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视域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从经典到当代
王喜满 张强
摘 要: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不断呈现新的理论样态,进而解答时代提出的课题。从时代变迁、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的角度来看,170年来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到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性发展的鲜明特点表明,当前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是聆听时代声音、以问题为导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关键词:时代;21世纪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经典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3.006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8)03-0024-07
在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在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40周年的致信中、在十九大报告中以及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不断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里实际上提出一个如何看待时代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问题。因此,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问世170周年之际,从时代变迁的角度来考察马克思主义,可以更清晰地认清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更加充分地认识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和现实路径。
一、时代与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划分的标准
1.时代性质、发展阶段与主题
何谓时代呢?历史唯物主义是从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变革的角度来观察、解读和引领时代的。时代就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和演化过程中某一个历史阶段社会性质、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向的界定”。[1]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从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变革的角度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四个时代,“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2]据此,我们将人类社会看作是一个是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样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从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的170年,从时代性质来看,显然地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从1848年到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的的资本主义时代;二是从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至今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
当然,每一个大时代都是由不同的发展阶段组成的。对同一个时代来讲,划分时代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关系。如马克思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中将资本主义发展划分为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工场手工业起始、进行殖民地贸易和掠夺阶段;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的工场手工业大发展、商业资本崛起阶段;从18世纪末开始的大工业发展阶段。列宁将资本主义划分为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划分标准,从1848年到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的资本主义时代实际上就包含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从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至今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包括1917年到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一国胜利并不断壮大和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阶段以及20世纪60、70年代后社会主义多国发展与变革转型、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阶段。
与时代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的还有时代主题这样一个范畴。所谓时代主题是时代主要矛盾、时代发展主导方向和本质特征的集中反映。1848年到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的资本主义时代实际上就包含了1848年到1871年的战争与革命主题时代以及1871年到1917年的和平与发展主题时代;从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至今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包括1917年到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与革命主题时代和20世纪60、70年代至今的和平与发展主题时代。当然,虽然都是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这样的主题,但在不同的时代性质中,反映的主要矛盾、时代发展方向和本质特征是不一样的。
2.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划分标准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至今共经历了170年,那么马克思主义到底经历了怎么样的历史发展呢?我们常见的提法有经典马克思主义、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现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列宁主义阶段、当代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主义阶段、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等等。这么多提法分别对应的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哪个阶段呢?
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首先是要确定划分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的标准问题。恩格斯曾经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 ,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 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 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 [3]这实际上为我们指明了划分理论发展的标准是时代,因为“一切劃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4]
当然,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是不完全同步和不平衡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低并不一定与社会意识发展程度成正比例关系;社会意识内部各形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反作用。也就是说,在区分社会意识发展尤其是理论发展历史时还应该注意理论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同时,理论发展必须从实践中来,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取得新发展。
因此,划分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应综合考虑以下三个主要依据:一是时代性质、发展阶段及其主题的转换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提出的新时代课题;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出现的新形态;三是马克思主义运动取得的新成就。根据上述标准,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在总体上实现了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到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
二、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经典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不断完善的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和体系。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从时代来看,经典马克思主义是1848年到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的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它的要解决的时代课题是“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乃至人类社会将走向何方”
