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直播平台创新“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思考
孙忠良 麻校同
摘 要:目前网络直播成为互联网的新信源,全民直播时代轰然而至。网络直播的迅猛发展,为创新“概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载体。基于网络直播平台,对“概论”课实践教学进行建构设计,实现“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看性和现场感,而且有助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融合,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网络直播;“概论”课;实践教学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3.02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8)03-0114-03
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强化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机制,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參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是高校思政课程中的重中之重,不少高校在“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概论”课实践教学仍存在着内容不够规范、形式过于单一、环节设计简单及效果不够突出等问题。如何有效拓展“概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提升“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成为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伴随着移动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方式不断发生演化,新媒体与视频的结合将会是获得信息最快的渠道。网络直播是基于网络流媒体技术,在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上使用有线或无线联网进行信息传递,通过电脑网页和客户端等,将现场信息以文本、语音、图像、视频、弹幕等多媒体形式展现的传播方式[2]。据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3]网络直播成为互联网的新信源。从年龄分布来看,关注直播的人群主要以年轻群体为主,其中高校大学生成为网络直播参与和面向的主要群体。网络直播给有才华、有创意的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渴望被关注,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因此受到大学生群体的偏爱和追捧。如果将网络直播与“概论”课的实践教学融合贯通,将实践的内容以立体、直播的形式通过声音、图像等元素呈现,不仅符合当代大学生创意的个性表达,而且有利于提升“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一、网络直播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大学生群体是网络直播的重要生力军。基于网络直播平台推进“概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实现“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看性和现场感,而且有助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合,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1.网络直播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制作的门槛大幅降低
网络直播的门槛大幅降低,很多大学生将网络直播视为消磨时间和社交活动的一种方式。网络双向流通的特性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得到了充分彰显,网络主播与受众之间可以实时进行互动,受众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受众会获得一种尊重感,彼此之间还会产生一种群体归属感。传统“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往往由教师主导,学生的自主精神稍显薄弱。[4]借助于网络直播平台,合乎时代潮流的科技手段更加贴近学生口味,大学生以网络主播的身份与老师、同学及粉丝互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借助于新颖的科技形式,既有效地传播了社会的正能量,也成为了许多大学生眼中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风尚”。不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学习“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助于探索“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2.网络直播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有效突破时空的限制
网络直播在传播上具有时间碎片化、即时性等特点。而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支配时间较多,活动区域范围较大,网络直播的特点更容易获得大学生群体的认同。“概论”课实践教学依托网络直播平台,可以摆脱传统的单向教育路径和方式,并有效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大学生从内容接受者转变成为内容生产者。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与“概论”课程内容相关的主题直播,可以实时地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方式更加灵活,内容也更加丰富。把思政教育搬到直播平台上,让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更具有亲和力和感召力,有效地拓展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影响力、辐射力。
3.网络直播具有更强的创意性,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
大学生群体富有表现力,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而且综合素质较高。由于好奇心、准入门槛低、没有地点和设备的限制等因素,使不少大学生加入了直播大军的队伍中。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态,网络直播因其真实的场景、内容的创意和形式的灵活,已经日益成为大学生群体重要的社交、娱乐和学习的方式,同时也为他们展示才艺、释放自我和彰显个性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借助于网络直播,探索“概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模式,使直播成为传递社会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使直播生产健康向上的优质文化。2017年11月,贵州省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月开展了“关注党的十九大·校园网红在行动”网络展播比赛,大学生们通过一场场网络直播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点击率高达200多万次。通过网络直播,大学生们不但宣扬和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同时又拓展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路径。
二、网络直播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建构设计
基于网络直播平台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一方面必须考虑“概论”课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也要对于网络直播平台的特点、运行方式等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具体的建构设计可包括:
1.网络直播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前期准备环节
(1)明确网络直播目标 首先必须让大学生充分了解网络直播平台的特点,充分认识到“概论”课实施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按照“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必须明确网络直播的目标在于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优质内容实现更好的传播,达成理论、思维和实践的一体化。
(2)成立网络直播团队 网络直播虽然可由个人单独完成,但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和协作意识,开展实践教学最好建立一个网络直播团队。这一环节可由学生自主完成,确定团队名称、队长和成员,召开协调会议,确定直播时间,选择直播平台,制定直播预案,撰写直播脚本,进行技术培训,明确分工,集思广益,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3)确定網络直播主题 明确主题是网络直播的关键环节,在主题设计方面,必须与“概论”课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紧贴时事热点。例如在“概论”课中第八章的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教学内容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直播主题上可结合全国两会召开的热点,设计为“我看两会”,“由我来提案”等。
