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路记

    邵芳 任莉

    

    

    课程来自哪里?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一块泥地,一趟脚印,吸引了孩子,他们决定铺一条特殊的路,教师跟随着孩子,便有了这节有趣的“铺路记”活动。

    我园小班部环境优美,很多草坪未曾修饰,不知何时,有一块地竟被踩得光秃秃,一到下雨就泥泞不堪。一次雨后,教师带着大班的孩子们散步,不经意间走过了这片名义上的草坪,走完后,孩子们的脚底沾上了泥巴,楼梯、班级里都留下了这样的脚印。看着这些脚印,孩子们议论纷纷,该怎么办呢?

    问题1:我的脚上都是泥,以后不能走这条路了吗?

    问题2:能不能把这条泥路变一变呢?

    问题3:可以像幼儿园的小河边一样,铺一条小路吗?

    在你一句我一句的引论中,“铺一条小路”成了大家共同的愿望,于是“铺路记”诞生了。

    我们要铺一条路

    调查:设计小路

    铺路的想法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认可。那么用什么铺呢?浩浩说:“昆承湖旁边的小路是用石板铺的。”“可是我们幼儿园没有那么大的石头啊!”文博说完,想了想,又说:“那我们先去找一找,看看幼儿园有什么材料,然后再铺!”孩子们分成四个小组,分头调查铺路材料。在调查分析讨论之后,他们设计了铺路图。

    讨论:确定方案

    带着设计图,孩子们来到了施工“工地”。铭铭说:“我发现有很多轮胎。我设计的是把轮胎铺在上面,然后人走在轮胎上。”孩子们就近搬来了一个轮胎,摆在了地上,有人在上面走了一下,发现有些不稳。这时,文浩说:“我调查发现沙池里有砖头,可以把砖头放在轮胎里面,人走在砖头上。”豆豆指着设计图说:“我在角落里发现了假草坪铺在地上,这样铺出来的路又软又漂亮。”赞同铭铭的设计有之,赞同豆豆的设计有之,双方不相上下。最后,孩子们决定铺一条由“轮胎砖头路”和“草坪路”两段组合的小路。

    实施:小路初成

    说干就干,孩子们分成两队,开始铺路。

    假草坪会乱动?“草坪队”的小伙伴快速铺完了“草坪”路段。铺完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从“草坪路”上跑了过去。“草坪”的一头不知如何卷了起来。霖霖发现了后,其他孩子也围了上来,开始想办法处理。他们将“轮胎砖头队”搬来的砖头压在“草坪”上,“草坪”听话地贴在地面上,不再翘尾巴了。

    砖头铺几块?“砖头轮胎队”忙得热火朝天,从涂鸦区搬来了有漂亮花纹的轮胎,放在“草坪路”的旁边。小杰把自己搬来的两块砖头放在了轮胎中间。他踩在砖头上,试着走了走,突然说:“哎呀,我的脚太大了!”说完,他又铺了两块,走起来方才稳当。

    “轮胎砖头路”和“草坪路”铺好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踏了上去,得意洋洋,就好像是踩在彩虹上一样。

    行为解读

    生活是肥沃的土地,生长着各种课程。从发现问题到尝试解决问题,教师积极引导幼儿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资源,并付诸实施。孩子们是活动的主人,在思维碰撞中,他们学会了表达想法、倾听他人。

    小路怎么了?

    回顾:发现问题

    一个星期后,雨过天晴的一天,鑫鑫提议:“我们去看一看上次铺的小路吧。”等到了小路,孩子们吃了一惊:仿佛有猴子在这里玩耍过一样,原来整齐的砖头被丢得东一块,西一块。这样的小路还能走吗?孩子们试验之后,决定“修复”小路。

    反思:调整策略

    “上次的路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讨论,孩子们发现了几个需要调整的地方:

