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教学背景的园本教研思考

    尤素敏

    

    笔者理解的“主题教育背景”下的园本研究,是以促进在园幼儿发展为目标的、明确指向主题顺利实施的、在幼儿园内能实际操作的研讨活动。

    一、现行园本教研存在缺失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都建立了完整的园本教研体系,各类学习研究正常开展。可随着“主题教育”的普及,基于主题的园本教研尚未跟上实践的脚步,常存在以下不足:

    “主题”内涵缺失。受传统的“分科教学”“业务学习”观念的影响,园本研究常常过于侧重单个活动的剖析,少了围绕主题融合的准备和讨论,忽略了一日活动中其他内容的研讨,缺少“主题”内容的融合。例如,选择的学习内容与主题的关联性、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连贯性、学习技能与孩子现有水平的匹配性等研究较少,更难以体现出对主题的分解或思考的提升。主题成为装饰品,虽然醒目地写在周计划表的前方,却飘浮在幼儿活动室的上空。

    教师主体性缺失。在幼儿园里,虽然没有教师公开抵制甚至不参加教研活动,但内心期盼并主动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并不多。大多数教师是被动参加教研活动,他们认为教研活动只要带着耳朵去听,带上本子去记,就是一种主动的状态了。因为研讨问题并非从一线来,常常是园长或组长想出来的问题,教师并不一定感兴趣。研讨的形式大都是一人说、众人听,大多数教师是被动的聆听者。

    研究“操作性”缺失。基于主题背景的园本教研主要涉及“为了幼儿发展”“在幼儿园中”和“基于主题”三个重要概念,主要目的是研究如何做,将蓝天白云般的教育理想作为教育行动。园本教研作为转化的重要环节,应该是在保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的,由教育实践工作者以幼儿园的现实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需要为出发点,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持续、系统、公开的研究活动,结果必须是可操作的。在现实研讨中,往往还是坐而论道,从理论到理论,难以形成符合本园甚至本班发展的操作层面的途径和方法。

    二、基于主题教学的园本教研原则

    针对性。幼儿园一日生活都是课程的实施途径,教学的形式不只是上课。教研内容应当是一日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教研形式也多种多样。应关注教师在自身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和困惑,通过教研得到解决。例如,某主题实施的重点难点分别怎样化解,某活动开展的具体步骤如何进行,幼儿在活动中出现问题应如何回应,等等。只有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才能够提高园本教研的有效性,促进幼儿教育优质发展。

    实效性。研讨不仅仅是简单的分享,更是提高。教研活动不限于听课、评课、总结或大同小异的说教,而应该加强对生活、游戏、环境、活动区以及个别化指导等多方面的研究,提高园本教研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园本教研贵在指导实践,通过教研让先进理念和优秀方案都必须在实践过程中落地生根,转化为真正的教育实践,再引导广大教师了解幼儿、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

    发展性。只有个人认真钻研、积极思考,甚至全面尝试之后,才有同伴之间的主动交流与分享,否则常常停留在“如果”“假如”等理论性的,甚至不切实际的假设中。对大多没有沉下心去思考的教师来说,他们很难有真正的体会与心得,因而也难以对自己的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常常停留在“双簧戏”或口水战中。在讨论了“为什么”“做什么”的基础上,重点要解决“怎么办”。例如,平行班级各自重点研究、设计、准备、实施主题的某一个方面,特别是那些存有疑问的、个人把握不好的、有探讨提升空间的内容,有组织地进行观摩、讨论、完善,然后在另一些班级再实践,完成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三、基于主题教学的园本教研建议

    (一)在主题目标引领下发挥群体智慧

    以问题为研究线索,鼓励教师利用已有的大数据成果自主解决问题,然后与大家共同分享。灵活利用园内的集体备课、小组讨论等研讨形式,既鼓励独立思考,叉强调同伴互助,共学互长。例如:主题开展前,应利用年级组集中的时间,讨论“主题从哪里来”,或者从某本教材中选择主题并探讨主题目标的适切性,再通过头脑风暴等形式,根据已有经验提供上课、游戏等活动内容和形式;然后根据各自的意愿分工,有的重点备课,有的规划区域,有的负责资源开发或环境准备,提出较完整的设计方案,由全体人员审议再确定可行性;形成主题实施方案后,交由各班进行班本化并开展活动。根据各园的规模,如果班级较少,在研讨确定主题框架、统一思想的前提下,由一个班甚至一位教师完成所有内容的设计,交由所有即将实施的教师审议并完善,由各班教师班本化后实施、生成、创新。

