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思维视域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生态圈构建

    谢永超 杨利

    

    摘 ?要 运用教育生态思维与方法构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生态圈是生态思维实践体现。由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实施的离散性、培养过程推进的松散性、培养结果评价的断续性,导致出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生态性困境。基于生态圈的结构特征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化属性,进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生态圈的整体化构建,具体围绕课堂教学的微观生态系统、专业内部治理的中观生态系统、校企合作的宏观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展开。

    关键词 教育生态系统;职业教育;生态思维;创新型人才;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化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2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1-0068-03

    1 引言

    运用生态学原理,借助整体联动与系统平衡的思维方法,探析教育生态系统内环境、个体及群体之间的相互制约影响机理,寻求解决职业教育问题的途径和方法[1]。教育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同时,还与社会生态系统等外生态系统进行系统间的信息交换,因此,教育生态系统具备多维镶嵌性[2]。基于教育生态理论,进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生态圈的构建,具有高度的紧迫性与现实的必要性。

    1)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具备高度的复杂性与系统性,其同时处在自身内部生态系统、高等职业教育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圈之中。因此,构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生态圈,不可能脱离高等职业教育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圈而独立存在。

    2)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依然存在许多思维认知误区,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论指导。教育生态思维则可以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施提供科学系统的思维理念与方法。运用教育生态思维与方法构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生态圈是生态思维的实践体现。基于生态圈的结构特征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化属性,进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生态圈的整体化构建,是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理论与实践诉求。

    2 运用教育生态学审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探求创新型人才培养要素式弊端

    部分与整体、要素与生态系统是推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两种不同理念与方法。要素理念追求以要素(部分)为中心,提倡先部分后整体;生态系统理念则始于整体,追求系统(圈)的动态平衡与相互制约。要素式教育理念的实施与推进可以迅速发现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的突破口,却打破了教育系统的内在联系逻辑,容易导致出现“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弊端。基于生态思维,系统把脉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要素式问题弊端。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实施的离散性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实施的离散性是指创新型人才培养涉及政府(行业、产业)、学校、企业、教师与学生等五大主體,各个培养主体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有自身的生态环境要求与生态发展逻辑需求。由于各个培养主体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没有达成共识,缺乏主体共识视域下的系统行动逻辑,导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呈现各自独立的离散性(分裂性),主要表现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区域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由于高职院校与企业(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企业)缺少完善的联动机制,导致人才供需双方的结构性矛盾,引发“就业难”和“难招人”的双重窘境。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推进的松散性 ?推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政府(行业、产业)、学校、企业、教师与学生等五大主体达成共识,探求最大公约数,系统性推进人才培养。但是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尚处于“黎明前的黑暗”,尚无成熟的实践经验,更没有系统性布局与体系化路径,导致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推进松散。主要表现在政府(行业、产业)、学校、企业等主体唱“独角戏”,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各主体参与程度不够,缺失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的行动合力。同时,激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主体(学校、企业等)参与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体制机制壁垒仍然存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利益相关者的协同联动机制、共同利益诉求保证体系均未达成,束缚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系统生态圈的形成。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结果评价的断续性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结果评价不仅包括在学校学习期间的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更应该关注学生入职后3~5年的工作能力表现,这样才能保证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结果评价的连续性。在学校学习期间的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应该构建学校、企业、教师与学生等利益相关主体共同组成的多元、全过程、无死角的评价体系,参与主体共同推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改革,最终提高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学生入职后3~5年的工作能力表现评价应该以企业为主,把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知识、能力和素质表现等情况反馈给学校,学校根据反馈信息对专业建设的相关内容进行动态更新。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缺乏参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动力,从而导致创新型人才培养结果评价的断续性。

    3 基于生态思维整体化构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生态圈,解决创新型人才培养要素式弊端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生态圈必然置于高等职业教育大生态圈和社会大生态圈之中,构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生态圈必受现有教育生态圈的影响,也必然影响现有的教育生态圈。基于生态思维整体化构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生态圈,必当有系统平衡与整体联动的思维。因此,确定基于生态思维整体化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生态圈框架如图1所示。