    1.假草坪上的砖头放在中间,人们走路时容易碰到,要在假草坪上多放些砖头。

    2.轮胎里铺了两层砖头,容易移动。可以只放一层。

    3.轮胎不稳,可以将之前调查到的材料——木板架在轮胎上,变成“木板桥”。

    4.这条路走的人太多了,可以在旁边再铺一条“砖头路”。

    再铺小路

    计划:分工安排

    调整后的小路是什么样的呢?孩子们将两条小路绘制在一张总设计图上,分成了“砖头施工队”和“轮胎施工队”。“砖头施工队”又分出“运输员”和“铺路员”;“轮胎施工队”也分为“木板工人”和“砖头工人”两拨人。安排好分工,合作铺路马上开始了。

    工作:合作施工

    两队施工人员根据分工要求,迅速开干。

    稳稳的木板桥。废旧木板,架在两个轮胎上,“木板桥”便大功告成。在孩子的心里,“架桥”就是这么简单,“一横”就行。但是,当孩子们走上“桥”后才发现:踩了这头,那头就翘;踩了那头,这头就翘。

    “木板工人”又变成了“福尔摩斯”,围着“桥”侦查起来。文哲惊喜地说:“我发现了,中间的轮胎小,旁边两个轮胎大!”小杰说:“一塊木板下面的轮胎要一样大才行!”说完孩子们纷纷动手将小轮胎搬走,换成了大轮胎。照此办理,“木板工人”很快将其他三块木板下的轮胎都调整好了。

    就在准备调整第四块木板时,孩子们发现轮胎不够了,第四块木板下面只有两个轮胎,怎么办呢?文博激动地抢着说:“把两个轮胎放在木板的两头,也能走的!”孩子们惊喜地发现,两个轮胎的“木板桥”比三个轮胎的“木板桥”更稳,还节省一个轮胎。于是,他们将所有的“木板桥”都改成了两个轮胎。

    两组砖头离多远?“铺路员”分为三四个人一组,按照六块拼一起的方式,很快就将一整条“砖头路”铺好了。他们走了上去,没多久,队伍就停了下来,原来,有两组砖头离得太远,他们过不去。

    讨论又开始了。贝拉说:“两组砖头之间距离太大了,应该缩短一点。”“那你觉得要缩多短?”教师追问道。贝拉伸出两只手比了个距离。争议随之而来,浩浩说:“你觉得这么短,别人觉得是那么短,每个人都不一样,这样我们的小路就难看了。”礼芯站了起来,说:“我们可以测量一下,小朋友走一步有多长,然后把它画下来,大家照着铺路。”

    文博说:“可以拿班级里的一根树枝,来量一下多长,就像我们量植物宝宝那样!”教师问:“测量哪个小朋友的步子比较合适?”有的孩子自告奋勇,让测量他的步子。浩浩说:“应该测量最小的小朋友,他都能走的话,其他人也能走。”

    在小1班,孩子们找到了个子最矮的孩子。就在小朋友们要测量时,教师又问:“应该测量她脚的哪一个部分?是前脚尖到后脚跟,还是前脚跟到后脚尖?”孩子们认为:应该测量前脚跟到后脚尖那一段距离。孩子按照这个方法,用剪刀剪了许多段相同长度的树枝,“铺路员”们拿着一边测量一边铺路。

    再走小路

    三天后,小路铺好啦!孩子们一起从上面走过,稳稳当当。一群小班的孩子经过,弟弟妹妹们顺利通过小路,孩子们发出了兴奋的欢呼声。过一段时间,我们的小路会不会又有新的问题呢?期待着孩子们继续给出精彩的故事。

    行为解读

    在第二次施工之前,教师引导幼儿再次制订计划,绘制设计图,幼儿对所有细节都进行了思考,也采用了签字认领的方式分工。在这样清晰、有条理的计划下,活动效率变得更高。幼儿在玩中实践,收获了多方面的关键经验,学习品质得到了提升。

    这块泥地,本与他处一样,种满过小草,但是没多久,小草就被踩没了,光秃秃的。这其中有什么缘故呢?小路已经铺好,是否可以种些花草,重现绿意盎然的景象呢?这些问题是否又能吸引孩子进行探索呢?

    环境是什么?是孩子们的实践,孩子们的思考,孩子们的合作,孩子们的创造,孩子们的世界。环境课程立足儿童,满足儿童的兴趣、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支持儿童获得多方面关键经验。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