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道德现状调查报告①
柴敏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大学生逐步成为我国各大行业企业实用型技能人才的主力军。学校不仅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实用型人才,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也至关重要。为了解大学生职业道德现状,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通过对用工企业、行业对大学毕业生职业道德素养的需求调查和分析,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为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依据。
[关 键 词] 大学生;职业道德;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027-01
一、调查的目的
近年来,毕业生在企业实习期及就业后表现出来的频繁跳槽、人际關系紧张、缺乏责任心及吃苦耐劳精神等职业道德缺失问题成为困扰用工企业和学校学生管理的主要问题。为此,我们采取调查问卷形式,走访多家企业,以期较全面、客观地了解大学生职业道德现状。
二、调查问卷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化工、煤炭、电力、建筑四大行业及部分服务业的在职职工,共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06份,有效回收率88.3%。问卷调查对象所在企业规模情况见下表:
三、结果分析
(一)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满意度
企业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职业道德整体满意度不高,基本满意
占大多数,其中对应届生职业道德满意的企业仅为12.3%,基本满意的为83%,不满意的为0.47%,说明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离企业对大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二)企业核心文化要素
调查显示,大部分人认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为“职业道德建设”,占调查人数的43.5%;而对企业优秀员工应具备的品质调查表明,排在前四位的为“对企业忠诚、有团队归属感”“工作有激情、有责任感、有公德心”“有敬业精神、职业素质”和“有较强的专业能力”。由此可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个人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企业最看重的毕业生品质及大学毕业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你所了解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罗列的七项问题中,“缺乏踏实、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好高骛远、不安心本职工作”“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排在前三位,其中55.7%的人认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工作缺乏踏实、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52.8%的人认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好高骛远、不安心本职工作”,49.1%的人认为应届大学毕业生“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
(四)大学生诚信及人际交往
大学生诚信度和人际交往总体较好,尤其是对大学生诚信水平的评价普遍较高,79.2%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大学毕业生“大多数人讲诚信”;人际交往过程中,45.3%的人认为大学毕业生“人际关系较和谐,偶尔出现的矛盾可以自己解决”,10.4%的人认为“人际关系不和谐,不善于处理矛盾”。
(五)大学生亟待提高的能力和素质
调查发现,“责任心”“团队精神”分别占比70.8%和63.2%,41.5%的人认为大学生亟须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在对大学生最欠缺的职业道德教育调查显示,44.3%的人认为大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前最欠缺的职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四、教育对策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笔者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教育对策:
(一)创新职业道德教育模式
建立学校、企业、家庭、社会相结合的职业道德教育共建机构。(1)将职业道德教育与思政课课堂教学、学生第二课堂、社团活动、日常教育管理结合起来。(2)采取请进来的方式丰富职业教育内容,邀请有经验的教育专家、企业相关人员、已参加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到校举办讲座,通过对企业职业行为规范的案例解读、现身说法等方式,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现实性、说服力。(3)通过走出去的方式拓宽职业道德教育渠道。带领学生走入企业、社会参加实践活动,增强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4)开展家访活动。通过电话、QQ、微信等现代媒体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行为。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各高校非常重视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但普遍缺乏一支成熟的、专业化、专家化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队伍。将职业道德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师资队伍建设中,让老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职业道德需求。
(三)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高校制定不同专业的培养方向,从课程设置、职业能力培养、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等方面与企业有效对接。(1)邀请企业相关人士一起编制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职业道德教育教材。(2)将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纳入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行列中。(3)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在校学习与到合作企业或实习基地学
习结合起来,使他们在企业的学习工作中接受企业职业道德规范制约,将学校的外化教育自觉内化为自身需求,自觉养成爱岗敬业、责任心、与人沟通、协调发展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陈世改.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析[D].安徽大学,2011.
[2]唐木兰,王秀云.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现状调查分析报告[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71-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