经典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完善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代。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通过战争与革命达到顶峰,英法德等国家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以机器生产和雇佣劳动为标志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的统治地位,还通过战争与贸易将世界上落后的国家变成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同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自1825年后几乎每隔十年发生一次,极大地暴露出资本主义的弊端和矛盾。与此同时,19世纪30-4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演变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无产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台,。时代的急剧变化迫使人们反思,资本主义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的矛盾如何解决?人们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中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历史前途进行了全面的回答,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发展的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过一个长达20年的和平与发展时期,在电力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实现跳跃式发展,资本积聚和集中出现高潮,垄断组织不断壮大,其阶级矛盾也因普选制的实行有所缓和,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发展阶段逐渐向以垄断为特征的发展阶段过渡。与此同时,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对世界领土的瓜分基本完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都卷入了资本主义的文明之中,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实现,即将到来的是垄断资本主义对其势力范围的重新分配。资本主义时代新的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管理制度的调整和阶级矛盾的缓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前途命运等一系列新的时代课题需要人们做出回答。马克思恩格斯在人生的最后二三十年中对此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阐述资本主义发生的重大变化,阐明无产阶级的战略与策略、提出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科学预测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这一系列重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自己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也为后人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正因为马克思恩格斯面对资本主义时代之重大课题,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阐明了资本主义从何处来和向何处去、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与战略策略、东方社会的发展优势与发展方向、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特征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最权威、最典范的马克思主义,才是得到后人普遍认可和付诸实践的马克思主义。
2.从理论形态来看,经典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最初阶段的学说和体系
从1848年到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的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8年到1895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完善的马克思主义;第二个阶段是从1895年到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由列宁创立并不断完善的列宁主义。
经典马克思主义只能是第一个阶段即最初阶段的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因为: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到1895年这一时期创作的,无论是《共产党宣言》、还是《资本论》,又或是《哥达纲领批判》、《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一系列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创立时期最经典的论著,也是170多年来人类发展历史上的经典著作。第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正如习总书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5]第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6]它以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人民群众创造自己历史为依据、指明了人类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第四、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7]它不是书斋里的学问,提供给人们的不是教条而是实践方法,是指导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力量。第五、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8]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揭示了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必将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的步伐而不断彰显其理论的魅力。
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虽然都产生发展于资本主义时代,但没有将列宁主义列入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依据有如下几点:第一,列宁主义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产物,但它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初阶段。第二,列宁主义还在创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此时的理论形态还不完备。列宁主义除了包括1895年到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的理论内容,还包括1917年十月革命后至1924年的理论发展。第三,列宁主义在后来的社会实践中并不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政党都普遍认可的。列宁主义自诞生以来就成为不少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指导思想,尤其是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和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之后,更是成为100多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行动指南,并将其写入党章党纲,但20世纪70年代尤其是苏东剧变后,不少欧洲共产党如法国共产党、意大利共产党、西班牙共产党等都宣称放弃列宁主义,只坚持马克思主义。当前世界上150个左右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中的20%没有将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3.从实践结果来看,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发展的同时,无产阶级不断将其运用于工人运动实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成就
马克思主义以一种向全世界公开表明自己立场的形式宣布自己的诞生、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行动指南;它以一种批判和自我批判的精神,不断战胜各种不科学的工人运动思潮,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导思想;它以一种实践的精神,指导了欧美22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试验、第一个和第二个国际工人联合组织的创建;它以一种开放的精神,不断与时代变化和各国特点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本土化。
三、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不同阶段
顾名思义,当代就是指目前所处的时代。从时代性质来看,当代就是指1917年十月革命开启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当代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回答新的时代课题“在时代发展不同阶段和主题的条件下资本主义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和社会主义如何向前发展”中出现的新理论形态。从1917年十月革命至今的百年中,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个时代课题的回答和践行,推动着当代馬克思主义经过两个阶段的探索走向21世纪。
1.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20世纪50年代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要解决的时代课题是“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下、在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中,社会主义革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如何开展”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者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和践行的基础上,从时间顺序上看主要形成了列宁主义、第四国际的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
列宁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列宁主义虽然产生于十月革命前,但十月革命后在多方面得到展开和完善。在十月革命前,列宁就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主要领域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系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认识论、辩证法要素,敏锐而详尽地阐述了帝国主义理论、一国数国首先胜利论,以阶级分析方法阐述了无产阶级新型政党、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世界眼光阐明了民族自决权和民族民主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同盟军的思想,批判了第二国际出现的修正主义思潮。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又根据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现实情况,提出了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的思想,发现了社会主义发展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规律,做出了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来的战略决策,还在电气化、经济改革、政权建设、新型政党建设、民族政策、教育文化、精神文明、与资本主义和平相处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战略性和策略性的计划和方案,并成立第三国际推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民主革命进程。这一系列的重大战略思想构成了完备的列宁主义,也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新阶段,即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方面对进行了近30年的探索,形成了斯大林模式,在反法西斯的胜利和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由一国向多国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但这时期的斯大林模式也存在十分明显的缺陷和弊端。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既批判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内外政策,又批判反对经济决定论,在上层建筑领域以西方某种哲学思想来重新解读马克思和探求不同于十月革命的西方发展道路的思潮。这一时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包括以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和部分法兰克福学派成员为代表的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以赖希、马尔库塞、弗洛姆为代表的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以梅洛-庞蒂和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德拉-沃尔佩为代表的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这一时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解构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路径,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方式,但由于其代表人物大多致力于著书立说,严重脱离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十分明显的经验哲学的特征和缺乏实践检验的社会思潮。
