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下的“班本德育”发展研究模式
贠婧
【摘要】基于立德树人下的“班本德育”发展研究模式是校本研究的新举措,包括“多元智能”“以生为本”等教育理念引领下,基于班级发展的校本研究以立德树人为目的,由教育专家引领,班主任牵头,由教授同一个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团队,家长和各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把研究班级学生品德发展中存在问题、发展需求为研究对象,以达到有效促进班级每一个学生品德发展的目的,也成为推动校本研究的新模式。
【关键词】立德树人 以生为本 班本研究 德育 全面发展
“班本德育”是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过程中,由我们的教育实践者创生的一种本土化研究方式,就是以班主任为班级发展的总舵手、学生成才的导师、学生灵魂的塑造者,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开发的一种校本课程,强调遵循“以班为本,以生为本”的原则,在利用班本之势的理性建构过程中生成合价值、合规律、合情境的实践理性品质,更好地挖掘班集体内蕴的德育生机与活力。
班主任牵头,由教授同一个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团队,家长和各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把研究班级学生品德发展中存在问题、发展需求为研究对象,以达到有效促进班级每一个学生品德发展为目的,从而有组织、系统化地开展研究活动的一种全新的校本研究模式。学校校长应当承担第一责任人,其他校领导为直接负责人,年级组长负责召集研究人员和后勤保障。
之所以特别强调“班本德育”,是因为考虑到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基本组织单位,是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场所,班集体的建设及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品格成长,进而影响到学校德育的整体质量。中小学生在校期间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班集体中度过,教授同一个班级的各学科教师是比较了解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所以把教授同一个班级的各学科教师可以组成这样一个研究共同体,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集体研究活动,让学生在完成文化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融入群体,学会共同生活的德育发展目标。教师也从研究中重新发现自己的工作方式,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也能更加主动、全面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通过集中集体智慧,加工分析思考,制定德育方案和实施干预,从而更加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促进每一个学生品格发展。
正是由于以学生归属的班级这一基本单位为依托,基于班级的“班本德育”校本研究模式才有效地整合了班级各科教师、年级组、管理层的相关人员,形成了教育合力,有利于共同解决班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在学校的日常德育工作中,班集体和年级组是学校管理的基层组织,其职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因此,大家坐在一起,既可以针对某个学生的具体发展状况进行交流,也可以针对个体制定德育发展规划,反过来,班集体成为了教师成长的摇篮,为教师成长和学习搭建平台。使班集体和任课老师形成研究共同体,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我们提出的基于班级发展的校本研究模式是以区县教科所(室)为组织管理单位,以班集体为研究对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教学副校长、德育副校长或主任为负责人,年级组长、大队辅导员为召集人,班主任为主持人,由教授同一个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团队,家长以及其他各相关人员共同参与,这一校本研究模式的建立,首先使教师集体参与研究,其次让学生体验德育形式的多样性,德育时间也得以保证,改变了以往德育工作方面班主任“单打独斗”的局面,也为教同一个班的多学科教师共同协作研究学生提供了有效的研究平台。另外,由于借鉴了中小学教师所熟悉的学科教研经验,广大教师对于这种活动并不感到陌生。
在实践研究中,依托当地县区政府对中小学德育的支持,基于班级发展的校研究模式开始我校展开德育实践。实验采取教育行动研究的方法,借鉴行动研究的经典程序“凯米斯程序”(“计划——行动——观察——评价”)和“怀特海五步法”(“问题——方案——行动——评价——调整”),我们将实验程序设计为:组织培训——建立团队——选择对象——制定方案——采取行动——合作研讨——评价反思——调整改進。其实施程序是一个螺旋式不断上升的发展过程。其中,课题培训是前提,领导重视是关键,建立机制是保证,团队合作是基础,问题诊断是起点,实施干预是核心,反思改进是策略,促进学生发展是目的。
通过以专业引领、联席会议、课题研修、联片教研以及大型活动为依托的实践共同体建设,开展合作研究,促进研究专家、区县与中小学间的有机互动,实现中小学的群体发展。
在这一模式中,各级研究者通过直接深入学校、班集体等教育现场的方式,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区县教研员所发挥组织管理协调的作用,统筹各实验校开展课题研究,中小学则依据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与处境,“因校制宜”地选择相应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式开展班本研究,让基于立德树人下的“班本德育”发展研究模式成为推动校本研究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