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季金梅
摘要: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探究式教学与问题情境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设置具有教育意义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做好工作,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严格遵循物理知识的内在规律,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内容,以促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物理 问题情境 创设策略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起到引导和启发学生思维活动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重新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式.问题是检测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给予学生提出质疑机会的载体.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应该尊重学生的生理特征,找到物理知识之间的规律,创设出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得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一、精心設计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科具有科学性、严谨性,这一点在实验教学中就足以体现出来.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需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沉浸在浓厚氛围中,能够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验教学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一个转折点,也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可以以实验为载体,结合学生对实验的态度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例如,在教学大气压强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演示实验,以此进行课堂导入.实验用品:易拉罐一个,软橡胶一片、浸过酒精的棉花一团.教师先点燃棉花团,将其放到易拉罐中,迅速用软橡胶封严瓶口.不多时,就听到“砰”的一声,易拉罐也变瘪了.这个有趣的小实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此感到非常好奇,甚至也想动手实验一下,求知欲和探索欲就被激发了起来.作为教师,应该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提问:“易拉罐为什么会变瘪?难道是受外力挤压变瘪的吗?为什么会发出这么大的声音?”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在自主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过渡到课堂教学中.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理解.
知识来源于生活,物理知识也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再加上初中生正处于解放天性、个性飞扬的年龄段,有丰富的潜能力亟待挖掘和应用.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尽可能地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也可以搜集社会热点,用直观形象的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理解,以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进行情境创设,“我们上下学都需要乘坐汽车,从坐车人的角度来看,道路两边的建筑物或者树木为什么都是一直在往后退呢?”“平时用玻璃杯喝水的时候,将吸管或者筷子放进去的时候,为什么看到的是弯曲的呢?”“我们看大海是蓝色的,但用手去捧的话它却变成无色的,为什么呢?”这些问题都贴合初中生的生活,学生感到很熟悉,却不知道为什么,当教师提出这些问题时,学生的脑海里就会出现这些现象.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知识,背后隐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教师借此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就会对物理学科产生亲和力,学会主动联系生活实际,自主探究,从而掌握背后的物理知识.
二、运用物理知识规律,拓展物理问题情境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习得物理知识、提升物理思维,学会用物理规律和思维来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流体的速度与压强来说,教师在讲解流体流速与大气压强之间的关系与概念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一下,生活中是否出现过与其道理相同的物理情景,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陷入了思考,列举出鸟类滑翔时羽翼的运动形状等.此时,教师需要为学生拓展物理情景“大家想象一下,教室内向外打开的窗户在什么时候会自己打开?”学生回答道:“有风的时候,且风的强度比较大”.教师需进一步提出问题,“是的,当风流过窗户外面时,而房间内的门窗都关严的时候,窗户外面有气流吗?”学生经过思考之后回答说没有,此时教师应该再次提出问题,“窗户外面有气流,室内没有气流,这是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经过教师的层层点拨,学生明白了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如果有学生不懂或者难以理解的知识时,恰好又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拓展教学,可以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并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学习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教学应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是切实有效的,但是在短时间内无法取得显著效果.若想达到教学目的,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学科素养,对学生和教材的深入了解,热爱生活,能够将多种因素和谐统一地进行问题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知识,这样初中物理教学才能取得显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