第四国际的马克思主义是诞生于20世纪20、30年代,以托洛茨基为灵魂人物,以不断革命论和世界革命论为理论硬核,以不断变化的策略为实践特色,以坚定地维护马克思主义革命传统为总特征的思潮。它以第四国际为组织依托,无情批判资本主义弊端,揭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积极融入到工人运动中,但由于自身理论的缺陷和实践斗争的不成熟,其影响力始终不大。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在20世纪上半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一系列密切相关的重大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实现了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毛泽东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也为世界各国人民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宝贵财富。
2.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从20世纪60、70年代至今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要解决的时代课题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在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中,社会主义革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如何开展”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者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和践行的基础上,有的不断与各国和各地区的具体形势相结合,有的转向从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神学等各个角度来解读马克思主义,从而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其中最重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突出、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它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组成的,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和行动指南。
在亚非拉一些国家的政治领袖和理论家如格瓦拉、马蒂、卡斯特罗、胡志明、金日成、金正日、卡布拉尔、法农等都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提出了各具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其中在格瓦拉主义、马蒂思想和卡斯特罗主义的指导下,古巴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在拉丁美洲高高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在胡志明思想的指导下,越南取得反帝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引导越南开启“定向社会主义”的改革并取得显著成就。在金日成-金正日主义的指导下,朝鲜建设主体社会主义,不断推进朝鲜式社会主义事业。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这一时期因法国1968年“五月风暴”的失败而转向,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开创了“法兰克福学派的语言学转折”,萨特的学生高兹将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为后工业社会主义,阿尔都塞的学生福特将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为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西方又出现了以柯亨、罗默和埃尔斯特为代表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以拉克劳、墨菲、德里达、詹姆逊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以罗默、施韦卡特、米勒、楊克为代表的市场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米切尔、本斯顿、莫顿、科斯塔、米利特、德尔菲等为代表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巴罗、沙夫、莱斯、阿格尔、福斯特、奥康纳为代表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多样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来捍卫马克思主义、解构和重构马克思主义,批判和反对资本主义,而且在实践中成为推动20世纪60、70年代以来新兴的和平运动、女权运动、生态运动、反全球化运动等新社会运动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
欧洲共产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以法国共产党、西班牙共产党和意大利共产党为主要代表的探索西方国家通过和平方式走向社会主义的一种理论,它强调多种色彩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模式、主张新国际主义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法国共产党、西班牙共产党和意大利共产党在本国议会选举中曾经取得不小的成就,但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苏东剧变的冲击和法国共产党、西班牙共产党和意大利共产党的转型而走向衰落。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后出现在东欧国家中与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派别,主要代表有南斯拉夫实践学派、布达佩斯激进学派、波兰意识形态学派。这些学派重新挖掘和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和异化思想,但具有浓厚的思辨色彩,在当代社会主义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残酷社会现实中,很难找到付诸实践的可行路径,因此也难以改变东欧社会主义的历史走向。
第四国际的马克思主义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以曼德尔为代表的托派学者提出了晚期资本主义理论、过渡社会理论、双重政权理论等,充实发展了第四国际的马克思主义。在曼德拉的多部著作、多伊彻的三卷本《托洛茨基传》、亚历山大《拉丁美洲的托洛茨基主义》、对马行中的《托洛茨基主义》以及各种托洛茨基纪念活动的基础上,20世纪70、80年代世界掀起了一股“托洛茨基热”,但由于其理论很难与社会现实尤其是苏东剧变后世界变化相结合而变得波澜不惊。
四、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
1.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两百年来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到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发展表明,其理论发展离不开以下两个基本特点。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要与时代同步伐。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9]我们要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观察时代特征的具体表现,归纳时代主题的重大变化,深化对时代发展阶段和时代性质的认识,解读时代变化提出的新课题,响应时代的呼唤,提供解决时代课题的智慧和方案,践行时代赋予的历史任务,引领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表明,只有正确反映时代性质和特征,勇于解决时代课题和任务,马克思主义才能实现理论创新。无论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还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尽皆如此。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要与人民共命运。与人民共命运就是“要紧密联系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作出新概括、获得新认识、形成新成果”。[10]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得到人民群众实践的认可和检验。因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1]正是由于得到广大无产阶级的认可,指导无产阶级运动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经典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不断总结人民群众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起来,才能战胜蒲鲁东主义、布郎基主义、巴枯宁主义以及拉萨尔主义等各种思潮,成为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同样的,正是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中国等胜利,共产党及其人民集体智慧结晶的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才能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典型代表。正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在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结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开创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当然,正是由于脱离群众,脱离工人运动,西方马克思主义、第四国际的马克思主义、欧洲共产主义也只能成为一些少数代表人物的“独奏”。
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这两个基本特点是两百年来人民群众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者共同实践的表现,也正如习近平强调指出的,“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12]
