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促进师与生的沟通

    尹建 孙丽娟

    摘要:教师对学生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与学生沟通。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来向学生表达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要求。这些工作效绩之大小,取决于师生沟通的效能,而师生沟通效能的发生又首先取决于教师对师生关系的理解和理念。

    关键词:教师与学生;有效沟通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047-001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来向学生表达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要求。那么,一名教师具备怎样的理念才能与学生成功的沟通呢?

    一、建立同理心,这是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前提

    同理心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理解对方,并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最后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知道。但同理心不等同于认同和赞同对方的行为和看法,也不等同于同情,有时过多的同情反而会伤害学生的自尊。

    教师在同理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学生,要暂时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将自己放到学生的立场和处境中来尝试感受他的喜怒哀乐,经历对方正在或曾经面临的压力,并体会对方之所以会说出这样的话和导致这样的行动表现的原由。比如班内的一位女学生丁雪(化名)发生了早恋。我们作为教师,不愿意这样年龄的学生这么早谈恋爱,因为这样年龄的学生无论是对自身情感,还是对对方情感的把握深度都不够,一旦发生爱情,就会牵涉自己整个的注意力,自然会影响学习。但如果我们尝试进入她的处境和身份中,一个从小父母双亡,与严厉、苛刻的姨妈生活在一起的女孩,长期渴望别人对她的关心和关注,希望能够得到别人温暖的对待,而一位男生对她恰恰非常关注和关心,对她的温暖和关怀,都恰巧满足了女孩的期望和心理需要。她便不顾外界一切的阻力维持与这个男生的恋爱关系了……当我们放下主观的看法,设身处地地进入她的内心世界时,就能同理她对这份早恋的特殊感受了,对她的同理心自然就会出现,也就不会用警告的口吻谈话了,而是从更理解她和更爱她的角度与她沟通。

    当然,老师向学生传递同理心时,不能只是单纯地将学生的感受回应给学生,如:

    学生:老师,我最近情绪很不好,因为快要临近期末考试了!老师:你担心马上就要考试了吗?

    而是要懂得将他对学生所观察到的信息涵义反馈给学生。那么老师要回答的是:你是不是有些地方还没有准备好?也就是说,在同理心中,老师的责任在于学生本人的感受,在于设身处地地去了解学生此时此地的感受,而不带自身的价值观去评判学生对他们所关注的对象。这样,当我们能够做到深入地感受学生的内心,也就是对学生的接纳的开始,学生也就开始对老师接纳了。

    所以,同理心的培养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前提,当一个老师不能或不愿同理时,学生会觉得老师不理解、不关心自己,随之会感到很失望,很沮丧,对老师的信任度会降低,向老师敞开心胸的欲望会很快消失和终止。

    因此,在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同理心是开启学生内在心智世界的钥匙,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前提。

    二、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把真诚看作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最基本的要素,而教师对学生的真诚就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学生对教师施加的教育影响,是有选择地接受的。学生在与老师的交往中,只有感到被信任、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生命全貌之后,才愿意去回应给老师信任感和对老师生命全貌的接纳。学生对老师的言行是否一致非常重视。在一个言行一致的老师那里,学生的第一个心理体验是安全感。学生在与这样一个表里一致、言行一致的老师沟通,本身就是在学习如何进行健康的情绪管理;让自己在这样的一个榜样那里,学习做一个表里一致、言行一致的人,学习对人真诚、信赖的品质。

    那么,一个教师怎样来成长自己的真诚并表达给学生呢?

    首先要自我接纳并有自信。自我接纳是指教师自己有勇气面对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探索、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中软弱、阴暗和脆弱的地方。在这个接纳自己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别人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可以体验到每个人都有他的软弱、阴暗和脆弱的一面,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外界的支持和宽容。这种通过进入自己内心世界,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方法,本身就是一个真诚的品质在成长的过程——我们越是能够接纳自己内心世界中软弱、阴暗和脆弱等过去不愿去正视的一面,就越容易放下自我防御的面具,越能够在与人沟通时流露出源自内心深处的真实,也就越有人情味,越能够对学生产生感染力了。自信来源于对自己的了解和由此产生的安全感、自在感。当一个教师在心灵深处感到安全时,就不会耗费时间和精力来构建种种防卫面具,不需要伪装和防御,那么,自然地,他会给他的学生带来安全的沟通氛围,也就帮助了学生在这种人格力量的感染下接受他的正面影响了。当然,向学生表达真诚的自我体验,不是无条件自由地向学生“倾诉”自己的心态。如果说出来的亲身感受对学生没有帮助,就没有必要说出来。

    三、接纳与尊重学生

    接纳和尊重是这样的一种心理品质:教师相信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相信他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帮助学生相信他的老师即使对他的某些行为和想法不认同,而且它们必须要被改变,但是,他在老师的眼中仍然是一个有潜力和价值的人。老师不要求学生先变得完美,先改正错误,然后才接受他,而是始终无条件地相信学生自己有朝好的方面去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这是接纳较完整的品质。正是老师这种对学生无条件的接纳,才会让学生对自己产生信心,产生改变自己的力量和动力。

    尊重与接纳学生是教师对学生爱的表现,也是教师对学生爱的能力的体现。当一个教师真正地在爱一个学生的时候,也是他对学生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有最大相信的时候。然而,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接纳不是对学生无理性、无信念的溺爱和迁就。恰恰相反,对学生真正的尊重和接纳并不等于赞同学生的不良行为,也不等于教师不能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模式。尊重和接纳学生是指教师即使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模式,但仍然给予学生一个自由表达自己的空间;即使学生还没有进步,但仍然给予学生鼓励进步的力量。尊重和接纳学生也意味着让学生在表达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时,不轻易下判断,不对学生随便地做出“好”或“坏”的判断,只是先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去聆听,给予学生充分的宽容去表达和自我觉察。正如“沟通者的誓言”说的那样:“无论我是否同意你的观点,我都将尊重你,给予你说出它的权力,并且以你的观点去理解它,同时将我的观点更有效的与你交换。”

    总之,教育效能的发生是在活生生的人际关系中进行的。师生关系原则的真正生命力是通过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和沟通中体现的。以上三个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基本条件,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是需要一直贯彻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它们是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所必须基于的沟通理念,也是教师用以提升自身对学生感受敏捷度的途径。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