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前教师专业理想的内涵、价值及培育路径

    刘幼玲

    [摘 要]专业理想是人对从事专业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是指导人们行动的精神动力。培育学前教师专业理想对推进新时代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升幼儿园的管理成效以及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从主客观层面上提高教师的专业认同、强化教师的专业伦理和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三个方面培养学前教师的专业理想。

    [关键词]学前教师;专业理想;专业认同;专业伦理;专业自主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8)08-0081-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08.016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会议的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理想高居首位,其中的意义不言而喻。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理想不仅是一盏指路灯,同时也赋予教师投身教育的生命意义。现阶段,我国学前青年教师是推进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他们的理想直接关系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前途。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那么作为教师,要帮助别人塑造灵魂,首先自己得有灵魂,而专业理想就是推动教师完成时代重任的灵魂所在。“兴国必先强师”,这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探讨教师专业理想的培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专业理想:一种价值理性的追求

    首先,需要明确专业与职业的 差异。在内涵方面,Call-Saunder[1]认为,专业是一群人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技术的职业,这种职业需要特殊智力来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专业性服务。在特点方面,有学者把专业的知识与能力、以利他服务为导向、成员不断进修与成长、组织受社会高度认同并有专业团体、团队有伦理规范并具有高度自主等概括为专业的特点[2]。而根据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的定义,职业是性质相近的工作的总称,通常指个人服务社会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综上,职业是所有工作的统称,而专业则是专业性和特殊性较强的职业,对从事者的知识、能力和道德水平的要求高于普通职业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由此可见,教师从事的不是普通的职业,而是一种专业。其次,何为理想?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换句话说,理想好比人的灵魂,没有它,人就失去了生命的精神本质,徒有空壳的身躯虚度年华。综上,笔者认为专业理想是人对从事的专业的向往和追求,是指导人们行动的精神动力。专业理想的本质是超越工具理性的功利追求,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价值理性的追求,它诠释的是从事者因“教育的意义”而工作,而非因“被雇佣的谋生者”而工作。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将“理解幼儿保教工作的意义,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作为衡量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一个标准。在学前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专业理想始终发挥着导向、调节和激励的作用——为学前教师择业和敬业指明方向、指导调整其专业困境、坚定其迎难而上的前进意志。因此,对学前教师来说,专业理想即是其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追求的内驱力,是推动他们努力成为合格且优秀教育者的精神动力。

    二、专业理想的核心价值——坚定教师的教育信念

    (一)宏观层面上,教师专业理想的培养是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响应

    首先,培育教师专业理想有助于缓解新时代学前教师队伍发展中的矛盾。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些新论断在学前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开始体现出来——人民群众刚性入园需求与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笔者认为,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从坚定教师的理想信念入手。专业理想是学前教师在保育和教育工作过程中最根本的精神动力,是推动教师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工作的催动剂。因此,培育学前教师专业理想,有助于教师增强教育的信心和希望,并能自觉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才能根本地解决新时代教师队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其次,培育教师专业理想是一系列新政策催生下的发展趋势。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施行全面二孩政策。预计未来5年内,我国的学前教育将迎来一番大潮。调查研究显示,从2019年开始,我国学前教育阶段在园幼儿数量将出现大幅度增加,2021年达到最大值。2021年学前教育阶段的适龄幼儿将增加1500万人左右,预计缺口近11万所幼儿园,幼儿教师和保育员预计缺口超过300万[3]。即使是经济发达、教育资源充足的地区仍受困于师资缺口问题。在人力资源方面,北京幼儿园师资已存在明显不足的现象,未来3年的教师缺口在1万人左右,而北京大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量仅为1500人,与师资需求量的差距很大。为了降低师资缺口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有研究者提出:“在职前培养上,提高师范生待遇和准入门槛;在职后发展上,政策扶持教师追求更高学历和专业培训;同时,完善绩效考核和末位淘汰制,激励新老教师不断学习和反思教学实践,为‘二孩时代下的在园幼儿提供质量兼备的师资力量”[4]。可见,全面二孩政策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只升不降,這就为学前教师专业理想的培育提供了政策和社会需求的依据。

