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一瞬的后怕”开始反思
铠心
在我的《班级观察日记》中,有这样两段文字:
那一瞬的后怕
刚才又让自己的心跳突然加速了一下。做眼保健操的时候,他歪着脑袋,完全不理会旁边值日班委的提醒。一气之下,我顺手就在他头上拍了一巴掌。他的头本来靠在讲台边上,结果就碰到了桌角上。应该很痛吧,希望别出什么岔子。唉,当老师真不能太激动,这是第几回了?七年前那次“顺手”惹出的教训还不够严重吗?真担心自己某天一激动,就把工作弄丢了。
高危的我
晚上看新闻,又有家长曝光教学事故,起因说是孩子不乖。初中的孩子,也没有说如何如何不乖,反正班主任老师是罚他站到教室后面了,见他站立姿势有问题,又给了他一脚。好,就这一脚,班主任祸事临头了。这不,上电视了,连同学校一起出了“名”!由此联想到我的冲动,自带这个班以来,勃然大怒有两次,都是足以上电视的大事故。将孩子都拖到教室外了,你说这事故得有多大啊!可是,我们教师究竟为什么要那么冲动,冲动到无法自制的地步呢?我们又是为了谁在冲动?还有,我们教师自身的身体里积蓄了多少的负面情绪,又有谁能够明了?
就拿这个学期来说,开学才一个月,一起大事故还未解决,小事故又上身两起,家长已经在暗示我的行为过激了。唉,现在的孩子都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啊!真怕有一天,我忽然就上了电视。
细细翻看了一下自己近年来的《班级观察日记》,发现与上述片段类似的文字曾出现过好几次,诸如“冲动是魔鬼” “我是不是太过分了”等题目都有,但复现率最高的,还是“那一瞬的后怕”,且距今时日最短,就在一个多礼拜前。
或许你会觉得奇怪: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也不好,为什么会忍不住动手呢?我只能回答,知道和做到确实是两码事。身为一名80后教师,满腔热血地踏上教书育人的讲台,对问题学生那种怒其不“争”、恨其不“化”的情绪,旁人或许很难体会。
记得初登讲台的时候,自己直接照搬了实习时候老教师的一系列做法,其中包括“一书爆头”和“乾坤一笔”这两招。所谓“一书爆头”简单得很,就是用教科书平铺或卷着给“犯事”学生头上来一下。“乾坤一笔”则是用粉笔头砸向那些上课走神的学生,这也是我平素用得比较多的一招。
搭班的班主任老师曾提醒我不要太意气用事,可我总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当初我的小学和初中老师就是这样管学生的,尤其是男老师。记忆中,几乎没有不对学生动手的男老师。因为年轻气盛,也因为对学生满怀激情,我就更受不了问题学生那种爱理不理或屡教不改的“卑劣行径”,终于,在一次教训问题学生的过程中,我失手打了他。当时我一巴掌打在他的脑门上,没站稳的他就这样摔倒在地,整张脸重重贴在水泥地面上,一下子见血了。我吓坏了,连忙送他去校外的卫生室。万幸伤势看上去严重,其实只是小擦伤。但这已经足以吓坏那个初出茅庐的我了。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我请来了孩子的家长——一个老实巴交的工人,没有丝毫的隐瞒,我在家长面前承认了我的过错,并且真诚地向他道歉。真的非常庆幸,我没有遇到较真儿的家长。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甚至连学校领导都不知道有这样一起教学事故的存在。现在回想起来,我依然心有余悸。几年之后,那孩子初中毕业,回来看老师的时候,送了我一张贺卡,上面写了一句话,足以让我记忆终生:“虽然您当初打过我,但我现在已经不怪您了!”
