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红楼梦》中茶名英译研究

    金晓舒 李晓婧

    【摘要】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到清朝时期,茶文化的发展已逐渐成熟。清朝时期成书的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有大量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描述,尤其是对其中的多处茶文化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描写。翻译能够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在一定意义上亦为跨文化交流。以霍克斯和杨宪益的《红楼梦》英译本中与茶名称有关的翻译作对比研究,分析探讨杨译本和霍译本对于茶名翻译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来指导传统茶名翻译,思考在当今中国软实力不断增强和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译者模式和翻译策略应当做出哪些调整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更好、更快的促进茶文化走出去,推动中国优秀的茶文化向外传播来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红楼梦》 茶文化 翻译策略 文化传播

    一、引言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茶文化不仅包含物质文化内容,还包含精神文化内容,为寻常百姓和古代文人墨客所喜爱。茶文化精神也渗透于社会,深入中国的宗教、诗词、医学、绘画、艺术等各方面。中国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与茶有关的文化,茶文化也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礼仪,其精神内涵与中国的文化内涵相结合而形成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国的茶文化在明清时期趋近成熟,当时的书籍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茶文化内容。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有极高的研究意义、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书中还涉及到了大量的蕴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许多与茶文化相关的描述。本文选定以霍克斯与杨宪益两种《红楼梦》英语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茶文化翻译现象对茶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通过中英文对照和两个英译本之间茶名翻译的比较,分析两位译者的翻译方法,评价翻译特点,总结翻译策略,研究两位译者的翻译风格和翻譯动机在译本中的体现。

    二、《红楼梦》两英译本中茶名英译实例对比

    1.枫露茶

    第八回写到宝玉从梨香院吃酒回到绛芸轩,半醉中接过茜雪捧上的茶,吃了半碗,忽又想起早起的茶来,因问茜雪道:“早起沏了一碗枫露茶,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的,这会子怎么又沏了这个来?

    杨译:maple-dew?tea.

    霍译:Fung?Loo.

    顾仲(清代)《养小录·诸花露》中记载枫露茶乃取枫之嫩叶,甑蒸取露点成之茶。许多人认为“枫露茶”在现实中是否存在很难查明,是作者为写作的需要而特意而编写的。此茶是用露水来烹枫叶,露水无色,枫叶无色,象征着血泪,即此茶是由血泪凝结而成。贾宝玉有“爱红”的毛病,“枫”与“红”字音相同,他也爱吃姑娘嘴上的胭脂,这些都与“红”有关,枫叶在秋天就变红了,而秋天多露水。杨译本将该茶水名称译为maple-dew?tea向读者传达了一个唯美的意向,译出了茶水的“红”色,传达出文化信息,与故事情节相照应,使读者产生关联联想。而霍译本采用归化的手法将其音译成Fung?Loo则很难传达出该茶名蕴含的内涵信息。

    2.千红一窟

    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品尝名为“千红一窟”的茶水。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

    杨译:Thousand?Red?Flower?in?One?Cavern.

    霍译:Maidens?Tears.

    在描写此茶时,曹雪芹采用了谐音的手法,该茶的产地是放春山的遣香洞,烹制的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利用到仙草百花上带有的露汁,所以才拥有如此别致的茶名。但是“千红”二字在红楼梦中可以指代贾府中的女性人物,而“窟”字则与“哭”字的音相同,作者主要是利用“窟”字来暗指贾府中的女性未来悲惨的命运,为整部书的悲剧结果做了铺垫。杨译本将此茶名直译为Thousand?Red?Flower?in?One?Cavern(洞里千朵红花),虽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联想的意境,却没有很好的表达出“窟”字蕴含的隐喻的悲情意义。霍译本将其译为Maidens?Tears(少女之泪)能够表达出该茶名的内涵,与小说情节相连贯,使目的语读者可以对其有更深的理解。

    3.六安茶、老君眉

    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写道贾母来到栊翠庵,妙玉招待贾母吃茶,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六安茶:

    杨译:liuan?tea

    霍译:Lu-an?tea

    六安茶是上等精品,且古时多为贡品,贾母不喝六安茶是因为贾母年迈体衰,精力不济,六安茶是未经发酵的绿茶,有很强的助消化功能,且绿茶不适宜刚吃过凡就饮。深知贾母习性的妙玉给她备了一份“老君眉”。六安茶生产自安徽省西部的六安(Lu?an)。杨译本将六安茶音译为liuan?tea,霍译本将其译为Lu-an?tea。因许多茶叶名的英文翻译大多因其产地名称而采取音译,霍译文能向读者传递出与茶有关的更多信息。老君眉:

    杨译:patriarchs?Eye-brow.

    霍译:old?Mans?Eye-brow.

