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团体心理辅导的生力军
冯丽 张丽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全球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心理疾病已成为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威胁。另据科学研究表明,许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其根源都在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中学阶段是人生最关键的时期和转折点。一方面,中学生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另一方面,中学阶段是中学生性格的形成时期,他们在与同学的交往、情感、学习、娱乐、前途选择等方面,都会产生许多适应问题,很多心理障碍也会在这一时期显露和形成。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尤为重要。
一、农村中学开展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不少家长文化水平较低,教育子女的方法比较简单粗暴,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有的家长外出打工,对孩子的成长无法陪伴;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无力辅导;有的家长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对孩子的成长无法提供有效帮助;有的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值过高;也有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受到一定伤害,这些都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与此同时,学校教育或多或少地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对学生心理问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薄弱。鉴于此,加强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目前,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乏人问津,有的学生甚至对本校心理咨询教师及心理咨询室的地点一无所知。而学校的心理咨询教师又往往由主要学科的教师兼任,被大部分学生所熟知,学生心里即使有了想法和困惑,也没有勇气去和这样的教师交流,因为他们害怕教师会把学习与所咨询的问题混淆在一起,或者对教师能否完全保密持怀疑态度。虽然一些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咨询制度,却由于师生都面临着不同的压力而无暇付诸实施。所以,农村中学的心理咨询尤其是个别心理咨询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心理咨询室也大都成为“漂亮的摆设”。
鉴于此,作为班主任,我们在学生中开始进行“班级团体心理咨询”的尝试。
发展性班级心理辅导是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团体心理辅导。专职教师或班主任利用班级的特点,基于心理学的原理,运用适当的辅导技术,对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发展问题给予指导、帮助和训练,促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
1.活动内容的确定
活动的内容通常以发展中的青少年面临的普遍问题为主题,可分人格辅导、学习辅导、生活辅导等。具体安排内容时,可以结合学生与班级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划分为:如何调整逆反心理、如何学会接纳他人、如何培养自信、如何培养团体意识、如何面对挫折、如何进行压力管理、如何不厌学、怎样进行学习规划、如何适应中学学习环境、如何利用学习中的信息反馈、如何培养创新能力、怎样掌握学习方法与策略、如何排除考试焦虑、如何进行正确归因、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对待早恋和网恋、如何预防网络成瘾、如何看待“追星”、如何看待吸烟行为、如何合理消费、如何管理时间等。在确定主题之后,最好能取一个团体名称,如“明日之星” “同舟共济” “心灵驿站” “同在屋檐下” “牵手你和我” “轻轻松松进考场” 等,名称力求新颖、独特、有意境。总之,活动内容应是发展性的,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学生的成长情况确定主题。
2.活动的开展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目标能否实现,关键要看活动的开展情况。活动的开展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说自己,也可以说别人,如“认识自己” “认识他人”;可以动手画也可以感悟音乐,如“自画像” “动人旋律”;可以自省也可以分享,如“生命线” “苦乐分享”;可以是实情也可是模拟,如“我真实的困惑” “角色扮演”;可以讲故事也可做游戏等。如笔者在对初三年级以班为单位开展的一堂团辅活动中,活动安排分别为暖身活动、吸管的力量、讲述故事、突出重围、激励留言卡等。
总之,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需要根据主题的不同,采用演讲、阅读、讨论、辩论、唱歌、绘画、自省、游戏、制作、调查访问、媒体应用、角色扮演、心理训练、创意思考联想活动、参观访问、分组竞赛等不同的活动方式,切实开展一系列切合主题、适合学生特点与学校条件、方便学生参与的活动。
3.围绕目标,进行小组辅导的评估
为了提高效率,总结经验,每次辅导我们都要进行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过程评估是在小组活动进行过程中,通过教师观察、学生自我评估等方式,了解成员在活动中的表现、对团体的满意程度、对团体活动的看法,以方便教师随时调整活动进程,选择有效的方法照顾到每一个成员的发展。结果评估是在辅导结束后进行的效果评估,可以从认知改变、情感协调及新行为的建立与强化三方面来进行。认知层面是用来考查学生是否了解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是否明白自身的心理需求、是否认识到某些不良行为的危害。情感层面是看学生的情绪是否得到宣泄、是否能进行情感的迁移、是否有积极的体验、是否增强了归属感及认同感。行为层面是评价学生是否学会了调控情绪的方法,是否掌握了反省、监控、表露的技能技巧,是否重建了合理性认知,是否发展了适应性行为等。总之,评估不是看组织了多少场活动,而是看触及心灵的情感体验有多深刻,成员是否有自身经验的变化及素质的提高,是否实现了辅导的既定目标,班级是否形成了积极的气氛及意向。班主任要注重从多个角度对活动进行整体及全面的评价,力求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共存,个人评价与他人评价兼顾。