2.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
当前,人类已经走过21世纪的近五分之一,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面临的历史使命就是要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脉络和特点来看,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指出的,“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13]
第一,聆听时代声音,審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我们所处的时代仍处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但是时代变化已经远远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当时的想象。当前,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千年之变局。在新科技革命的引领下,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复杂。世界情势的这些变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也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提出了实践需要,那就是如何在当前形势下顺应时代潮流,推进人类进步事业、增进各国人民福祉。因此,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是要用宽阔的视野观察时代变化、解读时代课题、引领时代发展,不断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注入新内容。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实现马克思主义本土化。马克思主义是在不断解决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发展起来的。在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在“资强社弱”的形势下,如何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目标。这需要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新变化、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变革与转型进行科学分析,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规律持续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各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本国面临的现实问题为导向,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大胆进行社会主义斗争实践和建设实践,在实践中勇于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本土化。
中国共产党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正是敏锐抓住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地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定不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定不移地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才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方面续写了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靳辉明,谷源洋主编.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3.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
[5][6][7][8][9][10]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主义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 ,2018-05-05(2).
[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3.
[12]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8-04-25(1).
[1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责任编辑:张俊华]
摘 要: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不断呈现新的理论样态,进而解答时代提出的课题。从时代变迁、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的角度来看,170年来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到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性发展的鲜明特点表明,当前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是聆听时代声音、以问题为导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关键词:时代;21世纪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经典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3.006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8)03-0024-07
在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在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40周年的致信中、在十九大报告中以及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不断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里实际上提出一个如何看待时代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问题。因此,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问世170周年之际,从时代变迁的角度来考察马克思主义,可以更清晰地认清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更加充分地认识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和现实路径。
一、时代与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划分的标准
1.时代性质、发展阶段与主题
何谓时代呢?历史唯物主义是从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变革的角度来观察、解读和引领时代的。时代就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和演化过程中某一个历史阶段社会性质、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向的界定”。[1]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从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变革的角度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四个时代,“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2]据此,我们将人类社会看作是一个是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样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从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的170年,从时代性质来看,显然地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从1848年到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的的资本主义时代;二是从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至今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
当然,每一个大时代都是由不同的发展阶段组成的。对同一个时代来讲,划分时代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关系。如马克思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中将资本主义发展划分为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工场手工业起始、进行殖民地贸易和掠夺阶段;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的工场手工业大发展、商业资本崛起阶段;从18世纪末开始的大工业发展阶段。列宁将资本主义划分为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划分标准,从1848年到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的资本主义时代实际上就包含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从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至今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包括1917年到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一国胜利并不断壮大和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阶段以及20世纪60、70年代后社会主义多国发展与变革转型、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阶段。
与时代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的还有时代主题这样一个范畴。所谓时代主题是时代主要矛盾、时代发展主导方向和本质特征的集中反映。1848年到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的资本主义时代实际上就包含了1848年到1871年的战争与革命主题时代以及1871年到1917年的和平与发展主题时代;从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至今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包括1917年到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与革命主题时代和20世纪60、70年代至今的和平与发展主题时代。当然,虽然都是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这样的主题,但在不同的时代性质中,反映的主要矛盾、时代发展方向和本质特征是不一样的。
2.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划分标准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至今共经历了170年,那么马克思主义到底经历了怎么样的历史发展呢?我们常见的提法有经典马克思主义、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现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列宁主义阶段、当代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主义阶段、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等等。这么多提法分别对应的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哪个阶段呢?
