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积累与运用”题的研制

    余琴

    

    

    

    【摘? ?要】“积累与运用”是重要测试模块。命题者要准确把握测试模块的内涵和指向,将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具体化。题目要匹配教学内容与目标,强调在语境中运用,形成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试题还要创设真实的语境,选材覆盖面广;关联课堂教学,体现考查效度;题型丰富多样,促进活学活用。

    【关键词】积累;运用;试题;研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中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其中,“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难以通过专项的纸笔测试进行评价。所以,小学语文第二、三学段的测试框架建议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习作”三个模块,并将“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检测有机融合到这三个模块中。

    笔者曾对2019年浙江省各地三至六年级上学期的83份语文期末试卷进行过统计,发现“积累与运用”模块的名称各异,如:基础知识、基础角、积累园、积累与运用……其实,这些名称反映了命题者对这个模块考查目标的理解与认识。

    梳理各个时期颁布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可以大致勾勒出语文教育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的脉络,探寻“积累与运用”模块名称出现的缘由。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颁布,“语文基础”一词出现。196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根据同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编写的一套供全国使用的教材,教材的课后练习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加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1]由此,“基础知识”进入测试模块。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颁布,把语文能力训练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这一时期的测试融合了知识与能力。从2000年开始,语文课程改革提出语文学习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注意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加强语文与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强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语文素养。这些特点可以从《课标(2011年版)》中看出。这一阶段,若再沿用“基础知识”模块名称,已有局限性。“积累与运用”更符合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除了强调积累最为基础的语文知识,还体现语文知识的运用。

    基于此,上述83份语文期末试卷中,“积累与运用”模块的部分名称显然不妥。命题者要准确把握测试模块的内涵和指向,这样研制试题时才不会跑偏。

    一、“积累与运用”题考查的内容与要求

    “积累与运用”模块大致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查。

    一是考查“识字与写字”的目标与内容。《课标(2011年版)》在“评价建议”部分对“识字与写字”作了具体的要求:(1)识字的评价,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2)写字的评价,要考查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3)对学生写字学习情况的评价,当以本标准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为依据。(4)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减少错别字。[2]28

    二是考查“阅读”的目标和内容中关于积累的部分。考查时要注意方式。《课标(2011年版)》在“阅读的评价”中明确提出:“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2]30还提出“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查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等。

    “识字与写字”“阅读”的目标与内容规定了“积累与运用”题的考查范围与能力层级。研制试题时,要将这些要求具体化,体现于每一道试题中。小学语文第二、三学段“积累与运用”题的命题框架建议如下表。

    考查内容? ?能力层级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掌握已学过

    的常用汉字 读准字音 能读准常用字的字音;分辨常见误读音;能利用汉语拼音纠正地方音 认清字形 能正确书写常用汉字;分辨同音字或形近字的误用 理解字(词)义 能理解常用字、词语(含成语)的基本意思,并分辨词义间的差别;能在具体语境中恰当运用常用字、词语(含成语) 具有独立识字能力 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利用工具书独立识字 具备基本的语文积累和综合运用能力 语句积累与运用 能积累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语段;积累常见的成语、格言、谚语、名言警句等语言材料;掌握课程标准推荐学习的古代诗文;能在具体情境中恰当运用所积累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外阅读 具有一定的课外阅读量和阅读面。能了解“快乐读书吧”所推荐书籍的基本信息;能对自己喜欢的书籍或故事、人物做出简单的评价等 ]

    使用此命题框架要注意:一是该框架依据《课标(2011年版)》第二、三学段的要求设计,研制不同年级的试题时,需要酌情调整;二是“语句积累与运用”的考查无法面面俱到,鼓励学生将积累的语言有机运用到习作、口语交际中,进而提升表达能力;三是“书写质量”没有纳入此框架,可以另设“书写题”,或与“卷面整洁、字迹端正”关联,或纳入“习作”考查范围,着重考查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高年级还应逐步要求书写流利。

    二、“积累与运用”题的命题导向

    “积累与运用”题是语文试卷中最为纷繁、灵动、多变的题型。试题的研制应对教学产生良好的价值导向,引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养成。

    (一)匹配教學内容与目标

    《课标(2011年版)》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业评价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命题者应仔细研读课标与教材,把握每册教材的典型性知识以及典型性知识在各册教材中的内在发展逻辑。为防止机械僵化的学教方式,命题者还应对教材中的典型性知识进行重组,让学生看到试题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 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句子是(? )

    A.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B.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C.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D.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四年级上册试题)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能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是四年级上册的阅读教学目标之一。试题选用的5个句子分别出自四年级上册课文《古诗三首·暮江吟》《爬天都峰》《走月亮》《延安,我把你追寻》《蟋蟀的住宅》,是学生熟悉的内容。5个句子分别恰当运用了夸张、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具有语言积累的价值。此题重点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表达特点,不是考查学生是否知道“夸张、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概念。学生从具体的语言实例出发,在比较中感知“B句”的表达特点与“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表达特点是一致的,从而做出正确选择。对于比喻句的表达特点,学生在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七单元的“字词句运用”中已学习过,并将在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继续体会比喻句所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和不同的比喻方式。试题素材源于教材,试题的考查点符合学习内容的要求,引导教师不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扎实上好日常的每一节语文课。

