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探讨
宫彦铭
【摘要】近年在我国的土建工程中,预拌混凝土施工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由于生产地点与使用地点不同,所以在施工中必须掌握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切实控制施工质量,进而促进我国预拌混凝土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民用、工业用房及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而混凝土作为一种主要的建筑材料,其质量优劣,不仅会影响到结构物的安全,也会影响到企业乃至政府诚信,因此混凝土的质量是关系到每个工程成败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
1. 预拌混凝土是时代发展和市场经济下的产物,由于其优质、高效、环保等特点备受施工企业青睐。近年来,全国各地预拌混凝土厂家犹如雨后春笋建成投产,在为国家建筑业增添活力的同时,不同程度上也出现了许多值得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目前国内各地区建设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往往是个人投资行为,缺乏当地政府引导、调控,缺乏市场评估及项目效益可行性研究,造成项目盲目上马、投资。
1.2随着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生产厂家为生存相互压价,最终导致预拌混凝土质量普遍下降,最近几年造成较大的工程质量事故的事例屡屡见诸报端。
1.3生产及施工管理两张皮现象。预拌混凝土的生产、运输、浇筑成型等环节的质量要求在国家或地方规范、标准中均有相关规定。但在实际过程中,往往出现供需双方管理界限问题,合同条文洋洋洒洒,但因质量造成的责任纠纷不断,厂家指责施工方浇筑方法不正确,养护不及时,施工方指责厂家产品不合格,运输超时等等,不仅影响了工程质量,拖延了工期,更造成了能源上的浪费,经调查大部分建筑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均遇到过这种现象。
2.上述现象说明近年预拌混凝土质量连年下滑的直接原因,那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具有关联性,应采用系统的方法加以解决
2.1宏观上,应积极呼吁地方政府对本地的经济发展规模、速度确定规划纲要,对预拌混凝土搅拌站项目要有积极的政策导向,避免出现同类企业过量、相互倾轧现象。政府应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起到有效监督、协调等作用。
2.2其次,建筑施工企业与混凝土厂家签订合同时,不应局限于合同负责人之间理论性的谈判及笼统模糊的约定,应该要求双方负责现场管理、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加,使合同条款具有实用、全面、约束力强、便于责任追溯等特点。根据多年的施工现场管理经验,笔者认为签订混凝土供需合同及施工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应加以关注:
2.2.1建筑施工企业在选择供应厂家时,从产品质量、供应能力、企业实力、信誉度等方面必须作好市场调查,不为以后埋下隐患。
2.2.2培养施工负责人及技术人员的全局观念,在预拌混凝土生产及使用过程中采取“一条主线贯穿,多方管理结合”的方法,对混凝土从原材、配比、外加剂、计量、运输、浇筑、养护、强度评定等环节进行全方面的控制、管理。工程实践中,不少监理单位及施工企业的现场技术、质量管理多侧重于混凝土进场后的质量管理,而忽视了厂家原材采购、生产及运输环节的质量控制,造成管理无法衔接,形成漏洞,为质量问题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2.2.3预拌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及主要影响因素。
(1)混凝土质量要求是一种综合性指标,根据工程特点,结构设计不仅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提出明确要求,具备相应的变形性能、耐久性等,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还需混凝土具有和易性。
(2)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掺合料,按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
(3)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所用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强度等级水泥比低强度等级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预拌混凝土生产时应严格执行技术要求,切勿用错水泥标号及用量。实践中,不少厂家为降低成本,想方设法降低水泥用量,某构件部位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符合要求,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合格,但如采用统计方法评定时却不合格,这种现象较为常见,希望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及监理单位注意此类问题。
(4)由上述可知,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
(5)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所以混凝土公式内没有反映砂种柔效,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6)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预拌混凝土的砂石质量一般由厂家自行控制,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应有计划性的亲临生产现场协同监督把关,尤其是在新旧料交替,雨雪天气变化较大时,根据现场砂石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予在养护、气温高低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冬季要保温防冻害,夏季要防暴晒脱水。现冬季施工一般采取综合蓄热法及蒸养法。
2.2.4预拌混凝土质量细节控制的有效措施。
