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应合理融入道德教育

    张志辉

    【摘 要】

    “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 ”老师教育学生应当把知识的传授与德行的培育结合起来,而中学历史教材中就包含许多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德行情操的名人轶事,因此历史课堂应成为对中学生进行道德培育的主要阵地。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德育问题 措施

    一个简单而纯洁的校园环境,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孩子可以在这里从容的学习,快乐的成长,也可以在这里得到锻炼,不断提升自己。但是仍会有一部分学生经不起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的诱惑和网络中一些负面信息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中学校园暴力事件更是频繁发生,未成年自杀、犯罪事件也在逐渐增多。因此中学生的德育状况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历史教学不仅是德育的重要手段,而且历史的内容本身就包含着道德的历史,所以中学历史教学应该合理融入道德教育。

    一、中学历史教学合理融入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德要通过才来发挥,才要靠德来统帅,因此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真正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人。中学历史课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对学生养成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中学历史教学合理融入道德教育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的必然要求

    中国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一大笔精神财富,其中就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而中学历史教材中彰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素材可谓比比皆然。钱穆先生曾说过,“一国的国民对本国历史的了解愈深,愈是能激发它的爱国心 ”。历史老师若能恰到好处地在历史课堂呈现某位历史人物的个性品质,往往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使之融入到课堂中来并使之在不知不觉间接受情感上的熏陶和洗礼。即历史老师通过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德育价值,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总之,历史老师将对学生德行的培育融入到历史课堂中来,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得到人生价值的启迪,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学习过程中接受中国传统优秀美德的熏陶。因此,用历史来教育青少年,在中学历史教学合理融入道德教育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的必然要求。

    2.中学历史教学合理融入道德教育符合历史教学法

    历史教学中合理融入道德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深厚的情感教育。情感在历史教学中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还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换句话说,历史教学既要讲求“晓之以情”,也要讲求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因此就情感教育而言,历史学科有着天然的优势。而情感因素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动机产生的特效催化剂。因为学生的认知活动包括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非智力活动是指在认识事物,掌握知识过程中好奇、欲求、兴趣、情感等心理因素的活动 。”所以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对学生气质品格、道德情操等情感价值观方面素质的养成有着重要影响。由此可见,中学历史教学合理融入道德教育遵守了历史教学法的客观要求。

    3.中学历史教学合理融入道德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道德水平、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需要

    道德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润滑剂,它可以使社会各个成员更加友好地相處。涂尔干认为,道德是一组禁条,是预先规定人们行动的一种行为规则。因此人们应该通过道德来限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使整个社会井然有序,从而避免各种社会危机的产生。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而德育就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促进社会团结的重要手段。缺乏有效的道德教育,个人的欲望就会无节制地增长,社会秩序及其权威性就会遭到破坏,社会结构也会受到冲击,从而引发社会动荡。所以,德育是防止个体行为失范以及社会动乱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在这个意义上,中学历史教学融入德育对提高全民族的整体道德水平、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十分重要。

    二、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在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历史课对中学生品德的培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的发挥受着多种因素的制约。

    1.在教学中,一些中学历史老师对德育素材的选择和运用不重视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一些历史教师对德育素材的选择和运用太过随意,不能充分挖掘历史课程资源中的德育素材。虽然有些历史老师能够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面对课时少、内容多、任务重等因素的制约,加上老师在德育素材的选择与应用研究的不够深入,因此很难恰如其分地在课堂上呈现课程资源中隐含的德育素材。另外,历史德育目标主要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中,目标在于实现学生在情感和心理上的变化,因此很难考察。所以如果老师不重视,只是一味讲述空洞的历史知识,那么将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也无法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更不用说洗涤学生的灵魂了。

    2.历史课程编制与历史研究相脱节,课程编制观念陈旧

    陈旧落后的历史课程编制观念是导致历史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面临危机的原因之一。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和社会发展,历史研究的视角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不在一味地站在少数历史英雄人物的角度和立场来观察社会经济和政治文明的变化,而是更加侧重于关注普通大众对社会经济和政治文明变化的影响。但是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仍然以政治史为主。白月桥先生曾经对全国5省市22所中学的1744名中学生进行了“中学生历史学习内容兴趣”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总体上对历史教科书中最不敢兴趣的内容恰恰是占教科书中主要部分的关于政治和经济的内容 。我们的历史课程编制和历史教科书编写一直以来都受到传统旧史学的影响,政治色彩突出。显然,这种观念指导下的历史课程编制对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是不利的。

