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学习需要层次的教师支持策略

    郑慧

    

    

    

    教育,从辨识儿童的需要开始。教师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孩子,是否想过如何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解释?如何从孩子的言行中辨别出他们的真实需要?儿童的需要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其需要都是不同的,这些需要不仅受个体内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也与环境息息相关。教师只有走进儿童、理解儿童,才能更好地为幼儿发展提供适宜的支持,这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之一。

    “小天使艺术节”是我园特色主题活动之一,我们借助“创意花坊”社团中开展的一节“创意纽扣花”制作活动展开此次研讨,帮助教师从观察中进一步发现幼儿的需要,探索如何给予幼儿支持策略,不断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研目的:

    1.观察了解幼儿在“创意花坊”活动中的学习行为及表现;

    2.分析幼儿在学习中的需要层次;

    3.通过对幼儿学习需要层次的研讨,最终达成对支持策略的共识。

    教研准备:

    1.由滕娴教师组织现场区域教学活动“创意纽扣花”;

    2.参与教研的教师进行现场观察,完成幼儿学习情况记录表(表格附后)。

    教研过程:

    一、抛砖引玉:活动前期的思考

    主持人:刚才,我们现场观摩了大班“创意花坊”区域活动.我们先来听一听执教滕老师对这个活动的前期思考吧。

    滕老师:“纽扣花”制作活动来源于“创意花坊”主题。在制作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遇到了不同的问题.我给予了他们多种间接指导方式。针对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幼儿,我给予他们一定的理解和认同.用“你很会动脑筋”这样的积极语言鼓励他们,提醒他们仔细观察步骤图中的细节;针对美术技能较弱的幼儿,我充分考虑了他们的现有水平,直接出示实例;针对自己反复尝试也不急于向他人询问的幼儿,我只要在一旁注視就行了。

    主持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首先,我们来界定一下什么是儿童需要。

    教师1:儿童需要指儿童现阶段想要什么、完成什么、做到什么。

    教师2:有些事情是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有些是需要别人给予帮助的,所需要的帮助就是儿童需要。

    教师3:需要应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意识,让幼儿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

    教师4:需要是儿童所有言行的基本动力,也是促进其行为活动的内在动力源泉。

    二、镜头回看:了解幼儿的学习需要

    (一)注意环节

    主持人:儿童的发展是在其天性的基础上进行的,他们更倾向于遵循内在的发展逻辑性和规律性。在这个活动中,你们是否发现了儿童需要?他们都有哪些需要?让我们来回看一段活动中A幼儿的行为表现视频(播放活动中随机采集的案例视频)。

    视频案例描述:第一次制作时,A幼儿从篓子里拿了一根铅丝,然后又拿出三颗蓝色的大小不一的纽扣,将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她将铅丝同时穿进并列的三颗纽扣里,然后将铅丝弯曲回来,准备穿过纽扣的另一个孔,但尝试了两次都失败了。她用食指挑动纽扣,产生一些间隙后,将铅丝穿过纽知孔,用手将铅丝两端拧在一起,在大约三分之一处用左手按住一根铅丝,右手将另一根铅丝来回绕动。做完后,她轻轻地将作品插好瓶,露出微笑。第二次制作时,她发现滕老师在指导旁边的同伴,便停下来看了一会儿,然后拿出一根铅丝对折,穿进最小的纽扣中,最后左右手分开打圈拧紧铅丝。

    (二)识别环节

    主持人:以上就是案例中A幼儿的学习行为.请老师们依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幼儿学习行为和需要的分析。

    教师1:从幼儿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她在操作过程中,每次尝试关注的点不一样。她从关注纽扣的数量、颜色,逐步过渡到铅丝的长短和铅丝穿纽扣的方法。从大概的感知、表征到对细节的关注,幼儿能根据观察结果对比调节操作方法.尝试借助老师的提示、自己对比观察作品、观察步骤图等方法解决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在活动中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2:幼儿对学习的需要主要有四点:一是幼儿能通过观察实物推测制作方法,需要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二是在遇到问题时,通过自我调整解决问题,不轻易求助;三是能通过观察、倾听老师指导等方式找到最为简便的制作方法;四是在探索过程中有所发现,感到满足和兴奋。

    (三)回应环节

    主持人: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我们找到了他们的需要。接下来,我们来分析教师应该做些什么,以支持、促进和拓展幼儿的下一步学习。

    教师1:接下来,我们可以让幼儿摆放材料,引导幼儿观察、对比不同的制作方法,进行经验总结。然后迁移经验,用同样的方法制作手链、项链等。

    教师2: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幼儿存在的问题,采用语言提示、范例、出示步骤图等多种形式,分阶段适时地介入幼儿活动,给予其间接、隐性的指导。教师要层层递进,鼓励幼儿对比、观察和操作,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3:从幼儿操作表现及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可以看出,不同层次的孩子学习能力不同,对此,教师给予的支持和引导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需要语言鼓励,有的需要间接示范.有的需要同伴榜样参照,还有的可能只要一个鼓励的眼神就能继续坚持探索。

    主持人:在每一个学习阶段中,孩子的需要都有可能随时发生变化。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根据不同现象给予有的放矢的支持,以提高指导的有效性,促进幼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提高。

    三、拓展迁移:在一日生活中关注孩子的学习需要

    主持人:借助这个小片段,我们更加具体直观地发现了幼儿在“创意纽扣花”活动中的学习与发展需要。那么,在一日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同差异和学习需要的幼儿?你又是如何做的呢?

