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云平台:翻转课堂的新契机

    宋红

    

    摘 ?要 近年来,信息化迅速发展带来教育范式的转变,国家及各省市的教育云平台基本建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要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而翻转课堂作为一种相对成熟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指导教师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基于云平台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流程,有助于指导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与教的方式。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翻转课堂;教育云平台;微课

    中图分类号:G642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1-0013-02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为了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与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国家大力推动“三通两平台”建设,目前国家、省、市各层的教育云已初步建成,宁夏教育云(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于2017年改版升级并投入使用。宁夏教育云平台具有智慧校园管理功能;借助教学助手,教师可以访问海量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学助手设计发布课前导学、微课、测试,课上运用互动教学软件实施即时检测等课堂互动等环节,实现智能化和多元互动化的教学;通过云校家,可以实现学校—家庭、教师—学生—家长的一体化互动。同时,教育信息化带来教学范式的转变,即由教学中心转变为学习中心,要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转变教与学的模式。

    但是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发现宁夏中小学及高等院校的教师对于如何运用宁夏教育云平台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感到迷茫。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宁夏教育云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并提出实施策略,期望有助于指导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与教的方式。

    2 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教学内涵及特点 ?“学生在家通过视频学习新知识,到学校消化巩固和融会贯通”的翻转课堂,在2011年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翻转课堂的起源应归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当时他们是为了解决由于生病和距离的原因,很多学生缺课而跟不上上课进度的困扰,从而录制视频供学生网上学习,最终形成“课前在家里学习基础知识,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作业”的“以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课前阶段,学生学习经过设计而制作精良的微课、课件和文档等信息化教学资源,组块化的资源有助于学生的意义建构;作为教学重心的课上阶段,由教师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创设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创造等高层次认知能力[1]。不管是课前还是课中,即时的互动、交流和团队协作,对于学生的意义建构是非常重要的。翻转课堂翻转了教与学的顺序、学习的空间与时间、师与生的地位,体现出翻转课堂中学习社会化的特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为现代教师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供借鉴。

    实施翻转课堂存在的技术压力 ?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起初引起广泛关注并在部分地区逐渐流行,但是并没有大范围推广,主要原因是虽然部分教师非常认可并且愿意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但是在他们面前也存在一些阻碍。

    1)各学科优质资源的研制与开发的压力。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前观看教师的讲解视频(微课),这类视频是结合知识点并附有针对性练习的微视频;每个学科的知识点、知识体系都不同,要想在各个学科、各个学段全面推进翻转课堂,并且想要发展到常态化,需要大量经过设计并且制作精良的学习资源[2]。美国借助可汗学院解决了这一难题。在我国,目前网络上、慕課平台上存在很多在线课程的视频,但是质量参差不齐,并且大多是关于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内容。因此,要在我国全面开展翻转课堂,首先需要有计划全面地建立各学科的优质教育资源。

    2)信息孤岛的限制。翻转课堂需要信息化的硬件、软件以及技术平台的支持,由于教育信息化的推动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经过一轮大规模的硬件投入之后,当前教育信息化进入高原期[3],硬件已经不再是大多数学校的薄弱项,但是由于各学校内和学校之间前期投入的硬件、软件、平台各不相同,导致相互之间在功能上不关联互动、信息不共享互换以及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同时,平台和软件的更迭也会造成教学资源的丢失浪费,学生在线学习活动的记录、在线评价数据的缺失。信息孤岛给大规模长期地开展翻转课堂带来很大挑战。

    3)评估压力。传统的标准化测试虽然能以直观的方式量化学生的学习表现,但是不能全面长期地积累学生的评价数据,因而不能满足目前终身学习所倡导的综合素质评价的需求。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学习形式多样,教学所追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更加深入时,传统评测方式的局限性就愈加突出[4],可能会导致教师对翻转课堂教学望而却步。

    3 教育云概述

    教育云及其战略价值 ?吴砥在综合黎加厚[5]和章泽

    昂[6]等提出的关于教育云的看法的基础上,提出教育云是云计算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为教育机构、教育提供者和接受者提供所需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等应用服务[7]。教育云的影响体现为:转变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给传统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提供便利。为实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我国政府也在不断加大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尤其是在教育云建设方面。宁夏教育云平台于2017年改版投入使用,图1为本研究所涉及的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架构图。

    宁夏教育云是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泛在网络等技术为基础,面向宁夏全学段教师、学生、管理者、家长,针对不同角色提供智慧教学、智慧研训、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评价五种应用服务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向上对接国家教育平台,向下整合各市、县(区)和学校建设的各类本地教育资源,集教育资讯、资源、应用、社区为一体,为师生、学校、管理者、社会公众构建一个“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开放式终身教育平台。通过人人拥有的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平台在资源共享、互动交流、教学管理和教师研修等方面的支撑作用,真正把信息技术和教育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位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和学习中,形成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教研和研讨方式,实现教与学、教和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教育云平台对实现翻转课堂的技术支持 ?宁夏教育云平台与国家级平台、各省市、各区之间互联互通,汇集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视频、PPT、文档、图片、电子教材、题库等,形成巨大的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信息孤岛的问题。教学资源按照科学系统分类呈现,减少了任课教师挑选、制作视频的负担,使翻转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全面的教、学、管理应用服务极大满足了开展翻转课堂教师、学生的教、学、管理需求。宁夏教育云平台实现了与各类移动终端设备的无缝衔接,并且提供了较强的互动应用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以及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宁夏教育云平台采用即时评价与长期综合评价结合的评价结构,能够满足翻转课堂教学、综合素质教学的评价需求,符合终身学习、综合素质培养的主流趋势,有助于长期开展翻转教学。

    4 总结与反思

    宁夏教育云平台的应用刚刚起步,无论是平台建设还是应用实践方面,都属于起步阶段,在云平台的建设和教学应用策略方面都还存在大量问题。其中基于宁夏教育云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也存在大量问题,例如:如何构建基于宁夏教育云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各学科实际优化教学过程,使之适应各学科教学?如何运用云平台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学习评价的数据深度挖掘分析,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如何对学生的内心变化(如情感、心理变化等)进行测量,构成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真正实现综合评价?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中学语文教学,2002(8):58-60.

    [2]何克抗.從“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7):5-16.

    [3]祝智庭,管珏琪.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新发展:从“班班通”到“教育云”[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1(7):4-8.

    [4]缪静敏,汪琼.高校翻转课堂:现状、成效与挑战:基于实践一线教师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5):74-82.

    [5]黎加厚.低碳型教育与云计算辅助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73-77.

    [6]章泽昂,邬家炜.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0(6):66-69.

    [7]吴砥,彭娴,张家琼,等.教育云服务标准体系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5):92-100.

    [8]加涅,布里格斯,韦杰.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93-194.

    [9]闫寒冰.信息化教学的助学事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