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首先是要确定划分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的标准问题。恩格斯曾经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 ,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 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 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 [3]这实际上为我们指明了划分理论发展的标准是时代,因为“一切劃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4]
当然,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是不完全同步和不平衡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低并不一定与社会意识发展程度成正比例关系;社会意识内部各形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反作用。也就是说,在区分社会意识发展尤其是理论发展历史时还应该注意理论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同时,理论发展必须从实践中来,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取得新发展。
因此,划分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应综合考虑以下三个主要依据:一是时代性质、发展阶段及其主题的转换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提出的新时代课题;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出现的新形态;三是马克思主义运动取得的新成就。根据上述标准,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在总体上实现了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到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
二、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经典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不断完善的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和体系。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从时代来看,经典马克思主义是1848年到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的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它的要解决的时代课题是“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乃至人类社会将走向何方”
经典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完善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代。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通过战争与革命达到顶峰,英法德等国家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以机器生产和雇佣劳动为标志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的统治地位,还通过战争与贸易将世界上落后的国家变成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同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自1825年后几乎每隔十年发生一次,极大地暴露出资本主义的弊端和矛盾。与此同时,19世纪30-4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演变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无产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台,。时代的急剧变化迫使人们反思,资本主义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的矛盾如何解决?人们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中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历史前途进行了全面的回答,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发展的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过一个长达20年的和平与发展时期,在电力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实现跳跃式发展,资本积聚和集中出现高潮,垄断组织不断壮大,其阶级矛盾也因普选制的实行有所缓和,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发展阶段逐渐向以垄断为特征的发展阶段过渡。与此同时,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对世界领土的瓜分基本完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都卷入了资本主义的文明之中,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实现,即将到来的是垄断资本主义对其势力范围的重新分配。资本主义时代新的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管理制度的调整和阶级矛盾的缓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前途命运等一系列新的时代课题需要人们做出回答。马克思恩格斯在人生的最后二三十年中对此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阐述资本主义发生的重大变化,阐明无产阶级的战略与策略、提出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科学预测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这一系列重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自己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也为后人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正因为马克思恩格斯面对资本主义时代之重大课题,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阐明了资本主义从何处来和向何处去、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与战略策略、东方社会的发展优势与发展方向、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特征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最权威、最典范的马克思主义,才是得到后人普遍认可和付诸实践的马克思主义。
2.从理论形态来看,经典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最初阶段的学说和体系
从1848年到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的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8年到1895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完善的马克思主义;第二个阶段是从1895年到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由列宁创立并不断完善的列宁主义。
经典马克思主义只能是第一个阶段即最初阶段的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因为: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到1895年这一时期创作的,无论是《共产党宣言》、还是《资本论》,又或是《哥达纲领批判》、《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一系列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创立时期最经典的论著,也是170多年来人类发展历史上的经典著作。第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正如习总书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5]第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6]它以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人民群众创造自己历史为依据、指明了人类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第四、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7]它不是书斋里的学问,提供给人们的不是教条而是实践方法,是指导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力量。第五、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8]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揭示了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必将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的步伐而不断彰显其理论的魅力。
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虽然都产生发展于资本主义时代,但没有将列宁主义列入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依据有如下几点:第一,列宁主义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产物,但它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初阶段。第二,列宁主义还在创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此时的理论形态还不完备。列宁主义除了包括1895年到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的理论内容,还包括1917年十月革命后至1924年的理论发展。第三,列宁主义在后来的社会实践中并不是所有马克思主义政党都普遍认可的。列宁主义自诞生以来就成为不少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指导思想,尤其是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和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之后,更是成为100多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行动指南,并将其写入党章党纲,但20世纪70年代尤其是苏东剧变后,不少欧洲共产党如法国共产党、意大利共产党、西班牙共产党等都宣称放弃列宁主义,只坚持马克思主义。当前世界上150个左右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中的20%没有将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3.从实践结果来看,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发展的同时,无产阶级不断将其运用于工人运动实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成就
