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智慧教育的 教师TPACK发展路径与培养策略探讨

    郑晓丽 陈子超 刘经典

    

    摘要:在信息化背景下,提高教师TPACK水平,是实现智慧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智慧教育的内涵出发,从本质上反思面向智慧教育需要新的教师TPACK知识观,作者在深入剖析TPACK模型及其各个主要成分在智慧教育背景下的发展路径后,自上而下地提出教师TPACK的培养途径,以应对技术引发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引领时代走向智慧教育。

    关键词:智慧教育;TPACK;发展路径;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9)17-0093-05● 引言?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VR等智能技术的出现,我国的信息化教育出现了高级形态——智慧教育,随即,教育领域兴起了智慧教育的浪潮,智慧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培养目标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且受到诸多研究者的极大关注。根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可以得知,智慧教育将成为促进信息化教育的制高点,要将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要从实现智慧教育的路径中带动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1]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变革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信息技术,而智能技术是智慧教育出现的显著性特征,探究智能技术与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整合,成为实现智慧教育的决胜点。[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3],教师成为将智能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从根本上推动教育信息化,走向智慧教育的关键因素。AMTE提出,拥有将整合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的知识专家型教师,不仅能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课堂,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能最大限度地吸收更多的知识,而TPACK框架刚好强调了技术融合于课堂教学的需求,将技术与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消融以往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分水岭。[4]TPACK理论是我国专家和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但面向智慧教育时代,对于如何促进教师TPACK发展,还缺乏深入的研究,而智慧教育的实现需要创新型和引领型的教师促进其发展。因此,本文旨在面向智慧教育,在深入论述TPACK的内涵和关键特征后,提出TPACK的发展路径及其对教师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智慧教育时代需求的教师的培养途径,为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实现智慧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智慧教育概念

    随着智慧教育的出现,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们从信息化的视角出发,对智慧教育的概念進行了不同的阐述。马小强(2017)提出智慧教育是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运用各种新技术对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进行优化创新,以形成教育新形态。[5]蒋家傅(2013)认为智慧教育是一种教育方式,其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与教师教学效率,其过程是运用先进技术作用与课堂中的各个要素,从而更好地辅助教育者开展教学。[6]刘晓琳(2016)认为智慧教育是在网络技术和智能化技术所构建的智慧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将技术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可实现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提升学习者的智慧和全面发展学习者。[7]

    综合以上的观点,笔者认为:智慧教育是面向世界的高级的信息化教育新形态,更符合信息化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学习个性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和环境虚拟化,关键是有智能技术的支持和智慧的教学环境支撑,从而创新传统的教学法,并且运用智能技术和新型教学法更好地辅助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更优质的教育、更有效率的课堂,最终培养适合21世纪发展的创新型和引领型人才。● TPACK研究及发展路径

    1.TPACK概念及模型

    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是技术、教学法和学科内容三者在整合的过程中交互形成的知识。这种知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技术知识、教学法知识和学科内容知识三者进行有效整合,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预期效果。它不同于以往教师和专家所拥有的知识,也不同于传统的与学科内容无关的知识。它最初是由Koehler和Mishra提出,主要由CK(学科知识)、PK(教学法知识)、TK(技术知识)、PCK(学科教学知识)、TPK(整合技术的教学知识)、TCK(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和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七种成分组成,具体的框架如下图所示。

    2.TPACK的相关特征

    TPACK主要的特征表现在复杂性、情境性、动态性和发展性四个方面,其中,复杂性主要是指TPACK是一种结构复杂、内容耦合的知识,它所包含的三种核心知识既可以独立存在,又可以互相联系而交织在一起。情境性是指具体的教学情境,即TPACK可以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境,教师可以运用技术知识去解决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根据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教学设计等具体的情境TPACK作出适当的调整,以符合教师教学需求。TPACK具有动态性,最主要的原因是TPACK中最突出的成分是技术知识,技术知识自身会因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技术的变革也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中,作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在变革的浪潮中也会不断地发展和衍变,因此TPACK会随着时代的变化、技术的变化而具有动态性。发展性主要是由TPACK所具有的以上三种特性所决定的,它反映的是教师要不断与时俱进,在不断反思技术与学科内容的融合和技术与教学法的融合过程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TPACK知识,从而使TPACK具有符合时代发展的特性。

