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带来的一场学习
张晓燕
教师和孩子们围绕小刺猬生成了系列有趣的活动,教师跟随幼儿,提供材料给予支持,幼儿大胆探索,其间,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在不断成长。从这个活动,我们看见了幼儿的“学”,还看见了教师的“教”。
早上,点点拎着一个纸箱子走进教室。“张老师,这是我爷爷昨晚抓的刺猬,我带过来跟小朋友一起观察。”
晨间谈话期间,我将装着刺猬的箱子拿到前面,并以谜语的形式让孩子们猜一猜这位小客人。还没等我说完,孩子们就抢答起来:“是刺猬,是刺猬。”
“老师,我想看看刺猬。”琪琪说。为了能让孩子清楚地看到刺猬,我们分组举行了“刺猬见面会”:昊昊指着刺猬说:“它的头伸出来了,好小啊,尖尖的!”“刺有白色、黑色,还有褐色。”小义说。畅畅说:“不能碰它的刺,它会戳你的。”……
孩子们冒出了很多问题:刺猬身上都是刺吗?刺猬怎么这么大啊,是要生宝宝了吗?刺猬吃什么呀?……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我给他们准备了白纸,将自己的疑惑画下来,然后整理成一个“刺猬的猜想”。
分析与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领域指出,5~6岁幼儿,有疑问时能够主动提问,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在本次观察结束后,孩子们对眼前的刺猬提出了很多疑问。教师在对问题进行整理后发现,他们对刺猬的生活习性特别感兴趣。
支持策略
1.跟随幼儿的猜想和兴趣点,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2.在阅读区投放刺猬系列绘本《留下一点冬天》《生日礼物》《雾中的刺猬》等,供幼儿自由探索;3.将刺猬投放在自然角,供幼儿观察、探索;4.美工区里投放多元材料,供幼儿自由创作。
刺猬秘密知多少
“刺猬身上都是刺吗?” 自然角中,孩子们探着脑袋观察箱子里的刺猬。昊昊惊奇地说:“你们看,它的脚和头上都没有刺,只有背上有刺。”……经过观察,孩子们发现,原来刺猬只是背上有刺,它的头、手、脚和肚子都没有刺。
“刺猬身上的刺有什么作用?” “它的刺会戳人的。如果你伤害它,它就会戳你。”“它的刺可以帮它摘苹果。”……激烈的讨论过后,孩子们发现刺猬的刺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其他动物或人类伤害。当遇到危险时,它就会缩成一团,将自己保护起来。
“刺猬吃什么?” 孩子们将自己有关刺猬的猜想画了下来。经过上网查阅、绘本阅读,孩子们发现,原来刺猬属于杂食动物,鼻涕虫是它的最爱。
“刺猬是怎么睡觉的?” 自然角里,孩子们边观察边讨论着:“现在是白天,为什么它不动啊?是不是箱子太小了?”“也有可能是害怕我们,我们要是走开了,它可能就会动了。”“也有可能它要睡觉了。”“那它睡觉的时候是怎么睡的呀?”“肯定把自己缩成了一团。”阅读相关的绘本后,孩子们发现:刺猬是夜行动物,白天睡觉,晚上就会精力充沛,出来活动。刺猬不喜欢睡在黑乎乎的房子里,它喜欢睡在空旷的草地上。
分析与反思
以阅读绘本、查阅资料、同伴讨论等方式,孩子们解决了心中关于刺猬的疑问。大班的孩子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喜欢探究,遇到问题的时候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支持策略
提供纸、笔、订书机等材料,鼓励幼儿通过记录,归纳自己已有的关于刺猬的经验。
刺猬跑哪儿去了?
正当孩子们兴趣正浓时,刺猬竟然刺破纸箱逃走了。孩子们发现之后,立即开始寻找。鹏鹏把柜子后面、卫生间的各个角落找了个遍,都没有找到。凡凡趴在地上查看床下,毫无刺猬的踪迹。
“刺猬肯定会留下线索,我们只要找到线索,然后跟着线索一步步地找,就一定能找到。我到箱子那边找找线索。”凡凡将箱子周围看了个遍。妞妞走到教室门前说:“这边有摄像头,只要查一下监控,就能知道刺猬往哪边逃了。”
孩子们的搜寻从教室转移到户外,希望能找到刺猬的踪迹。宇凡发现花坛里有好几个凹进去的“洞洞”:“我找到刺猬了,这里肯定是被刺猬滚过的。”……草地上、沙池里、大树下,孩子们都找了,还是没有发现刺猬的踪影。
分析与反思
孩子们具有一定的探索能力,针对刺猬逃跑的现象,能够大胆猜测,不断提出问题:它是怎么逃出去的?去哪儿了呢?它是滚下楼梯的吗?如果我们找到了刺猬要怎么将它带回来呢?……
支持策略
1.引导幼儿根据找到的踪迹,猜测并记录刺猬逃跑的路线图;2.对刺猬逃跑话题进行创编,表达自己对刺猬的祝福和思念;3.根据问题开展相应的活动。
孩子们设计了体育游戏“翻滚吧,刺猬”,并绘制了刺猬逃跑路线图等。
创编刺猬的故事
教室里,孩子们还在讨论刺猬:“刺猬会去哪里呢?”“它要是饿了会找东西吃吗?”“说不定它是去找妈妈了......”“刺猬肯定是不喜欢那个黑箱子,它喜欢睡在空旷的草地上,所以才溜走了。”
区域游戏中,追随孩子的讨论,创编区的话题适时更换:“刺猬到底会去哪里呢?”“如果我是一只小刺猬,我会去哪里?”“行走在逃跑的路上”……话题引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大家以连环画的形式进行故事创编。
天气渐凉,孩子们想象着冬天里的小刺猬:“现在已经是冬天了,刺猬不会再回来了,它跟北极熊一样要冬眠了吧。”“它会回来的。到了春天,天气暖和了,它就会回来的。现在它肯定找了个温暖的窝在舒服地睡觉呢!”
……
我又在阅读区投放了《刺猬,我們又见面了》的绘本,孩子们在自主阅读后,来到美工区,将自己对刺猬的思念用故事创编的形式呈现了出来。
刺猬的故事缘于点点爷爷无意间的收获,以及点点的分享意识。在系列活动中,教师紧紧跟随幼儿,仔细聆听幼儿之间的对话,观察幼儿的探索行为,并提供支架,以多元的方式支持幼儿对刺猬的探索欲望。
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整个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情况、活动的内容还可以有以下调整:
多角度开展课程活动。我们还可以带着孩子从刺猬出发,进行发散性的话题讨论。如:除了刺猬身上有刺,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身上也有刺呢?它们身上尖尖的刺有什么作用呢?刺猬睡觉是在空旷的草地上缩成一个球,那其他动物又是怎样睡觉的呢?另外,还可以开展一些科学活动如“动物怎样睡觉”等。
加强材料投放的多样性。材料投放多样性,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例如:在科学区投放吸铁石、笔、小碎纸等,引导幼儿初步发现磁场的秘密,在磁场的游戏中发现“刺猬”。在美工区投放废旧材料,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废旧、自然材料继续创作,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刺猬”更多的秘密。
多元化展现幼儿的创编成果。幼儿对刺猬的创编一直在区域中进行着,除了将创编的故事装订成册、做成纸袋故事外,还可以引导孩子继续将创编的刺猬故事延伸到小剧场进行表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