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春市城市街路绿化的思考
刘宏 张崇宝
摘要:北国平原寒地风情、东西园林文化交融、浓郁森林城市特色是素有森林城美誉的长春市城市园林风貌与街路绿化风格的定位,长春市街路绿化应融合本地文化元素,体现北国平原寒地风情和森林城等地方特色,街路绿化设计需正确处理生态效益与景观效果,成本、技术与养护管理等关系,推动长春市街路绿化向森林城市、生态城市方向发展。
关键词:长春市;街路绿化;精细化管理;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6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18.04.013
长春市素有森林城的美誉,街路绿化大体经历了以行道树栽植为代表的单纯绿化阶段、以不同植物的色彩组合和图案造型为代表的绿化美化阶段、以群落式自然配置模式为代表的生态绿化阶段。目前,已打造出一批景观效果、生态功能、社会效应突显的特色街路和精品街路。北国平原寒地风情、东西园林文化交融、浓郁森林城市特色是长春城市园林风貌与街路绿化风格的定位,街路绿化作为城市园林的组成部分,其风格定位应与城市园林风格特色协调统一,坚持地方特色,融合本地文化元素,体现北国平原寒地风情和森林城特色。
一、长春市街路绿化设计需正确处理八大关系
●生态效益与景观效果的关系
树立正确的绿化景观理念,追求健康的绿化景观方向。正确健康的绿化景观与生态相辅相成、和谐一致,应以自然生态美为景观追求。街路绿地的核心功能是生态功能,生态功能之后才是景观功能和其他功能。因此,街路绿地的设计必须生态优先,追求生态效益最大化,因地制宜地采用大乔、亚乔、花灌木、地被以及藤本结合的立体复层式种植形式,摒弃以模纹、花卉、草坪、雕塑、硬质材料为主体现绿地景观的观念。长春市街路绿化建设应以自然形态的植物为主,在必要的围挡阻隔位置适当运用绿篱,在特殊重点区域,可少量、小范围点缀植物模纹和造型树,切忌大量运用。同时,城市绿地在设計和建设中,应注意景观效果,群落设计富有季相变化,营造自然效果。在布局或点景时,结合中国传统造园理论中的框景、障景、借景等手法,巧妙安排植物材料和其他园林要素,形成相应人文主题。
●成本、技术与养护管理的关系
街路绿化的规划、设计、施工和养护等各个环节要始终坚持节约型园林的建设方向,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减少能源消耗,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同时,街路绿化的建管标准要符合自身的经济实力,避免重复建设、过度设计和盲目追求奢华。技术层面上,要努力实现街路绿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后期绿地建设和养护管理成本。宏观上,根据长春市实际,对街路绿地系统进行科学布局,实施可持续发展;微观上,针对不同的街路绿地类型和绿地植物群落,科学合理地进行植物配置,设计和建设出满足不同功能需求的复合植物群落,最大限度地降低植物群落的生态脆弱度。养护管理方面,街路绿地的养护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街路绿化建设的发展,应抓好养护管理,避免重复建设。
●宏观与微观、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苏州、杭州园林的城市绿地无不体现着一种共同的风格特点,即精致、细腻、小巧、丰富,适合南方的地理气候特点,这种城市园林风格在宏观上的统一一致造就了苏杭园林独树一帜的特色魅力,因而闻名遐迩。受地域条件、历史文化的影响,长春市园林风格定位在高大浓郁森林的风格特色,这一定位既符合长春市的园林历史、园林现状,也与北方的粗犷大气的地域风格相契合,更遵从了自然生态的大方向。近年来,长春市森林城建设初见成效,这种以浓郁森林为大方向的城市园林建设因其独特性、生态性使长春市园林别具特色。坚持长春市森林式园林风格不动摇、加强长春市森林式绿地建设是长春市园林始终不变、始终不忘的初心。因此,长春市街路绿地建设应从宏观上把握风格方向,体现浓郁森林特色风貌。在宏观上追求统一的浓郁森林风格的同时,微观上应体现丰富变化。通过品种选择的不同、配置形式的不同、季相变化的不同营造出仪态万千的景观,结合运用苏杭式园林作为点缀。既千变万化,又万变不离其宗,实现宏观与微观的辩证统一。同时,局部是相对整体而言,城区绿地相对于全市绿地是局部,一条街路绿地相对于整个城区街路绿地是局部,一段街路绿地相对于整条街路绿地是局部。因此,一段街路绿地的设计建设不应独立为政,应服从整条街路的总体特点,从景观风格上、主要树种选择配置上与整条街路和谐一致,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场地的特殊性,在一些细节上体现景观的变化和丰富性。