    (二)强调在语境中运用

    知识积累不能等同于记忆,积累是新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不是知识的机械累加。[3]积累重视“理解、感悟与运用”。积累语文知识的目的是指向现实的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因此,对于积累,应尽量在真实的语境中考查,体现学生知识积累的有效性。创设的语境要源于生活,体现学以致用。

    ◎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定点卫星的发射要计算得绝对精确,否则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B.李老师四处碰钉子,十分顺利地举办了个人画展,大获成功。

    C.除夕之夜,大街小巷到处张灯结彩,人声鼎沸,热闹极了。

    D.爷爷天天坚持锻炼,虽然已年逾古稀,却是鹤发童颜,神采奕奕。

    (四年级上册试题)

    此题考查学生能否理解常用成语或词语的基本意思,通过真实的语境激活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运用中反映学生对词语的掌握程度。这样命题,教师在教学中就会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不会要求学生清晰地解释词语的意思,避免布置死记硬背词语意思的作业。教学中,教师注重创设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义、积累语感,在运用中丰富语言仓库,不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形成知识的内在联系

    “积累与运用”题涉及的考查点比较广泛,汉字的音形义,词语的积累、理解、运用,古代诗文积累,语法修辞知识要点,文学常识与文化知识等均包括在内。研制试题时,除了选择符合各年级学习要求的必备知识,还要将零散的知识点形成知识组块,避免单一、机械的测试。

    ◎ 右图表示“家”最初的意思,下面句子中的“家”与它意思不一样的是(? )

    A.蒲公英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D.甲虫演奏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六年级下册试题)

    此题考查学生对“一字多义”的掌握情况。编题材料来自学生所学的多册课文中带“家”字的句子,配以表示“家”字最初意思的图示。学生从具体的语言实例出发,巩固了对“家”的不同意思的理解。答题过程更是梳理学习方法的过程,这不是对知识系统的机械记忆,而是“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在探究中理解、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 [4]。

    试题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正符合统编教材有序编排语文知识的特点。各册教材的“字词句运用”“词句段运用”栏目多次编排了一字多义、一詞多义、古今同义的练习(见下表)。

    [类别 册别 字词句运用(词句段运用) 一字多义 三年级上册 ·读词语,根据加点字的意思读准字音。

    假期? 假扮? 假装? 假日

    几乎? 几百? 茶几? 窗明几净

    …… 一词多义 二年级下册 ·读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说说你的发现。

    ◇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

    ◇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 五年级上册 ·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

    姿态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温和

    ◇(形容气候)

    ◇(形容性格)? ? ? ? ? ? ? ? ? ? ? ? ? ? ? ? ? 古今同义 五年级下册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吾盾之坚? ?坚固 弗能应? 应答

    道旁李? ? ? ?道路 溺而不返 返回

    …… 六年级下册 ·你能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下面词语的意思吗?

    走马观花? ?自愧弗如? ?声泪俱下

    不以为然? ?过犹不及? ?赴汤蹈火 ]

    从上表可以看出,编排形式都是在语境中理解字或词的多种含义,在语言运用中感受意义的不同,并且体现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螺旋发展。试题的研制意图是引导教师关联散落的知识点,形成学习链,引导学生经历从“浅知”到“深知”、从零散到系统的过程。

    (四)引导学习习惯的养成

    “习惯”一词在《课标(2011年版)》中出现了22次,涉及“写字(书写)、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与运用”题应坚持体现习惯养成的导向。

    如,在2019年浙江省各地三至六年级上学期的83份语文期末试卷中,专设“卷面分”或在“积累与运用”模块中设“书写题”的试卷有69份,约占试卷总数的83.1%,说明全省大部分地区的教师都关注学生的书写习惯。“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2]21试卷中形式各异、独具匠心的“书写题”把书写习惯渗透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体现了书写的实用价值。

    ◎ 春节即将来临,请把下面这副对联工整美观地书写在正确的位置上。

    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

    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五年级上册试题)

    此题不仅考查学生书写时能否做到正确、端正、整洁,还综合考查了四、五年级教材中关于横式与竖式作品的书写要求,即“竖写时,要自右向左书写;字距要均匀;每一行诗句都居中写,注意上下、左右对齐”,同时还渗透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联”的书写要点。设置的书写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书写的实用价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

    三、“积累与运用”题的命题要求

    “积累与运用”题看似简单,其实研制并不容易。如,考查范围比较广,要选择典型性的考查點,尽量覆盖各类知识点;能将静态的语文基础知识置于语境中考查,创设真实、自然的语境;倡导与教学内容匹配,试题的取材最好能源于教材,但又适度超越教材,导向正确的学教方式。

