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城市公共空间中湿地景观设计

    冼宁 王洋 彭会会

    

    摘要:针对当前水资源出现污染严重、过度浪费的问题,提出需要在尊重生态、尊重自然的条件下,注重城市公共空间中湿地景观的建设,在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同时,营造出为人提供美的、可供人欣赏娱乐的具有生态意义的景观场所。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 湿地 生态 保护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2-0146-02

    现代城市生态景观设计遵循“生态优先、最小干预、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然而,在城市生态景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许多水景观面临着被忽视和废弃的局面,水景观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和科学化的设计。在未来景观的发展中,湿地景观对于水体的利用、储存、净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1 湿地景观的概念及作用

    关于湿地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并没有达成共识,但明确的规定了湿地的组成要素。湿地组成要素中包括水元素、独特的土壤或者沼泽地、具有适应潮湿环境的水生生物这三个基本要素。一般对于湿地的定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概括。狭义的湿地,是指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具体可以指不论长期或者短期,人工或者自然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者水源地等都可以称作湿地。广义的湿地,则将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米以上的所有水体都当作湿地。湿地具有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淹水土壤、厌氧条件和相应的动植物等特征。湿地即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也不同于水体生态系统,湿地整个生态系统的循环还是比较脆弱的,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对湿地的景观设计中要求设计师更加严谨细致。

    湿地景观可以为城市提供一定的保障系统,湿地景观是极其珍贵的生态资源,应该予以保护为主,尽量减少人工干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块湿地的价值比相同面积的海洋高58倍。湿地可以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在保护的基础上,根据湿地的不同情况,可适当地增加可供参观的湿地景观区域,增加水元素的科普教育功能和经济效益。

    2 湿地景观设计原则

    2.1 尊重自然原则

    湿地景观是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桥梁。它可以很好地把人工干预与自然生态结合在一起。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利用人工辅助来进行景观利用和设计。在考虑到水体参与的景观设计中,应以现状为基础,避免做成同一化的水系景观。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应该渗透到设计的方方面面。许多具有泄洪功能的储水库等,由于受使用性质的限制,必须利用巨大的高差把人与水隔开,破坏了水系景观的整体性。但这一缺失可以利用城市湿地景观来进行补充。因此,在进行湿地设计时,面对脆弱的生态系统,设计更应该注重自然。

    2.2 因地制宜原则

    在湿地设计中,利用植物可以对空间进行分割和围合,同时绿色植物也可以起到净化水体、降噪除尘的作用。在面对湿地景观的植物设计时,要根据湿地的各项指标进行植物的选择,应该在对原生植物群落加以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的基础上,遵循植物生长规律,尽量选择本土植物,形成自然层次丰富、富有自然野趣的人造景观,并兼具自我修复与生态循环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态系统,起到保护现有湿地特征的作用,增强湿地公园内植物动物的生态稳定性。

    2.3 形成弹性景观

    在对湿地水体的驳岸设计中,在保持其自然属性的同时,还有强调生态的自我调节功能,最小的人工干预,发挥最大的景观效益。在地形变化较小的水系两侧或者周边,种植本土适宜的植物,可以形成水系周边的绿色屏障;在地形高差很大的情况下,应该适当拓宽,形成不同的层级,即植物的竖向设计。距离水体较低的地方适宜种植水生植物,较高的层级则可以供人活动使用,在水体周边形成一定的弹性空间。可以更好地应对在雨季和旱季水位的变化状况。

    2.4 遵循形式美观的原则

    景观设计是为人服务、为社会、为生态服务的。为了满足人-定的审美诉求,在设计时应该遵循形式美法则,为人们创造美的享受、实现美的审美追求,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这一目的就促使湿地景观呈现出立体美感的发展趋势。为了形成富有特色艺术性的湿地生态体系,形式美观成为湿地景观设计所考虑的要素。在设计中无论在空间比例、审美节奏、建筑色彩还是植物配置等方面应考虑其形式美,应该把物质材料的体量、质感、观察者的视角和光源等相结合,让人们在情感上和身心上与湿地景观产生共鸣感。

    3 天津桥园景观设计分析

    3.1 项目概况

    天津市是中国第三大城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近代北方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2008年建成的天津桥园,由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设计的总体目标是为整座城市和周边市民创造一个有多种自然服务机能的公园绿地,包括:雨水收集利用、净化;在自然过程中改善盐碱土质;重塑乡土植被风貌,实现低成本管理;发挥乡土植物、自然系统、雨洪系统、土壤改良及景观可持续性的科普教育功能;为游人提供美的享受。

    桥园是对城市废弃地的修复。项目原先是一个废弃的打靶场,垃圾遍地,土壤赫碱化,地貌低洼不平,鱼塘若干,地下水位高,水系发达。由于紧挨着立交桥,所以称之为桥园。桥园建成后成为了天津市最大的湿地公园,对当地的生态系统起到了一定的修复作用,同时也吸引了众多业界人士、游客。