(4)发布网络直播预告 及时发布网络直播预告,可以让广大学生拥有更好的主动操作性和更自由的选择空间,也可以有效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受众群,增加网络直播的辐射面。网络直播团队,可以借助于新媒体平台发布直播预告,制作宣传片,并将其推送给广大的大学生。直播的预告内容将考验直播团队的策划能力,如果内容不够有趣,不够创意,将很难吸引到粉丝。
2.网络直播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环节
(1)进行现场勘查彩排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网络直播前应做到现场勘查和现场彩排。现场勘查时,首先确定直播地点,方便直播内容的介绍和切换。通过现场彩排,则可以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若不具备现场勘查彩排的条件,也应高标准严要求,抱持精益求精的态度进行直播。
(2)网络直播实时监控 按照直播脚本,围绕直播主题,在直播的过程中,注意与观众的互动,直播团队负责人应做到实时监控,避免出现画面抖动,画质模糊,声音不清,信号干扰等技术状况,同时避免出现直播脱离主题、内容杂乱等问题。
(3)制定应急处置预案 针对现场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必须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在直播过程中,如果发生突发情况,必须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直播团队成员应熟练掌握,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3.网络直播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后期优化环节
(1)评定实践教学成绩 目前“概论”课的考试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弹性。[5]学生利用网络直播,传播社会正能量,可将其作为“概论”课成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提高实践教学成绩所占的比例,以学生直播的内容和表现进行评定,既有助于深化“概论”课的考试改革,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优秀直播作品展示 目前各大直播平台均开通了直播回放的功能,对于没有及时观看直播的同学,可通过优秀直播作品展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网络直播带来的乐趣以及亲身参与的成就感,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概论”课的热情,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3)媒体报道积极推广 对于学生提交的直播作品,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投票,评选优秀直播作品和受到大学生欢迎的“网络红人”,打造直播精品,同时充分利用校报、校广播电视台、校网络媒体等进行优秀作品展播和报道宣传,扩大“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积极利用网络直播平台,有助于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但另一方面,网络直播平台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活跃的网络直播主要以游戏和生活为主,从整体上看良莠不齐,暴露出的问题也比较多。将网络直播平台应用于高校“概论”课实践教学,在给大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体验的同时,也无法规避某些风险和挑战。因此,必须谨慎应对。应积极培育能够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大学生“网红”,并挖掘系统化的纵深内容,打造网络直播精品,传播社会正能量,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化生产能力的优势,从而开辟“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吴海巍.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移动视频直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5.
[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2017-01-22].http://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1/P020170123364672657408.pdf.
[4] 涂建华.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单独开课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1):74-78.
[5] 张红霞,葛连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常态化论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6):41-45.
[责任编辑:张学玲]
摘 要:目前网络直播成为互联网的新信源,全民直播时代轰然而至。网络直播的迅猛发展,为创新“概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载体。基于网络直播平台,对“概论”课实践教学进行建构设计,实现“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看性和现场感,而且有助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融合,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网络直播;“概论”课;实践教学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3.02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8)03-0114-03
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强化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机制,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參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是高校思政课程中的重中之重,不少高校在“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概论”课实践教学仍存在着内容不够规范、形式过于单一、环节设计简单及效果不够突出等问题。如何有效拓展“概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提升“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成为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伴随着移动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方式不断发生演化,新媒体与视频的结合将会是获得信息最快的渠道。网络直播是基于网络流媒体技术,在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上使用有线或无线联网进行信息传递,通过电脑网页和客户端等,将现场信息以文本、语音、图像、视频、弹幕等多媒体形式展现的传播方式[2]。据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3]网络直播成为互联网的新信源。从年龄分布来看,关注直播的人群主要以年轻群体为主,其中高校大学生成为网络直播参与和面向的主要群体。网络直播给有才华、有创意的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渴望被关注,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因此受到大学生群体的偏爱和追捧。如果将网络直播与“概论”课的实践教学融合贯通,将实践的内容以立体、直播的形式通过声音、图像等元素呈现,不仅符合当代大学生创意的个性表达,而且有利于提升“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一、网络直播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大学生群体是网络直播的重要生力军。基于网络直播平台推进“概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实现“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看性和现场感,而且有助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合,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1.网络直播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制作的门槛大幅降低
网络直播的门槛大幅降低,很多大学生将网络直播视为消磨时间和社交活动的一种方式。网络双向流通的特性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得到了充分彰显,网络主播与受众之间可以实时进行互动,受众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受众会获得一种尊重感,彼此之间还会产生一种群体归属感。传统“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往往由教师主导,学生的自主精神稍显薄弱。[4]借助于网络直播平台,合乎时代潮流的科技手段更加贴近学生口味,大学生以网络主播的身份与老师、同学及粉丝互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借助于新颖的科技形式,既有效地传播了社会的正能量,也成为了许多大学生眼中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风尚”。不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学习“概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助于探索“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2.网络直播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有效突破时空的限制