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街路绿化和城市建设的其他方面一样,既要充分继承又要不断发展。合理把握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街路绿化建设成功的关键。绿地的生态效益会随着植物多年持续的生长壮大而逐年扩大,除生态之外,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街路绿地也应体现历史和文化。历史在于保留和保护,文化要充分体现继承和延续。街路绿地建设管理相关部门对现有绿地应充分珍惜保护、加强养护,尤其对高大乔木和树龄较长的植物应加大保护力度,古树名木和古树名木后备资源更应无条件保护,树木与市政等其它行业发生冲突,应充分沟通协商,力求保护树木,不能轻易妥协砍伐,更不应为了追时尚赶流行,盲目求变求新而轻易否定原设计,草率砍伐或移植现有树木。
●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在街路绿地的设计建设中,既要确保近期效果又要对远期效果充分负责,应做到近期、远期兼顾。为确保近期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苗木规格不应过小,应采用一定比例的速生植物,植物种植间距不宜过大。同时,为保证生态和景观的可持续性,确保远期效果,应采用一定数量的慢生植物,植物种植间距不宜过密,以确保植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成长空间。恰当合理的种植密度、慢生植物与速生植物相结合,兼顾近期和远期,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和尺度,使绿地建设更恰当合理。另外,有些绿地地处城市偏远开发区域,区域配套设施尚未健全,目前人烟稀少,绿化建设切不可追求一步到位、过于奢华,更不应过早设置街路铺装及休闲活动设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简约粗放的植物栽植为主,实现绿地的生态效益。待远期,若干年后,城市配套设施完备、人流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做绿化的提升改造,根据需要结合街路设置铺装设施小品等。
●生态功能与休闲活动功能的关系
街路绿地的主要功能是生态功能,部分特殊地段根据需要可适当在绿地内结合休闲活动功能。因结合了休闲活动功能,设置了街路铺装及硬质设施的区域,必然会削弱绿地的生态功能,不利于长春市森林城的建设,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街路绿地规划中,必须坚持以单纯绿地为主,不做或少做街路铺装,在商场附近或人口密度大的住宅区的街路绿地也应控制场地面积,不应超过总绿地面积的25%。街路铺装能少则少,尤其不应陷入认为结合了街路铺装设施小品才是高档次绿化的误区,不应把街路铺装视为景观。
●自然式种植与规则式种植的关系
一般来说,行道树或行道树绿带应采用规则式种植。分车带绿地可自然可规则,视具体情况而定,街路外侧绿地宜采用自然式的种植形式。自然式种植与规则式种植从景观效果上各具特点,但自然式种植更有利于植物多样性的运用,有利于植物群落的稳定,因而也更具生态效果。此外,自然式的种植有利于营造四季变化、丰富多彩的景观,且人为干预少,养护成本低。规则式种植要求做到整齐划一,但事实上常常因各种原因造成缺株或参差不一的现象,很难补齐或调整,而自然式种植则规避了这一难题。和规则式种植相比,自然式种植更符合生态原理,符合森林城的目标追求,符合城市居民对自然的向往,养护难度低,可自然持续程度高,因此,在街路绿化设计中,应以自然式种植形式优先为原则,慎用规则式。
●植物選择应用的几大关系
一是乔木、灌木、地被与藤本之间的关系。乔木与灌木、地被、藤本的具体应用应遵循因地制宜、植物多样性的原则,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符合植物之间共生共融的生态习性要求,做到宜树种树、宜花栽花、宜草铺草、宜藤植藤。同时,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水平结构方面遵从植物群落生态学原理,以乔木树种为主,乔木与灌木的数量比例为1:2,乔木具有良好的改善气候和调节环境的功能。在树木配置上应考虑形态与空间的组合,使各种树木的形态、色调、组织搭配疏密相间,高低错落,层次与空间富有变化。因此,在植物配置时要搭配适当的灌木、藤本、花卉及地被植物,构建植物多样、功能完善的街路绿地景观。二是针叶树与阔叶树的比例关系。