    (二)中观层面上,教师专业理想是幼儿园管理成效的核心标准

    上文提及的学前师资缺口问题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影响更大。为了进一步了解二孩政策对幼儿园管理的影响,笔者对广东省潮州市(经济欠发达地区)部分幼儿园教师(399名)和园长(8名)展开了深度访谈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幼儿园存在因教师生育二孩而导致管理负担骤升的现象。甚至有一所幼儿园有近1/3的教师已在2017年生育二孩,还有部分教师处于一孩或二孩妊娠阶段,导致园长苦不堪言,教师怨声四起。受访园长均指出,二孩政策的到来将会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应聘幼教的门槛将更高,而且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幼儿园的管理压力也会随之增大,尤其是适婚适育年龄的教师居多的幼儿园。这是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二孩生育率普遍较高,政府一时间无法筹建更多的幼教机构以及培养足够的幼儿园教师来满足3年后巨大的入园需求,最终会增加幼儿园的班级人数以解燃眉之急,致使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骤增。因此,稳定人心、稳住队伍才是幼儿园管理的当务之急。那么,在无法弥补幼儿园数量缺口的情况下,幼儿园教师将承担更多工作以及幼儿园将面临更多管理压力的背景下,培育学前教师专业理想有助于坚定幼儿园教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信念,从而稳定幼儿园教师队伍,避免因教师工作情绪恶化和流动性强而导致管理的恶性循环。

    (三)微观层面上,教师专业理想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美好期待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以活动的形式为主,包括一日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幼儿自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而持续动态性的工作性质常常让学前教师感到“身累”。另外,幼儿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其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独特性决定了学前教师在保育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耐心、细心和爱心,这些往往让学前教师感到“心累”。然而,身心俱疲的工作状态并没有换得相应的职业声望和薪酬待遇,日积月累的负面情绪最终导致学前教师职业热情消逝,转行率高,流动性大。可以说,学前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相比,更需要专业理想来支撑其教育信念。怀有崇高专业理想的教师,往往能更加清晰地意识到自身奋斗的目标和意义,并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终凭着一股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干劲而“方得始终”。

    三、专业理想的培育路径——培养认同感、伦理心和自主力

    (一)專业认同是形成专业理想的基础

    专业认同是指个体对所从事的专业的肯定性评价,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和进取。专业认同既是学前教师从事幼教工作的诱因,也是学前教师追求专业理想并自觉遵守专业伦理的基础。然而,学前教师的职业倦怠正慢慢腐蚀其专业认同感。梁慧娟、冯晓霞对北京市447名幼儿园教师的调查发现,2.9%的教师有严重的职业倦怠表现,59.5%的教师有比较明显的倦怠倾向,基本无倦怠的教师占37.6%。处于严重倦怠状况的比例虽然较低,但59.5%的人已有较明显倦怠倾向,这不得不引起社会和幼教界的重视[5]。上文已提到,随着一系列学前教育政策的颁布,未来学前教师的工作压力很有可能逐步上升,职业倦怠现象也将持续出现并发挥影响。在这样的形势下,学前教师更需要有高度的专业认同来坚定他们的专业理想信念。

    主观上,学前教师要端正教育态度,坚定教育信念,主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阶段性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敢于将晋升为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乃至名师视为自身的专业追求,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价值观转化为高度的专业认同,进而助推专业理想的形成。客观上,承担学前师范教育的各级各类机构应该改变教师教育的思维——从关注教师知识、技能的增长转化为关注职前职后教师专业身份的认同。为此,相关机构应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着重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让职前教师对学前教育的职业特点和要求有较为客观和全面的认识,并通过有效的教学和实习指导提升其专业知能,初步建立职前认同感。职后阶段需要地方行政部门和幼教机构实行人本主义管理方式,着力提升学前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量和业余活动,从而逐步弱化其职业倦怠感;同时,为学前教师制订有针对性、有层次的培养计划,通过有实际意义的培训完善其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其专业自信心,以此逐步增强其职后认同感。

    (二)专业伦理是巩固专业理想的保障

    学前教师专业伦理是指学前教师在保育与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伦理观念和行为。包括保教工作的伦理、师幼交往的伦理、家园交往的伦理、教师团体间的伦理以及对自身规范的伦理等。从起源来看,教师专业伦理是应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提出来的,更加强调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与独特性;从内在机制来看,专业伦理的养成是教师受制于良心逾越而自我警戒的心理过程。可以说,相较于职业道德,专业伦理已上升为一种价值理性——由“我得做”至“我愿做”。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埃森伯格认为:“当一个工作团体对其服务对象的权威或影响力愈大时,伦理就愈重要。因此,当某些职业行为给服务对象或专业人员带来的风险愈大时,就愈需要专业伦理的规范。”[6]在幼儿园教育阶段中,学前教师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近年来发生的虐童事件敲响了幼教专业伦理建设的警钟。没有专业伦理的规范,何谈专业理想?因此,教师的专业伦理是实现专业理想的有力保障。在当今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中,提倡与践行专业伦理是必然趋势。