    根据上述所总结的特征,智慧教育的实现与TPACK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要实现智慧教育,TPACK必须从智慧教育的理念、特点及核心目标出发,真正将实现智慧教育过程中所需要的智能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

    3.面向智慧教育的TPACK的发展路径

    在信息时代,智慧教育要面向未来,要创造性和合理性地使用智慧时代下的智能技术,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有创造性的人才。智慧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21世纪的核心素养和21世纪的生存技能,而教师作为怎么教和教谁的关键因素,更应该担起智慧教育的使命,将TPACK作为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成分。面向智慧教育,教师TPACK的各个成分的发展路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内容知识+跨学科

    学科内容知识由单科内容知识向跨学科内容知识发展。学科内容知识主要是指具体的学科知识。面向智慧教育,学科知识在选取上不能局限于本身课程的知识,而是要基于本身的学科知识将其他学科的内容知识整合到自身学科内容知识中来,它是一种跨学科的学科内容知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2)教学法知识+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法知识应在现有的基础上,融合创新教学模式。智慧教育下的教学方式,由知识导向转向体验导向,由内容呈现、重讲授转向重活动设计、重启发和引导,由重学习行为观察转向重学习活动干预,由单一的机械评价转向多样化的适应性评价,以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多元化的发展。教学法知识应向创新的教学模式迈进,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特定的情境,选择数据驱动的高效互动教学、智慧技术支持的混合式、融合steam的项目式、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探究式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发生知识的迁移,保持学生持续学习的动机和探究知识的精神,从有效意义上变教学法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智慧教学法。

    (3)技术知识+智能化

    技术知识向智能化进发。TPACK中的技术知识,主要是指能恰当使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难题,根据特定的教学情境选择合适的技术,对课堂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开展,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面向智慧教育的进程中,TPACK所提到的技术更倾向于实现精准教学的大数据、给学生强烈体验感的VR(虚拟现实),如VR桌面式教学系统、增强环境感知的AR、实现自动化的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在这些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精准教学,实现个性化教育;利用VR技术给学生具体的情境,可以将课堂教学中抽象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连接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利用AR技术,对现实世界进行补充,增强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对世界的体验,启发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说,面向智慧教育,教师所使用的技术是智能化的,所支持的教学是更有效益的,所达到的效果是更加多元化的。这要求教师在使用技术支持教学的过程中,要融入智能化的技术知识,实现有效率、有效果的教育,以达到更优质的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发展的全面化、智慧的创新化,同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积累智能化的技术知识。

    TPACK三种知识要素所形成的新的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重叠的,因此这三部分重叠的部分也应该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基于以上面向智慧教育的TPACK的三种要素的分析,学科教学知识应重点体现在采用何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开展跨学科的教学知识,将创新性的教学法知识灵活地、智慧地贯穿于整个课堂的教学体系中,灵活运用于每个知识点,从而实现有意义的教学与学习;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应重点体现在如何将大数据、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智能技术与创新的教学法进行深度融合,教学法知识要基于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要求,基于学生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智慧教育中的新型的教學模式和教学策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学,以创新型的教学范式如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线上线下教学,学生在课堂探究答疑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从而突破时空和思维的限制,更好地实现智慧教学。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应重点关注如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关注信息技术可能改变的学科内容的表征形式,在智慧时代,学科内容知识可根植于具体的情境,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真实情境、学习指导支架,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智慧教育中教师TPACK培养策略

    智慧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利用智能技术,智慧教学法与学科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促进学生进行智慧学习,从而培养优秀的人才,笔者从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这三个方面,提出了智慧教育中教师TPACK培养策略。