马克思主义以一种向全世界公开表明自己立场的形式宣布自己的诞生、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行动指南;它以一种批判和自我批判的精神,不断战胜各种不科学的工人运动思潮,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导思想;它以一种实践的精神,指导了欧美22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试验、第一个和第二个国际工人联合组织的创建;它以一种开放的精神,不断与时代变化和各国特点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本土化。
三、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不同阶段
顾名思义,当代就是指目前所处的时代。从时代性质来看,当代就是指1917年十月革命开启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当代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回答新的时代课题“在时代发展不同阶段和主题的条件下资本主义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和社会主义如何向前发展”中出现的新理论形态。从1917年十月革命至今的百年中,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个时代课题的回答和践行,推动着当代馬克思主义经过两个阶段的探索走向21世纪。
1.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20世纪50年代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要解决的时代课题是“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下、在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中,社会主义革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如何开展”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者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和践行的基础上,从时间顺序上看主要形成了列宁主义、第四国际的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
列宁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列宁主义虽然产生于十月革命前,但十月革命后在多方面得到展开和完善。在十月革命前,列宁就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主要领域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系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认识论、辩证法要素,敏锐而详尽地阐述了帝国主义理论、一国数国首先胜利论,以阶级分析方法阐述了无产阶级新型政党、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世界眼光阐明了民族自决权和民族民主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同盟军的思想,批判了第二国际出现的修正主义思潮。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又根据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现实情况,提出了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的思想,发现了社会主义发展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规律,做出了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来的战略决策,还在电气化、经济改革、政权建设、新型政党建设、民族政策、教育文化、精神文明、与资本主义和平相处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战略性和策略性的计划和方案,并成立第三国际推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民主革命进程。这一系列的重大战略思想构成了完备的列宁主义,也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新阶段,即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方面对进行了近30年的探索,形成了斯大林模式,在反法西斯的胜利和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由一国向多国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但这时期的斯大林模式也存在十分明显的缺陷和弊端。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既批判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内外政策,又批判反对经济决定论,在上层建筑领域以西方某种哲学思想来重新解读马克思和探求不同于十月革命的西方发展道路的思潮。这一时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包括以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和部分法兰克福学派成员为代表的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以赖希、马尔库塞、弗洛姆为代表的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以梅洛-庞蒂和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德拉-沃尔佩为代表的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这一时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解构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路径,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方式,但由于其代表人物大多致力于著书立说,严重脱离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十分明显的经验哲学的特征和缺乏实践检验的社会思潮。
第四国际的马克思主义是诞生于20世纪20、30年代,以托洛茨基为灵魂人物,以不断革命论和世界革命论为理论硬核,以不断变化的策略为实践特色,以坚定地维护马克思主义革命传统为总特征的思潮。它以第四国际为组织依托,无情批判资本主义弊端,揭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积极融入到工人运动中,但由于自身理论的缺陷和实践斗争的不成熟,其影响力始终不大。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在20世纪上半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一系列密切相关的重大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实现了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毛泽东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也为世界各国人民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宝贵财富。
2.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从20世纪60、70年代至今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要解决的时代课题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在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中,社会主义革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如何开展”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者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和践行的基础上,有的不断与各国和各地区的具体形势相结合,有的转向从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神学等各个角度来解读马克思主义,从而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其中最重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突出、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它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组成的,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和行动指南。
在亚非拉一些国家的政治领袖和理论家如格瓦拉、马蒂、卡斯特罗、胡志明、金日成、金正日、卡布拉尔、法农等都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提出了各具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其中在格瓦拉主义、马蒂思想和卡斯特罗主义的指导下,古巴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在拉丁美洲高高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在胡志明思想的指导下,越南取得反帝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引导越南开启“定向社会主义”的改革并取得显著成就。在金日成-金正日主义的指导下,朝鲜建设主体社会主义,不断推进朝鲜式社会主义事业。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这一时期因法国1968年“五月风暴”的失败而转向,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开创了“法兰克福学派的语言学转折”,萨特的学生高兹将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为后工业社会主义,阿尔都塞的学生福特将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为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西方又出现了以柯亨、罗默和埃尔斯特为代表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以拉克劳、墨菲、德里达、詹姆逊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以罗默、施韦卡特、米勒、楊克为代表的市场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米切尔、本斯顿、莫顿、科斯塔、米利特、德尔菲等为代表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巴罗、沙夫、莱斯、阿格尔、福斯特、奥康纳为代表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多样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来捍卫马克思主义、解构和重构马克思主义,批判和反对资本主义,而且在实践中成为推动20世纪60、70年代以来新兴的和平运动、女权运动、生态运动、反全球化运动等新社会运动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