2.2.4.1原材料控制。在混凝土的几种组成成份中,监理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应着重在工程资料和实物检查两方面。目前实行的监理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值得肯定,但近几年只针对现场搅拌的混凝土原料进行了见证取样,而对于预拌混凝土来说,不少地区还是空白,因此笔者建议监理单位应对此领域加以监督。
(1)水泥。水泥有多种品种、标号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高强混凝土应优先选择高标号水泥进行试配。实践经验证明,一般以水泥强度等级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1.5~2.0倍为宜。
(2)砂。细骨料砂,要重点检查其产地、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碱活性和有害物质含量。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细度模数应在3.7~1.6之间。结构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有害物用质(云母、有机物、硫酸盐等)含量不应超过2%。
(3)石子。粗骨料石子,应重点检查其产地、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有害物质含量及最大粒径。严禁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块。预拌混凝土采用石子粒径必须根据工程特点、部位、输送方式及施工技术要求确定, 否则极易出现质量问题。
(4)水。凡是不能饮用的水,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污水、工业废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不能用于拌制混凝土。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用水,更应着重控制。
(5)外加剂。首先,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资料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其次,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前,应进行试配并进行试验检验,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工程所有水泥是否相适应,以及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有关设计要求指示(如抗渗标号等)。另外,应注意混凝土外加剂使用说明的有效日期、防止过期失效的外加剂用于工程。同时,要严格控制剂量,不得随意添加,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应大力推广使用新型的复合型混凝土外加剂,以适应先进的施工工艺的多种要求。
2.2.4.2配合比的质量控制。在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的工程特点,确定了各种原材料之后,应在监理工程师见证情况下,进行现场原材料取样,并填写见证取样单。关交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工作。监理工程师在审查实验室出具的配合比单及相应的有关混凝土性能,能够满足工程的各项要求后,方可允许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工作。
2.2.4.3搅拌过程的质量控制。搅拌站一般均配有电脑计量装置,但必须定期由专门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保证各种材料计量准确。
2.2.4.4运输过程控制。目前预拌混凝土一般采用专用混凝土罐车运送,根据运输路线、时间、路况、季节、天气、混凝土输送方式等因素要调整好混凝土的初凝、终凝时间及和易性,对此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及监理工程师要加强检查力度,杜绝司机或混凝土工人私自加水现象的发生。
2.2.4.5浇筑过程质量控制。
(1)混凝土浇筑前,监理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应检查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是否合理、水电供应是否保证、各工种人员的配备情况;振捣器的类型、规格、数量是否满足混凝土的振捣要求;构件模具及数量是否合适;浇筑期间的气候、气温,夏季、雨季、冬期施工,覆盖材料是否准备好。针对不同的板、梁、柱、剪力墙、薄壁型构件应要求采用不同类型的振捣器;当混凝土浇筑超过2m应采用串筒式溜槽。应审查确认施工缝的设置位置是否合适,使施工单位安排好混凝土的浇筑顺序,保证分区、分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搭接。
(2)在浇筑过程中,注意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性能,若有问题,应及时要求混凝土厂家对配合比作合理调整;督促施工单位控制好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及振捣器的插点是否均匀,移动间距是否符合要求;对钢筋交叉密集的梁柱节点是否振捣到位,以防出现蜂窝、麻面。对大体积混凝土或厚度较大的部件,应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并加强保温养护措施。
总之,预拌混凝土是水泥、砂、石、水、外加剂、掺合料等多组成分构成的一种性能多样化的材料,其性能不仅与组成材料的性能有直接关系,而且还与施工技术、所处环境及维护条件等有关。要在设计方法、施工技术以及维护要求及施工管理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以促进我国混凝土结构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砼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 1992.
[2]砼泵送施工技术规范(JGJ/T10-95)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 1995.
[3]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200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 2000.
[4]预拌混凝土(GB14902-200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 2003.
