趣在一次次的活动中被激发出来,是水到渠成的过程。中班幼儿虽然有改编、创编故事的愿望,可目的性和计划性较弱。因此,如何帮助幼儿梳理、加深对情节的认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我总结出如下方法。

    讨论绘制法

    在幼儿被激发起的情绪和兴趣的带动下,创编和想象往往出现在孩子随口而说的讨论中。我们可以将重点情节的两个主要角色打印成故事偶,随时将幼儿想象出的情节和语言以简单符号绘制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便幼儿更直观地认清角色,梳理自己表述的情节。

    定格赏评法

    有了直观的情节梳理图之后,即兴的小组表演会加深幼儿对讨论和创编情节的认识。然而,如果幼儿都在即兴表演自己创编的情节,虽然提高了参与度,没有了当观众的等待时间,但是教师此时的指导多会内容零散,难以捕捉幼儿即兴表演中的亮点。同时,幼儿在表演时为了承接一个又一个情节,会出现只顾自己演,而不愿意去倾听他人的现象。为避免这种情况,在全体幼儿都在即兴表演的时候,我们会采用定格赏评法,让幼儿定格时注意倾听他人的表达,在角色中思考自己的情节。

    平行故事法

    在以绘本为载体的创造性戏剧活动中,丰富的经验累积会帮助幼儿感受角色、感知自我,在特定的情境和幼儿发展的某个特殊节点,有些角色可以通过另一个绘本故事来帮助幼儿想象和拓展思路。如,在想象咕噜牛的样子时,我们利用中国传统故事《咕咚来了》作为平行绘本,帮助幼儿根据此故事开拓他们对“怪物”的想象和猜测,并从猜测的疑云和恐惧中解放出来,建立安全感。

    以绘本为载体的创造性戏剧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感受、想象、表现积累戏剧经验。我们也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了戏剧活动,如图书区“咕噜牛讲述台”,表演区“表演游戏咕噜牛”“咕噜牛的装扮与服装”,户外活动“咕噜牛和小老鼠”……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创造性戏剧活动蕴含着教育的大文章,还需要不断探寻和发现。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一般课题“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创造性戏剧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CDDB17162)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