    老君眉即是君山银针,君山银针是我国黄茶中的珍品,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呈现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像一根根银针,像长者的白眉,故得其名。君山银针既符合名贵茶品的身份,并且轻发酵的黄茶对人身体极好,所以贾母喜饮老君眉。杨译本中采用异化的方法将老君眉翻译为patriarchs?Eye-brow(元老的眉毛),而霍译本将其直译为old?Mans?Eye-brow(老人的眉毛),元老指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而老人指老年人,在部作品中,元老的译法传递出贾母一家之主的身份和地位的意义,也更能体现出“老君眉”茶名的含义。

    4.龙井茶

    第八十二回写到,宝玉从学堂回来,到了潇湘馆,黛玉对丫鬟说:“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二爷如今念书了,比不得头里。”

    杨译:Longjing?tea.

    霍译:Dragon?well?tea.

    龙井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首,产自杭州西湖狮峰山区的龙井村,故名龙井茶。古人谓:“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林黛玉为人淡泊雅致,性格孤高,与龙井茶正相配。在清朝时期,只有身份地位高贵的王孙贵戚才能喝到龙井茶,由于乾隆皇帝对其更是尤其钟爱,龙井茶几乎成了皇宫的专供茶。杨译本将龙井茶音译为Longjing?tea,能使读者了解更多与此茶有关的信息,而霍译本将其直译为Dragon?well?tea,虽然会带给读者一副龙和井的意象,增加读者的可读性和联想空间,却不能很好地传达与龙井茶相关的信息。

    5.女儿茶

    第三十六回写道宝玉说:“今日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玩一回。”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等笑着说:“该焖些普洱茶喝。袭人、晴雯二人说:“焖了一缸女儿茶,已经喝过两碗了。”

    杨译:nuer?tea.

    霍译:herbal?tea-wu?tongtips.

    清代阮福《普洱茶记》中说:“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丫鬟们沏女儿茶是为了给贾宝玉消食,可以推断出女儿茶应具有消食功能。女儿茶有一个传说,相传乾隆皇帝到泰山封禅,要一品当地名茶。因泰安无茶树,于是,官吏们便选来年轻俏丽的少女,到泰山深处采摘青桐芽,用泰山泉水浸泡,以体温暖热后献给皇帝品尝,名曰女儿茶。杨译本将女儿茶直译为nuer?tea(女儿茶),霍译本将其译为herbal?tea-wu?tongtips(草药茶-梧桐树的嫩叶)。泰山青桐芽,清香爽口,未见有消食功能记载。所以,此处霍克斯的翻译不太符合女儿茶的特征,但是更便于目标与读者对此茶的理解,而杨宪益的音译更为准确些。

    三、中国文化走出去语境下翻译策略选择

    随着时代的变迁,读者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反应和接受也在发生着变化。霍译本流畅易懂,充满艺术性,他以译文读者为导向,在翻译中采用归化策略来对原文进行大量改写,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杨译本忠实原文,尊重原作的文化特色,为了对目标语读者介绍中国文化多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在源语文化信息的保留传达上得到普遍的认可。如今文化全球化进程和信息的傳播技术不断加快,中国文化软实力也不断增强,为了能使目标语读者了解中华文化,译者在翻译作品时需要根据目标语读者的期待视野、接受条件和环境来翻译,为了提升译作的可读性而采取过度归化的翻译方法,译作将难以进入世界读者的视野,译作难免会变成自我评赏的对象。而过度的异化也可能减损原作的通顺达意,阻碍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因此,译者在翻译中华文化作品时需要根据时代和读者的需求,目的语读者对异域文化的接受力来调整异化和归化译法的比例,应能够唤起目的语读者的兴致,使他们有兴趣来欣赏和研究我国文化,这样才能达到跨文化交流和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的。

    四、结语

    《红楼梦》这部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著作为我们呈现了中华优秀的传统茶文化,本文主要对霍克斯与杨宪益的《红楼梦》两英译本中茶名称的英译作对比,分析二者翻译时采取的方法及效果。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译者应该重视译文在跨文化语境下的可读性,过度的异化会减损原作的通达,不利于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走出去,译者应采取适当的异化和归化的译法,根据时代的需求、目的语读者对不同文化的接受能力和多元文化格局的变化来调整异化和归化的比例,从而传递中国优秀的传统茶文化,使目的语读者领略到中国茶文化的特色与魅力。同时,通过《红楼梦》的英译来向读者展示中国茶文化,不仅能使目的语读者沉浸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感受到中国茶文化,还能更好地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向外传播。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岳麓书社,1987.

    [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汉英对照[M].杨宪益,戴乃迭?译.北京:外文出版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3]CAO?XUEQIN.The?story?of?the?stone:Vol.Ⅲ[M].David?Hawkes,Trans.England:Penguin?Classics,1980.

    [4]周燕.我国古典文学《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翻译研究[J].福建茶叶,2016,(12)?:354.

    [5]徐南飞.《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翻译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18,?(08)?:427.

    [6]任彤,张惠琴.从目的论谈《红楼梦》霍译本的茶文化翻译[J].文学教育,2011,(01)?:99.

    [7]徐珺.21世纪全球化语境中的汉文化经典外译策略探索[J].外语教学,2009,(02):88.

    [8]赖祎华,欧阳友珍.跨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典籍外译策略研究——以《红楼梦》英译本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2,(12)?:239.

    项目基金:河南中医药大学2018年度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2018CXCY17)。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