乔木的选择应以落叶阔叶树种为主,适当搭配常绿树种,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景观效果和丰富的季相变化。针叶树与阔叶树的理想比例为1:3,比较符合长春地带性植被针阔混交林的特征。三是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关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以外来树种为辅。乡土树种最适应本地的风土条件,而古树树种则为乡土树种中的代表,适应性、抗性极强,具有地方特点的乡土树种应引起足够重视。四是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关系。速生树种早期绿化效果好,容易成荫,是城市绿化中必不可少的先锋树种,但寿命较短,二三十年后衰老;慢生树种则早期生长慢,绿化效果较慢,但寿命长,可达百年以上,一旦形成景观则蔚为壮观,长远的生态效益和潜在历史价值突出。发挥绿化效果,应以速生树种为主,搭配一部分慢生树种,尽快进行普遍绿化。同时要近远期结合,有计划、分期分批地使用慢生树种替换衰老的速生树种。
二、长春市城市街路绿地系统的科学植物选择与配置
●行道树的选择与配置
行道树的植物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适宜长春自然环境且表现良好的外来树种,符合对烟尘及有害气体抗性强、树形好、树干直立、冠大荫浓、耐修剪、易管理的要求。长春市的行道树树种较为单一,配置形式较为单调。主要为杨树、柳树、榆树、黑皮油松,街路景观特色不鲜明,同质性明显,季相变化差异小。行道树的树种选择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优良乡土树种的应用,体现长春寒地城市特色植物景观,同时兼顾新优树种的推广,实现一街一品。在植物配置方面,由单排种植池辅以绿带的简单植物配置向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结构转变。
●街路绿带的植物选择与配置
植物选择与配置是构建健康、稳定植物群落结构的保障,揭示了街路绿地的景观品质。植物配置主要包括植物与环境之间的融合、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布局。街路绿地应按照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各种植物,发挥它们各自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在遵循植物配置的地植物学原理、种间关系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景观美学原理基础上,应优化提升街路绿地植物配置的整体水平。一是水平结构方面遵从植物群落生态学原理,适当减少单位面积植物数量,特别是灌木应用数量,适当增加乔木数量,将群落密度控制在0.15-0.45株/平方米之间的合理范围。街路绿地植物配置可采用抽稀或密植的手段,增加聚集分布,减少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的形式,提升节点绿地的品位。同时,通过植物合理的混交搭配,构建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的街路绿地景观。二是垂直结构方面,植物配置应对各种植物类型和植物比重保持一定的比例,适当增加乔木应用,增加植物群落的层次感、厚重感。保证群落内各植物个体生长发育所需空间,提高植物对环境的利用能力。构建结构层次稳定、多样的复层植物群落。三是树种组成结构方面,应充分体现乡土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植物群落的丰富化特征,合理利用植物生长和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注重植物景观随时间、季节逐渐变化的效果,强调人工植物群落能够自然生长和自我演替。四是季相结构方面,园林植物配置利用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植物的季相,增强季节感,表现出园林景观中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长春市街路绿地应重视季相景观的营建,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满足从单一景观到四季景观的转变,应增加植物品种及植物之间特色配置模式的研究。
●针对不同区位和类型的城市街路绿带的具体设计要求
