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如何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
徐君莲
【摘 要】 学困生作为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一种称谓,越来越被教育者所接受和理解,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也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试从让学困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会“听”、学会“说”、学会“做”学会“爱”四个方面入手,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数学课堂;学困生;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3-0-01
一、倾耳而听——使学困生学会“听”
素质教育诞生了一个新的词汇——倾听,同时它也赋予教师一个新的使命——让学生学会倾听。特别是学困生,他们的进步光靠老师课下的辅导是肯定不够的,我们要逐步引导他们学会听课,只有真正地在课堂上倾听老师的講话,聆听同学的发言,关注别人的不同见解,学会倾听别人的独特之处,才能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活动更有效地进行,从而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那么怎样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培养学困生学会倾听呢?
1、创设情境,提高“听”的兴趣。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学困生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新课程的教材中引入了许多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色彩鲜艳的插图,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利用谜语、故事等引入,诱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中教师还能利用与学生的角色转化,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将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讲给学生听,当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时,常会因新鲜感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关注。
2、注重方法,培养“听”的能力。
学困生往往在课堂上缺少倾听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应注重通过一些方法,培养学困生“听”的能力。也可以采取一些语言的引导,还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发挥榜样的作用,教师以身作则,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应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的认真“倾听”,一方面可以给回答问题的学生以鼓励、支持和尊重,其他学生看到老师倾听的眼神和动作,也会不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倾听状态,认真接收信息。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
二、口若悬河——使学困生学会“说”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困生仅仅会“听”是不够的,还应该学会“说”。但由于学困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自信心不足,因此课堂上很少能看见他们主动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长期以往,这部分学生就会逐渐丧失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那么,数学课堂上如何让“学困生”敢于说、乐于说、主动说、善于说呢?
1、降低问题难度,产生“说”的欲望
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后进生在私下说话时可以口若悬河,一旦在课堂上就会语无伦次,这是缺少信心的表现。课堂上,提出一些有趣又相对简单的问题,让后进程产生说的欲望,从而愿意去说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人民币》,新课开始前,我用课件展示小朋友去超市买东西的情境,让学生说说“平时都买过什么东西?买东西要用什么来买?要注意什么?”这些问题都与他们平时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回答起来也较简单,为此学困生也会产生说的欲望。
2、及时表扬,增强“说”的信心。
课堂上及时而恰当的表扬,能增强学困生说的信心。为此,对发言的学困生的点滴进步都应给予热情而恰如其分的肯定和勉励。当然对他们存在的缺点也要适时诚恳而委婉的提出。教师应耐心诱导,热情激励,来培养他们发言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发言勇气,增强他们获胜的信心,让他们不断品尝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学困生说的信心。
3、小组合作,提高“说”的能力。
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要让学生讨论面积的实际含义,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各自都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几分钟的讨论后,我又让小组同学选派代表发言,优等生们抢着发言,我又强调,通过发言,必须让你们组的同学全部理解,说不完整的,小组同学可以帮助。否则,就要扣你们组的分。通过教师的启发,各小组都选派本小组的学困生回答问题,其他同学帮助他纠正错误,讲完整话。经过尝试,我发现学困生为了小组的荣誉,乐于接受同学们的指点,初步学会完整的表达。这样就多给学困生提供了说的机会,使学困生的表达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心灵手巧——使学困生学会“做”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变革学习方式,让学生能亲身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倡导学生采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要让学困生在课堂上有多动手、多实践的机会。有的学困生他们的思维水平停在依靠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上,而且多具有好动的习惯,他们的手在做什么,眼睛就看什么,头脑也在想什么。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重视让“学困生”生多动手、多操作,多体验、多感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多种感官接触,从具体材料中获得较深刻的感性认识,然后在引导他们逐渐想理性认识转化。
四、春风送暖——使学困生学会“爱”
学困生虽然在成绩、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比别人差,但他们也是有思想、有自尊、有主见、相对独立的人,他们也渴望受人尊重,被人理解,被人关心,渴望能融入集体之中。我们做为教师不能因为他们的“差”冷落歧视他们,在课堂上,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用爱去感化他们,同时也让他们学会“爱自己”“爱别人”。
1、给予学困生更多的“优先权”。
在课堂上教师如果总是面带微笑,目光经常光临学困生,身影常在他们座位旁出现,课堂上优先让他们发言,板演时优先请他们,巡视时优先指导……这些“优先权”无疑拉近了教师与学困生的距离,他们就会表现出对教师特别的亲和力,他们会感到很自豪,有自尊,会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
2、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心”。
升温则水,降温则冰,对待学困生,教师要用“心”去滋润,用“爱”去培育,要把宽大的胸怀和博爱精神奉献给他们。关注他们成长的每个细节,解决遇到的每个问题,用自己的心灵火花去撞击他们的心灵,激活他们的心灵火花,产生共鸣。实践证明,谁能在需要帮助的学生心田上种下自尊、自信的种子,谁就能找到开启需要帮助的学生心灵的钥匙,谁就能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作为一名教师,作为学生心灵的导航者,我们要关注、关心学困生,调动学困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把“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引导他们勇敢地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