    主观上,学前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儿童观,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能。如多阅读优秀作品,多关注学前教育动态,多积累有效的保教经验和处世哲学,从而学会科学地处理与幼儿、家长、同事以及领导的关系。客观上,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师行为规范,并做好监督、跟踪和问责工作。通过切实有效的师德宣传和教育活动让教师认识专业伦理的重要性,促使教师自觉规范自身的保教行为。广大媒体及相关监督部门应该严格审核负面新闻的真实性和影响力,提防过多的负面舆论导致师德绑架,建议多传播展现教师时代风貌的影视作品,宣传优秀教师或最美教师,形成强大的正能量。一方面能为学前教师规范自身的专业伦理行为提供榜样和动力;另一方面也利于提高学前教师队伍的职业声望,让广大学前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7],从而为学前教师坚定自身的教育信念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三)专业自主是升华专业理想的动力

    关于教师专业自主的内涵理解,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各有不同。Short所理解的“教师(专业)自主”是指教师认为他们可以对其工作生活一些方面实施控制的信念,如工作计划、课程、教材、教学计划等[8]。Little认为“教师(专业)自主”即“自主的职业行为能力,是教师在专业上具有独立操作的能力,强烈的责任感,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最大限度地把握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与认知因素,并善于利用课堂的自主空间”[9]。林彩岫认为,教师专业自主是教师基于专业知能从事与教学有关的工作时,能够自由地处理其工作,自由地沟通、研究与创新,不受他人干扰且在心理上感到独立自由[10]。李茂森认为,教师专业自主是指教师在专业伦理规范下, 依其专业知能,能够对专业任务做出专业判断而不受外因干预[11]。

    综上,国内外学者对教师专业自主的理解包括自主的内部意识、信念和能力以及自主的外部支持等两个方面。结合学前教师的角色和工作特点,笔者认为,学前教师专业自主是指学前教师在保育与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能够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能的提升与专业伦理的规范,实现专业上的独立、自由、变革和创新的意识、信念和能力的总和;另一方面,与学前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外部因素,如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家长和社会等等,提供学前教师对保教工作做出专业判断与决定的物质支持、精神支持和制度支持等。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自我实现作为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即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可以说,专业自主就是自我实现的映照,正是实现专业理想的动力源。专业自主感缺失的人,往往会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工具理性来思考工作的意义和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而充满专业自主感的人往往是通过价值理性的思考,深刻地体验到自己存在的重要价值,从而激发更大的工作动力。对学前教师而言,专业自主便是促发其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树立专业自信心的来源。

    在主观层面,学前教师首先要持续不断地加强专业知能的学习,提升专业责任感和专业服务精神,这是教师行使专业自主权的前提条件。其次要树立明确的专业自主意识,强化对专业自主的认知,并养成较强的执行专业自主权的能力。在客观层面,相关立法和司法机构要完善教师自主权的法律体系,使其系统化、配套化、操作化。幼教机构要营造专业民主氛围,为教师实现专业自主提供相应的设施设备。如计算机网络、课程研发室、教研室以及实验室等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障学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强化教师专业组织过程中的参与权和决定权。如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评价方式的提议、园本课程的开发以及幼儿园教材的选用与选编等。

    四、结语

    新时代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坚定教育信念,在教育行动中的奋进,在教育困境里的搏击,一切犹豫、懈怠与畏难的思想终将被历史所淘汰。在学前教育辉煌发展的新时代,学前教师和相关部门要应时代之需、顺时代之势,促进学前教师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主动建立高度的专业认同感,规范自身的专业伦理行为,提高专业自主的意识、信念和能力,从而为专业理想的铸造铺砖砌瓦。

    参考文献:

    [1]Call-Saunders, A.M. The Profession[M].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33.

    [2]慕宝龙.教师专业自主的概念论争及其思考[J].教育学报,2014(5):113.

    [3]郝孟佳,熊旭.全面二孩將迎幼儿入园潮 专家呼吁建立师资预警机制[EB/OL].http://edu.people.com.cn/n1/2017/1128/c1053-29671863.html

    [4]洪秀敏,马群.“全面二孩”政策与北京市学前教育资源需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7(1):22-33.

    [5]梁慧娟,冯晓霞.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4(5):32-35.

    [6]Eisenberg, L. The Ethics of Intervention:Acting Amidst Ambiguity[J].Journal of Child Psychiatry,1975(2):95.

    [7]雷丽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8]Short, P.M. Defining Teacher Empowerment[J]. Education, 2003:488-492.

    [9]Little, D.We are in It Together: Exploring the Independence of Teacher and Learner Autonomy[Z]. Paper Presented at Autonomy 2000, University of Helsinki Language Centre, 2000:7-9.

    [10]林彩岫.影响国民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性的因素[J].台中师院学报,1991(5):79-92.

    [11]李茂森.教师专业自主: 何以可能与如何可能[J]. 教育发展研究,2008(2):48.

    (责任编辑:刘宇)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