【摘要】近年在我国的土建工程中,预拌混凝土施工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由于生产地点与使用地点不同,所以在施工中必须掌握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切实控制施工质量,进而促进我国预拌混凝土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民用、工业用房及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而混凝土作为一种主要的建筑材料,其质量优劣,不仅会影响到结构物的安全,也会影响到企业乃至政府诚信,因此混凝土的质量是关系到每个工程成败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
1. 预拌混凝土是时代发展和市场经济下的产物,由于其优质、高效、环保等特点备受施工企业青睐。近年来,全国各地预拌混凝土厂家犹如雨后春笋建成投产,在为国家建筑业增添活力的同时,不同程度上也出现了许多值得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目前国内各地区建设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往往是个人投资行为,缺乏当地政府引导、调控,缺乏市场评估及项目效益可行性研究,造成项目盲目上马、投资。
1.2随着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生产厂家为生存相互压价,最终导致预拌混凝土质量普遍下降,最近几年造成较大的工程质量事故的事例屡屡见诸报端。
1.3生产及施工管理两张皮现象。预拌混凝土的生产、运输、浇筑成型等环节的质量要求在国家或地方规范、标准中均有相关规定。但在实际过程中,往往出现供需双方管理界限问题,合同条文洋洋洒洒,但因质量造成的责任纠纷不断,厂家指责施工方浇筑方法不正确,养护不及时,施工方指责厂家产品不合格,运输超时等等,不仅影响了工程质量,拖延了工期,更造成了能源上的浪费,经调查大部分建筑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均遇到过这种现象。
2.上述现象说明近年预拌混凝土质量连年下滑的直接原因,那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具有关联性,应采用系统的方法加以解决
2.1宏观上,应积极呼吁地方政府对本地的经济发展规模、速度确定规划纲要,对预拌混凝土搅拌站项目要有积极的政策导向,避免出现同类企业过量、相互倾轧现象。政府应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起到有效监督、协调等作用。
2.2其次,建筑施工企业与混凝土厂家签订合同时,不应局限于合同负责人之间理论性的谈判及笼统模糊的约定,应该要求双方负责现场管理、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加,使合同条款具有实用、全面、约束力强、便于责任追溯等特点。根据多年的施工现场管理经验,笔者认为签订混凝土供需合同及施工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应加以关注:
2.2.1建筑施工企业在选择供应厂家时,从产品质量、供应能力、企业实力、信誉度等方面必须作好市场调查,不为以后埋下隐患。
2.2.2培养施工负责人及技术人员的全局观念,在预拌混凝土生产及使用过程中采取“一条主线贯穿,多方管理结合”的方法,对混凝土从原材、配比、外加剂、计量、运输、浇筑、养护、强度评定等环节进行全方面的控制、管理。工程实践中,不少监理单位及施工企业的现场技术、质量管理多侧重于混凝土进场后的质量管理,而忽视了厂家原材采购、生产及运输环节的质量控制,造成管理无法衔接,形成漏洞,为质量问题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2.2.3预拌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及主要影响因素。
(1)混凝土质量要求是一种综合性指标,根据工程特点,结构设计不仅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提出明确要求,具备相应的变形性能、耐久性等,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还需混凝土具有和易性。
(2)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掺合料,按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
(3)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所用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强度等级水泥比低强度等级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预拌混凝土生产时应严格执行技术要求,切勿用错水泥标号及用量。实践中,不少厂家为降低成本,想方设法降低水泥用量,某构件部位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符合要求,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合格,但如采用统计方法评定时却不合格,这种现象较为常见,希望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及监理单位注意此类问题。
(4)由上述可知,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
(5)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所以混凝土公式内没有反映砂种柔效,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6)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预拌混凝土的砂石质量一般由厂家自行控制,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应有计划性的亲临生产现场协同监督把关,尤其是在新旧料交替,雨雪天气变化较大时,根据现场砂石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予在养护、气温高低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冬季要保温防冻害,夏季要防暴晒脱水。现冬季施工一般采取综合蓄热法及蒸养法。
2.2.4预拌混凝土质量细节控制的有效措施。
