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初中名著导读小说教学探析
一、小说及小说教学
1.小说的概念及特征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是叙事艺术。小说的基本特征是有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1]。
同时,小说作为叙事性作品的特征亦绝不能被忽视。文学叙事有两个本质特点:第一,叙事文学是讲故事;第二,叙事的话语具有虚构性[2]。意思是,它来源于社会现实,通过集中、典型的事件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生活现实的制约;另外,它经过作家的综合加工再创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社会真实的本质。因此,小说作为叙事性作品,主要由叙述内容和叙述话语两大要素构成。叙述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3],对此杰里·克利弗归纳了三条规则:一,故事的讲述应包括五个关键的元素:冲突、行动、结局、情感和展现;二,形式最为纯粹的故事包括冲突、行动、结局三个要素,其中,冲突作为故事的核心,包含着欲望和障碍这两个要素;三,情感是最关键的因素,而展现是基本技法[4]。
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名著导读系统中,编者选编了古今中外优秀名家的小说作品。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这些基本特征对小说教学来说是应该有的,但并不能成为小说教学的落点。教师在进行小说教学时,还需要依据小说作为叙事性作品的本质特点,使教学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
2.小说教学
小说教学是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名著导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荐篇目都是名家名篇,如果仅停留在故事情节的梳理、人物形象的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主题的概括上,这无异于是对名著导读教学的一种浪费。特级教师邓彤将这种传统的“四大件”教学称为“类型化小说教学”,强调教师应挖掘这部小说的独特之处,“语文老师的作为主要应该在叙述角度、叙述层面。[1]”所以,教师只有明确小说的概念以及小说的特征,才能在名著导读的教学规划与设计中选择合适、正确的内容:
①把握叙述内容:上文说到,叙事内容的基本成分就是讲故事,因此,教师可以尝试结合上述的故事五要素,以故事核心要素来考察故事,通过小说中的冲突、行动、结局以及冲突中的障碍和行动来读情节。“故事的开头就是冲突的出现(人物的渴望遭到障碍),中间部分是斗争(行动),结尾部分是结局。[5]”例如《西游记》中冲突的构成就是取经(欲望)和妖怪(障碍)的结合,九九八十一难则为斗争(行动),取经成功、五圣成真则是结局。如此通过对“冲突、行动和结局”的分析,可以发现比“开头、中间和结尾”更具有价值。其次,人物在行动中展现并发展性格,即一个人物面临障碍时所采取的行动可以看出其性格,如孙悟空在面对难题时所采取的行动和猪八戒面对难题时所采取的行动。
②把握叙述话语:叙述话语,即叙事作品中讲故事的语句,包括叙述方式(语言、叙述视角)和叙述时间(叙事时间、故事时间)。首先从语言来看,汪曾祺先生说过:“世界上没有没有语言的思想,也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6]”因此,教师不能脱离小说的语言谈内容,也不能无视语言的表达来谈情感。其次是叙述视角,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表达不同的内容和意义,传达作者特定的构思和写作意图。再之在叙述时间上,邓彤老师认为“慢镜头”是真正重要的部分,建议教师对于叙述时间大大远于故事时间的那个部分,一定要多加留心,品味作者如此设置的丰富意味[7]。
③小说主题的解读:小说主题的解读与概括问题同样值得重视。倪文尖教授认为,如今小说教学的常态之一就是越来越严重的应试路子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套路化的概括小说主题的方式。倪教授提出,小说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自己阅读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的阅读体验与认知[8]。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适当的活动,进行适当的引导,教给学生用小说知识来解读小说的方法,让学生真正进入小说的世界,充分体会、感受和移情。
④名著导读的小说教学:名著导读的小说教学有异于常规单篇课文的小说教学,前者更突出小说阅读的自主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第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名著导读教学强调的是教师所起的“导”的作用,要教给学生小说的知识与阅读小说的方法,从而突出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因此,名著导读的小说教学要建立在学生自主阅读产生个人认知的基础上。第二,名著导读强调的是对推荐篇目进行整本书阅读名著导的整体性,因此在名著导读的小说教学过程中,划分小说章节,明确阅读任务,能够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更高质高效地完成整本书阅读。在学生完成小说阅读任务单后,教师应创设多种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回归重难点内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加深理解。最后,要注意让学生“看进去,走出来”,在多方面对整本小说进行系统梳理,从而产生新的认识。
二、《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规划设计
1.教学用书与学情分析
《西游记》主要记叙了唐僧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西天取经途中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9]。杨义评论道:“《西游记》所写的取经历程可以看作是对人的信仰、意志和心性的挑战以及应战和升华的历程。[10]”不少学生小学时期已阅读过白话版的《西游记》或看过相关的影视改编作品,对《西游记》已有一定的认识。然而,学生在阅读过程倾向于关注有趣的故事情节,缺乏对故事人物立体全面的认识,欠缺符合小说文本特征的阅读方法,往往为了读故事而读故事,对作品的深刻内涵理解不到位,也无法对其他小说作品产生阅读兴趣。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对《西游记》设置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划设计。
2.教学目标
(1)知識与能力目标:
①积累小说、叙事艺术等相关文学知识;
②能够复述故事,多角度分析并评价人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图文转换:绘制取经路线图,注明遇到的妖怪和解决的办法;
②赏析文本:用批注法品读书中精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走进人物内心;
③跨界阅读:观看电影,为电视剧配音,体会不同艺术形式在故事叙述、表现人物方面的特点,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④内容重构:用跳读法研读人物,尝试为唐僧师徒立传,为妖怪神魔制作技能卡。
(3)精神态度与价值观
①了解《西游记》圆形叙事模式对佛教圆融思想观念的反映;
②研读唐僧师徒的成长变化,学习师徒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③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当时社会的封建官场的腐败以及社会上的炎凉世态。
3.教学规划
参考文献:
[1][2][3]童炳庆.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杰里·克利弗著.王著定译.小说写作教程:虚构文学速成全攻略[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1.
[5]邓彤.基于学习需求的小学写作微课程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C刊,2015(9):4-12.
[6]汪曾祺.汪曾祺全集(四)[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7]邓彤.小说阅读小说教学[A].王荣生.小说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6-22.
[8]倪文尖.小说解读与教学设计[A].王荣生.小说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75-85.
[9](明)吴承恩著,温儒敏、王本华主编.西游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10]杨义.《西游记》:中国神话文化的大器晚成[J].中国社会科学,1995(1):171-185.
黄雪莹,广东省广州市广铁一中天成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