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神奇想象 加强言语实践
黄芳
【摘 ? 要】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使教师面临教材中保留下来的老课文怎么教的新问题。以《女娲补天》为例,教学时教师应开展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明确教学目标,课上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巧设训练点,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神话教学;言语训练;想象
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使教师面临教材中保留下来的老课文(经典课文)怎么教的新问题。笔者认为,课文在不同的版本中肯定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因此,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静下心,进行细致的比较,领会编者的意图,千万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下面就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为例,谈谈具体的操作路径。
一、文本对比定基点,明确目标提素养
首先进行横向对比,即将统编教材中的《女娲补天》和人教版教材中的《女娲补天》做比较。
前者被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主题为“神话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后者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主题为“神话、传说故事”),是一篇精读课文。从内容上看,统编教材的《女娲补天》故事结构更清晰,人物形象更神奇,文本语言更夸张,更加凸显神话之“神”。两个文本的内容、课型、所属年段不同,这必定会对“教什么、怎么教”有所影响。
另外,人教版的课后习题为“这个故事真神奇,我要多读几遍”“我来讲讲这个故事”“课文有一些生动的语句,我要抄下来”,对比统编教材《女娲补天》的课前导语,可以看出,后者对于“讲故事”这一教学任务,给予了学习提示和方法指导,更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想象力的培养。
其次进行纵向对比,即将统编教材中的《女娲补天》与所在单元的前后文本做比较。
围绕“神话故事”这一主题,编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和习作机会,使其感受神奇的想象,徜徉在神话的世界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1)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3)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从整个单元的内容安排可以看出,统编教材特别关注语文要素的落实。从《盘古开天地》的“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心目中的盘古是什么样的”“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到《精卫填海》的“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精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和同学交流”,再到《普罗米修斯》的“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一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故事中哪个情节触动了你?和同学交流”,单元前三篇精读课文为最后一篇略读课文《女娲补天》提供了学习方法和练习机会,为学生发挥想象、说好故事做好了铺垫。
综合以上内容,《女娲补天》一文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1)默读课文,能说出女娲补天的起因、经过、结果。(2)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3)通过听、说、读、写等言语训练,感受《女娲补天》中想象的神奇和女娲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言语训练设支点,放飞想象炼能力
神话是通过大胆想象创造出来的,这种文体适合用实践体验的方式来学习。而学生在课堂中的听、说、读、写等训练就属于实践体验。因此,在教学神话时,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巧设训练点,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
(一)听看中遐想
神话具有神奇的情节,而且是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下来的。让学生“边听故事边想象”是教学神话时一种很好的策略。
《女娲补天》是略读课文。在这之前,学生已学过《羿射九日》《大禹治水》等神话故事,可以说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神话的基本方法。所以上课伊始,笔者先讲故事,让学生边听边想象,听完故事后说说刚才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然后,笔者出示女娲补天的连环画,以此检验学生想象的结果,丰富学生想象的内容。接着,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想象画面,思考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最后,学生说说思考的成果,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读讲中遥想
神话的语言极富想象力。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的朗读和品味来体会课文的语言。因此“读(讲)故事”是神话教学的第二个策略。
1.朗读中想象
课文开头说“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欢声笑语,人们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一下女娲刚造好人时人们快乐生活的情景。学习内容一旦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学习的意义就会在主体性体验中得到彰显。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朗读中感受神话的神奇。
又如,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时,学生边读边想象女娲“捡石—炼石—补天—杀龟—杀龙—堵地缝”的画面,既梳理了故事内容,又体会了女娲的勇敢、智慧和甘于奉献的精神。
2.复述中想象
统编教材从二年级开始引导学生通过看图(表)复述,经过三年级的具体复述训练,到了四年级开始培养学生概括复述的能力,同时为五年级的创造性复述做准备。
因此教学本课时,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之后,笔者充分利用《语文作业本》中的第2题,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通过“想想—写写—说说”的形式复述课文,在复述中想象。
(三)说议中联想
神话不仅有神奇的情节,还有神奇的人物。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体会神奇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神话带来的无穷乐趣。
1.看词联想
阅读时,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能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请看以下片段。
(出示句子:人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怖之中)
师:请大家聚焦“恐怖”一词。从字形上看,你发现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生:两个同偏旁的字构成了这个词语,两个字都含有“心”。
师:什么样的情景会让你心生恐怖呢?