之后的几年里,虽然我一直没有改掉爱动手的坏毛病,但好在都是在嬉笑怒骂中动手,知晓了分寸,也就没有再出什么所谓的教学事故。从内心深处来说,我依然认为适当的教育惩戒是常规教学的必要辅助手段之一。我曾对欧美国家的教育惩戒尺度进行过研究,企图为自己的过激行为找一些理论支持;因为读过几本关于禅学方面的书,我还曾在网上发过一篇题为《禅师打得,教师打不得》的大言不惭之作,一度被网友批得体无完肤。
读着自己积累起来的文字,我的后背再一次有了那种凉飕飕的感觉。如果说从“那一瞬的后怕”开始进入深度反思的话,我想,是给自己的过激和冲动画上一个句号的时候了。可以说是为了顺应“师德十条”的要求,更多的,我想也是为了能让自己的教育走上一条更为阳光的康庄大道。
(插 图 王 伟)
在我的《班级观察日记》中,有这样两段文字:
那一瞬的后怕
刚才又让自己的心跳突然加速了一下。做眼保健操的时候,他歪着脑袋,完全不理会旁边值日班委的提醒。一气之下,我顺手就在他头上拍了一巴掌。他的头本来靠在讲台边上,结果就碰到了桌角上。应该很痛吧,希望别出什么岔子。唉,当老师真不能太激动,这是第几回了?七年前那次“顺手”惹出的教训还不够严重吗?真担心自己某天一激动,就把工作弄丢了。
高危的我
晚上看新闻,又有家长曝光教学事故,起因说是孩子不乖。初中的孩子,也没有说如何如何不乖,反正班主任老师是罚他站到教室后面了,见他站立姿势有问题,又给了他一脚。好,就这一脚,班主任祸事临头了。这不,上电视了,连同学校一起出了“名”!由此联想到我的冲动,自带这个班以来,勃然大怒有两次,都是足以上电视的大事故。将孩子都拖到教室外了,你说这事故得有多大啊!可是,我们教师究竟为什么要那么冲动,冲动到无法自制的地步呢?我们又是为了谁在冲动?还有,我们教师自身的身体里积蓄了多少的负面情绪,又有谁能够明了?
就拿这个学期来说,开学才一个月,一起大事故还未解决,小事故又上身两起,家长已经在暗示我的行为过激了。唉,现在的孩子都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啊!真怕有一天,我忽然就上了电视。
细细翻看了一下自己近年来的《班级观察日记》,发现与上述片段类似的文字曾出现过好几次,诸如“冲动是魔鬼” “我是不是太过分了”等题目都有,但复现率最高的,还是“那一瞬的后怕”,且距今时日最短,就在一个多礼拜前。
或许你会觉得奇怪: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也不好,为什么会忍不住动手呢?我只能回答,知道和做到确实是两码事。身为一名80后教师,满腔热血地踏上教书育人的讲台,对问题学生那种怒其不“争”、恨其不“化”的情绪,旁人或许很难体会。
记得初登讲台的时候,自己直接照搬了实习时候老教师的一系列做法,其中包括“一书爆头”和“乾坤一笔”这两招。所谓“一书爆头”简单得很,就是用教科书平铺或卷着给“犯事”学生头上来一下。“乾坤一笔”则是用粉笔头砸向那些上课走神的学生,这也是我平素用得比较多的一招。
搭班的班主任老师曾提醒我不要太意气用事,可我总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当初我的小学和初中老师就是这样管学生的,尤其是男老师。记忆中,几乎没有不对学生动手的男老师。因为年轻气盛,也因为对学生满怀激情,我就更受不了问题学生那种爱理不理或屡教不改的“卑劣行径”,终于,在一次教训问题学生的过程中,我失手打了他。当时我一巴掌打在他的脑门上,没站稳的他就这样摔倒在地,整张脸重重贴在水泥地面上,一下子见血了。我吓坏了,连忙送他去校外的卫生室。万幸伤势看上去严重,其实只是小擦伤。但这已经足以吓坏那个初出茅庐的我了。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我请来了孩子的家长——一个老实巴交的工人,没有丝毫的隐瞒,我在家长面前承认了我的过错,并且真诚地向他道歉。真的非常庆幸,我没有遇到较真儿的家长。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甚至连学校领导都不知道有这样一起教学事故的存在。现在回想起来,我依然心有余悸。几年之后,那孩子初中毕业,回来看老师的时候,送了我一张贺卡,上面写了一句话,足以让我记忆终生:“虽然您当初打过我,但我现在已经不怪您了!”
之后的几年里,虽然我一直没有改掉爱动手的坏毛病,但好在都是在嬉笑怒骂中动手,知晓了分寸,也就没有再出什么所谓的教学事故。从内心深处来说,我依然认为适当的教育惩戒是常规教学的必要辅助手段之一。我曾对欧美国家的教育惩戒尺度进行过研究,企图为自己的过激行为找一些理论支持;因为读过几本关于禅学方面的书,我还曾在网上发过一篇题为《禅师打得,教师打不得》的大言不惭之作,一度被网友批得体无完肤。
读着自己积累起来的文字,我的后背再一次有了那种凉飕飕的感觉。如果说从“那一瞬的后怕”开始进入深度反思的话,我想,是给自己的过激和冲动画上一个句号的时候了。可以说是为了顺应“师德十条”的要求,更多的,我想也是为了能让自己的教育走上一条更为阳光的康庄大道。
(插 图 王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