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家长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周玉平

    

    参与式家长会与传统家长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打破了传统家长会中教师“一言堂”的窘境。参与式家长会通过话题讨论、视频观看、小组研讨、游戏体验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运用,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为真正实现家园融合共育助力。然而,很多教师在实践参与式家长会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只重视家长会形式,忽视了家长会的内涵与效果等问题。

    参与式家长会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对家长的调查不深入,游戏选择不适宜

    案例一:某小班开学,教师为了让家长之间互相熟悉,设计了破冰游戏“家长自我介绍接龙”。游戏规则为:请家长分组接龙讲一讲:您的孩子最喜欢做什么事情,或者当他心情不好时,什么事情可以让他的心情变好。格式是:第一位家长说:我是xxx的爸爸或妈妈,我的孩子最喜欢xxx; 第二位家长说:前一位孩子喜欢做的事情+我是xxx的家长,我的孩子最喜欢xxx。第三位家长以此类推。

    从游戏设计上来看,这是一个适合年轻人参与的破冰游戏。但由于前期的调查中,教师在没有了解参与家长会的父母和祖父母各有多少人的情况下,贸然开展了这个游戏,导致在游戏过程中祖父母觉得尴尬的场面,影响了游戏的效果。因此,家长会前期的调查不仅要调查家长的困惑、需求等,还需要更加具体地了解参会人员的构成、学历水平、教育观念等因素,减少家长自身情况对活动效果的影响。

    单纯追求活动形式,忽视形式要服务于目标的达成

    案例二:某教师设计了家长会游戏“互相认识——传纸条”,希望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大家互相認识。游戏玩法是:请家长在纸条上写出幼儿所在班级、幼儿姓名及家长特长,并回答家长对幼儿园的认识是什么或者家长期待孩子在幼儿园应该做些什么。写好后听鼓声、传纸条;鼓声停止时,邀请这位家长念出自己手里拿到的纸条上的文字,被念到的家长需起立与大家打招呼。之后游戏继续进行,直到第5位家长站起与大家打招呼为止。

    教师设计上述游戏的目标是让家长之间通过游戏互相认识,起到“破冰”和热场的作用。但想要达成家长之间“互相认识”的目标,可直接邀请家长进行自我介绍,或通过游戏性较强的击鼓传花形式进行自我介绍,以减少家长写纸条、交换纸条、读纸条所耗费的冗长时间,使家长会过程更加紧凑。因此这个案例设计存在为追求活动形式多样而忽视活动目标,将简单活动复杂化的问题。

    教师提问不聚焦,家长参与度低

    参与式家长会中教师的提问至关重要,有些提问能够引发家长的深度思考,促进不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分享,达成家长间的情感共鸣;而有些提问抛出以后,家长会默不作声,不愿回答,不知道怎么回答,导致冷场。

    案例三:幼小衔接是每一个大班家长都关注的问题。某大班家长会中,教师播放了学前教育宣传月公益视频“幼小协同,科学衔接”,让家长在观看视频以后能对幼小衔接有一个初步概念。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请结合视频谈谈你看完以后的感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听完后家长都低着头,没有人愿意主动回答问题。

    幼小衔接是每一个大班家长都关注的问题,但是为什么这个环节中,教师提问后一片寂静无声呢?主要原因是教师提问随意化,不聚焦。教师心中有目标,认为该视频是帮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过程中应该准备什么,但是在提问中并未体现,导致家长无从说起。如果教师将提问改为:“请各位家长结合视频和自己的教育经验,谈谈幼小衔接应该准备什么?怎样准备?”会让家长更加聚焦和明确问题,同时也更加贴近家长心中的困惑与问题,家长自然就会更加愿意参与思考,参与交流。

    教师对互动环节的总结提升不到位

    案例四:某小班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中发现有些家长的教育理念有问题,他们认为孩子来幼儿园是学习学科知识的。于是,在第一次新生家长会中,教师为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播放了学前教育宣传月的公益视频《变形记》。该视频通过呈现孩子只有课外班、没有游戏的沮丧状态与有游戏时的活力四射状态进行鲜明对比,向观众传递游戏是幼儿的基本学习方式。视频播放结束,教师通过组织家长讨论,进一步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最后教师总结提升指出:①小班幼儿的活动特点是游戏化的一日生活;②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专业化的指导是促进幼儿学习的关键。

    该案例中教师选择播放的视频比较适宜,视频的时间短,表达的主题非常鲜明,并且能很好地折射出一部分家长对幼儿在幼儿园学习发展的不合理期待。通过组织家长讨论,在不同家长的互相交流和观点碰撞中能引发家长的思考,比传统的家长会效果会更好。

    视频“变形记”向观众传达的主要观点是:游戏是学前儿童的重要学习方式,机械的训练只会让孩子的童年失去色彩,枯燥乏味。而该案例中教师最后的总结提升落脚于“小班游戏化的一日生活”与“教师专业化指导”,偏离了视频原本传达的主题,总结的内容家长无法直观感受到;也偏离了现场家长讨论主题,无法达成情感共鸣。