网络直播在传播上具有时间碎片化、即时性等特点。而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支配时间较多,活动区域范围较大,网络直播的特点更容易获得大学生群体的认同。“概论”课实践教学依托网络直播平台,可以摆脱传统的单向教育路径和方式,并有效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大学生从内容接受者转变成为内容生产者。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与“概论”课程内容相关的主题直播,可以实时地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方式更加灵活,内容也更加丰富。把思政教育搬到直播平台上,让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更具有亲和力和感召力,有效地拓展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影响力、辐射力。
3.网络直播具有更强的创意性,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
大学生群体富有表现力,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而且综合素质较高。由于好奇心、准入门槛低、没有地点和设备的限制等因素,使不少大学生加入了直播大军的队伍中。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态,网络直播因其真实的场景、内容的创意和形式的灵活,已经日益成为大学生群体重要的社交、娱乐和学习的方式,同时也为他们展示才艺、释放自我和彰显个性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借助于网络直播,探索“概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模式,使直播成为传递社会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使直播生产健康向上的优质文化。2017年11月,贵州省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月开展了“关注党的十九大·校园网红在行动”网络展播比赛,大学生们通过一场场网络直播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点击率高达200多万次。通过网络直播,大学生们不但宣扬和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同时又拓展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路径。
二、网络直播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建构设计
基于网络直播平台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一方面必须考虑“概论”课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也要对于网络直播平台的特点、运行方式等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具体的建构设计可包括:
1.网络直播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前期准备环节
(1)明确网络直播目标 首先必须让大学生充分了解网络直播平台的特点,充分认识到“概论”课实施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按照“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必须明确网络直播的目标在于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优质内容实现更好的传播,达成理论、思维和实践的一体化。
(2)成立网络直播团队 网络直播虽然可由个人单独完成,但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和协作意识,开展实践教学最好建立一个网络直播团队。这一环节可由学生自主完成,确定团队名称、队长和成员,召开协调会议,确定直播时间,选择直播平台,制定直播预案,撰写直播脚本,进行技术培训,明确分工,集思广益,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3)确定網络直播主题 明确主题是网络直播的关键环节,在主题设计方面,必须与“概论”课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紧贴时事热点。例如在“概论”课中第八章的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教学内容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直播主题上可结合全国两会召开的热点,设计为“我看两会”,“由我来提案”等。
(4)发布网络直播预告 及时发布网络直播预告,可以让广大学生拥有更好的主动操作性和更自由的选择空间,也可以有效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受众群,增加网络直播的辐射面。网络直播团队,可以借助于新媒体平台发布直播预告,制作宣传片,并将其推送给广大的大学生。直播的预告内容将考验直播团队的策划能力,如果内容不够有趣,不够创意,将很难吸引到粉丝。
2.网络直播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环节
(1)进行现场勘查彩排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网络直播前应做到现场勘查和现场彩排。现场勘查时,首先确定直播地点,方便直播内容的介绍和切换。通过现场彩排,则可以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若不具备现场勘查彩排的条件,也应高标准严要求,抱持精益求精的态度进行直播。
(2)网络直播实时监控 按照直播脚本,围绕直播主题,在直播的过程中,注意与观众的互动,直播团队负责人应做到实时监控,避免出现画面抖动,画质模糊,声音不清,信号干扰等技术状况,同时避免出现直播脱离主题、内容杂乱等问题。
(3)制定应急处置预案 针对现场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必须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在直播过程中,如果发生突发情况,必须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直播团队成员应熟练掌握,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3.网络直播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后期优化环节
(1)评定实践教学成绩 目前“概论”课的考试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弹性。[5]学生利用网络直播,传播社会正能量,可将其作为“概论”课成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提高实践教学成绩所占的比例,以学生直播的内容和表现进行评定,既有助于深化“概论”课的考试改革,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优秀直播作品展示 目前各大直播平台均开通了直播回放的功能,对于没有及时观看直播的同学,可通过优秀直播作品展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网络直播带来的乐趣以及亲身参与的成就感,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概论”课的热情,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3)媒体报道积极推广 对于学生提交的直播作品,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投票,评选优秀直播作品和受到大学生欢迎的“网络红人”,打造直播精品,同时充分利用校报、校广播电视台、校网络媒体等进行优秀作品展播和报道宣传,扩大“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积极利用网络直播平台,有助于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但另一方面,网络直播平台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活跃的网络直播主要以游戏和生活为主,从整体上看良莠不齐,暴露出的问题也比较多。将网络直播平台应用于高校“概论”课实践教学,在给大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体验的同时,也无法规避某些风险和挑战。因此,必须谨慎应对。应积极培育能够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大学生“网红”,并挖掘系统化的纵深内容,打造网络直播精品,传播社会正能量,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化生产能力的优势,从而开辟“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吴海巍.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移动视频直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5.
[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2017-01-22].http://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1/P020170123364672657408.pdf.
[4] 涂建华.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单独开课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1):74-78.
[5] 张红霞,葛连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常态化论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6):41-45.
[责任编辑:张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