三、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意义
1.提高效率,省时省力
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如异性交往问题、学习问题、逆反心理等,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就班级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这比较符合我国班级授课制的特点。中学教师往往教学任务繁重,而班级团体辅导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同时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有效节省了时间和人力,如“自信心培养”,可以对自信心不高的几人、十几人甚至几十人同时进行辅导;“寻找正确的归因”,则可以对全班同学同时进行辅导,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2.促进成长,提高素质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定位于学生成长中的普遍问题,着眼于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学生通过参与团体活动,能学到许多社会生活经验,如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发展良好的自我形象、喜欢并投入学习、提高心理机能、增强心理承受力、对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等。有的学生在活动结束后的心得中写道:“同学就像是一面镜子,能发现我身上存在的不足,能让我有动力在今后改正错误。我觉得同学们好可爱!我觉得特别幸福!他们对我的评价,我以后会认真收藏。我会好好学习,不让他们失望。” “有些同学平时不怎么说话,看到他们给我的留言很开心,感到在他们的眼中有我的存在,他们的评价让我充满自信,以后也不能辜负他们。我感觉我们班的同学很可爱。” “我认为友谊很珍贵,当我看到这些留言,很感动,差点儿哭了。以前我并不自信,但通过这次游戏,我看到了别人眼中的自己,对自己有了一丝希望。” “老师,您让我们懂得了如何接纳自己和接纳别人,如何勇敢地面对挫折,如何面对考试的焦虑,如何在学习中寻找快乐……我们真的很感谢您,我们都比以前开心快乐多了。”
3.师生参与,加强班级管理
班主任参与班级心理辅导,有助于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促进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的融洽;有助于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把握学生问题行为的实质;有助于教师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学生观,改变以说教、训导、惩罚等方法来处理学生问题的简单行为;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使班级形成积极向上、人际协调、自主独立、乐观自信的精神面貌。
尽管我们的团辅活动仍处于摸索阶段,还很不成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尽管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因地而异,仍需要我们不断地推陈出新,但不可否认的是,每次活动后我们师生的共同收获都是巨大的,这将激励着我们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为进一步做好工作而不懈努力。
(作者系课题组核心成员)
(本栏责编 子 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全球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心理疾病已成为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威胁。另据科学研究表明,许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其根源都在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中学阶段是人生最关键的时期和转折点。一方面,中学生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另一方面,中学阶段是中学生性格的形成时期,他们在与同学的交往、情感、学习、娱乐、前途选择等方面,都会产生许多适应问题,很多心理障碍也会在这一时期显露和形成。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尤为重要。
一、农村中学开展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不少家长文化水平较低,教育子女的方法比较简单粗暴,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有的家长外出打工,对孩子的成长无法陪伴;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无力辅导;有的家长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对孩子的成长无法提供有效帮助;有的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值过高;也有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受到一定伤害,这些都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与此同时,学校教育或多或少地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对学生心理问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薄弱。鉴于此,加强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目前,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乏人问津,有的学生甚至对本校心理咨询教师及心理咨询室的地点一无所知。而学校的心理咨询教师又往往由主要学科的教师兼任,被大部分学生所熟知,学生心里即使有了想法和困惑,也没有勇气去和这样的教师交流,因为他们害怕教师会把学习与所咨询的问题混淆在一起,或者对教师能否完全保密持怀疑态度。虽然一些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咨询制度,却由于师生都面临着不同的压力而无暇付诸实施。所以,农村中学的心理咨询尤其是个别心理咨询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心理咨询室也大都成为“漂亮的摆设”。
鉴于此,作为班主任,我们在学生中开始进行“班级团体心理咨询”的尝试。
发展性班级心理辅导是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团体心理辅导。专职教师或班主任利用班级的特点,基于心理学的原理,运用适当的辅导技术,对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发展问题给予指导、帮助和训练,促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