    参与式家长会改进的对策建议

    全面深入调查,提高家长会内容的适宜性和针对性

    家长会前期的调查分析是决定参与式家长会是否成功的第一步。如果教师前期调查分析准确,那么选择的家长会内容就会更加适宜和有针对性;如果调查分析不准确,效果则相反。具体来说,家长会调查分析的内容应该包括:①家长当下的困惑、需求以及感兴趣的话题;②家长会当天参与者的年龄、文化水平、教育观念等;③家长会参与者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实际养育者。在对家长情况进行细致调查与分析后,从问题和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家长会的内容与形式,从而真正提高家长会的针对性和效果。

    案例五:一位小班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他们都非常关注孩子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教师非常疑惑,不知道是否应该组织一次专门的家长活动讨论孩子学习品质的问题。因为“学习品质培养”是一个较为专业的内容,是教师教研的主题,家长真的能进行讨论吗?最终,教师从家长的需求出发,在群中邀请了对此话题感兴趣的家长参与“学习品质培养”的沙龙活动,并且活动效果非常好。活动结束后,教师分析原因,发现原来这些家长都是高学历、高素质家长群体,经常会阅读和研究教育资料,在幼儿教育问题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即使是非常专业的研讨话题,家长的参与度和热情都非常高。

    明确家长会的目标,围绕目标设计活动内容

    参与式家长会应该保持形式、内容与目标的统一,形式的设计、内容的选择始终要围绕和服务于家长会目标的达成。参与式的形式设计主要是为了帮助家长更加深刻地理解一些抽象的教育理念,在设计形成的认知冲突中构建家长的新经验。

    案例六:某中班教师为了让家长理解中班幼儿活动设计的特点——“目标化的活动区”,以及学习在孩子游戏过程中如何指导孩子、提升孩子的经验,因此在家长会中设计了家长体验区域游戏全过程的活动。活动开始,教师邀请家长分组选择玩具材料,在教师规定好的时间内,自由游戏,教师在过程中进行指导,游戏结束后进行分享。最后教师根据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总结提升。

    上述案例中,“目标化的活动区”对家长来说是一个全新、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为了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的学习特点,并能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提供适宜的指导和帮助,设计了家长体验游戏区的活动。在此次体验活动中,家长扮演孩子,教师通过指导家长游戏和游戏结束后的分享环节,帮助家长理解不同玩具材料背后渗透着的幼儿核心发展经验,以及教师是如何通过在游戏中与孩子互动和游戏后的分享环节,帮助孩子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的。

    提问从家长关注的问题出发,聚焦核心问题

    为了让家长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家长会的互动环节,教师的提问应该更加具体明确,贴近生活。当教师的提问抛出去以后,家长没有反应,教师可以进一步解釋说明,或者从家长感兴趣的话题谈起,逐步调动家长参与进去。

    案例七:某小班教师在家长观看完学前教育宣传月的公益视频《变形记》后提问:您认为在学前教育阶段,孩子哪方面的发展最重要?孩子在幼儿园应该学习什么?教师提问后,没有一个家长愿意第一个发言。于是教师改变方法,从家长最熟悉的话题谈起:有多少家长给孩子报了课外班?你们报课外班的时候是怎么选择的?待家长慢慢愿意从熟悉的话题开始表达时,教师再回到自己原来设计的目标轨道上:刚刚家长对补习班表达了很多想法,可以看出大家看重孩子发展的能力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现在请大家说说,您认为学前教育阶段孩子哪方面能力发展最重要?

    该案例中教师的第一个提问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但可能由于家长之间不太熟悉或者紧张,家长不愿意主动讨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从家长身边最熟悉的话题“课外班”谈起,由课外班的选择折射出家长的教育观念,再重新回到学前儿童发展目标适宜性上。因此,教师通过巧妙设计提问,既避免了冷场,又逐步调动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和思考的主动性。

    家长会总结抓住重点,简明扼要

    家长会的每一个互动环节结束后,教师都会有一个简短的总结。这个总结环节直接决定着整个活动是否成功、家长会活动目标是否达成。教师在完成总结环节时应具体做到以下几点:①总结的观点要与互动环节的主题、互动游戏的过程相符合,抓住重点;②总结提升要观点明确,条理清晰;③总结提升要适当回应家长的观念和想法,引起家长情感共鸣;④总结提升要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说明,简洁易懂,深入浅出。

    案例八:某小班教师在与家长讨论完视频《变形记》后,总结如下: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强度的机械训练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②游戏是孩子的学习方式,是幼儿园基本的活动形式。

    教师根据视频前后的强烈对比,以及家长研讨过程中提到的案例总结出上述两点,效果较好。

    注:本文是西城区2018年度教师专项课题《以园本培训为载体,提高幼儿园教师家园沟通胜任力的行动研究》阶段性成果。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