    3.过于注重知识的掌握,忽视道德情感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颁布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始终将德育、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一起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并且具体规定了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的三大任务。” 新课改也提出要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但是迫于升学的压力,在历史教学时,学校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考出优异的历史成绩。这导致历史教学也受此束缚,把讲授内容与考试挂钩。为了迎合学生、学校、家长对成绩的要求,老师把学生的历史考试成绩当做教学的首要任务。这导致很多历史老师过于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历史思想、历史体验、历史情感的教育,从而忽视了道德情感教育。

    三、道德教育合理融入中学历史教学的措施

    历史不能只是“鉴往未来”的政治工具,它也是为全社会服务的巨大人文精神资源,并承担着学生德育的重任。那么如何把德育合理融入到中学历史教学呢?

    1.在教学中,作为历史老师要深挖历史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尤其要重视历史人物故事的采用一个有吸引力的道德榜样对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坚定的道德信念起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

    历史老师可以借助历史人物中的道德形象为学生树立起道德行为规范的榜样。例如平定西域的班超,精忠报国的岳飞,荡平倭寇的戚继光,英勇抗日的张自忠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历史课堂上德育的生动材料。那么,如何把这些材料用好呢?显然只告诉学生基本的历史史实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把握好教学重点的同时,深挖这些德育素材,并能生动传神地讲述具体情节。例如讲到枣宜会战,作为历史老师不但要让学生知道在这次战役中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这一史实,而且更应该让学生用心感受到张自忠将军“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以及“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用心感受“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全军将士同仇敌忾对抗日军的英勇气概。历史事件的细节往往是打动人心之处,所以历史教学要达到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的目的,必须从细节着手,深挖历史的细节,让历史教材中的人物生动起来。

    2.在课程编制上,历史课程编制要与历史研究紧密联系,积极采纳新史学的理念

    新史学的杰出代表鲁滨逊在《新史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从广义来说,一切关于人类在世界上出现以来所做的或所想的事业与痕迹,都包括在历史范围之内。大到可以描述各民族的兴亡,小到描写一个最平凡的人物的习惯和感情。” 历史课程编制要改变过去过分重视政治史和经济史的状况,密切关注历史研究的新进展,积极采纳新史学的理念。这样才能改变历史课堂枯燥乏味的状况,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喜欢历史。英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赫斯特曾说:“课程内容的决策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所以中学历史教学合理融入道德教育,在历史课程编制上要与历史研究紧密联系,积极采纳新史学的理念。

    3.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

    “以学生发展为本”,这里的发展不仅仅是要发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發表自己见解。例如,当讲到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作为历史老师不能一直自己对林则徐进行评价,应该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林则徐进行评价。这也是践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改核心理念的要求。在现代教学理念中,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融入到历史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历史学科基本知识,还可以将抽象的德育知识转化为学生应有的品质,让学生实现内外兼修。

    【结 语】

    中学教育对学生道德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中学历史学科承担着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重大任务。另外,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深入理解历史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2】朱成碧.青少年学生心理暴力及其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学位论文,2012(5)

    【3】钱穆.国史大纲【M】.台湾:商务印书馆修订版,2010

    【4】唐爱民.道德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意蕴【N】.中国教育报,2007(2)

    【5】田立波.中学历史教学对青少年德育的渗透【D】.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5(5)

    【6】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7】张来凤.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七八年级历史教学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1(5)

    【8】鲁滨逊.新史学【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9

    【9】何成刚.课程编制:历史教育改革的突破口【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1)

    【10】崔璨.历史教育论纲要【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11】赵莲花.让历史人物走进学生的心灵健全其人格【J】.教育科学,2011(9)

    【12】杨琼.历史教学与道德教育【N】.甘肃日报,2008(6)

    【13】刘开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途径【J】.读与写杂志,2019(7)

    【14】叶小兵.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J】.历史教学,1999(9)

    【15】章年海.论中学历史教育德育功能【J】.历史教学,2002(5)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