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在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初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在初中时期,学生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积累,有一定基础但又还不够。因此,在初中时期采用有效地策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整体的语文学习与语文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在初中语文学习成果评估中,阅读的分值较大,阅读模块得分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语文试卷的得分与语文学习评估成果。本文提出,在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的过程中,教师要端正自我态度,要在充分了解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前提下,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新思路、新方法进行教学。提高语文成绩只是表面目标,最重要的是,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生们通过语文阅读学习真正地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真正地达到语文学习的深层次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阅读获取到所需信息,在阅读的过程中去认识与自己生活环境不同的世界,了解并学习到不同的逻辑思维方式与文字表达方式,是进行语文阅读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不能用“死记硬背”等填鸭式的方式去获取考试分数。我们的语文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时刻谨记语文阅读教学的宗旨和目标,用合理有效地方式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语文阅读的学习去感知不同的世界与观点,获得可以使其终生受益的阅读理解能力。据此,本文通过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宗旨与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要转变教学理念,端正教学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学生能认识并感受到古今中外的世界与生活,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历程与扩宽视野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接触到不同思维方式的主要途径。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在充当输出者的位置,不断地向学生灌输阅读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方式,学生在课堂中被动地接受,从而形成了较为固定而缺乏自我思考的阅读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语文考试分数。但是当真正遇到不那么大众化的阅读文章时,学生就会失去思维方向,觉得不知所云。因此,要真正地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注重学生本身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不能一味地追求眼前的卷面分数。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真正地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积极引导,主动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不急于求成,把教学重心真正地放到学生的长期发展中来。其次,要因材施教。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因成长环境不同于知识积累不同、他们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想不一定会相同,这个时候,教师不能一味地用简单的对错去进行评判,这样会打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感悟,因材施教地做出不同的引导,注重学生独特性的培养。第三,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与学生阅读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师进行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的难易程度,根据不同文体的阅读设计不同的教学重难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取课文中的主要信息,把握作者的观念与态度,对课文中的人物与事件有自己的理解与判断。例如,在《藤野先生》与《我的母亲》两篇课文讲述的都是人物,那在教學过程中,教师在分别完成两篇的教学后,再放到一起进行比对,找到两篇文章的共性与不同,引导学生去领悟其中文字表达的变换方式。在坚持以上三点的同时,语文的教学也要注重与生活的连接。与其它科目不同,语文学习注重的是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并将影响一生的技能学习。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语文阅读教学中学到的一些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让教学走出课堂,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学习。例如,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尝试带领学生到保存有同时期物品与再现场景的博物馆进行教学,也可以通过与影视材料的观看相结合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引发与课文的共鸣,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培养积极主动的探索与学习习惯。

    二、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规律

    初中是一个特殊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本身已有一定的积累,在学习模式上也开始有自己的规律。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规律,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策略,做到循序渐进的教学。新课程教材的选择中,多是选择有明确中心思想与语言结构运用较多的片段,在这些片段中,思想表达最为浓烈,故事情节也较为吸引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一个引导者与交流者,而不是灌输者。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补充全文内容与背景,引导学生带入到写作者的角色中,代入性地领悟文字语言中的奥妙,并在这个过程中,做一个积极的引路人与点拨。例如,在部教版教材《昆明的雨》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先自读,找出生词,了解课文大意,获得整体感知。在初步了解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不断刷新自我思维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新思路与新感悟。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坚持以让学生体会文章中高尚情操与审美情趣为出发点,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文字体验不同的人生历程,并在此的熏陶下,培养高尚的品德,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世界观。

    (1)创新“读”。对一篇文章进行反复的阅读,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奥义。读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多具有好动性,大部分学生都很难耐心地对同一篇文章一遍遍地读。教师要主动地创新读的模式,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角色表演和分角色朗读进行阅读。

    (2)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给学生留足发挥空间。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要适度,不能在学生阅读开始前就直接告知所有知识点。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积极感悟,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循序渐进地一步一步的引导。

    三、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与阅读能力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本身也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语文教师常常是根据教材照本宣科,简单地以试卷的对错来与答题模式“框架”学生。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初衷,对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很大的打击。因此,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与阅读能力,如此,才能真正地做好教学。深厚的语文素养与扎实的阅读能力,能成就语文教师的独特魅力。具备这种魅力的语文教师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游刃有余,也能具备更多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底气。学生能在教师的身上看到语文素养的魅力,在教师的身上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美,也能得到更多的引领。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的做到“以身作则”与“为人师表”,成为教师的表率与学生的楷模

    四、引导学生将阅读变成一种习惯,而不是脱离于生活的学习任务

    说到语文学习,我们一直在强调语文不是脱离生活的,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隐形技能的学习。语文阅读也是如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阅读当成生活习惯的一部分,而不是脱离于生活的学习任务。首先,要引导学生勤用工具书,学会主动查阅词义,不想当然,错误理解。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初中阶段的学生词语积累有限,在语文阅读中常常会遇见大量的生词,勤用工具书,把用工具书当成习惯,不曲解字义。其次,要引导学生及时做好读书笔记,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这个感悟大部分在脑海里存在的时间都是短暂的,后期听教师一说教材给大家的“正确答案”,这个感悟就会消失,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忽略本身体悟的坏习惯。因此,教师要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手记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形成读书笔记,并与教师的引导进行积极的比对,如此,学习过程中能有“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的良好效果。最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和不同意见,若条件允许,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针对阅读理解不同的现场辩论也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重大的影响,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端正态度,转变教学理念,真正地将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在充分了解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合理地创新,提升教学效果。从而做到真正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阅读变成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武华.探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语文学刊,2014,3(1):108-109.

    [2]苏景莲.谈初中语文自我学习的重要性[J].新课程(中学),2015年06期.

    [3]田野.初中语文感悟教学的困境与优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余华鹏,湖北省襄阳市诸葛亮中学教师。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