街路绿化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自然生态的设计理念,发展景观绿化与生态绿化有机结合的人文绿化。一是中央分车带及两侧分车绿带。在满足街路各种功能如交通、安全等前提下,分车绿带生态设计应引入群落机制,考虑与街路绿带类似环境下植物与环境各种关系的稳定组合,在群落的结构上把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结合起来考虑,通过在水平结构上把乔木、灌木种类交错配置,避免一些植物因生态位相近而竞争所带来的群落不稳定现象的产生,形成有层次的垂直结构,这种错落有致的三维群落结构能增强群落的环保效应,使群落机制在街路绿带设计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中间分车带宽度为1.5~3米的,宜由一行冠大荫浓的高大乔木与花灌木混合配置;宽度大于3米的,宜由多行高大乔木和花灌木混合配置。根据允许行车时速和街路长度,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绿化形式、不同色彩的长度单元,交替演变,呈现沿途绿化景观的节奏和韵律。两侧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宜采取中间分车绿带办法。栽植一行冠大荫浓的高大乔木,并与行道树成品字形栽植。结合花灌木与地被植物,营造自然生态的复层植物群落景观。适当加宽快慢车道之间的隔离带花坛宽度,建立行道树的人工生态群落,如采用交叉群植法,上层为乔木两三株成群,中层为小乔木或花灌木,下层为低矮花灌木与地被,这样的配置使下层与上层相互交错形成同个多层次、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小群落。中央分车绿带和两侧分车绿带,可根据景观需求,在重要节点和核心位置,适当配置造型植物、应季花卉、雕塑和景石,倡导启发联想、画龙点睛式的景观应用和文化元素植入,不宜大面积粗糙滥用造型植物、景观置石、雕塑等。二是道侧绿带。道侧绿带植物配置应仿效群落机制进行合理配置,增加树种的多样性,减少人工群落带来的虫害、农药、扬尘、人工维护的成本,实现街路绿带在管理投入较低的条件下的自我维持。绿地宽度大于8米,可设计成开放式绿地,结合绿道的设计手法,在其中开设休闲慢行道。开放式绿地中,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该段绿带总面积的70%。路侧绿带与毗邻的其他绿地为街旁游园,应符合《公园设计规范》的规定,且符合防灾避险功能要求。将城市人行道与路侧游园绿地结合,使绿地面积相对扩大,强化防护功能、游园功能、景观功能。城市环线两侧自然山体、水体和林地,应予保护保留,并因地制宜地补植植物。树种选择采取速生与慢生树种相结合,景观效果采取近期与远期相结合。水体驳岸建改要安全、自然、生态、美观,如无自然山体或林地,应建成以多排乔木为主、乔灌结合、复层结构的单侧宽度不小于30米的生态防护绿带。路侧绿带内可根据景观需求,适当配置造型植物、应季花卉、雕塑和景石,与周围植物景观和环境相协调,恰当地表达城市特色和人文精神。杜绝过度设计、华而不实、滥用造型植物等违背生态型节约型园林建设的做法。三是街路交叉口绿地。街路交叉口的交通导流岛绿地,其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围内采用通透式配置,灌木修剪高度不超过50厘米。四是城市出入口街路绿地。城市出入口街路绿地应注重远景观赏效果,提倡以植物造景为主,采取混交林、植物群落式的栽植手法。混交林应选取优势乡土树种,突出地方特色,以落叶与常绿一定比例自然混栽;群落式以地被植物、多年生宿根花卉、灌木及群植乔木为主,构建高低错落、疏密有序的植物景观。充分展示地域自然人文特征。五是立交桥绿化。应利用环境空间复层栽植,乔灌花草相结合,尤其要加大乔木的种植比例,让挺拔、高大、荫浓的森林景观穿越立交桥的复层空间,带给各层交通葱郁的绿视体验,形成疏朗清新、层次丰富、季相分明、自然和谐的植物群落。避免弱化生态功能、增加养护成本的过度图案化的设计,如大面积的修剪模纹、花卉组合图案、色块等做法。要顺应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淡化设计痕迹,在保证功能、安全的前提下,提倡营造自然生态、朴素清新的绿化景观。
作者简介
刘宏,长春市园林局局长,研究方向: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管理;
张崇宝,长春市园林局总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责任编辑 王宝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