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是首歌

    强燕慧

    9月,一批新的小宝宝面临入托、入园,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陌生的幼儿园环境,开始集体生活。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对年轻的爸爸妈妈来说,这是一种牵肠挂肚的分离。孩子和家长都经历着“分离焦虑”,如何顺利度过这段“煎熬”的时期呢?多年来,笔者一直关注着这个问题,在一次次“迎新”工作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愈发觉得“家园同步教育”能有效缩短孩子的“入园适应期”,家园双方的沟通与互动正是实现家园同步、孩子顺利入园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从家园互访、家长沙龙、亲子活动三个方面出发,说一说幼儿入园时的家园沟通。

    一、重视家园沟通,互访中拉近距离

    从熟悉的家庭到陌生的幼儿园,多数孩子在刚入园时会挣扎哭闹,表现出对亲人的不舍。这是孩子面对依恋的人和熟悉环境消失后的敏感性反应,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之为“分离焦虑”。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较短的时间里平和情绪,从依恋家人转变为接纳教师、依恋教师呢?

    1.暑期互访,消除师幼双方的陌生感

    教师和家长在开学前“互访”,目的是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家庭氛围中认识教师,让孩子感受到“教师是我家的客人”。当孩子迈入幼儿园,看到迎接自己的是“在家里见过的教师”时,亲切感会油然而生。

    家访时,教师不妨发出邀请——请家长和孩子到幼儿园参观,感受“幼儿园是温暖的大家庭”的氛围。通过参观幼儿园的环境,看哥哥姐姐集体活动、学本领和玩游戏,让孩子对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和憧憬:上幼儿园真是一件高兴的事。

    2.增进了解,培养师幼双方的亲近感

    家访时,教师主动和孩子交流,如玩游戏、询问小名、赠送小贴画等,以和蔼可亲的形象赢得孩子的信任。同时,教师要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殊需求等,以便入园后“投其所好”,给予孩子更好的照顾与交流,消除其心理障碍,让孩子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例如,允许孩子带着自己依恋的物品一起入园,能够有效缓解孩子入园的紧张情绪。针对小宝宝喜欢毛绒玩具的特点,教师可在班级创设毛绒玩具区,让喜爱毛绒玩具的孩子有归属感。

    3.真诚调研,知悉孩子成长的小档案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主动与家长说明情况,了解孩子的同伴交往、健康状况、自理能力等,目的是日后给予孩子更有效的帮助和引导,让教师更熟悉孩子,孩子更信任教师。教师可以平和亲切的态度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家长展开沟通:

    个性特点 在与家长沟通中,我们可以询问他们这些问题:孩子平时喜欢什么?孩子是活泼外向还是慢热型?让家长知道,不同性格特点的孩子在入园后的表现是不同的。虽然个性特点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的,但家长的重视却能促进孩子更积极地发展。例如:创造机会讓孩子与同伴交往,多到小区里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在玩游戏时遵守排队、轮流的规则,等等。如果孩子在交往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可以请家长不要过多干涉,让孩子在处理问题中学会交往。

    身体健康状况 孩子不舒服时有什么表现?有无惊厥史、药物过敏史?对哪些食物有过敏反应?教师必须了解这些问题,同时要让家长知道,在孩子入园后,班级教师会和保健教师共同关心孩子的这些情况,有效防止这类问题的出现。

    自理能力 我们从以往的工作经验中得到启示,如果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强,他们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就会更好。在家访中,我们真诚地与家长沟通,让家长知道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向家长提出具体的建议,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例如:开饭时,邀请孩子摆放筷子鼓励孩子自己吃饭;餐后,请孩子把自己的碗筷送回厨房;等等。

    沟通中,教师以真诚换取信任,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的精神赢得家长的互动,与家长建立起理解、支持的情感桥梁。

    二、巧用家长沙龙,让家长了解幼儿园

    在家长沙龙活动中,我们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让家长对幼儿教育工作有初步的了解,清晰家园统一的重要性,明了需要配合的事项。我们开诚布公地提出孩子入园时常见的问题,就“孩子入园情绪”的情况进行说明,让家长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并相信教师一定有能力把孩子“哄好”。

    1.请家长坚持送孩子入园

    孩子入园哭闹是正常现象。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不舍得离开或假装离开,然后悄悄躲在一旁观看,更不能因为心疼孩子而不带孩子去幼儿园。家庭成员在这个问题上要保持一致,在送孩子入园的路上就要告诉他们:“爸爸妈妈去上班,宝宝要上幼儿园。”“下班了就来接你。”如果孩子还是依依不舍,家长依然要果断离开,这样的“果断”能够让孩子更快地适应。教师会及时关注孩子,用游戏、故事、玩具等形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2.介绍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

    请家长把家中的作息时间表朝着幼儿园作息时间进行调整。同时,以作息时间为顺序,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园的活动内容:运动、生活、游戏、学习等。让家长知道教师是以游戏的形式促进孩子发展的,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猜测。

    3.借助QQ群分享幼儿在园情况

    刚入园的一段时间,家长特别想知道孩子的在园情况,教师口头解说不及照片、录像等直观形象。我们拍下孩子在园生活中学习和游戏的片段,上传至班级群,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具体情况。拍摄的视频和照片包括学习、生活、游戏的片段,其中有小组的活动情况,也有个别孩子的活动情况,同时兼顾每位小朋友的出镜率。展示照片录像既让家长了解教师的工作,也让家长对孩子在园情况得以放心。

    三、善用游戏策略,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缓解了紧张的气氛,淡化了孩子对环境的陌生感,增强其同伴交往,使其更加接纳教师。我们请家长配合,逐步以陪伴游戏的形式,实现平稳过渡。

    1.亲子陪伴,循序渐进

    孩子入园讲究循序渐进,给孩子3~4天的心理适应期。第一天,教师可以邀请家长亲子陪伴两小时:教师带着家长和孩子共同游戏,如吹泡泡、网小鱼、丢手绢等,让孩子喜欢上“会玩游戏的老师”。与此同时,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跟随教师熟悉班级环境,认识自己的小床、茶杯、毛巾等物品。第二天,让孩子独立入园两小时,教师以丰富的游戏动静结合地带领孩子开心度过。第三天,让孩子在幼儿园进餐,午饭后离园。第四天,让孩子在幼儿园睡午觉……就这样,逐步帮助孩子适应园所生活。

    2.快乐游戏,增进情谊

    入园初,教师可创设一些丰富有趣的活动,引发幼儿参与活动,并乐在其中。例如:趣味游戏“变魔术”,让孩子感受教师的“神奇本领”;在音乐游戏“找朋友”中,增进彼此认识,在拉拉手和抱一抱中感受交往的快乐;在“开火车”游戏情境中,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外出散步;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让孩子陪娃娃玩游戏、抱娃娃逛街、喂娃娃吃饭,从中感受角色扮演的快乐;在中、大班哥哥姐姐的带领下,玩油泥、折纸、搭积木;等等。

    游戏,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集体,获得归属感。我们巧用玩具,增加彼此的交往频率,善用互动,增加师幼、幼幼之间的语言交流,让孩子感受到集体交往的快乐,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教师是家园沟通的主动发起者,以关爱孩子为前提,用发自内心的坦诚、平和的心态与家长推心置腹地交流,真诚地就具体问题进行沟通,以实际教养行动赢得家长的信任。同时,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教师以母亲般的关爱接纳孩子,用快乐的游戏策略缓解孩子入园焦虑,以智慧的教育行为对待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幼儿建立起积极的师幼依恋关系,让彼此的相逢变成一首欢乐的歌。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