2.2.4.1原材料控制。在混凝土的几种组成成份中,监理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应着重在工程资料和实物检查两方面。目前实行的监理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值得肯定,但近几年只针对现场搅拌的混凝土原料进行了见证取样,而对于预拌混凝土来说,不少地区还是空白,因此笔者建议监理单位应对此领域加以监督。
(1)水泥。水泥有多种品种、标号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高强混凝土应优先选择高标号水泥进行试配。实践经验证明,一般以水泥强度等级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1.5~2.0倍为宜。
(2)砂。细骨料砂,要重点检查其产地、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碱活性和有害物质含量。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细度模数应在3.7~1.6之间。结构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有害物用质(云母、有机物、硫酸盐等)含量不应超过2%。
(3)石子。粗骨料石子,应重点检查其产地、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有害物质含量及最大粒径。严禁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块。预拌混凝土采用石子粒径必须根据工程特点、部位、输送方式及施工技术要求确定, 否则极易出现质量问题。
(4)水。凡是不能饮用的水,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污水、工业废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不能用于拌制混凝土。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用水,更应着重控制。
(5)外加剂。首先,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资料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其次,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前,应进行试配并进行试验检验,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工程所有水泥是否相适应,以及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有关设计要求指示(如抗渗标号等)。另外,应注意混凝土外加剂使用说明的有效日期、防止过期失效的外加剂用于工程。同时,要严格控制剂量,不得随意添加,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应大力推广使用新型的复合型混凝土外加剂,以适应先进的施工工艺的多种要求。
2.2.4.2配合比的质量控制。在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的工程特点,确定了各种原材料之后,应在监理工程师见证情况下,进行现场原材料取样,并填写见证取样单。关交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工作。监理工程师在审查实验室出具的配合比单及相应的有关混凝土性能,能够满足工程的各项要求后,方可允许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工作。
2.2.4.3搅拌过程的质量控制。搅拌站一般均配有电脑计量装置,但必须定期由专门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保证各种材料计量准确。
2.2.4.4运输过程控制。目前预拌混凝土一般采用专用混凝土罐车运送,根据运输路线、时间、路况、季节、天气、混凝土输送方式等因素要调整好混凝土的初凝、终凝时间及和易性,对此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及监理工程师要加强检查力度,杜绝司机或混凝土工人私自加水现象的发生。
2.2.4.5浇筑过程质量控制。
(1)混凝土浇筑前,监理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应检查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是否合理、水电供应是否保证、各工种人员的配备情况;振捣器的类型、规格、数量是否满足混凝土的振捣要求;构件模具及数量是否合适;浇筑期间的气候、气温,夏季、雨季、冬期施工,覆盖材料是否准备好。针对不同的板、梁、柱、剪力墙、薄壁型构件应要求采用不同类型的振捣器;当混凝土浇筑超过2m应采用串筒式溜槽。应审查确认施工缝的设置位置是否合适,使施工单位安排好混凝土的浇筑顺序,保证分区、分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搭接。
(2)在浇筑过程中,注意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性能,若有问题,应及时要求混凝土厂家对配合比作合理调整;督促施工单位控制好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及振捣器的插点是否均匀,移动间距是否符合要求;对钢筋交叉密集的梁柱节点是否振捣到位,以防出现蜂窝、麻面。对大体积混凝土或厚度较大的部件,应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并加强保温养护措施。
总之,预拌混凝土是水泥、砂、石、水、外加剂、掺合料等多组成分构成的一种性能多样化的材料,其性能不仅与组成材料的性能有直接关系,而且还与施工技术、所处环境及维护条件等有关。要在设计方法、施工技术以及维护要求及施工管理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以促进我国混凝土结构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砼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 1992.
[2]砼泵送施工技术规范(JGJ/T10-95)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 1995.
[3]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200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 2000.
[4]预拌混凝土(GB14902-200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