    3.2 适应地貌的规划设计

    天津桥园是一种斑块式景观,被称为“适应性调色板”。整个湿地景观的设计,以自然元素为主,人工辅助造景。最大化地发挥自然生态的作用。展现了利用湿地改善当地生态系统这一目标。地段本身开挖了21个大小深浅不一的坑洞。面对地貌的客观特征,坑洞所形成的低洼地可能会限制整个公园的规划和设计,但在桥园的设计中利用了这一特点,保留低洼地,利用低洼地。用地貌本来的特征来进行水量的存储、过滤、沉淀,实现湿地的作用。湿地公园中的景观设计运用了台田耕作的方式,将园区内的土壤抬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盐碱地会慢慢下沉,利用物理手段对土壤进行了优化。设计旨在利用自然、利用本身地貌来解决现有的场地垃圾问题以及水体污染的问题。

    湿地的整体规划设计中利用雨季和地下水位的作用,使不平整的地面形成了水塘、湿地、季节性水池或者无水低洼地,展现了独具特色的旱、水公园景观。经过雨水的冲刷和过滤,土壤不断的积累沉淀,无水低洼地的土壤养分不断增加,使土质得到改善。

    3.3 适应本土的的植物设计

    桥园中植物群落的选择上遵守自然规则,因地制宜,直接引用本地树种,桥园地下水位很高,水系发达。地面的高差带来土壤的水分和盐碱强度各异,这种盐碱土壤不适宜树木的生长。但是地被和湿生植物可以在这片水位与pH值变化不定的水域里繁茂丛生。针对湿地土质盐碱化的现状,采取了在土壤盐碱地带种植地被和湿生植物的植物配置方式来对水体进行保护与净化。形成了大片的水体周边成群种植着芦苇、香蒲等植物的景观。整个湿地公园中不同的植物群落对应着不同的土质。利用生态再生理念和生态恢复理念。对于受到污染的水体并没有进行过多的高科技生态恢复,利用本土植物对水体的过滤作用,采取了简单的生态修复工程,使水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净化。达到了低成本,低投入,高性能的植物净化水体的目的。使湿地公园中保持着植物的多样性,展现着野草之美。而今的桥园成为一个具有雨洪蓄流功能的湿地公园。

    3.4 适应湿地景观的透水性

    桥园林网由当地最为强势的柳树作为基调树种,在交叉部位种以其他乡土树种。林网内的游憩步道采用的是粗砂铺地,保护了底层土壤的自然特性,同时,在面临雨季的情况下,可以加速地表的透水率,加速对地表水的收集。在旱季时,也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调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林网绿地的布置降低了高速公路带来的噪音污染,借用植物、铺装、水体的降噪作用,对噪音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生态处理。

    3.5 突出审美性的景观小品设计

    园区的规划上有六个大的方面,分别是景观塔、步道、湿地水泡、木平台、木栈道、汗泡(旱生湿地)。景观塔的布置在竖向上有一定的高差变化,最高的景观塔达到了5米,人可以站在5米的高度上感受整个园区的景观设计。不同高度的景观塔可以观赏园区不同的景色,景观塔的设置达到了一个台面一幅景色的效果。园区流畅弯曲的路线规划在景观塔上会尽收眼底。各个景观塔通过连廊进行了线性的连接,使整个湿地的景观带串联成一个整体。大红色的景观塔和连廊的组合,带动了整个湿地公园的流动性,使景观塔也具有了雕塑的性质。具有强烈的标示性。景观塔、步道、连廊、绿地形成了—种图底关系。同时也展现了了点、线、面一体的设计。

    湿地中台地的围合利用了红色的锈蚀铁板,幼苗和铁板的搭配,在色彩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极大地吸引了人的视觉焦点。每一幼苗绿块之中为—宜人尺度的小广场和荫棚,可以供游客休息和观赏,让参与者能真切感受生命以及自然的美好。台地的边坡取材为工业材料,由金石广、铁矿、铜矿等各种矿石铺成。重现了历史,增加了人文景观。

    湿地水体周边设置了防腐木的亲水平台,同时也有景观廊架等景观小品的布置,亲水平台都是探入到水泡的内部,可以供人们观赏植物群。园区的设计中体现了一定的趣味性。林网绿地中有当地的农民做的稻草人,这种拟人化的天然景观小品,体现地域文化,活跃了湿地的气氛。整个园区形成从城市向自然的过度。

    3.6 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湿地内对乡土物种不仅起到了保护的作用,也有科普教育的功能。湿地内动植物种类繁多,观赏者在近距离亲近滨水植物时,可以普及到各种植物知识。湿地又是多种珍稀物种的繁殖地和迁徙驿站,也是许多水禽及鱼类的优越栖息地。湿地公园的建设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许多喜水生物停留在水面上,打破了水的宁静,增添了一份活力,形成活景观。

    4 结论

    湿地景观的发展,带来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对湿地景观设计时,生态性是其考虑的必备要素,但是其审美性、科学性也应该作为设计时需要遵循的原则。湿地景观保持其生态性是对的,也是湿地景观发展的趋势,但是之所以要进行设计,就应该把给人带来的精神享受和心理享受作为湿地景观设计的一个目的。利用形式美运用到湿地景观设计中,使湿地景观具有审美性。这样湿地景观在实现其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可以为人提供美的享受。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