    围绕课堂教学的微观生态系统的构建 ?“课堂革命”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传统课堂以应试教育为目的,具有背离人性的超权力场域,学习主体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4]。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过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创新实践能力,核心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推进应用电子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迫切需要“课堂革命”,构建一种自由、平等、开放的具有旺盛的生命活力的微观(课堂)生态系统,从而更好地实现课堂生态主体之间的信息流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需求。

    基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属性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联动性与开放性要求,构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堂生态系统,当以“双主体”为中心,秉承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需求相结合,根据课堂教学的理念、设计、方法和场景等“四生态要素”构建围绕课堂教学的微观生态系统。

    首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堂革命”需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与创新性。因此,根据参与主体的异质性,开发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岗位發展需求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层次化、模块化课程。

    其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升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因而需要优化课堂的教学设计,将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再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属性,要求课程教学更加注重探索性,从而提升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因此,根据课程的异质性,进行项目教学法等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最后,构建虚实结合的课堂教学场景,运用世界大学城、爱课程、蓝墨云班课等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借助VA、VR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虚拟+现实的结合;依托电气协会、机电创新协会等学生专业团体,实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有效互动。

    围绕专业内部治理的中观生态系统的构建 ?高职院校构建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是现阶段高职院校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跨越的重要举措,对于激发利益相关者的主动性,特别是企业的参与性,提升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在新形势、新经济、新业态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当以专业内部治理为逻辑起点,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行业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实现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区域电子信息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的联动发展,最终达到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生态结构的目的。

    专业内部治理的构建需要充分考虑其生态要素构成结构,借助系统生态学理论,对构成专业内部治理的生态要素进行结构优化与重新洗牌,最终达到整体构建的目标。从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角度来看,构成专业内部治理生态系统的生态要素主要包括制度规范、文化塑造、平台建设与资源配置等四个。

    1)以工学结合为核心,完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校企合作机制及专业建设与管理相关规范,从而保障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生态系统运行的科学性和动态性。

    2)塑造具有湖南铁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选择一批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联合紧密的先进、知名企业,将其企业文化与专业校园文化深度融合,将企业的6S、现场精益管理等现场管理理念融入实训室管理,将源自企业的真实项目融入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文化育人。

    3)与企业共建“知识传承—知识生产—知识应用[5]”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平台。校企依托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平台,通过共同实施项目开发、现代学徒制人才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等途径,真正实现生态系统载体互动交融与相辅相成,最终达到“双主体”育人的目的。

    围绕校企合作的宏观生态系统的构建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施主体是学校和企业,却受政府、高职院校和区域产业整体生态关系的影响,转变三者生态关系的终极目标是使得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区域电子信息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特色与学校自身的专业特色。从专业内部治理的角度分析,在三者生态关系的调整中,专业建设团队能优化的就是校企关系,因此,校企关系的优化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宏观生态系统的起点和重点。

    校企合作关系的改善需要全面考虑专业人才培养主体的利益诉求。高职院校追求的是高质量的专业人才输出、教师能力提升等。企业在追求高质量的专业人才输入的同时,更加追求协同创新发展。因此,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契机,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和利益诉求共识,协同推进校企生态关系的转变。

    4 结语

    运用教育生态思维与方法构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生态圈是生态思维的实践体现。本文首先分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的生态性困境,然后基于生态圈的结构特征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化属性,进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生态圈的整体化构建,具体围绕课堂教学的微观生态系统、专业内部治理的中观生态系统、校企合作的宏观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论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生态圈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1-3.

    [2]凌玲,贺祖斌.教育生态学视野中的区域教育规划[J].教育发展研究,2005(5):66-68.

    [3]陈宝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治国理政·新理念 新思想 新战略)[N].人民日报,2017-09-08(07).

    [4]汪霞.我们的课堂生态了吗[J].全球教育展望,2005(5):

    17-22.

    [5]田贤鹏.教育生态理论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6(7):66-72.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