欧洲共产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以法国共产党、西班牙共产党和意大利共产党为主要代表的探索西方国家通过和平方式走向社会主义的一种理论,它强调多种色彩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模式、主张新国际主义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法国共产党、西班牙共产党和意大利共产党在本国议会选举中曾经取得不小的成就,但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苏东剧变的冲击和法国共产党、西班牙共产党和意大利共产党的转型而走向衰落。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后出现在东欧国家中与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派别,主要代表有南斯拉夫实践学派、布达佩斯激进学派、波兰意识形态学派。这些学派重新挖掘和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和异化思想,但具有浓厚的思辨色彩,在当代社会主义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残酷社会现实中,很难找到付诸实践的可行路径,因此也难以改变东欧社会主义的历史走向。
第四国际的马克思主义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以曼德尔为代表的托派学者提出了晚期资本主义理论、过渡社会理论、双重政权理论等,充实发展了第四国际的马克思主义。在曼德拉的多部著作、多伊彻的三卷本《托洛茨基传》、亚历山大《拉丁美洲的托洛茨基主义》、对马行中的《托洛茨基主义》以及各种托洛茨基纪念活动的基础上,20世纪70、80年代世界掀起了一股“托洛茨基热”,但由于其理论很难与社会现实尤其是苏东剧变后世界变化相结合而变得波澜不惊。
四、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
1.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两百年来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到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发展表明,其理论发展离不开以下两个基本特点。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要与时代同步伐。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9]我们要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观察时代特征的具体表现,归纳时代主题的重大变化,深化对时代发展阶段和时代性质的认识,解读时代变化提出的新课题,响应时代的呼唤,提供解决时代课题的智慧和方案,践行时代赋予的历史任务,引领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表明,只有正确反映时代性质和特征,勇于解决时代课题和任务,马克思主义才能实现理论创新。无论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还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尽皆如此。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要与人民共命运。与人民共命运就是“要紧密联系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作出新概括、获得新认识、形成新成果”。[10]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得到人民群众实践的认可和检验。因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1]正是由于得到广大无产阶级的认可,指导无产阶级运动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经典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不断总结人民群众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起来,才能战胜蒲鲁东主义、布郎基主义、巴枯宁主义以及拉萨尔主义等各种思潮,成为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同样的,正是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中国等胜利,共产党及其人民集体智慧结晶的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才能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典型代表。正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在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结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开创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当然,正是由于脱离群众,脱离工人运动,西方马克思主义、第四国际的马克思主义、欧洲共产主义也只能成为一些少数代表人物的“独奏”。
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这两个基本特点是两百年来人民群众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者共同实践的表现,也正如习近平强调指出的,“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12]
2.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
当前,人类已经走过21世纪的近五分之一,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面临的历史使命就是要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脉络和特点来看,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指出的,“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13]
第一,聆听时代声音,審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我们所处的时代仍处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但是时代变化已经远远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当时的想象。当前,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千年之变局。在新科技革命的引领下,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复杂。世界情势的这些变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也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提出了实践需要,那就是如何在当前形势下顺应时代潮流,推进人类进步事业、增进各国人民福祉。因此,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是要用宽阔的视野观察时代变化、解读时代课题、引领时代发展,不断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注入新内容。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实现马克思主义本土化。马克思主义是在不断解决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发展起来的。在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在“资强社弱”的形势下,如何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目标。这需要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新变化、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变革与转型进行科学分析,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规律持续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各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本国面临的现实问题为导向,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大胆进行社会主义斗争实践和建设实践,在实践中勇于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本土化。
中国共产党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正是敏锐抓住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地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定不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定不移地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才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方面续写了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靳辉明,谷源洋主编.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3.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
[5][6][7][8][9][10]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主义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 ,2018-05-05(2).
[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3.
[12]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8-04-25(1).
[1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责任编辑:张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