    1.教育管理部门:教育培训

    教育管理部门要积极发挥学校师资培训的支持作用,准确把握智能技术对教育所引发的变革,把重点转向智慧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上来,基于智慧教育的理念和培养目标,根据教师TPACK发展路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研修活动,探讨智慧教育背景下TPACK中智能技术、创新教学法和学科教学内容知识各个成分在智慧课堂发挥的作用,以及这三者之间应该如何在“动态—平衡”中实现融合,以更好地服务于智慧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就是说,教育管理部门要发挥自身的支持力量,积极推动地方教师开展TPACK的教研活动,以增强教师运用TPACK模型实现智慧教育的能力。

    2.学校:立足真实情境的校本培训

    在TPACK框架及概念的指引下,学校要开展立足真实情境的校本培训,由学校组织TPACK专家型教师开展教育培训。首先,在技术上,利用现有资源,根据不同的学科,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以问题情境的体验学习方式,让教师学会使用支持智慧教育的智能化技术,掌握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原理和应用目的。其次,在教学法上,请TPACK专家型教师以课堂实例,分享智慧教育下新型的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如虚实结合的桌面式VR系统支持下的观察与实验教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的unity VR课堂教学等。最后,在教师充分掌握智能化技术和智慧教学法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践模式后,将智能化技术和智慧教学法加以整合,通过模拟教学和教学研讨,帮助教师掌握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中,在遵循真实情境的原则下,可借助现有的智能化设备,如虚拟现实等,采用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多种创新的教学范式,促进教师TPACK往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教师TPACK水平。

    3.教师:自主发展

    自主发展,是教师激发自身创造性力量和个体作业的过程。在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进行自主学习与反思,总结TPACK元认知知识,进行自主发展。[8]

    第一,教师可用叙事的方式记录自身在课堂教学中技术运用情况,根据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所获得的知识,反省自身如何将智能技术、创新教学法知识和学科教学内容三者进行有效整合,以提高自身TPACK运用水平。也就是说,教师通过“自检”的方式,认识自身TPACK现状,从而进行优化。

    第二,教师在结合自身学科的基础上,利用学校教学资源申报项目,以项目为驱动,开展关于智慧教育下教师TPACK发展的深度研究,设计与开发智慧教育下的教學案例,并形成论文的成果,在研究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提高自身TPACK的运用能力。

    第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自身所开发的教学案例进行行动研究,根据TPACK专家型教师的教学案例,诊断自身的信息化技能水平,评估开展活动时借助了什么信息化技术,采用了何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总结其不足,反思改进建议,优化TPACK利用框架,在行动中有效提升TPACK水平。● 总结

    面向智慧教育,在利用TPACK这一框架培养教师,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支持智慧教育的智能化技术知识、创新型教学法知识和跨学科的内容知识,更要注重三者之间交互的动态的知识,懂得构建智慧教育下的TPACK完整体系,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和不断反思、改进,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融会贯通智慧教育下的TPACK,以实现智慧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和适应21世纪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 [EB/OL].(2018-04-25)[2018-06-17].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2010-07-29)[2016-09-13].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3]中国政府网.温家宝在北京三十五中的讲话:教育大计教师为本[EB/OL].(2009-10-11).http://www.gov.cn/ldhd/2009-10/11/content_1436183.htm.

    [4]吴焕庆,余胜泉,马宁.教师TPACK协同建构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9):111-119.

    [5]马小强,施建国,程莉莉,等.智慧教育的发展及价值取向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7(12):1-6.

    [6]蒋家傅.智慧教育与智慧校园[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0):13.

    [7]刘晓琳,黄荣怀.从知识走向智慧:真实学习视域中的智慧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6(03):14-20.

    [8]张静,刘赣洪.多维视角下教师TPACK发展机制与培养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33(03):95-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9年度实验室开放创新基因项目“基于游戏化学习的汉语拼音教育软件设计与应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