    (一)创设真实语境,选材覆盖面广

    在语境中考查积累,体现了知识积累的有效性。创设的语境要真实,要源于生活,体现鲜活的时代气息。编制试题的选材覆盖面尽量广,使试题所含知识点数与教学要求中应试内容的知识点数之比呈现合理态势。

    ◎ 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正确的词语。

    十月一日,我们见证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天安门广场上,各方阵喊着响亮的口号,迈着jiān? dìng(? )的步伐,依次接受检阅。现场rén shān rén hǎi(? ),不时爆发出shān? bēng dì liè(? )般的掌声……我们不禁赞叹:祖国,您rì yì(? )强大,正zì háo(? )地崛起于世界东方。

    (四年级上册试题)

    此题以四年级上册《写字表》《词语表》中出现的常用字词为命题范围,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拼读音节并书写常用词语的能力。填写的5个词语“坚定”“人山人海”“山崩地裂”“日益”“自豪”分布于本册教材的4篇课文中,涉及4个单元,选材覆盖面比较广,引导教师平时教学要教得扎实。观看阅兵仪式是学生刚经历的生活事件,能引导学生在真实亲切的生活语境中准确运用学过的词语。

    (二)关联课堂教学,体现考查效度

    测试目标应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引导教师施行基于课程目标的教学。试题要体现认知能力的不同层级,命题者应准确把握各知识点所应达到的能力层级,避免过高、过低的目标定位带来的教学误区。如,控制“识记”能力层级的赋分比例,避免予以过高的权重,否则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

    ◎ 判断下面句子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动物的家有很多说法,比如狗窝、猪穴、鱼棚、鸟塘,这些说法都是正确的。

    ②《扁鹊治病》是一篇寓言,告诉我们一定要锻炼身体,以防小病向体内发展。

    ③用“大义凛然”形容梅兰芳的品质高尚,用“志存高远”形容周恩来的理想远大。

    ④女娲补天、共工触山、羿射九日、神农尝百草都是我国著名的神话,读的时候要发挥想象,感受其中的神奇。

    (四年级上册试题)

    此题考查学生常用词句的积累、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积累、综合运用的能力,每一题的考查点都体现了四年级上册中的相关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并且体现了认知能力的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在一个平面推进的(见下表)。

    [题号 考查目标 四年级上册学习目标与内容 认知能力

    层级 ① 结合生活经验归类积累词语 第三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 识记 ②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寓言 第八单元课文《扁鹊治病》 理解 ③ 结合单元课文的主要人物事例,理解常用成语的意思 第七单元课文《梅兰芳蓄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 运用

    评价 ④ 积累神话故事,掌握阅读神话故事的方法 第四单元语文要素、“快乐读书吧” 综合运用 ]

    试题的考查目标与学段和年级目标吻合,提高了测试的效度,提升了日常教学的精准度。

    (三)题型丰富多样,促进活学活用

    “积累与运用”题要兼顾语言材料积累的数量与质量,要注意从认知能力的不同层级(识记、理解、运用)来考查。因此,研制试题时要兼顾不同题型,以多种层次的题型组合为佳。

    如,“积累常见的成语、格言、谚语、名言警句等语言材料;掌握课程标准推荐学习的古代诗文”是“语句积累与运用”的考查内容之一。考查的能力层级不同,题型也应不同。

    ◎ 按要求填空,并完成练习。

    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 ? ? ),(? ? ? ? )地飞奔而来。(《观潮》)

    ②很多古诗表达了对英雄的缅怀与赞颂,如宋代女诗人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用(? ? ? ? )典故,歌颂项羽高贵气节;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出塞》诗中,用(? ? ? ? ),表达对前朝名将的怀念。

    (四年级上册试题)

    填空题适合识记型、理解型题型。题①考查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的精彩语句,属于识记型默写。题②考查课程标准推荐学习的古代诗文。中年级古诗学习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部分古诗还要求默寫。此题涉及的两首古诗都有默写、理解的教学要求,故采用这样的题型。

    ◎ 想选用名言鼓励小伙伴多学多问,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B.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四年级上册试题)

    选择题适合识记型、运用型题型。此题考查学生在语境中运用积累的名言。4句名言分别出自四年级上册第二、六单元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栏目。“日积月累”的教学要求是读熟、记忆,对意思大致理解。命题者创设了与学生相关的生活情景,使积累的名言形成内在联系,学生从被动积累走向主动积累。

    “积累与运用”题要测出学生真实的学业水平,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选择题型,凸显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识记型、理解型、运用型这几类不同能力层级的题型要合理分布,并有恰当的比例。一般按照难易程度和认知规律,先考查“识记”,再考查“理解”,最后考查“运用”。

    参考文献:

    [1]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秘书处.语文课程改革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章新其.语文命题技术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4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6.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310012)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