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策略探讨
李良红 宋远凤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课余体育训练是我国培养后备体育人才的基础,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基石,其发展和水平决定了竞技体育是否有充足的人才基础,决定其金字塔是否稳固。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着手,根据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相应的对策和策略,为我国小学体育课余训练献计献策。
关键词:课余体育训练 小学 后备人才 校园
一、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分析
1.忽视人才培养,课余训练得不到保障
小学阶段是培养体育人才、打好基础、输送后备人才的重要时期,但是一部分学校会比较重视眼前的体育训练成绩与名次,急功近利的思想比较盛行,从而忽视了课余体育训练的系统性及培养输送人才的目的,阻碍了课余体育训练的作用的发挥,在体育训练中还容易出现揠苗助长的情况,这样容易使得那些有一定发展前途的人才出现昙花一现的现象。另外,学校具备的办学指导思想与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良好开展也起着重要的决定性意义。再加上课余体育训练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校方、家长对课余体育训练就容易产生偏见。[1]
2.家长不支持,生源不足
大部分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习及艺术造诣方面获得好的成绩,但是比较不支持孩子去进行体育运动,在课余体育训练中通常都存在这样的矛盾状况,成绩较好的学生不愿意进行体育训练,有体育专长的学生则担心进行体育训练之后很难出成绩,而且还会耽误文化课的学习,认为是一件吃亏、不划算的事情。一部分家长支持子女去参加体育锻炼,其主要目的只是为了增强其体质,并不是希望孩子可以在体育方面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也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想要通过体育训练去约束其行为,让孩子能够具备一技之长。这些情况都容易产生课余体育训练生源不足的情况。[2]
3.学校体育训练条件及班主任对体育训练的态度问题
在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中学校相关体育条件的保障是课余体育训练可以顺利实施的物质前提,科学的训练活动应该建立在良好的训练条件的基础上,体育训练条件的中腰线比体育教学对场地、器材的依赖程度还要大。当时,当前大部分学校的体育训练条件都不完善,这样使得一些训练计划、方案等不能正常的落实,对体育教师及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与训练效果都会造成不利,一些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也会受到条件上的限制,这对于竞技体育的发展也是一种阻碍。
另外,在小学课余体育训练中班主任的态度也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班主任支持与否会影响到学生参与训练的状况,如果班主任对课余体育训练呈现的是认同支持的态度,则会积极的去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优良的体育思想与行为,鼓励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训练之中。但是,当前很大一部分的班主任還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对课余体育训练保持的是一种消极的态度,缺乏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潜移默化的将这种思想传递给了学生,这样学生对课余体育训练也会失去足够的兴趣,对课余体育训练的顺利实施造成的很大的阻碍。
二、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策略分析
1.制定科学合理的课余体育训练计划
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主要目标就是要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在体育比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训练,是课余训练开展的核心环节。体育训练在人才培养方面比较系统化,需要一个长期的努力及积累的过程,需要制定一个长期的训练计划,内容的规划安排需要具备科学性,要认识到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基础作用,比如在进行田径训练过程中,则需要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训练,让学生各个身体器官技能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都能充分的调动起来,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体育训练,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正确的运动技术及技能,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训练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
2.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应用取得班主任与家长的支持
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顺利开展还离不开家长与班主任的支持,因为受到传统思想的限制,学生在进行课余体育训练的时候通常会受到家长或者是文化课教师的阻止,学生家长一方面认为体育训练会影响到学生成绩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担心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受伤,因此,对学生参加课余训练的事情不支持,学生在训练中也缺乏一定的稳定性,这样对一些有潜力的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比较大的阻碍,有的班主任可能会更加注重自身班级整体学习成绩的提升,而对于体育训练则没有充足的重视,对体育训练的意义作用等认识不清,其思想观念也会直接的影响到学生,这对于体育训练的顺利实施也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小学课余体育训练中不仅要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还应该获得家长与班主任的支持,对一些态度比较坚决的家长,教师可以对其做好相关的思想工作,使其认识到课余体育训练的优点与意义,班主任则需要不断的更新自身思想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课余体育训练这件事,不应该只是将自己的视野局限在学生文化课成绩上。
3.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应科学选材
在竞技体育中运动员进行科学选材是一项基础环节,也是体育后备人才成长为优秀运动员的一个重要过程,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依赖于科学化的体育训练以及优良的训练环境、运动员的个人天赋。在小学进行课余体育训练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遗传因素及身体的发育情况,对那些在力量、耐力以及灵敏性等方面具有优良条件的学生进行有限的考虑。参加训练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先天的能力,还需要具备较高的后天可塑性,对训练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应该做好记录,对人才的培养及输送负责。
结语
要想推动竞技体育的进步不仅需要体育科学技术的支持,还需要依靠坚实的后备力量,对其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体育训练,其中业余体育训练在竞技体育发展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开展小学课余体育训练能够为国家培养大量的优秀体育人才,也可以丰富学校的课余文化生活,对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不断完善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许婕.中国学校体育角色历史审视与定位[D].北京体育大学,2013.
[2]王恃政.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研究[J].发展,201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