    在实施过程中,针对某些难点问题或新生内容,可以进行背对背的准备、展示,也可以由某一位教师进行跨班式的一课多研,共同探讨出科学的、先进的方法。同时,允许对某一领域擅长的教师进行常态的跨班组织活动,引导幼儿感受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增强幼儿的感受适应能力,也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这样才能让主题实施更立体、更多元、更有效,才能博采众长,让每位教师成为主题教育活动的主体,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

    (二)在保基准的前提下彰显个性

    首先,必须在坚守本园实际的基础上,从主题的确定、主题目标的定位,集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各种教育参考资料的可行性、必要性、贴切性的斟酌,区域活动的设置,内外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同教育形式的确定,主题网络的构成等培养目标和实施原则,必须通过全体研究和认真讨论,明确方向,精准定位。因为在主题教学现实中,主题已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主线。

    其次,通过各种研討学习,形成其识指导实践显然重要,但在不同班级,不同的教师对待教研的讨论结果不需要像对待“组织决定”那样坚决服从,完全可以针对各班甚至不同个体大胆施教,创新实践,鼓励教师探寻更有效的路径。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形式的运用和活动时间的先后安排等方面。因此,不同的班级呈现的一周计划、一日生活、教育活动设计都可以百花齐放,尊重差异,发展个性。例如,同样是小班入园的礼仪渗透教育,有的班安排专门的教育活动完成,有的班利用晨间谈话有意识地进行,还有的班邀请大班的哥哥姐姐进行“一对一”指导。这样能够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也鼓励幼儿彰显个性。

    (三)在现实的基础上实现教育理想

    园本研究固然必须指向并创造性地解决幼儿园和教师自身的、内在的实践问题,但絕对不是关门研讨、闭门造车。所有的研究、学习和实践根植于本园实际,通过以“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沙龙讨论”“相互观摩”等常见路径,进行同伴对话,实现同伴互助;以“主题”为载体,交换信息和经验,形成园所特色文化;以承载条块任务为线索,帮助教师创造性地使用现有资源,给教师更多的想象空间。

    开展积极有效的园本研究,是一个落实教育理念、实现理论向行为转化的过程。基于主题背景的教研不仅要关注教师在实施教育活动时的困惑与难点,关注教师各项教育技能的推进与落实,关注教师教学结果的价值与实效,还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学习品质等,从而实现促进在园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做到既向往蓝天白云,又脚踏实地。

    (四)完成同伴互助的同时丰满课程

    在主题实施过程中,发挥研讨的力量,以一课多研、一课多教等多种形式进行研讨。边讨论、边实践、边修改主题方案,在提高教师对园本课程驾驭能力的同时,全体教师在观摩活动后坦诚交流,相互鼓励,积极碰撞、彼此影响,从而形成“学习型组织”的氛围,促进整个团队专业的稳步发展。

    其中主题评价相反思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研究环节。无论是在主题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的还是结束时的评价,都必须着眼于幼儿的学习特点与规律,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难点,聚焦幼儿的学习行为,扩展、精进、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和技巧,分享教育教学探究带来的快乐,形成锐意思考的良好样态,激发探究未知事物的强烈动机,让后续的研究和实践思考更成熟。

    在反思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主题的适切性,教学形式、教学过程的效果优劣,还要关注幼儿的经验建构,对教学活动、教学行为进行思考、调整和修复。将不适合或者不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内容去掉,将主题更贴近、更丰富的内容留下,并完善提升。例如,将有相同或者有交叉的内容进行合并,将幼儿特别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放大。还有在新的形势下,把幼儿园组织的集体参观等活动改成请家长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参观等,去伪存真,删繁就简。同时鼓励教师通过学习寻找理论支撑,将在理论指导下的反思形成书面或影像资料保存下来,为下一轮主题的选择和实施积累经验,从而把整个园本研究过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每一个主题的结束,成为下一个新主题的起点,使新的主题在新学期、新同伴的再次研讨中蓄势待发。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