1.活动内容的确定
活动的内容通常以发展中的青少年面临的普遍问题为主题,可分人格辅导、学习辅导、生活辅导等。具体安排内容时,可以结合学生与班级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划分为:如何调整逆反心理、如何学会接纳他人、如何培养自信、如何培养团体意识、如何面对挫折、如何进行压力管理、如何不厌学、怎样进行学习规划、如何适应中学学习环境、如何利用学习中的信息反馈、如何培养创新能力、怎样掌握学习方法与策略、如何排除考试焦虑、如何进行正确归因、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对待早恋和网恋、如何预防网络成瘾、如何看待“追星”、如何看待吸烟行为、如何合理消费、如何管理时间等。在确定主题之后,最好能取一个团体名称,如“明日之星” “同舟共济” “心灵驿站” “同在屋檐下” “牵手你和我” “轻轻松松进考场” 等,名称力求新颖、独特、有意境。总之,活动内容应是发展性的,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学生的成长情况确定主题。
2.活动的开展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目标能否实现,关键要看活动的开展情况。活动的开展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说自己,也可以说别人,如“认识自己” “认识他人”;可以动手画也可以感悟音乐,如“自画像” “动人旋律”;可以自省也可以分享,如“生命线” “苦乐分享”;可以是实情也可是模拟,如“我真实的困惑” “角色扮演”;可以讲故事也可做游戏等。如笔者在对初三年级以班为单位开展的一堂团辅活动中,活动安排分别为暖身活动、吸管的力量、讲述故事、突出重围、激励留言卡等。
总之,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需要根据主题的不同,采用演讲、阅读、讨论、辩论、唱歌、绘画、自省、游戏、制作、调查访问、媒体应用、角色扮演、心理训练、创意思考联想活动、参观访问、分组竞赛等不同的活动方式,切实开展一系列切合主题、适合学生特点与学校条件、方便学生参与的活动。
3.围绕目标,进行小组辅导的评估
为了提高效率,总结经验,每次辅导我们都要进行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过程评估是在小组活动进行过程中,通过教师观察、学生自我评估等方式,了解成员在活动中的表现、对团体的满意程度、对团体活动的看法,以方便教师随时调整活动进程,选择有效的方法照顾到每一个成员的发展。结果评估是在辅导结束后进行的效果评估,可以从认知改变、情感协调及新行为的建立与强化三方面来进行。认知层面是用来考查学生是否了解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是否明白自身的心理需求、是否认识到某些不良行为的危害。情感层面是看学生的情绪是否得到宣泄、是否能进行情感的迁移、是否有积极的体验、是否增强了归属感及认同感。行为层面是评价学生是否学会了调控情绪的方法,是否掌握了反省、监控、表露的技能技巧,是否重建了合理性认知,是否发展了适应性行为等。总之,评估不是看组织了多少场活动,而是看触及心灵的情感体验有多深刻,成员是否有自身经验的变化及素质的提高,是否实现了辅导的既定目标,班级是否形成了积极的气氛及意向。班主任要注重从多个角度对活动进行整体及全面的评价,力求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共存,个人评价与他人评价兼顾。
三、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意义
1.提高效率,省时省力
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如异性交往问题、学习问题、逆反心理等,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就班级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这比较符合我国班级授课制的特点。中学教师往往教学任务繁重,而班级团体辅导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同时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有效节省了时间和人力,如“自信心培养”,可以对自信心不高的几人、十几人甚至几十人同时进行辅导;“寻找正确的归因”,则可以对全班同学同时进行辅导,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2.促进成长,提高素质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定位于学生成长中的普遍问题,着眼于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学生通过参与团体活动,能学到许多社会生活经验,如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发展良好的自我形象、喜欢并投入学习、提高心理机能、增强心理承受力、对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等。有的学生在活动结束后的心得中写道:“同学就像是一面镜子,能发现我身上存在的不足,能让我有动力在今后改正错误。我觉得同学们好可爱!我觉得特别幸福!他们对我的评价,我以后会认真收藏。我会好好学习,不让他们失望。” “有些同学平时不怎么说话,看到他们给我的留言很开心,感到在他们的眼中有我的存在,他们的评价让我充满自信,以后也不能辜负他们。我感觉我们班的同学很可爱。” “我认为友谊很珍贵,当我看到这些留言,很感动,差点儿哭了。以前我并不自信,但通过这次游戏,我看到了别人眼中的自己,对自己有了一丝希望。” “老师,您让我们懂得了如何接纳自己和接纳别人,如何勇敢地面对挫折,如何面对考试的焦虑,如何在学习中寻找快乐……我们真的很感谢您,我们都比以前开心快乐多了。”
3.师生参与,加强班级管理
班主任参与班级心理辅导,有助于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促进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的融洽;有助于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把握学生问题行为的实质;有助于教师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学生观,改变以说教、训导、惩罚等方法来处理学生问题的简单行为;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使班级形成积极向上、人际协调、自主独立、乐观自信的精神面貌。
尽管我们的团辅活动仍处于摸索阶段,还很不成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尽管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因地而异,仍需要我们不断地推陈出新,但不可否认的是,每次活动后我们师生的共同收获都是巨大的,这将激励着我们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为进一步做好工作而不懈努力。
(作者系课题组核心成员)
(本栏责编 子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