生:我仿佛看到天空塌下了一大片,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生:我仿佛看到大地裂开了一道道黑黝黝的深沟,人们纷纷掉到沟里去了。
师:真是“触目惊心”的一幕啊!
师:如果你就是女娲,看到在水里挣扎、受野兽攻击的人们,听到那一声声惨叫,此时你的心情如何?打算怎么做呢?
生:我很难过,我一定要赶快去营救他们。
生:我很伤心,我不能让我亲手造的人类这么痛苦地生活,我要马上去解救他们。
师:文中是怎么说的?一起读读。
生:“女娲看到这情景,难过极了,决心把天和地修补起来,让人类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
教师通过“恐怖”一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不仅感受到神话的故事性和画面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还感受到了女娲强大的决心和善良的品质。
2.看图随想
本文中的插图画的是女娲将五彩石液体往窟窿里泼的动作。在教学补天这一环节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
师:看书中的插图,女娲正奋力在做什么动作?
生:泼。
师:这一泼,需要女娲付出很大的——
生:力气。
师:仅靠力气大,行吗?还需要女娲具有什么?
生:勇气。万一泼不好,五彩石的液体会烫到自己,所以说女娲是冒着生命危险泼的。
生:胆量。她这么做是很危险的,有可能大窟窿没有补好,自己反而被里面的火烧着。
生:技巧。因为要对准那个大窟窿潑。
师:是啊,看得出这一泼是多么艰辛和危险啊!既然如此,女娲干嘛还要这样做啊?
生:因为人类此时此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师:女娲创造了人类,她好比是人类的母亲。母亲永远是最爱自己的儿女的。补天再艰辛、再危险,女娲也要去做。
在这一系列的师生研读联想中,女娲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深深地烙进了学生的心里。
(四)创写中畅想
学生不仅爱听故事、读故事,还爱编故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顺应童心,让他们去创写属于自己的神话故事。
1.补白
神话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有一些作者无意或有意留下的空白处。教师如果利用好它们,就能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
基于此,笔者利用《语文作业本》第3题,设计了一个“创写女娲捡五色石”的环节。
★ 一想:女娲是怎么捡五种颜色的石头的呢?
★ 二想:女娲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她是怎样面对的呢?
生:女娲到了陡峭的悬崖边,她徒手攀爬,皮都磨破了,但依然没有找到青石。
生:女娲去了湍急的大河边,她想游过去,结果差点被水冲走了,仍旧没有找到青石。
生:她来到了一片沼泽地,到处都隐藏着陷阱,还是没有找到青石。
生:女娲经过大草原,遇到了凶猛的狮子和猎豹,还是没有找到青石。
本环节抓住文中的“留白”,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为学生提供了一次难得的语言表达的机会。这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女娲不怕危险、勇敢顽强的精神。
2.练笔
《女娲补天》后面就是习作《我和 过一天》。因此在教学此文时,教师可将其整合进来,设计一个“牛刀小试”的练笔环节。
师:今天我们观看了女娲补天的整个过程。假如女娲穿越时空或者你穿越时空,你们见了面,而且有一天相处的时间,你打算和她怎样过这一天?请用笔写一写。
如果说“读讲故事”环节是培养想象力的热身运动,那么“创编故事”就是想象性创造的实际操练。
总之,针对统编教材中的老课文,教师必须通过新旧文本对比,真正读懂编者意图,之后依据课标、紧扣文本、顺应学生,“瞻前顾后”地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其在语用实践中快乐学习,真正落实语文要素,提升语文能力。
(浙江省衢州市新华小学 ? 324000)