    教师1:每当班级美工区投入新材料时.我们班的B幼儿活动兴趣和积极性就变得特别浓。可是,当完成不了的时候,他就大叫“老师,我不会做,帮帮我”。通过多次观察,我发现B幼儿不是不会做,而是自信心不足,担心自己做不好,得不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教师会坐在他旁边,用眼神、动作和语言来鼓励他,如“你已经很棒了!可以再试试看,老师相信你”这样的话语。这样的支持能让孩子忘记负担,再次行动起来。面对不够自信的孩子,教师要鼓励幼儿克服自我,勇于挑战。想要培养幼儿的兴趣和自信心,需要教师给予积极的鼓励、肯定和陪伴。

    教师2:我们班开展过一次扎染布的活动。通过观察,我发现扎染对动手能力强且有编手链经验的女孩子来说比较容易,可对男孩小C而言就很有难度——无法将皮筋绕到软软的布条上。于是,我在区域活动中提供了冰棒棍,因为冰棒棍是硬的,大大降低了游戏难度,小C很快就能将皮筋绕在冰棒棍上。当他高兴地拿着作品给我看时,我竖起了大拇指.但同时也给他提出了挑战——能不能试一试用皮筋把两根冰棍棒绕紧呢?不一会儿,小C又成功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请小C尝试用皮筋扎布。因为具备了前期在冰棒棍上绕皮筋的经验,他很快便完成了。我们根据材料的层次循序渐进地给予幼儿支持.让孩子“跳一跳就能够得着”。

    教师3:大班幼儿在跳绳游戏中会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这是由于幼儿自身的生理发育和方法技巧等不确定因素。有的幼儿几天就能学会连续跳绳,有的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还有的处在单个跳和连续跳之间……这说明幼儿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不一样的。《指南》中提出,幼儿的发展是持续、渐进的过程,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所以,教师要为处在不同学习程度的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针对已经能够连续跳绳的幼儿,教师不但要鼓励其坚持练习,还要提出新的挑战,如合作跳绳或创编多种跳绳玩法。针对已经学会甩绳却还不能连续跳绳的幼儿.教师可采用“套跳”的方式,由老师摇绳,孩子站在老师身前跟着跳。针对没有兴趣且不愿练习的幼儿,教师要分析孩子的行为表现,如果是不自信的原因造成的.老师就陪伴他们一起玩:如果是绳子本身太轻太长所造成的,就让孩子自主选择合适的绳子。

    主持人:日常教学活动中其实蕴含了很多教育智慧,教师要观察幼儿,分析幼儿,才能做到尊重个体差异,运用适宜的方法支持他们的游戏与学习。

    四、基于理论:架构幼儿学习中的需要层次

    主持人:从老师们的探讨中,我大致罗列出五种幼儿学习需要:

    1.愿望与兴趣的需要

    2.生活经验和技能的需要

    3.操作的需要

    4.个性化表达的需要

    5.自我愉悦与满足的需要

    主持人:请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见图1)中,尝试排列以上五种学习需要核心要点的顺序,并说出理由。

    教师1:按从低到高的排序应该是:兴趣与爱好——自我满足——生活经验——操作练习——个性化表现。因为对于幼儿来说,心情愉悦是最容易满足的:然后是生活经验的需求.说明幼儿开始了社会性发展:第四层是操作练习的需求.幼儿通过自身努力得到满足:第五层是个性化表现,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个性化的表现对他们来说是最高的满足。

    教师2:我认为不是五个层次而是四个层次。第一层是愿望、兴趣与生活经验的需要。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课程必须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贴近幼儿生活,一味追求幼儿的兴趣是不可取的。假设幼儿对飞机、大炮、飞船感兴趣,这些兴趣是无法落实在课程中让其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的。所以,教师在捕捉幼儿兴趣的同时更要关注幼儿的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教育价值,让教育更有意义。第二层次是操作练习,第三层次是个性化表达,第四层次是自我愉悦。

    主持人:每位教师对幼儿的学习需要层次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并能用充分的理由去说明。我们基本达成共识(见图2、图3)。

    五、焦点论坛:推进不同学习需要层次下的幼儿发展

    主持人:最后,我们再讨论一个问题.教师如何以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支撑,帮助幼儿生成核心经验?对于不同学习需要屡次的幼儿.教师可以分别给予哪些帮助呢?

    教师讨论过后,将观点进行记录并梳理(见图4)。

    主持人:由此可见,教师在活动前要能预知孩子的行为。通过观察,了解不同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和达成核心经验的问题,对不同学习需要层次的幼儿,给予不同的推进策略。

    六、归纳提炼:幼儿学习需要层次下的教师支持策略

    主持人:通过现场观摩幼儿的学习活动.经过现场研讨.我们大致理清了幼儿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和教师对不同层次的推进策略(见图5)。教师要关注幼兒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我们要关注、理解、尊重、陪伴、支持每一个幼儿,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给予相应的推进策略.促进其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